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美國學習期間無意中讀到了乾燥之父-Sjogren(舍格爾)教授的傳記,在這個平臺上跟大家一起分享。
舍教授Henrik Sjögren(1899-1986)出生於瑞士中部麥蘭省的一個小城市Köping。 他的父親康拉德·詹森(ConradJohansson)是一名商人,而他的母親艾梅麗(Emelie)則在一家銀行工作。1923年,出於生活中某些原因,舍教授的家族改名為母親的娘家姓Sjögren(Sjö=湖和gre =樹枝)。 舍教授在卡羅林斯卡學院學習醫學,並於1927年獲得醫學學位,成為「醫師」。在他的醫學研究期間,他與一位知名眼科醫生的女兒瑪麗亞·赫爾格倫(MariaHellgren)訂婚並結婚。 畢業後,他繼續在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塞拉菲默醫院的眼科診所工作。 1929年,瑞典皇家醫學委員會派他到延雪平考察一批來自烏克蘭的瑞典移民難民,其中許多人表現為眼磨砂感和乾眼(淚水減少)。在他的這次考察工作以後,舍教授開始對眼乾燥症感興趣。
1930年,舍教授觀察到一名患有淚腺,唾液和汗液分泌異常和「慢性風溼病」的中年婦女。他引入了新詞(KCS)角膜結膜炎來描述她的眼部表現,並且用孟加拉紅亞甲基藍色染色觀察角膜炎症情況。這個病例以及後面他發現的其他四例類似病例被記錄在他的第一篇報導中---瑞典醫學協會的會議記錄。
1933年5月,在申請博士學位期間,他發表了一篇博士論文,題為「角膜結膜炎角膜潰瘍角膜炎的臨床和病理特徵」(「ZurKenntnis der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Keratitis filiformis bei hypofunctionder Tranendriisen,」 因為是德文,小編儘可能翻譯準確但還是讀起來有點怪)。文中他詳細描述了19名女性患者的臨床和病理特徵, 絕大多數是絕經後的,有13人患有關節炎。 於是舍教授得出結論認為,這是一種累及多系統性的疾病,不僅僅是一種眼部疾病,可能是一種全身疾病的眼部併發症。舍教授強調,KCS與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乾燥症不相關,強調KCS主要是缺水的結果,而維生素A缺乏導致粘蛋白缺乏(讀到這,小編想有機會跟眼科教授聊聊,為什麼他在那個歷史時期強調這一點)。舍教授當時還沒有意識到他的發現代表了一種新的疾病,但是他的目的是為了明確並指出以前的關於纖維角膜炎認識不足,提醒眼科大夫們關注患者系統性受累的疾病特點。
然而舍教授的論文是不成功的,他的教職被取消,停止了他的學術生涯。1935年,舍教授成為延雪平縣醫院第一眼科的主管,在那裡他開發了角膜移植技術。他再也沒有繼續他的關於乾燥綜合症的研究工作。
1936年,布達佩斯大學的助理史蒂芬·馮·格羅斯(Stephan vonGròsz)提出將各種臨床圖片與舍教授所描述的特徵相結合,並將該病命名為Sjögren's syndrome(舍格爾症候群)。1937年開羅召開的國際眼科會議該病開始受到關注和後面馬上要講到的澳大利亞眼科醫生布魯斯·漢密爾頓的舍教授的論文翻譯出版物比原來的德國版本介紹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極大地提高了國際上對這一術語的認可度,使得舍教授也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
1943年,澳大利亞眼科醫生布魯斯·漢密爾頓(Bruce Hamilton)將舍教授的論文「乾燥性結膜炎乾燥症」從德文翻譯成英文,這是創造「乾燥症候群」一詞的基礎,並邀請舍教授在澳大利亞做演講。這次演講讓舍教授有一種恢復工作的衝動。
自1957年開始,舍教授搬到了哥德堡大學,獲得了講師的職位,並於1961年晉升為教授。77歲時,他成為瑞典風溼病學會的榮譽成員,並出席了第一屆國際乾燥綜合症研討會。1986年9月,舍教授由於中風離開了我們,享年87歲。
看完舍教授的經歷,小編不由得更加佩服他了。我希望我們的患者朋友們都能正確認識、接受乾燥症候群,並和我們的醫務工作者一起來正規的診治該病。世界上很多醫務工作者在默默的為醫學的進步而努力著,我希望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也許我有點自私的想法,我希望患者朋友們能夠愛護醫務工作者,把他們當做你們的好朋友一樣信任他們,關心他們。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在小編所在學習的美國的醫院裡到處都充滿了聖誕的氣息,希望你們帶我向我國內的同行和同事們問好並祝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