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鷹話劇聯合中科院展覽 藝術科學融合詮釋「不確定性原理」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白瀛)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王曉鷹執導的科學倫理題材話劇《哥本哈根》7日晚在北京鷹劇坊迎來新一輪首演。同時,主辦方聯合中科院物理所在話劇演出空間之外打造了一個《不確定現場》展覽,以藝術與科學相融合的方式,共同詮釋「不確定性原理」。

1941年9月底,納粹德國核研究的領導者、物理學家海森堡,來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看望同盟國研製原子彈「曼哈頓工程」的參與者、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進行了一次只有10分鐘的秘密會談,然後不歡而散。這次非同尋常的會談,對原子彈的研製與付諸實戰,及其產生的後果有著深遠影響。

2003年8月,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演了英國劇作家邁克·弗雷恩據此史實寫成的話劇《哥本哈根》。劇中,海森堡、玻爾及其夫人瑪格麗特的靈魂在天堂中相見,共同討論哥本哈根會見的真相,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再現當日的情景,但每一遍都不一樣。該劇除展現了對科學倫理的反思、對人文精神的堅持,也用藝術的形式展現了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

該劇獲得第八屆中國戲劇節小劇場演出季優秀劇目獎第一名及優秀導演、表演、舞美獎等獎項,16年來已在全國演出超過300場。

同日開幕的《不確定現場》展覽,通過圖文、實物、互動實驗、遊戲等形式,展現了和「不確定性原理」相關的物理學家和物理學理論。

「我們期待將觀眾帶入一種觀念空間,與藝術家一同感受與思考。」策展人丁銘志說,「這些體驗與認知會和話劇《哥本哈根》一起發酵,在觀眾心中產生裂變。你會發現這個世界變得更大、更廣、更深、更有趣了。」

責任編輯: 焦鵬

相關焦點

  • 2016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在北京聯合大學召開
    中國網9月23日訊 昨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北京數字科普協會、北京聯合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聯合主辦的「2016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在北京聯合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科學與藝術•綠色、創新與協調發展」。
  • 用藝術詮釋晦澀物理概念「自旋」入畫描繪光子科技新時代
    用藝術去詮釋晦澀的物理概念,會帶來怎樣美妙的驚喜?2020年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開幕,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交大李政道圖書館。
  • 話劇《侯德榜》背後的科學情結
    同樣是排演話劇,其他高校的話劇大多是交給專業團隊創作、排演,但是主創人員之一、北化團委教師程旭卻覺得有一絲不妥,「學生創作不了解話劇,但專業團隊同樣也不了解化學」。作為一部文獻史實劇,他更看中再現其中的科學原理、科研過程。於是,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個「三足鼎立」的構想—劇本由學生創作,專業團隊負責潤色,而他做當中的協調人。
  • 用藝術詮釋晦澀物理概念,「自旋」入畫描繪光子科技新時代
    &nbsp&nbsp&nbsp&nbsp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28日報導:用藝術去詮釋晦澀的物理概念,會帶來怎樣美妙的驚喜?2020年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開幕,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交大李政道圖書館。
  • 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原標題: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白瀛)1978年,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轟動一時,讓很多人認識了「科學怪人」數學家陳景潤;36年後,一部同名話劇由廈門大學師生搬上了舞臺。
  • 趙磊等:「不確定性」是微觀世界的本質嗎?——「不確定性原理」何以被誤導(之一)
    「EPR佯謬」的科學含義在於,可能存在著尚未被發現的,且比現有量子力學能更完備地描述微觀世界的理論。所以,現有的量子力學只是這完備理論的「統計近似」而已。  既然現有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那麼可以用「隱變量理論」來解釋這種不完備性。
  • 館藏天津丨塵封百年的植物科學畫——《科學與藝術——北疆博物院...
    日前,經過天津自然博物館專業人員緊張籌備,原創展覽《科學與藝術——北疆博物院藏植物科學畫展》在天津自然博物館三樓展廳開展
  • "尋找師昌緒" 用話劇感受科學精神
    ……5月20日,話劇《尋找師昌緒》陝西首演活動在西北工業大學翱翔學生中心舉行。隨著劇中人物科教興國的口號響起,現場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演出太精彩了,師老的精神讓我受到鼓舞。今天,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需要這種科學精神的感召。」一位學生觀看演出後表示。
  • 2020,「不確定性原理」的至暗時刻
    「不確定性」如今是個熱詞,而它來自於上個世紀初一位天才的發現,這就是對量子物理學具有奠基石意義的「不確定原理」(也可以稱作「測不準原理」)。它的提出者叫維爾納·海森堡,1901年出生於德國的維爾茨堡,從小就是一位聰明絕頂的學霸,19歲中學畢業進入慕尼黑大學學習物理學,24歲獲得博士學位,26歲與玻恩、約爾丹共同發表了「矩陣力學」並成為萊比錫大學的教授,28歲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33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並成為量子力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 生活美學、科學手工、奇趣課堂 國慶來植物園感受自然藝術之美
    楚天都市報9月30日訊(通訊員陳長麗)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國慶長假活動菜單出爐!有生活美學展覽、夜遊植物園、奇趣自然課堂……來體驗科學、自然和藝術的交融之美吧。1、「植物與家居」—生活美學展覽「詩意的棲居」,是多少人對生活終極的理想追求。這個國慶,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紅星美凱龍漢陽商場、超凡家居共同攜手,推出「植物與家居」生活美學展覽,以生態環保的生活美學,還原詩意棲居之美。
  • 「夢想起航」史努比藝術及生活展覽@海港城
    海港城於2014年7月16日至8月12日舉行「夢想起航」史努比藝術及生活展覽 在7月16日舉行的「夢想起航」史努比藝術及生活展覽「開幕儀式」中,日本藝術大師大谷芳照(Yoshiteru Otani)親臨海港城並現場繪製了特別設計的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再現經典藝術魅力
    本次展覽旨在全面展示、介紹、宣傳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的六大篇章、43位巨匠的藝術成就和人生歷程。《百年巨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銀谷藝術館聯合攝製,是國內第一部大規模、全方位拍攝製作的關於二十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
  • 科影融合,不只讓影視更「科學正確」
    那麼,如何架構起科學界與影視界融合的橋梁?讓兩個圈子相互賦能?10月22日,科影融合論壇首次亮相中國計算機大會。中科院大數據研究院院長、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科學普及工委會主任王元卓表示,其目的就是要「讓兩個圈子跨界碰撞,說出訴求,互相支持」。「科學知識也好,科學精神也好,科影融合本質上要把科學內涵普及給大眾,影響大眾,這是它最基本的一個角色。」
  • 李四光原型話劇《大地之光》走進南大
    據介紹,本次匯演活動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江蘇省科協、江蘇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蘇省委、中科院南京分院、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等部門聯合承辦。《大地之光》是以李四光先生為原型,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傾情打造的一部原創話劇,話劇以李四光先生「愛國、求是、擔當、奉獻」的價值追求為靈魂和主線,以先生的生平事跡為基本素材,選取具有典型意義和矛盾衝突的歷史(情)場景、故事(第四紀冰川科學依據的爭論、尋找鈾礦、石油會戰、地震預測預報),表現了劇中人物在特定歷史情境中的個性和內心活動,充分展現了以李四光先生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為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鞠躬盡瘁的崇高品格
  • 南科大舉辦「2020年藝術與科學大會」
    藉由科學設備與技巧,把攝影藝術變為「自由的符碼」;一場科學義診,為嗓音的藝術使用找到方向;學術論壇開講,醫學與藝術同道共話嗓音健康發展……近期於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的「2020年藝術與科學大會」項目以論壇研討、講座、工作坊、展演等形式,聯動科學與藝術界專家學者激發跨界火花,為繁榮學術文化生態做出積極探索,為藝術與科學在學界與業界的融合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 藝術遇見科技 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成果匯報展「出山」
    據了解,四川音樂學院於2019年12月成立了實驗藝術學院,旨在探索藝術內容、表現形式、工具材料的創新,推動藝術與科技的跨界融合,促進新知識的發現與形成以及科技進步新的可能性。通過一年多的建設,當前實驗藝術學院已基本實現了藝術與科技共生,並惠及大眾。這次開幕的匯報展便是學院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 同期展覽推薦 | 復星藝術中心
    本期將介紹合作機構之一復星藝術中心及其於博覽會期間呈現的展覽。復星藝術中心外景復星藝術中心坐落在外灘金融中心,是由復星及復星基金會發起並出資建立的非營利機構。復星藝術中心旨在推廣當代藝術,致力於聯結中國與國際的文化藝術,促進公眾對全球當代藝術的關注、理解和參與。
  • 天津大學大型原創話劇《侯德榜》公演成功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總要求,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優良學風、作風,「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天津大學大型原創話劇《侯德榜》於8月29日、30日晚在天塔湖畔的濱湖劇院舉行公演。從少年「用科學技術振興我們的民族,臥薪嘗膽,奮發圖強」,到壯年的追夢歷程,「不讓百姓以酸饃為食」、「誓要振興民族工業」。侯德榜先生用半生追尋,終圓制鹼夢,為我國化工工業奠基,轟轟烈烈、跌蕩起伏,生動詮釋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精神追求。
  • 北京科學中心展覽攻略(常設展覽+臨時展覽)
    北京科學中心主展廳常設展覽  主展廳:「生命樂章主展」、「生活追夢主展」、「生存對話主展」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9:30-16:30  展廳介紹:主展館是北京科學中心科學傳播功能的主要載體通過主題化的設計,引導公眾科學審視生命的價值、追求生活的品質、思考生態的和諧。  生命樂章展廳  地點:2號樓主展館二層  簡介:生命展廳展廳位於A館二層,總面積2250平方米,共有60餘件展品,約佔三生主展的1/3。
  • 我省23個項目進入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立項公示名單
    話劇《六盤「紅」雁》 寧夏話劇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