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的進展及其日益擴充的領域將喚起我們的希望。——諾貝爾
納米技術的發展決定了一個國家軍事領域的地位,這一點在21世紀初就已經得到了很多有識之士的認同。發達國家都在發展自己的納米技術,然而我國在納米技術上的研究始終停滯不前。一方面由於國外幾大納米機器人公司對中國的封鎖所致,另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確實缺少這方面的人才。直到日本一位科學家來到我國,才為我國改變了現狀,這位科學家便是福田敏男。作為微納機器人之父,他曾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所研究的成果也改變了世界納米布局。
1948年12月,福田敏男在日本東京出生。作為地地道道的東京人,佔據了地利的優勢,再加上從小非常樂於學習,人也很聰明。憑藉著優異的成績,他順利地就考上了著名的東京大學。大學只是一個人人生的開始,以後的道路怎麼發展就取決於每個人。有人進入象牙塔以後,惶惶不可終日,反而荒廢了數年的光陰。也有人會繼續學習,繼續深造,從而會有更高的成就,福田敏男就是後者。
上了東京大學後的福田敏男,沒有一日荒廢自己的學習,依舊孜孜不倦地探索各種知識。憑藉著這一點,福田敏男在大學也生活得順風順水,也獲得了師生的尊敬,在其29歲的時候,就已經取得了東京大學的博士學位。
拿到了博士學位才算是真正走向了學術研究的道路,兩年之後的福田敏男再次成為了名古屋大學的教授。當時的福田敏男不過才31歲,31歲的男子已經取得了博士學位,並且成為了一個學校的年輕教授,可以說已經是走向了人生的巔峰.
然而年輕教授並不是福田敏男最終的志向,他對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使得他的重點並不是在教書育人,而是在此過程中不斷探索全新的領域。
在還沒有成為名古屋教授之前,福田敏男其實已經著手進行他所熱愛的微生物操作的研究。這項研究也證實為福田敏男後來研究微納米材料奠定了基礎。福田敏男用顯微鏡對微生物操作的研究是他人生的第1個巔峰。
當時的福田敏男在對微生物操作進行研究的同時,世界上正在著手進行機器人的研究,而機器人的研究速度以及更新換代的速度,也遠遠要比微生物的研究速度更快。在此情況下,福田敏男沒有停止自己的研究,而是不斷改進微生物電子顯微鏡。憑藉著他在這方面的付出,終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將機器人系統集成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成功將機器人和顯微鏡結合到了一起。
很多人並不清楚機器人和顯微鏡的結合意味著什麼,其實這項技術的發明一直在改變著全世界的人類命運,而且造福著千千萬萬的患者。如今對於癌症的治療主要就是腫瘤的切除,將一些已經面臨衰竭的器官切除,才能保證患者體內的癌細胞不會擴散。
而要對體內的癌細胞進行切除,僅僅靠人為的操作是難以做到的,因為腫瘤和人體器官之間的界限是難以區分清楚的。但是微生物和機器人的結合使得這項操作成為了可能。也正是機器人和顯微鏡的結合又讓福田敏男對微納米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微納米技術和機器人技術之間有著共性,如果能夠利用微納米機器人來對一些患者的手術進行改造,這將能夠極大地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並減輕患者的痛苦。
也正是抱著這一理念,福田敏男開始從事於微納機器人的研究,而這項研究在不久以後也終於實現了。如今腫瘤患者的切除手術,其實就得益於納米機器人的發明。在這一基礎上,福田敏男的貢獻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也正是如此,福田敏男的一生獲得過無數的獎章。其中最讓他驕傲的就是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的最高獎終身成就獎,而另一個則是中國人為他頒發的友誼獎。
2012年,福田敏男來到了中國,在中國的北京理工大學全職教學。福田敏男之所以來到中國,就是因為他和其他的科學家不一樣,在他的眼裡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福田敏男也認為以後的中國在納米技術方面將會有非常大的空間。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讓福田敏男毅然決然的來到了中國工作,並為中國的納米技術發展,創造了一系列有利的條件。
當然福田敏男的前半生所取得的成就,其實和在中國的工作並沒有多大關係,但是他的後半生基本都是在為中國的納米技術奠定基礎。福田敏男在中國工作的這段期間,為中國培養了一系列傑出的微納米技術人才。
從工作第1年開始到如今,在他手底下培養出來的博士後已經超過了30名,而他的學生目前都是中國在微納米技術領域首屈一指的人物,基本都是中國微納米機器人領域的棟梁之材。福田敏男對中國人的貢獻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抹殺,儘管他是一個日本人。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也有一大批外籍的科學家如今都願意來中國工作。開放的環境以及中國人對待外國友人的態度,更能讓這些外國友人在中國發光發熱,實現他們自身的價值。
一個國家實力的真正提升,其實也在於外國人對本國人的態度。以前的中國積貧積弱,國內的科學家都外流,更別說外國科學家對中國的態度了。如今,中國的環境發生了改變,中華民族正在崛起,國內人才流失的現象少了,外國人也願意來中國工作了。
當有一天,國外的人都願意來到中國工作,當有識之士都願意投身於中國的發展潮流之中時,才真正說明國家強大起來了。我們國家雖然在這方面已經小有成就,但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是巨大的。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