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中國人才流失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但最近的一組數據卻揭露了另一種現象:
中國正在吸引著全世界的人才,有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紛紛湧入中國。
這其中,日本科研人員湧入中國的數量尤為顯著。
這不禁引起了人們的疑惑:明明日本國內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優秀的科研人員卻更願意到中國?
1
針對這一現象,近期日媒發表的一篇報導,揭示了日本科研人才紛紛「投奔中國」的原因。
一些來到中國工作的年輕日本科研人員這樣說道:
雖然曾打算在日本工作,但是找不到職位。
相對於在日本而言,中國的研究環境與報酬要比日本好太多。
確實,如今日本老齡化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供年輕人選擇的職位也越來越少。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日本的科學技術預算已經不及中國的1/7。這讓眾多日本科研人才選擇來到中國發展。
還有一些來華多年的日本研究人員,他們曾經在日本擁有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但由於眾多美國科技公司的收購讓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擄走,很多受不了這份氣的人紛紛離開日本,選擇了待遇更好、發展更穩定的中國。
除了日本國內科技發展的自身條件外,中國人不斷發展創新、努力拼搏的勁兒,也是吸引日本科研人員來華的原因。
一名在中國知名大學搞研究的日籍老教授覺得,中國的學生很有幹勁,讓自己熱血十足。
從日本外務省統計的數據來看,旅居中國展開研究的日本頂尖人才同比上漲25%,他們的加入,無疑給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助了一把力。
日本國寶級科學家福田敏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作為全球頂尖科學家,他曾任職日本一所學府的教授。
不過他所倡導的學術理念,不僅沒有得到日本主流學者的認可,還遭到了日本學術界的排擠。
▲福田敏男
為了能夠證明自己,福田敏男選擇了投奔中國,希望在中國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價值。
於是在2012年,福田敏男選擇到北京理工大學教書和做研究,並成為了首位全職在中國工作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福田教授結合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了直徑最小的人工血管。他還帶領團隊創造了首個納米機器人,這項技術可以提高癌症的診斷成功率,他的種種成績都為人類做出了突出貢獻。此外,福田教授還幫助中國培育了大量的科技型人才。
其實,像福田敏男這樣為中國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的外國科學家還有很多。
2
前不久,美國也有媒體曾報導說,越來越多的美國科學家都在陸續「逃往」中國。
據統計,最近3年來,陸續有1074名頂尖外國科學家選擇來到中國工作。
這些專家大部分都是美籍,有一些其他國籍的人才,之前也一直在美國工作。
目前,他們在中國的一些企業和名校中,從事科研和教學的工作。
比如,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裡奧·塞格德加入阿里雲量子實驗室;
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前校長Jeffrey Vitter加入了百度,Jeffrey Vitter是計算機和大數據領域的專家;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金榕和終身教授施堯耘;
亞馬遜前美籍華人科學家任小楓等等都加入了阿里巴巴。
他們都是量子計算、人工智慧、AI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
▲馬裡奧·塞格德與妻子合影
美國強大的實力,確實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強國。
但是頂尖的科學家並沒有選擇繼續在美國發展,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美國相關媒體對此展開了調查發現,雖然美國曾是科研人員夢寐以求的國度。
但今時不同往日,中國對待科技人才給出了優厚的待遇,一系列的優勢,讓美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走向中國尋求機遇,希望能在中國實現夢想。
一位曾經在耶魯大學頂尖實驗室工作的華人科學家,在美國遭遇科研經費減少,領域進展困難的情況下,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中國發展,之後,他在果蠅細胞生物學上有了重大突破。
還有一位在美國工作的西班牙科學家,他每次都要為續籤的事情忙活很久。
有一次外出旅遊回到美國時,竟然被機場人員扣留了兩個小時。
但來到中國後他發現,這裡是一個充滿全新科學機遇的地方,有保證的研究基金、強大的科學領導能力,一切都是很難得的機會。
除了這些,美國政客越來越講究政治正確,科學家們在美國時常會受到幹擾,根本無法安心地工作,這也是科學家們逃離美國的重要原因。
有美國網友感嘆道:
美國高層並沒有把科學看得很重,而中國卻對未來的科學之路有詳細的發展計劃,照這樣的情況下去,中國科學遲早會超過我們。
3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當今世界大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經說過:「外國很多高科技都是中國人創造的,結果中國企業去用還要花大價錢,應該讓中國的雞在中國下蛋。」
這話聽起來有些心酸,但確實有一定道理。
從改革開放至2018年底,中國人才流失成了不爭的事實。
這兩年國內各大企業開始出手,人才流失的境況出現好轉。
截至去年11月,已有260多萬人才從西方國家返回中國。
連《華爾街日報》都刊文稱,越來越多高技術人才,放棄蘋果、微軟等高科技雲集的矽谷,選擇回中國發展。
尹志堯博士就是歸國潮的一份子,他曾在英特爾中心研發晶片,東京電子的刻蝕機都是他一手教會的。
想到自己的國家還沒有刻蝕機,他帶著60多項專利回國,研製出屬於中國的刻蝕機。
▲尹志堯
還有微軟級別最高的中國AI科學家沈向洋,去年他辭去微軟執行副總裁職務,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員雙聘教授。
他的離開,讓比爾蓋茨都直呼損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
如今中國發展得蒸蒸日上,全世界有目共睹。
中國早已今非昔比,人才的湧入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選擇。文/阿小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