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感可以說是相機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所以我們也圍繞著高感做了不少內容,高感的進步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這一次我們給您帶來的是佳能22款數碼單眼相機的橫評,由於佳能相機的傳感器以及處理器全部自產自銷,所以對於佳能的橫評更可以看到技術進步的價值。
前言 高感都關心 像素總進步
由於佳能的傳感器是自產自銷,甚至可以說是相機部門的一部分,所以佳能的相機可以更好的把握像素與畫質之間的平衡。而且佳能也是所有廠商當中最早使用CMOS的品牌,無論是當年的1Ds還是D30都表現了佳能在傳感器製造方面的前瞻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佳能目前的數碼單眼相機已經進入了第5代產品,不過佳能與其他很多品牌的思路並不相同,我們可以看到所有佳能數碼單眼相機的像素數量都是相似的,這種「放棄像素爭執」的理念其實也體現了佳能品牌的觀念,那就是忘記像素數量,專注於畫質那些最本質的東西。
佳能5D Mark II可以說是第一臺談高感的非專業相機
好了如果說的太多顯然就離橫評本身太遠了,這一次的橫評我們選擇了這些相機,他們分別是:1D X、1D4、1D3、1D2N、1Ds3、5D3、5D2、6D、7D、70D、60D、50D、40D、700D、650D、600D、550D、500D、450D、100D、1100D、1000D。這裡邊橫跨了7年時間,像素從1000萬跨越到了2200萬,就讓我們看看這些時間到底給我們帶來了多少進步吧!
本文作者:高君義、商皛 參考資料:imaging resource
解析 自產傳感器 進步看自己
在橫評的測試內容開始前,我們先要談一個東西,那就是佳能的傳感器全部由自己生產有什麼好處。毫無疑問傳感器的技術雖然比較精尖,但是相對於CPU、GPU來講還是要簡單一些,目前全球能夠提供傳感器的廠商除了佳能以外,大廠商裡邊包括索尼(Sony)、美光(Aptina)、豪威(OmniVision)、東芝(Toshiba)、意法(ST)乃至於尼康(Nikon)都有產品線去生產,小廠商更是不計其數,所以說影像傳感器並不是什麼太稀罕的玩意,不過仍然有一定的門檻。
佳能的自產CMOS已經進入了更多領域 包括佳能的DV以及小型DC
不過傳感器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他們採集的都是模擬信號,依靠ADC來轉換成數位訊號,這個轉換過程會有很大的影像,而且由於主流傳感器的色彩濾鏡(拜耳結構,俗稱馬賽克結構)結構原因,輸出出來的數據想要拼合成一張完整的圖片,仍然需要經過相當多複雜的運算過程。
佳能自行研發的DIGIC處理器可以更好的配合自己的傳感器工作
如果你使用的是對外購買來的傳感器,那麼你必須考慮到每個品牌的傳感器都有著不同的特性,盲目的套用其他傳感器的算法並不見得可以取得多麼好的效果。所以此時此刻自產傳感器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佳能可以把所有的傳感器詳細的按照自己需求的指標去生產和研發,而不用考慮到是不是我這一次買了A家的產品,他不符合要求我下一次跳到B家有什麼麻煩,也不用考慮不同來源的傳感器是否會給我帶來不同的成像風格的變化,這就是自產自銷的優勢所在。
實戰 低感來對比 細節依舊升
介紹了佳能傳感器自產的優勢後,下面就來進入我們的實際測試環節吧,首先是低感測試部分,現如今數位相機的感光度範圍在一步步的向上飆升,那麼除了高感光度外,最能體現傳感器最佳畫質表現的低感光度部分是否也有著足夠的進步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佳能單反低感光度對比測試
毫無疑問,我們可以看到相機的低感畫質水平是在不斷提高的,隨著相機像素數的提高,相機的細節表現力更好(更加銳利,更加清晰),同時,相機對色彩的還原也更加真實,這無疑證明了相機低感光度畫質的進步,鑑於更多時候我們是在日光較好的條件下拍著,也是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想要的東西。
實戰 高感來對比 提升很是多
看過了相機低感畫質的演變,接下來我們來比一比相機ISO 1600的高感表現。之所以選擇ISO 1600,主要源於這是在暗光環境下較為常用的一個感光度,在這個感光度下基本常用的鏡頭都可以保持在安全快門下拍攝,自然也就成為我了們最關注的幾個感光度值之一。佳能這些年以來像素從1000萬提高到了2200萬,像素翻倍了,高感到底能有多少進步是我們所關心的點。
佳能單反JPG格式ISO1600對比
佳能單反RAW格式ISO 1600對比
我們可以看到高感還是在依次提高的,尤其是2000萬像素級的70D相對1000萬像素的40D畫面表現有了不小的改善(畫面銳度,細節表現力,畫面細膩程度有著較為明顯的提升),這都是傳感器進步的證明。
實戰 超高感對比 進步不忽視
然後我們再來比一比ISO 6400時候的高感畫質,毫無疑問ISO 6400對於絕大多數相機來說已經是極限了(尤其是對於APS-C機型,這基本是可用度的極限了),不過全畫幅相機仍然保留著一定程度的可用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佳能單反JPG格式ISO 6400對比
佳能單反RAW格式ISO 6400對比
我們可以看到,APS-C相機在ISO 6400這一檔相較於全畫幅機型基本上是落敗了,畫面的彩噪以及細節表現力方面APS-C機型已經顯現出HOLD不住的情況,而全畫幅機型都還保持著一定的可用性(值得注意的是6D以及1DX,可用性表現仍然相當不錯),暗光情況下全畫幅的優勢仍然是不可動搖的。
實戰 跨代比一比 看看誰最強
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的看到技術的進步,在這一頁當中我們會把一些產品分門別類的放在一起讓大家看的更加清楚,畢竟依次看進步感覺不到那麼大的差距,把7年的東西放在一起才是最關鍵的。
佳能40D 對比 佳能70D ISO100
佳能40D 對比 佳能70D ISO 3200
佳能5D2 對比 佳能5D3 ISO 25600 JPEG
佳能5D2 對比 佳能5D3 ISO 25600 RAW
我們可以看到,7年間,全畫幅機型上高感的變化看上去並不十分明顯,這也很好解釋,畢竟5D2與5D3隻是相隔一代的產品(但我們仍能看到,畫面細膩度以及細節表現力上,5D3明顯是優於5D2的)。而APS-C這樣畫幅較小的機型上,高感的進步更加明顯,相機在細節表現力以及控噪水平上有了很明顯的提升。這些就是時代進步的最好證明,佳能也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大家,我們從來沒有對像素或者高感任何一個東西妥協,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堅持 像素也要提 高感也要升
看完剛才的成績,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什麼,過去我們總喜歡說一句話,那就是像素越大畫質越好,不過看完橫評之後,你是否感覺到這個結論完全錯了呢?明明就是像素越小畫質越好嘛,事實難道是反過來的嗎?
暗光拍攝畫質是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更加在意的地方
顯然不是這樣,高感與像素進步的最主要理由是,單個像素的實際感光能力並沒有下降,這裡邊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像素的實際感光面積與像素佔用面積的比值(一般稱作開口率),比如單位半導體器件的感光能力,比如輸出端的設計以及處理器的算法等,這些都是影響到畫質的因素。
X3傳感器那種銳度只適合追求極致影像的人
從這裡邊我們也能看到佳能自產自銷的優勢了,那就是只要傳感器高感性能不提升,我就不增加像素,這種設計也許有時候會拖累產品更新的角度,不過卻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清晰明確的認知,那就是佳能的新產品畫質一定要比舊的好。
總結 發展很穩步 未來很期待
關於此次橫評我們就到此為止了,短短幾年我們已經看到了數位相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高感方面的進步,早就把膠片遠遠的拋在了自己的身後。這種進步不得不說很讓我們感受到鼓舞,同時也是宣告了膠片離我們越來越遠,那已更多是曾經的記憶與情懷,卻不再是陪伴我們拍攝的最佳伴侶。
佳能也開始嘗試一些非常規的傳感器進化模式 而且目前來看是正確的
不過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在說低感才是相機的本質,一臺相機沒有好的低感畫質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優秀。的確,對於那些追求純粹影像的人來說,低感才是關鍵中的關鍵,但是對於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日常消費者而言,足夠優秀的高感才能讓我們隨時隨地輕易記錄下我們想要的瞬間,而不是這個瞬間當中的那些細節。
膠片已漸漸被數碼技術全面超越,使用膠片更多是出於情感而非性能
橫評裡邊要說的也就是如此了,其實相機廠商也在不斷嘗試著新方向,比如70D的全像素雙核CMOS AF系統就是個不錯的思路,雖然我們總說畫質是相機的第一指標,但是易用性往往才是普通消費者所在意的,相信佳能今後也會普及和完善這些新技術以及新產品,就讓我們期待未來數位相機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吧!
佳能單反一直秉承著像素與高感共同進步的原則,在這一篇文章當中我們就來跨越7年的時間線,來看看是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