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林分析死亡病例:第一代感染病人,付出的代價最慘重

2021-01-09 網易新聞

25日,武漢市漢口醫院與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聯合發表文章,指出年齡和C反應蛋白(CRP)是預測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這一研究成果將更好幫助臨床醫生辨別確診和疑似病人的病情,提前介入採取幹預措施,最終減少疾病進展和降低死亡率。

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專訪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解讀了這一項研究成果,分析漢口醫院病人死亡的原因,並對血漿療法、無症狀感染者等話題作出答覆。

年齡和C反應蛋白是預測死亡的獨立因素

南方+:這兩個指標是如何得出來的?

侯金林:這是一項回顧性研究。研究團隊收集了1月21日至2月5日在漢口醫院住院治療的577例病人材料後, 建立了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風險預測模型(ACP分級)。根據病人年齡和CRP指標,我們把患者的死亡風險分為三個等級,1級風險(年齡< 60歲且C反應蛋白 < 34 mg/L)、2級風險(年齡≥60歲且CRP< 34 mg/L;或年齡< 60歲且CRP≥34 mg/L)和3級風險(年齡≥60歲且CRP≥34 mg/L)。

研究表明,3級風險的患者12天內死亡率為33.2%,2級風險人群的死亡率為5.6%,1級風險患者死亡率為0。

南方+:了解這兩項指標,有何現實意義?

侯金林:C反應蛋白是臨床上用於評估炎症和器官損害的綜合指標。在急性感染後,炎症和器官損傷時,病人CRP指數會上升。年齡也是一個綜合指標,年紀大說明病人有各類慢性疾病的可能性高。現在,有很多指標與死亡風險有關,但是年齡和C反應蛋白是最基礎的。在此之上,再考慮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等其他因素。

了解病人的年齡和CRP指標後,醫生不僅能評估病人短期死亡的風險,而且能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更好管理病人。在疫情早期,病人數量大,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導致病人無條件進行正常檢查,最終延誤病情。

南方+:您說到,這兩個指標適用於疑似和確診病人。

侯金林:疑似和確診病人,其實只是差一個核酸檢測結果。有部分疑似病人,臨床醫生也可以根據這二項關鍵指標分輕重,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控制他們病情的進展。

南方+:在您的研究中,對漢口醫院的死亡病例進行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病人的死亡?

侯金林:疫情暴發早期,武漢的醫療救治條件不能滿足短期大量危重病人的需求;其次,病毒從中間宿主跨種進入到人體,並在人群之間開始傳播,最早感染的第一代病人就像打仗中的前鋒,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第三,早期武漢的病人中,就診危重比例高,年齡大的人居多,武漢以外的病人多是從疫區出去,年輕人群比例高。

血漿療法是治療傳染病的古老經典方法

南方+:治癒出院後的病人血液有抗體,療效如何?

侯金林:抗體是病毒蛋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的,病人產生中和病毒的抗體後,理論上抽出來的血漿是可用於治療,醫生把含有抗體的血漿輸到病人身上,是可以減輕病毒對機體的損害。

新版指南也說到康復者的血漿治療。其實,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這是治療傳染病的古老經典方法。當年廣東發病早,等到廣東病人完全康復後,東北和北京的人發病了。當時,我還跟中山市人民醫院和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溝通,呼籲大家捐獻血漿,運到北京和長春給重症病人使用。

南方+:血漿療法存在什麼風險?

侯金林:有風險,但是比較低。想要保證患者安全,需按照血製品法規嚴格管理。病人需要知情同意,血液採集渠道要正規,要經過滅活處理,檢測裡面有沒有其他病體,比如有無B肝、C肝、愛滋病、梅毒等。

南方+:血漿療法適合於什麼人使用?

侯金林:重病人,在沒有其他的抗病毒藥物選擇時,可以考慮這一種方法。

使用激素是一把雙刃劍

南方+:這兩天,大家都在說屍體解剖,您覺得意義在哪兒?

侯金林:屍體解剖,主要是看病毒到底帶來了什麼性質的病變,了解肺部病變狀況和是否有肺以外器官損害,這對臨床上的治療有重大意義。廣州2003年第一例SARS屍體解剖的時候,我在旁邊看著,那個病人實際上是死於真菌合併感染。因為到疾病後期,會有很多併發症。

南方+:搶救重症病人,應重點關注細菌感染?

侯金林:對,特別是年齡大有基礎病的病人,關注他有沒有真菌和細菌的感染。臨床醫生使用激素時,時間要短、劑量要合適,嚴格掌握適應症。

激素使用是個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減輕炎症反應引起的損害,另一方面抑制你的免疫力,怎樣讓抗炎症作用發揮到最大,對免疫力抑制影響最小,這點很重要。

南方+:有人說新冠肺炎是從下呼吸道開始攻擊的,所以臨床症狀不太明顯,您如何理解?

侯金林:這個不奇怪。SARS也是如此。我到長春講課時,他們帶了個病人,沒什麼症狀,就是發熱,但是一照片子,是肺炎。

病毒感染的肺炎與細菌型的肺炎不一樣,細菌性的肺炎有臨床症狀,比如咳嗽、發燒更明顯,但病毒性肺炎相對不明顯。

南方+:是否存在一些連肺部都不存在病變的感染者?

侯金林:無症狀感染者,是指他沒有特異性症狀。更嚴格講,他的肺部是沒有影像學改變,但病毒檢測是陽性,甚至抗體檢測也是陽性,這樣的人,他自己很幸運,相當於打了免費疫苗,但無症狀感染者可以作為傳染源,對別人是潛在的威脅,需要把他從高危人群裡找出來。從現有的研究來看,無症狀感染比例是1%-5%。

抗體檢測操作簡便安全

南方+:不久前,您去了武漢漢口醫院, 現在那邊情況如何?

侯金林:大年初一時,南方醫院感染科醫生郭亞兵跟我交流,希望得到技術上支持,看看有無新的手段,能用到臨床救治和防控。這一次,我們給醫院帶過去一些設備,主要是進行病人抗體的IgG和IgM的檢測。

現在,我們陸續開展抗體的檢測,雖然沒有用於診斷,但可用於判斷疑似病人的病因,我相信,只要抗體診斷試劑的敏感性、特異性能達到臨床需求,診斷標準就會修改。

南方+:大概需要多久?

侯金林:現在國內好多廠家在生產試劑,已經有二種批准用於臨床,需要進一步優化,我認為,以後更新新冠肺炎指南時,會增加抗體診斷標準,增多一個檢測冠狀病毒的抗體IgG和IgM,如果IgG或者IgM顯示為陽性,說明他有冠狀病毒正在感染或者是曾經被感染過。

南方+:您能詳細說一下IgG和IgM嗎?

侯金林:IgM是冠狀病毒免疫球蛋白的M型抗體,IgG是冠狀病毒免疫球蛋白的G類抗體。如果IgM陽性,說明他是近期感染的,如果IgG陽性,說明現在他已是感染的後期,或是病毒已得到清除。

南方+: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的差別是什麼?

侯金林:病原學的檢測分為病毒核酸基因和蛋白檢測。但現在,核酸陽性率不到50%,所以,我們急需建立能有診療價值的抗體檢測方法,臨床上,這兩種方法可以互補。雖然抗體的陽性率比核酸要高,但是抗體出現時間相對較晚,如果能結合在一起,就提高診斷率了。

抗體檢測有獨特優點,快速,大約只要半個小時就出結果。此外,操作人員只需要抽血,把血清裡的病毒滅活後進行檢測,不像咽拭子檢測需要接觸病毒。

【南方日報、南方+荊州特派記者】黃錦輝 董天健

【作者】 黃錦輝;董天健

【來源】 廣東健康頭條南方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逆行者」侯金林:病毒感染以後會出現「冰山現象」
    網易科技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主任、廣東省肝臟疾病研究所所長侯金林在4月16日做客《理解未來》科學講座,帶來《從病毒感染臨床特徵及轉歸談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主題分享。據了解,侯金林教授剛剛從援鄂工作第一線返回到工作崗位,講述了中國疫情防控的新階段。
  • 侯金林談學科建設:抬頭看與低頭幹
    過去十幾年,國內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防控體系越來越成熟,如面對伊波拉疫情,我國把防控關口前移至發源地非洲。另外,對於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管理,隨著B肝疫苗的大範圍使用,以及提升慢性肝炎的臨床診治水平,B肝病毒感染病例大幅度下降,連世界衛生組織也肯定了中國在這方面對人類的貢獻。
  • 湖南懷化:讓違法違規地產開發付出慘重代價,「殺猴給猴看」
    湖南懷化:讓違法違規地產開發付出慘重代價,「殺猴給猴看」 12月21日上午,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調度解決城區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及停建爛尾樓、村民安置等問題,強調要嚴明政治紀律
  • 超市24人新冠聚集感染案例:三代病例7人無症狀 負責人被立案
    原標題:超市24人新冠聚集感染:三代病例7人無症狀,負責人被立案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增加社交距離等措施避免了大量的聚集性事件。中國疫情逐漸平息之際,一些研究團隊也在對此前發生一些聚集性暴發做回顧性分析。當地時間4月15日,山東聊城市人民醫院、山東聊城市傳染病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的研究團隊在醫學預印本網站medRxiv發表了一篇論文「24例超市聚集性COVID-19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及代際臨床特徵分析」。該研究通訊作者為山東聊城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任、主任醫師吳鐵軍教授,論文尚未經同行評議。
  • 南方醫院侯金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在會上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侯金林事跡簡介侯金林,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教授、主任醫師,我國著名傳染病和肝臟病專家,曾擔任亞洲和太平洋肝病學會主席、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 Journal of Hepatology刊發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侯金林主任領銜的三項...
    國際合作隊列研究:aMAP風險評分可預測慢性肝病患者遠期肝癌發生風險肝細胞癌(HCC)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侯金林領銜全球大規模臨床研究,項目包括國內50家單位,並聯合國外4個研究團隊,歷時5年,構建包括全球11個前瞻性隊列的17,374名的慢性肝病長期隨訪隊列。
  • 偽造核酸檢測報告者就該付出代價
    篡改、偽造核酸檢測報告,不僅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而且自身也將付出代價。偽造核酸檢測報告證明自身狀況的,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其一,當事人對自身健康狀況如何並不知曉,又急需這一證明以滿足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出行等目的,卻不願意花時間去檢測。
  • 新冠肺炎零號病人是誰?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第一個人是誰
    為何要尋找零號病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金永堂告訴《中國科學報》,無論是尋找零號病人,還是當下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都有助於最快、最準確地確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及時採取有效防控措施,阻止疫情發展。如果相關的人都找到,有可能把『零號病人』找出來。」曹務春強調。  破案難,應聯手  受訪專家還提醒,零號病人與流行病學中的指示病例(index case)是兩個概念,但容易混淆。  指示病例是衛生部門觀察到的首個病例,但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第一個感染疾病的人。  即便有指示病例,也很難找出零號病人。
  • 侯金林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在感染病領域傳染病防控及慢B肝優化治療臨床和科研方面有較深造詣與創新,享有國際聲譽。曾任亞洲和太平洋肝病學會主席、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 印度感染病例過億,軍隊損失慘重,莫迪還有什麼資本挑釁他國?
    截止26日10時30分,印度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接近600萬,累計死亡病例也即將突破10萬大關。外媒指出,印度現在已經成為感染率和死亡率最快的國家。 更令人揪心的是,由於印度政府為了維護面子,一直沒有如實公布國內疫情的真實狀況,導致印度國內很多的感染和死亡病例都沒有被公開。
  • 華山感染疑難病例系列⑥ | 美容針?毀容針?美麗的代價
    阮醫生向科裡結核病專家邵凌雲教授匯報病情後,邵教授考慮嚴女士還是注射引起的皮膚局部感染,伴膿腫形成。嚴女士入院第二天便接受了頰部皮膚膿腫切開引流術。術中抽吸出4ml黃紅色膿液,除了送檢細菌、真菌塗片和培養,抗酸染色和分枝桿菌培養外,同時也送檢了二代測序。在病原學結果回報前即開始靜脈萬古黴素1.0g q12h經驗性抗感染治療。
  • 義大利出現首例新型克雅氏症病人死亡事件
    義大利出現首例新型克雅氏症病人死亡事件小】【列印】 【關閉】     新華網羅馬8月7日電 義大利國內主要報紙7日新聞摘要如下:  《晚郵報》:義大利一位患「新型克雅氏症」的病人
  • 深度丨誰是「零號病人」?為何138例感染者均無症狀?喀什疫情這些...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大量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意味著要對這次疫情高度關注,提示疫情形勢不容樂觀,但好在現有的所有無症狀感染者都是在主動核酸檢測篩查中發現的。
  • 封閉就會落後,落後就要挨打,美國總有一天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封閉就會落後,落後就要挨打,美國必然會為他們的做法付出慘重的代價。免責聲明:本文由《軍武130》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雪印」倒閉破產--丟掉商德的代價
    歷攬52載無限風光的日本肉食品行業「龍頭老大」——日本雪印食品公司,由於用進口牛肉冒充國產牛肉賺取昧心錢的醜事被暴光,不得不在4月底徹底解散,悽悽慘慘打消了新世紀再攀高峰的遠大目標,自作自受地為區區900萬日元的「骯髒利潤」付出了倒閉破產的慘重代價。
  • 稱為自由付出代價?
    截止目前為止,美國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仍然佔據最高!據悉,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不見好轉,累計357萬人感染,其中13.8萬人死亡。除此之外,7月以來單日增幅7度突破6萬。死亡人數也持續飆升,達到6月以來最高紀錄。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 侯金林教授:網際網路醫療助力肝癌早期預警和診斷
    侯金林教授:網際網路醫療助力肝癌早期預警和診斷 2020-12-14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超級細菌開始橫行 日本現人感染寵物傳染病死亡病例
    日本現人感染寵物傳染病死亡病例 政府籲民眾注意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日媒報導,與白喉類似來自貓、狗的細菌性傳染病「潰瘍棒狀桿菌傳染病」2016年出現了日本國內首起死亡病例。根據年份有時會有數起感染病例,日本厚生勞動省呼籲各都道府縣、醫師協會、獸醫協會等引起注意。 據報導,人和動物都會感染該細菌,人感染後會出現喉嚨疼痛及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可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由於兒童預防接種對象包含白喉,據分析很多人對此次的傳染病具有免疫力。
  • 香港一名癌症病人因腸道感染毛黴菌死亡
    中新網3月1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腸道毛黴菌疑再奪一命,香港屯門醫院11日晚公布一名癌症病人因腸道感染毛黴菌死亡,為至今第6宗死亡個案。該名患者為50歲血癌女病人,因下腹痛於上月14日入住屯門醫院外科病房,翌日再轉送血科專科病房,接受藥物治療期間,曾服食被指染有毛黴菌、由歐化藥業生產的降尿酸藥「別嘌醇」。
  • 墨西哥:因感染新冠死亡人數已超過十萬
    目前墨西哥記錄到因得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已經超過了十萬人,這是全球第四個死亡超過十萬萬裡程碑的人。同時,就在幾天前墨西哥感染例數超過了一百萬。其國家的政府官員已經表態:為新冠疫情付出的代價,可能比想像的還要更高。目前來說只有美國、巴西和印度的死亡人數超過了墨西哥,墨西哥人口約1.25億人,得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大約10%,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