千人送別師昌緒院士 親人:他拖鞋都穿出洞

2021-01-13 快科技

師昌緒的愛人和親屬與大師做最後道別 攝/法制晚報記者 劉暢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麗)今天上午9時,材料學大師師昌緒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上千人趕來悼念這位曾推動我國材料科學發展的科學巨匠。

上午9時,追悼會正式開始,師教授安詳地躺在鮮花叢中,身上覆蓋著黨旗。「拓基金,謀宏略,師老風範激揚民族魂」、「研材料,鼎工程,昌緒丹心熔鑄強國夢」,弔唁廳懸掛的黑色輓聯,概括了師教授輝煌的一生。

上千位前來弔唁的社會各界人士及師教授的同事、學生、後輩,排隊緩步進入弔唁廳,給師教授送上深深的三鞠躬。師教授的愛人和兒子顫抖著雙手與前來弔唁的人一一握手致謝。許多人難掩悲痛之情,眼含熱淚,佇立在師教授的遺像前久久凝望,不願離去。

師教授的侄子告訴記者,師教授是一位生活非常節儉、淳樸的人。「他的拖鞋都穿出洞了,還不捨得扔。」他說,除非特別正式的場合師教授才會換一身得體的衣服,平時幾乎從來不讓家人給買新衣服,「在自己的學術上特別嚴謹,對學生也很嚴格」。

師昌緒簡介

1918年11月15日生,河北徐水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資深院士,2014年11月10日晨在京逝世,享年96歲。

生前致力於材料科學研究,在高溫合金、合金鋼、金屬腐蝕與防護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與工程科學的傑出人才。(原標題:「材料學之父」師昌緒追悼會上午舉行 千人趕來送別 親人回憶大師生前——拖鞋穿出洞 他還不捨得扔)

更多閱讀

 

李克強總理對師昌緒院士逝世表示哀悼

 

「熱心」師昌緒辭世:忠於事只為信仰

 

 

相關焦點

  • 千人送別胡亞美院士
    胡亞美院士(資料圖)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昨天清晨,上千人來到八寶山殯儀館,送別中國工程院院士胡亞美。胡亞美是新中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是我國兒童血液腫瘤學開創者,白血病患兒親切地稱呼她為胡奶奶。追悼會結束後,胡亞美院士的親人、生前好友、同事、學生等將她的遺體護送到首都醫科大學,用於醫學研究。清晨8時許,八寶山殯儀館的一間告別室內已經響起了悠揚的音樂。「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送別》是胡亞美院士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曲,旋律悠遠,意蘊悠長。胡亞美生前曾說,「如果有來世,我還要當醫生。」在音樂聲中,那位曾經總是笑著面對孩子們的奶奶,就像睡著了一樣安詳。
  • 傅恆志院士眼中的師昌緒:師老是我的老師也是朋友
    與師老同為中國高溫合金開拓者、同為校友的西工大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傅恆志更是倍感激動和喜悅。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師老榮膺國家科技最高獎既是實至名歸,也是眾望所歸;是西工大的驕傲,也是我們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榮!」 師昌緒與傅恆志既是學術界的同行,又是私交甚厚的朋友,數十年的交往結下了真摯深厚的友情。
  • 千人冒雨送別「兩彈元勳」王大珩
    7月29日,老校友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王大珩。當日,「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院士的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會各界千餘群眾前來送別。「謝謝,謝謝……」每當前來弔唁的來賓走過她身旁,這位91歲的老人都顫巍巍地伸出雙手,用力握住。看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兩位白髮蒼蒼的老院士,顧老仰頭說:「你們也來了,謝謝。」王大珩,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在鐳射技術、遙感技術、計量科學、色度標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中國光學之父」。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布鞋院士」李小文告別儀式舉行 上千人送行(圖)
    「布鞋院士」李小文告別儀式舉行 上千人送行(圖) 2015-01-17 02:33:49儘管寒風襲人,但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的門前早已有上千人等候為這位「布鞋院士」送行。  同事:失去支撐人物  告別儀式開始後不久,曾與李院士共事多年的同事、地遙學院教師朱良從禮堂內匆匆走出。對於李院士的離世,朱良用「很意外」概括:「前幾年,他在成都病情比較嚴重,但是搶救之後狀態不錯,大家都覺得挺好的,都不知道為什麼變化這麼快。」
  • 送別胡亞美院士,她曾挽救無數患兒生命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送別胡亞美院士
  • "尋找師昌緒" 用話劇感受科學精神
    因為我們比他弱。怎麼辦?趕上他,超過他,戰勝他!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為實現祖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科學技術事業而奮鬥!」……5月20日,話劇《尋找師昌緒》陝西首演活動在西北工業大學翱翔學生中心舉行。隨著劇中人物科教興國的口號響起,現場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發訃告悼念師昌緒 設立弔唁廳
    訃告如下: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名譽所長師昌緒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4年11月10日7時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師昌緒先生是我國高溫合金的奠基人。
  • 姐姐是個小懶蛋,拖鞋「小兩號」還穿,腳後跟都蹭得了
    念大學時特別邋遢,我們住的宿舍被老師變成了「豬圈」,鍋碗瓢盆亂成一團,有時下床連個腳印都沒有,雖然有時自己也看不見,但卻是不會去打掃,印象最深的就是舍友一雙拖鞋穿了四年,最後鞋子縮水看起來像小了兩號,都露著腳跟,但即便都把拖鞋穿到這份上,他還是有勇氣穿著去食堂吃飯,十多年過去了回想起來很有趣,
  • 拖鞋中的「變形金剛」!內襯可拆,冬夏換著穿,一腳穿出踩屎感
    有沒有一雙既可以防水保暖,還能四季都穿的拖鞋?這樣,就沒上邊這些煩惱了。上萬能的某寶一找,嘿,還真給我找著了——防水可拆卸棉拖鞋。舒適又保暖、耐髒又防水、防滑。雖然比不上貓咪暖腳,但起碼吸貓時可以放心吸啊。
  • 幾經挫折,多次申請,師昌緒助力中國工程院成立
    但是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都還沒有單獨成立的工程院,僅有1955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學部,這種狀態不利於我國在工程及技術科學上的快速發展。為了適應這種快速發展,早在1980年就已經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材料學家師昌緒決定做出改變,倡議成立獨立的中國工程學院。
  • 轉發,送別!一生盡瘁!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
    11月27日,著名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展鵬院士逝世,享年82歲,他已是今年逝世的第35位院士。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5位兩院院士。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值得我們銘記↓↓轉發,送別! ​​​
  • 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
    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11月27日,著名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展鵬院士逝世,享年82歲,他已是今年逝世的第35位院士。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5位兩院院士。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值得我們銘記轉發,送別!
  • 送別!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送別!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李冠興院士長期從事核燃料與工藝技術的研究,在生產堆燃料元件,研究堆燃料元件,靶件和鈾材料的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經常告訴身邊人,「有些東西不是金錢能買到的,人總要有點精神。」一路走好!
  • 送別!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展鵬逝世
    【送別!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展鵬逝世】據@中南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因病醫治無效,於11月27日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金展鵬院士是「金氏相圖測定法」發明人,長期從事相圖計算以及相變動力學研究。
  • 師昌緒:中國高溫合金之父,為中國創造多項第一
    後來,國家決定把空心葉片的生產轉移到遠在貴州的一個工廠,航空部點名師昌緒帶隊到生產第一線,幫助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當時從瀋陽到貴陽要坐48個小時的悶罐火車,路上連喝的水都沒有。工廠的條件極為艱苦,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發黴的大米和紅薯幹,以至於廠裡的總工程師過意不去,利用星期天到集市上買來白面,給科研人員蒸饃改善生活。師昌緒他們日夜在車間裡鏖戰。
  • 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
    11月27日,著名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展鵬院士逝世,享年82歲,他已是今年逝世的第35位院士。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5位兩院院士。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值得我們銘記,送別!
  • 穿拖鞋買2000萬跑車,網友:拖鞋就賣一千多,這是真大佬
    在我們印象裡的成功人士都是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外形上是絕對挑不出絲毫問題的,但事實上真正的有錢人永遠不會這麼打扮,都已經那麼有錢了,難道還不能活得舒服一點嗎?例如廣東的那些有錢人,他們的打扮就很平常接地氣兒。
  • 穿拖鞋被妹紙嫌棄?這款國產鞋比拖鞋還爽,全面碾壓耐克蜉蝣!
    還沒有到夏天 ,不過地鐵上已經有人開始穿拖鞋了。天熱的時候,偶爾穿人字拖確實舒服。不過以小編多年穿拖鞋的血淚經驗來說,拖鞋穿久了非常傷腳。晴天穿拖鞋,腳容易乾裂,沾染道路上的灰塵。下雨天穿拖鞋會沾上街道上的汙水,這些水中含有各種化學成分和細菌,難以清理,且對腳部皮膚有害。說到底人們喜歡穿拖鞋是因為,春夏季節普通的鞋子穿著悶熱,不透氣。鞋子熱得像蒸籠一樣,脫下鞋腳上直接冒熱氣,場面尷尬。
  • 首屆「師昌緒先進材料論壇」在瀋陽舉行
    新華網瀋陽11月24日電(記者王瑩)首屆「師昌緒先進材料論壇」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舉行,隨後在東北大學舉行了分論壇。包括10位院士在內的300餘位國內材料及製造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出席主論壇,1000餘人參加了分論壇,圍繞我國高技術領域關鍵材料的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2019年,為促進我國高技術領域關鍵材料及裝備的創新發展,探索建設能體現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跨學科、跨地域、跨機構的開放協同創新研究平臺,中科院與國家相關部委合作,共同建設了師昌緒先進材料創新中心。
  • 【送別! 童秉綱院士病逝】(藏頭詩)
    2020年我國已痛失20位院士【送別! 童秉綱院士病逝】(藏頭詩)付伯平悼懷哲士掃雲天,念記先賢拓廣緣。童韻開題澤世本,老來無悔壽福全。 2020. 07. 10晨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童秉綱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