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演出現場,演員在朗誦師老回憶錄。張梅文\圖
「從甲午到今天,學生為何打老師?因為我們比他弱。怎麼辦?趕上他,超過他,戰勝他!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為實現祖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科學技術事業而奮鬥!」
……
5月20日,話劇《尋找師昌緒》陝西首演活動在西北工業大學翱翔學生中心舉行。隨著劇中人物科教興國的口號響起,現場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演出太精彩了,師老的精神讓我受到鼓舞。今天,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需要這種科學精神的感召。」一位學生觀看演出後表示。
話劇《尋找師昌緒》是西部地區首個入選中國科協「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的重點劇目。話劇以「師生演校友、師弟演學長」的方式,以「戲中戲」的藝術表現手法追溯學校歷史,緬懷西北工業大學傑出校友師昌緒院士,追溯學校歷史,以話劇的藝術形式闡述西工大精神。劇中角色全部由西北工業大學在校學生扮演,將師昌緒院士坎坷的人生經歷注入時代精神內涵,樹立新時代的科學家形象,傳承愛國奉獻、敬業守責、樸實無華的科學家精神。
「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是2012年由中國科協發起,聯合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開展的科學家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師生演校友、師弟演學長的方式,先後組織北京大學(王選)、清華大學(鄧稼先)、北京交通大學(茅以升)、南開大學(楊石先)、天津大學(侯德榜)、吉林大學(唐敖慶)、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浙江大學(竺可楨)、廈門大學(陳景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郭永懷)、中國科技大學(李四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羅陽)等12所高校,創作排演了12部以著名科學家或科技界民族英雄為主題的舞臺劇,先後在北京(2013年)、武漢(2014年)、西安(2015年)、重慶(2017年)舉辦匯演活動。2018年,中國科協正式同意西北工業大學排演的話劇《尋找師昌緒》入選「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匯演劇目。
師昌緒院士是我國高溫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蝕領域的開拓者,參與國家科技政策制訂的戰略家。他主持研製出多項國家急需的戰略材料及部件,豐富和發展了凝固理論、相變理論、性能評價方法;引領和推動了中國納米科學技術、碳纖維、金屬腐蝕與防護、生物醫用材料、鎂合金等學科的快速發展;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與工程科學的傑出人才;就中國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新材料研究等重點科技領域發展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多項重要建議,為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1年,師昌緒考入西北工學院(現西北工業大學),因學習成績優異,成為全校5名「林森獎學金」獲得者之一。1948年8月,師昌緒赴美,先後在密蘇裡大學、歐特丹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與張興鈐、李恆德等人組織有志回國的留學生,聯名寫信給周恩來總理,表達要求回國的強烈願望。這封信成為中國政府在1954年5月日內瓦會議上抗議美國無理阻撓中國留學生回國的依據,後經中美大使級華沙會議,為中國留美學生回國打開了大門。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