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籍「納米機器人之父」投奔中國?還是北理教授

2020-08-29 互聯狗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日籍「納米機器人之父」投奔中國?還是北理教授

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府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都未解除對我們國家的技術封鎖。但是我們國家依舊在科技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5G技術和我國的北鬥衛星。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現在的科研技術水平和科技力量,除了我們自己的科學界和科研人員不懼挑戰嘔心瀝血不斷努力以外,也離不開很多國外科研友人對我們的幫助。

在人工智慧領域全球所有國家都共同關注的領域,我國在人工智慧方面也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其中有一位叫福田敏男的日本籍科學家對我國的貢獻和幫助極大,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國家拿下了一個超級別的科研項目——納米機器人技術。

先拋開這個科研技術不談,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個日本科學家福田敏男是何許人也。

福田敏男出生時間是1948年12月,也正是新中國成立前夕。和其他科學人員一樣,福田敏男從小就展現出自己超高的智商和學習天賦。雖然在東京大學期間,拿到博士學位的他已經29歲不算太早,但其過硬的專業技能和科研水平,讓他沒過兩年就在名古屋大學擔任起教授的職務,那一年福田敏男年僅31歲。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科技已經發展到了工業機器人,當時的人類的科技已經進入到了快速發展期。所以在哪個年代,機器人的相關領域科研成果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產出,而且更新迭代的速度極快。而彼時的福田敏男已經是享譽全日本的著名科研教授了,在那個年代,福田敏男帶領他的團隊,頂著科技更新速度極快的壓力,開始著手研究顯微鏡機器人。在他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之下,一舉將傳統的電子電子顯微鏡的技術與機器人系統完全契合,創造性的研發出了新一代掃描電子顯微鏡。

隨後,福田敏男就和團隊轉戰納米領域,在經過又一輪艱苦卓絕的研究後,創建了一個能夠讓生物細胞切割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操作的一個全新理論——納米壓痕。這個技術最大的好處是為病人在治療時,除了選擇器官移植以外,又多了一條可以選擇的路,可以說,這是一項造福全人類的壯舉。

隨後,福田敏男又在此基礎上進行微納米上的相關研究,研究過程較專業此處不在贅述,成功的製造出了微納米機器人,堪稱「微納米機器人之父」。

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的那年,福田敏男來到中國,在北京理工大學任教授一職。在中國任職期間,成功的幫助我國在納米機器人技術研發上實現了突破,目前我國在國際上在納米機器人領域已經處於第一梯隊,這和福田敏男在中國期間的任教和研究有著莫大的關係。

如今的福田敏男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但是每每出現在鏡頭裡他始終都那麼的精神矍鑠。願這位老人健康長壽,也願中日友誼長存。

歡迎大家關注互聯狗,聊聊科技方面的新鮮事

相關焦點

  • 日本頂級科學家投奔中國,首創一項超級科研技術,將惠及千萬國人
    因此,福田教授這項開創性的研究在全世界都引起了轟動,並為病人帶來了福祉。「微納機器人之父」在此基礎上,福田教授也一直致力於機器人仿生和微納米技術的相關研究,並且也頗有建樹,福田教授為解決醫療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 神奇的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設想,是在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尺度上,研製可編程的分子機器人(也稱「細胞機器人」或「DNA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教授於1959年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把分子甚至單個原子作為建築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裡構建物質。這意味著,人類可在底層空間製造任何東西。
  • 「中國潛艇之父」鄧三瑞教授
    我國潛艇事業的先行者、軍用智能水下機器人的開創者、原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院長、哈爾濱工程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鄧三瑞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15日13時30分不幸逝世,享年91歲。今早,鄧三瑞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Brad Nelson:操縱微米納米級物體的機器人|...
    自2002年以來,Brad Nelson就在這裡擔任機器人和智能系統教授,現在他也是多尺度機器人研究所所長。Nelson教授研究的方向主要是細微對象的控制、微米級機器人的製造和應用、納米級物體操控方案與製造、仿生機器人研究與開發、微電場微磁場等,多數都是應用於微小尺寸的機器人的技術;大型的醫療設備/醫療機器人當然也有,「多尺度機器人」嘛。
  • 納米的潛在「能量」,如何讓納米機器人「活」起來呢?
    不要指望在2020年以前能出現這種精巧的小裝置,下載納米級計算機電路的試驗最早不會早於2005年。在隨後的10年中,納米製造系統可能用於「寫物質」——初步生產納米晶片。納米技術的一個分支分子電子學已經朝著實現這個目標取得了具體的進展。由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惠普實驗室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找到了一種由分子自行組裝的所謂的邏輯門。
  • 納米機器人把原子級別藥物輸入細胞
    原標題:納米機器人把原子級別藥物輸入細胞   ■最新發現與創新   「超高的定位精度,在超過釐米以上的運動範圍內仍能保證納米以下的定位精度。」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製的具備位移反饋傳感器的納米操作機器人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 海外大批科學家為何紛紛「逃往」中國?日本人說出了心裡話……
    這不禁引起了人們的疑惑:明明日本國內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優秀的科研人員卻更願意到中國?1針對這一現象,近期日媒發表的一篇報導,揭示了日本科研人才紛紛「投奔中國」的原因。一些來到中國工作的年輕日本科研人員這樣說道:雖然曾打算在日本工作,但是找不到職位。
  • 遊動微納機器人的醫療開發,搭建基於納米機器人的免疫系統
    12 月 10 日 - 11 日,由浙江省委人才辦、紹興市委市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辦的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頒獎典禮在紹興上虞舉行。「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 日本「微納機器人之父」來華,當選中科院士,科研成果改變世界
    ——諾貝爾納米技術的發展決定了一個國家軍事領域的地位,這一點在21世紀初就已經得到了很多有識之士的認同。發達國家都在發展自己的納米技術,然而我國在納米技術上的研究始終停滯不前。一方面由於國外幾大納米機器人公司對中國的封鎖所致,另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確實缺少這方面的人才。
  • 納米機器人發展前景令人鼓舞,未來值得期待
    科學家們正在研發一種比人類頭髮更為精細的微型機器,旨在在人類無法進行操作的分子層面上對原子和細胞結構實現一系列操作;而這種微型機器就是納米機器人,它屬於機器人工程學的一種新興高科技。有科學家認為,納米機器人發展前景令人鼓舞,未來值得期待。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教授率先提出納米技術的設想。
  • 納米機器人
    ,還不需要考慮安全問題,納米機器人是人類史詩級別的創新,人類要繼續勇敢的向這個偉大的領域進軍。 關鍵字: 醫療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
  • 神奇的微納米機器人走進人體
    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納米機器人入選十項重大科學進展第四名。福田敏男教授被稱為「微納機器人之父」,是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20年IEEE總主席,也是中國機器人峰會學術委員會專家,在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他為我們帶來了「微納米機器人」專題演講,帶來了最前沿的科技理論和研究成果,送上了一場智慧交融的科技盛宴。 利用納米醫學機器人實現對人類重大疾病的精準診斷和治療是科學家們追逐的一個偉大的夢想。
  • 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中美科技博弈:美國已可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中國差之毫厘
    如今,在科學家眼裡,納米機器人實現了一次巨大進步,納米機器人可以在進入人體深層組織後,仍然被人盯得清清楚楚、管得嚴嚴實實,人類可以實時控制它們給病變的細胞送藥,或對癌變的細胞進行微手術。,大到長几毫米,小到直徑幾微米;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幾年內,納米機器人將會帶來一場醫學革命。
  • 今日科技話題:重構陰離子溶劑化結構、納米「人造分子」、「雲雀」、鎘汙染農田修復、納米仿生機器人
    陳靜 攝近日,中國專家在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聶志鴻團隊為製備納米「人造分子」找到了簡易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化學計量反應控制的自限性納米粒子定向鍵合》為題發表於《科學》(Science)主刊。
  • 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
    如今的機器人已不再只是「鋼鐵戰士」,生命基本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賦予納米機器人「血肉之軀」。這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DNA機器人,能在納米尺度上執行任務,因此它可以在人體細胞內發揮作用,這也讓很多科研人員看到了其在醫療領域的廣闊前景。
  • 「納米」可重構的活性液態金屬遊動納米機器人集群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賀強教授課題組以超聲場致動的共晶鎵銦合金(EGaIn)液態金屬遊動納米機器人為構築基元,提出了模擬自然界中蒲公英花生長過程的可重構非平衡液態金屬納米集群的研究成果。液態金屬遊動納米機器人通過超聲輔助的物理分散方法製備,直徑為200 nm, 長度為800 nm,外層由GaOOH形成的殼層穩定,內核為未被氧化的液態金屬。在駐波超聲場的作用下,液態金屬遊動納米機器人能夠進行快速的自主運動,速度可達每秒50倍身長。通過將大量液態金屬遊動納米機器人加入體系中,在可調製頻率的駐波超聲場作用下,活性的納米機器人群體產生湧現性並產生自發的聚集運動。
  • 【納米】強二色性的偏光微納米機器人
    由於在精確的靶向藥物傳輸、微創手術、顯微操作製造及環境檢測修復等方面的巨大應用潛力,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微納米機器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的熱情和研究
  • 納米機器人也分很多種
    納米機器人也分很多種,是一定機會用百到人工智慧的技術,但是也有其他技術多種技術的綜合。就如同做度一輛汽車,你只用輪胎能造出汽車嗎,或者只用發動機能造出汽車嗎?機器人、語言識別問、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都是人工智答能的技術之一,而且不僅僅局限於此。展開全屬於納米機器人是在納米尺度上應用生物學原來理,發現新現象,研製可編程的分子機器人。
  • 不再是科幻,科學家研發納米機器人可鑽入眼球來運送藥物!
    納米機器人注入眼球示意圖 圖源/is.mpg.de 位於斯圖加特的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微觀、納米和分子系統」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包括中國的科學家)一起研製出了螺旋槳狀的納米機器人,這種機器人第一次能夠鑽入眼睛中普遍存在的緻密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