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疑進入強震活躍期 專家稱科學尚無法解釋

2020-11-24 搜狐網
  去年年末至1月以來,全球多地接連發生強震,前有海地7.3級地震,後有智利8.8級地震,臺灣高雄又在上周五發生6.7級地震。地震頻繁發生,加之對「2012世界末日」預言的聯想,引起人們廣泛討論。

  3月6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左二)訪問智利地震重災區康塞普西翁,了解當地的受災和救援情況。潘基文5日抵達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並於當天會見了智利總統巴切萊特和當選總統皮涅拉。潘基文宣布,聯合國將通過中央應急基金向智利提供1000萬美元的援助。新華社/路透

  北京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雷軍在接受本報採訪說回應說:「最近幾年8.5級以上強震確實比較密集,顯示了比較強烈的地球內部運動,但是不是說地震已經進入了一個強震頻發期,或者說公眾希望了解是否緊接著還會發生一系列如此巨大的地震,實事求是地說地球科學理論和觀測到目前為止尚未能給出明確的結論。」  

預測:強震也有百年周期?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的研究員孫世鋐近日在多個場合指出目前地球已進入強震高發期。他的依據是對過去100年地震歷史資料的分析。

  20世紀100年前60年,全球發生8.5級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從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級地震以後,在之後的四五十年裡,全球沒有發生過一次8.5級地震。但自2004年底的印尼9.1級大地震以來5年多的時間,全球發生了4次8.5級以上的強震。

  孫世鋐由此提出假設:強震可能存在一個百年周期,每一百年的前幾十年容易發生強震,後幾十年則相對平靜。不過他本人也承認,以我們現在地震觀察資料,歷史的尺度太短,僅僅由100年的資料來預測百年尺度的周期性也不夠科學。

  對於孫世鋐的觀點,記者聯繫多位地震專家,但他們均不願作出直接回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地震專家說,地震監測臺網的建立和完善是近百年甚至近幾十年的事,因此目前的地震研究水平和地震資料,很難得出這種百年周期的觀點。  

現狀:近幾年強震確實較密集

  長期從事地震觀測研究的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雷軍博士告訴記者,最近幾年8.5級以上強震確實比較密集,顯示了比較強烈的地球內部運動,但他接下來話鋒一轉:「是不是說地震已經進入了一個強震頻發期,或者說公眾希望了解是否緊接著還會發生一系列如此巨大的地震,對此,實事求是地說,地球科學理論和觀測到目前為止尚未能給出明確的結論。」

  雷軍進一步解釋說:「地震活動有一個規律已經被大量的地震觀測發現,地震活動往往經歷一個相對平靜時期之後進入一個相對活動時期,反之亦然。因為地震特別是8.5級以上的巨大地震的能量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積累起來。地震學家尚未發現地震從平靜到活動、從活動到平靜是經歷哪個地震、在什麼時候必然轉折的。」雷軍向記者出了困擾國際地震學界的科學難題。

  對於大家關心的近期是否會再次發生強震,雷軍很謹慎地說:「從概率上看地震近期趨於緩和比趨於更強烈可能性更大。」建議:目前不可測不如學防震

  在科學上,地震究竟能否準確預報?1996年,在倫敦召開的「地震預測框架評估」國際會議上,與會者達成一個廣泛的共識:地震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不僅現在沒法預測,將來也沒法預測!因為地球處於自組織的臨界狀態,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變成大地震。這種演變是高度敏感、非線性的,其初始條件不明,很難預測。

  如果要預測一個大地震,就需要精確地知道大範圍,而不僅僅是斷層附近的物理狀況的所有細節,而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通過監控前兆來預測地震,也是不可行的。多數甚至所有的「地震前兆」可能都是由於誤釋,令人懷疑「地震前兆」是否真的存在。

  因此,美國地質勘探局明確表示,他們不會預測地震,只做長期概率預報,對地震災害做出評估。例如,2009年4月,美國地質勘探局評估說,在未來30年內加州發生6.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為99.7%,但不能預測地震發生的具體地點和時間。

  雷軍建議說:「對普通民眾來說,與其關心近期是否發生大地震,不如多增強地震防災意識、特別是地震發生時的救援和自救知識。「雷軍給讀者提出了一些成本較低又能顯著見效的措施,比如疏通家庭門道、居民樓的樓道,建立小區避難所,家中尤其是臥室少一些位置較高的堆積物等。  

海外觀點:地殼運動近15年趨活躍

  針對近期地球強震頻發的現象,美國密蘇裡科技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史蒂芬·高回應說:「相對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這20年,地殼運動在過去15年間確實更活躍了。」

  不過史蒂芬坦率地表示:「我們現在也沒有找到其中的原因,這可能只是因為地球巖石圈的應力場由於自然原因而發生了暫時性的改變。」(記者李明波)  

更多精彩圖片

相關焦點

  • 專家稱明年強震數量將增加:因地球自轉已進入「緩慢」期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導英媒稱,今年,多場大地震造成了巨大損失,並導致了重大人員傷亡。據英國《明星日報》網站11月19日報導,上周,中東地區伊朗-伊拉克邊境處發生7.3級地震,540人喪生。9月,墨西哥中部發生7.1級地震,370人死亡。
  • 中國地震局專家:我國大陸進入新地震活躍期
    全球地震活動是否已進入活躍期?昨日是汶川地震7周年紀念日,也是全國第七個防災減災日,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我國地震形勢如何?平均每年可能遭受4次以上強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表示,我國地震活動頻次高、強度大、分布廣,這使得我國始終面臨著強烈地震的威脅。
  • 中國大陸接連發生強震 地震專家答疑解惑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題:中國大陸接連發生強震 地震專家答疑解惑  中新社記者 張素  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8月9日新疆精河發生6.6級地震,中國大陸連續兩日發生強震。中新社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就兩次地震是否有關聯,中國大陸是否處於地震活躍期等外界關注的問題進行解答。
  • 地球活躍了?9月全球第13次強震出現,等級6.9級
    根據美國專家介紹,預計在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之下,可能會持續到12月。同時美國宇航局(NASA)也連續發布了衛星數據,如今的美國山火大氣汙染物顆粒已經進入到了歐洲地區,已經釋放超3000萬噸二氧化碳,這將加劇全球氣候變化的局面。
  • 專家稱全球可能進入地震活躍期
    有專家對此表示認同。廣東處於中國東南沿海地震帶,但它跟全球全國都不一定同步本報訊 羊城晚報記者陳強報導:前日,8.8級地震襲擊南美智利,這離海地地震才不到1個半月。學界有人提出全球可能正進入地震活躍期,廣東省地震局局長黃劍濤在接受記者獨家採訪時對此表示認同,但他強調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也進入地震活躍期。
  • 專家解析全球板塊運動進入活躍期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海地大地震及智利大地震之後全球開始進入板塊運動活躍期,地球板塊運動是否進入活躍期,這種運動對我國大陸有哪些影響?為此,本網與中國地震局臺網中心預報室主任劉傑進行連線解讀。  從2004年印尼大地震起即開始進入地球板塊活躍期針對網友熱議的臺灣地震與智利地震是否有關聯,劉傑主任認為,理論上來說應該是有一定的關係,但與其說臺灣高雄地震與智利地震有關聯,不如說與27日在琉球群島發生的7.2級地震的關係更緊密一些。  劉傑主任不太認同目前很多媒體所報導的在海地地震後地球進入板塊運動活躍期的說法。
  • 9月全球出現第10次強震,震級6.3級,是地球變活躍表現?
    不管現在科技水平達到一個什麼程度,但還是有些看似很簡單事情無法辦到,比如無法阻止地球變暖,南北冰川融化,無法阻止人類疾病和死亡,還有無法阻止自然災害的出現,在眾多自然災害中,地震就是其中之一。,這是9月第10次強震,是地球地震變活躍表現嗎?
  • 14、16日日本九州發生7.3級連環強震 41人遇難
    阿蘇山位於熊本縣東北部,是日本最活躍火山之一,也是遊客徒步旅行的勝地。現階段,日本氣象廳仍把阿蘇火山的警戒級別維持在2級,沒有把火山噴發與地震直接關聯。海嘯&nbsp&nbsp&nbsp&nbsp地震發生後,日本氣象廳一度發布海嘯預警,稱九州島西部海域可能出現高達1米的海嘯,但這一警報不久後解除。
  • 全球一年6級以上地震93次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進入活躍期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東曾指出,在有地震資料記載的100餘年中,目前地球正處於第三次大地震活躍期,前面兩次是1900年前後和1950年前後,這些時期千人乃至萬人死亡的8級和9級地震頻發。而此次墨西哥強震進一步印證了當前全球地殼運動處於又一個活躍期。
  • 日本隼鳥2號樣本疑有「人造物」!有光澤現象,尚無法確認來源
    如今日本機構——JAXA尚無法確認該「人造物」(人工物)的來源,所以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在取費的樣本之中,日本也是全部打開了A、B、C三個收集艙,其中最大的樣本物體直徑達到了1公分,所以採集樣本非常的成功。
  • 專家提出地震成因新觀點:與地球自轉有關
    以下是連線全部內容:  中國國家地理網:汶川地震後,中國國家地理網當時第一時間連線你,你當時就表示全球在未來進入地震的活躍期,中國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頻率也會增加。現在回頭看,過去幾年,特別是今年以來強震頻發,地球是否正處於地震的活躍期?  陳學忠:對,現在我可以更加肯定這個判斷了。
  • 2011年太陽進入活躍期 太陽黑子隨時可能大爆發
    但是目前,據科學家觀測認為,最近一段時間太陽黑子的運動非常劇烈,隨時有可能發生大爆發,而伴隨著此前一直困擾科學界的「末日準備」理論,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太陽黑子的劇烈活動,可能會引發地球磁極的變化。  據報導,按照正常的理論和情況,太陽黑子的數量大約是以11年為周期循環增長及減少,當時間進入2011年,越來越多的太陽黑子表明太陽進入了一個最活躍的時期。
  • 科學家困惑無法解釋現象,地球要進入小冰河?
    而在2020年的時候,太陽是否進入到新一輪的活躍期,如今可以說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我們對太陽的活動精確時間是無法進行判定的而根據《獨立報》發布的一則新消息之中,科學家們又發現了太陽一個無法解釋的情況。
  • 2小時兩次強震,最強6.6級,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了嗎?
    最近的地球又非常活躍了嗎?為何不斷的地震在出現了,在10月我們基本上沒有看到什麼強震的發生,而在11月才過了幾天,全球的強震都不少了,根據地震科學數據顯示,在2小時內,全球總計發生了兩次強震,分別在智利和湯加群島。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等級大小為6級和6.6級,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了,初步預估可能不會產生海嘯,這是比較幸運的,我們具體來看下。
  • 日本8.8級強震破壞力超20個汶川地震(圖)
    低於芮氏2.5級的地震,人們通常不易察覺,稱為小震或微震;芮氏2.5級至芮氏4.0級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稱有感地震;5級以上、6級以下地震稱為中強震;超過6級稱為強烈地震,可對建築物造成損害;7級以上地震稱為大地震,破壞力巨大,受損區域通常可達震中周邊數百公裡。
  • 法國專家解釋義大利地震原因(圖)
    新華社記者王星橋攝    點擊進入專題:義大利強震致179人死 十萬人無家可歸  新華網巴黎4月6日電(記者李學梅)在人們的印象裡,歐洲國家很少發生地震。針對義大利中部拉奎拉省6日凌晨發生的芮氏5.8級強烈地震,歐洲地中海地震中心地球物理學家、法國專家雷米博蘇解釋說,這是因為義大利在歐洲所處位置比較「特殊」。
  • 全球連發地震 國內專家:不意味我國會發生強震
    昨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表示,當前全球強震連發態勢,並不意味著我國短期內會有強震。  據介紹,3月以來,全球7級以上地震多發。  地球是否進入「震動模式」?   專家:8天4次強震並不罕見,不必擔心  潘懷文介紹,1900年以來,像類似這種在短短8天時間內發生4次7級以上地震的情況,曾出現過37次。「這意味著這種現象不是一次很罕見的地震活動。」
  • 研究稱環太平洋火山帶處於活躍期 自然災害頻發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一個聯合國組織1月24日表示,最近橫跨太平洋四國的火山噴發及大地震意味著環太平洋火山帶處於活躍中。據臺灣「中央社」1月24日報導,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1月23日在推特上說:「環太平洋火山帶今天處於活躍中。」推文提到,菲律賓馬榮火山噴發,數以千計民眾被疏散;日本火山導致雪崩,造成一死;印尼雅加達發生5.3級地震,大樓晃動;美國阿拉斯加發生7.9級地震,引發海嘯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