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日籍「納米機器人之父」投奔中國?還是北理教授
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府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都未解除對我們國家的技術封鎖。但是我們國家依舊在科技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5G技術和我國的北鬥衛星。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現在的科研技術水平和科技力量,除了我們自己的科學界和科研人員不懼挑戰嘔心瀝血不斷努力以外,也離不開很多國外科研友人對我們的幫助。
在人工智慧領域全球所有國家都共同關注的領域,我國在人工智慧方面也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其中有一位叫福田敏男的日本籍科學家對我國的貢獻和幫助極大,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國家拿下了一個超級別的科研項目——納米機器人技術。
先拋開這個科研技術不談,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個日本科學家福田敏男是何許人也。
福田敏男出生時間是1948年12月,也正是新中國成立前夕。和其他科學人員一樣,福田敏男從小就展現出自己超高的智商和學習天賦。雖然在東京大學期間,拿到博士學位的他已經29歲不算太早,但其過硬的專業技能和科研水平,讓他沒過兩年就在名古屋大學擔任起教授的職務,那一年福田敏男年僅31歲。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科技已經發展到了工業機器人,當時的人類的科技已經進入到了快速發展期。所以在哪個年代,機器人的相關領域科研成果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產出,而且更新迭代的速度極快。而彼時的福田敏男已經是享譽全日本的著名科研教授了,在那個年代,福田敏男帶領他的團隊,頂著科技更新速度極快的壓力,開始著手研究顯微鏡機器人。在他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之下,一舉將傳統的電子電子顯微鏡的技術與機器人系統完全契合,創造性的研發出了新一代掃描電子顯微鏡。
隨後,福田敏男就和團隊轉戰納米領域,在經過又一輪艱苦卓絕的研究後,創建了一個能夠讓生物細胞切割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操作的一個全新理論——納米壓痕。這個技術最大的好處是為病人在治療時,除了選擇器官移植以外,又多了一條可以選擇的路,可以說,這是一項造福全人類的壯舉。
隨後,福田敏男又在此基礎上進行微納米上的相關研究,研究過程較專業此處不在贅述,成功的製造出了微納米機器人,堪稱「微納米機器人之父」。
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的那年,福田敏男來到中國,在北京理工大學任教授一職。在中國任職期間,成功的幫助我國在納米機器人技術研發上實現了突破,目前我國在國際上在納米機器人領域已經處於第一梯隊,這和福田敏男在中國期間的任教和研究有著莫大的關係。
如今的福田敏男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但是每每出現在鏡頭裡他始終都那麼的精神矍鑠。願這位老人健康長壽,也願中日友誼長存。
歡迎大家關注互聯狗,聊聊科技方面的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