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亞西舍夫——「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條路」

2021-01-12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背馱天然氣罐的米亞-4飛機。
晚年時期的米亞西舍夫。資料圖片

俄羅斯莫尼諾空軍中央博物館,一架銀灰色的米亞-4「野牛」轟炸機靜靜臥在角落裡。這架經典戰機在漫長的服役生涯裡,先後被改造成運輸機、偵察機、反潛機……當國家戰略需要時,米亞-4曾背馱「氣罐」為交通不便的中部地區輸送天然氣,也承擔過「暴風雪」號太空梭的運輸任務。

相比大名鼎鼎的米亞-4,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創始人、米亞-4總設計師弗拉基米爾·米亞西舍夫一直隱匿在人們的視野之外。翻開1974年以前的《蘇聯大百科全書》,「M」字開頭的索引甚至找不到他的名字。

米亞西舍夫是蘇聯航空製造領域一位舉足輕重的設計師,擁有一段堪稱傳奇的人生:他一度淪為「階下囚」,卻在監獄裡領導了一個飛機設計團隊;他能「點石成金」,讓人們眼中的「失敗作品」重新煥發新生;他是重型轟炸機設計的先驅,參與設計了佩-2、米亞-4、圖-160等知名轟炸機……

在人們眼中,米亞西舍夫的設計理念極具科幻力。後人評價,正是他一次次看似不切實際的大膽創新,拓寬了蘇聯武器裝備製造的邊界,走出了蘇聯航空航天領域的新路徑。

從飛機設計師淪為「階下囚」,在「監獄設計局」成就一代名機

電影《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有這樣一段經典畫面:德軍裝甲部隊氣勢洶洶地在空曠的平原上快速推進,佩-2轟炸機成功擺脫德軍航空兵的層層攔截,頃刻間,炸彈自佩-2傾瀉而下,德軍裝甲部隊被炸成一片火海。

二戰期間,佩-2作為蘇聯產量最大的轟炸機,它的一次次高光表現令世人讚嘆。然而,許多人都不知道,這款大名鼎鼎的戰機竟然是米亞西舍夫在監獄裡設計出來的。

1902年,米亞西舍夫出生在葉弗列莫夫市的一個商人家庭。他12歲那年,一戰爆發,飛機、坦克、遠程火炮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戰爭形態發生重大變化。聽聞參戰歸來的老兵講述戰鬥經歷,少年時期的米亞西舍夫便在心中暗下決心:有朝一日,自己要投身武器製造事業,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20歲的米亞西舍夫,通過努力學習,考入莫斯科鮑曼高等技術學校。這是一所頂著諸多「光環」的名校,蘇聯「航空之父」茹科夫斯基在此擔任教授,蘇聯第一架直升機、第一個空氣動力學風洞在此誕生。學校堅實的技術底蘊、濃厚的科研氛圍,為米亞西舍夫日後從事飛機研究設計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鮑曼高等技術學校畢業後,米亞西舍夫選擇留校任職,開始了飛機設計工作。他思想活躍、敢於創新,很快得到圖波列夫、科羅廖夫等航空專家的注意。1936年,圖波列夫第一時間向他拋出橄欖枝,並親自辦理了米亞西舍夫的調動手續。

然而,好景不長。正當米亞西舍夫想要施展身手時,一場意想不到的政治風波突然爆發。150多名航空界專家被打入監獄,米亞西舍夫從飛機設計師淪為「階下囚」。

危機與轉機就像一對雙胞胎,總是相生相伴。在監獄裡,蘇聯軍方將專家們集中到莫斯科,並為他們創造了研究設計戰機的環境。有人稱,當時的「監獄設計局」與有些蘇聯科學院相比,學術氛圍更濃、「產出」更高。

機緣巧合,米亞西舍夫得以和圖波列夫、科羅廖夫、佩特裡亞科夫等航空界的「大咖」朝夕相處。他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機遇,抓住點滴時間與眾多「大咖」交流探討、拜師取經。

儘管身陷囹圄,但面對緊張複雜的戰爭形勢,米亞西舍夫和其他科學家依然心繫祖國安危。1938年,米亞西舍夫在獄中開展了代號「101」的遠程高空轟炸機設計項目。得到軍方支持後,米亞西舍夫團隊很快研製出快速遠程高空轟炸機。該機飛行時速達620公裡,航程4000公裡,升限11500米,性能參數在同類產品中遙遙領先。由於種種原因,該機並未批量生產,米亞西舍夫的技術實力卻因此得到軍方的高度認可。

隨著戰爭局勢轉變,軍方迫切需要一款能夠突破德軍防空系統的輕型轟炸機。不久後,米亞西舍夫被選調到佩特裡亞科夫的設計團隊中,參與戰機的研發工作。佩特裡亞科夫和米亞西舍夫根據前線飛行員的反饋需求,僅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對測試樣機進行了改造,完成了佩-2的設計工作。這是一款雙發雙座高空轟炸機,載彈量3000公斤,最大飛行時速達到550公裡。不僅如此,他們考慮了戰機俯衝轟炸的需求,在機翼上加裝了專門的俯衝減速板並加固了機身結構,讓佩-2能夠完成各種大角度俯衝動作。

佩-2投入實戰,在蘇聯航空兵部隊取得了良好反響,飛行員稱它是「佩什卡」,寓意「晨光」。空軍英雄飛行員普爾賓也給予高度評價:「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俯衝『殺手』。」

憑藉這款經典戰機,米亞西舍夫在蘇聯航空界嶄露頭角。

積極的心態和不滅的鬥志,是他研製米亞-4的內生動力

1954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碧空如洗。在米格-17戰鬥機護航下,翼展長達50米的米亞-4轟炸機排成雁陣隊形呼嘯而來。這是米亞-4轟炸機首次亮相,蘇聯民眾群情振奮,震耳欲聾的歡呼聲、發動機的轟鳴聲瞬間淹沒了整個紅場。

出獄後,米亞西舍夫繼續從事重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任務。然而,命運總是愛捉弄人。1944年,美軍B-29轟炸機轟炸日本後迫降蘇聯。得到這份意外的「大禮」,蘇聯軍方決定:轟炸機的發展關鍵在於仿製B-29而非研製新機型。米亞西舍夫的項目被迫中斷。

在新型飛機研製任務陷入僵局之時,機遇卻悄然而至。1949年,史達林下令製造一種可飛抵美國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問題很快擺在他們眼前:如果依靠常規動力,這一想法不可能實現,研發新型噴氣式轟炸機迫在眉睫。

在軍方眼中,圖波列夫設計局能擔此大任。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圖波列夫拒絕了軍方的請求。此時,米亞西舍夫主動站了出來,受領了這一研製任務。

其實,米亞西舍夫的選擇並非一時衝動。早在「監獄設計局」裡,米亞西舍夫就萌生了研製遠程戰略轟炸機的想法。在協助佩特裡亞科夫設計並改進佩-2輕型轟炸機時,米亞西舍夫一度想直接在佩-2上安裝噴氣式發動機,由於改進過於複雜而被迫中途停止。

在留校任職期間,米亞西舍夫遇到了對飛機氣動布局有著深入研究的設計師納扎羅夫。兩人一拍即合,繼續從事遠程噴氣式轟炸機的設計工作,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得到軍方許可後,1500多名工程設計人員在米亞西舍夫帶領下緊鑼密鼓地開展攻堅戰。1951年2月,米亞西舍夫提交了第一份戰略轟炸機方案。根據他的設想,這款遠程轟炸機翼展50米,採用後掠上單翼常規布局,最大起飛重量160噸,載彈量12噸,理論飛行距離8000公裡,性能接近美軍的B-52轟炸機。

當設計方案呈到史達林案前,史達林非常滿意,並告訴軍方領導:「相信米亞西舍夫同志!」

米亞西舍夫沒有辜負這份信任。1953年1月20日,莫斯科河沿岸,人山人海,試飛員費奧多爾·奧帕德奇耶駕駛著米亞-4原型機順利完成了10分鐘的空中飛行動作。現場觀眾無不振奮高呼,共同見證了蘇聯航空史的重要時刻。

4年後,米亞-4正式服役。在隨後的蘇聯空軍重大任務中,經常看到米亞-4的身影。

「能真正救贖自己的,不是流淌的時間,也不是他人的幫助,而是自我良好的心態和不滅的鬥志。」在米亞-4研發道路上,米亞西舍夫遭遇諸多挫折與磨難,為之奮鬥的事業被多次按下「暫停鍵」。然而,即使身處逆境,米亞西舍夫也不曾放棄理想,而是咬牙堅持,誓要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守得雲開見月明,米亞-4應運而生,米亞西舍夫也因此獲得了蘇聯最高榮譽——列寧勳章。

看似不切實際的設想,拓展了飛機研發的新路

「米亞西舍夫是善於創造新事物的天才。」蘇聯時期,著名的飛機設計師巴維爾·車賓發現米亞西舍夫是飛機設計領域的一個「怪才」,並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早在圖波列夫設計局擔任設計員時,米亞西舍夫就經常提出一些思維超前的方案。當時,特勃-3和安特-20都是圖波列夫領導設計的大型飛機。米亞西舍夫在仔細研究機體構造後,提出在機身和機翼結構中使用一種新型鉻鎳薄壁管,以提升戰機的飛行控制性能。對此,大部分人表示反對,認為飛機已經定型生產,結構材料和製造工藝完全符合標準,沒有必要再做改進。聽完米亞西舍夫陳述,圖波列夫欣然採納了他的建議,並鼓勵大家:「有什麼想法要大膽說出來,不要怕!」

米亞西舍夫是一名優秀的飛機設計師,但很少人知道他在航天領域也頗有建樹。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米亞西舍夫就對他的老上司克爾德什院士提出,他已經設計了一款飛行速度快、航程遠、能夠攜帶核武器的新型飛行器,希望克爾德什向上級提出申請研製項目。

這款代號「40計劃」的無人駕駛太空飛行器,採用雙機火箭發射航天系統,飛行距離可達2500公裡,時速超過3200公裡,採用了垂直發射並像飛機一樣著陸。儘管設計太過超前、實現技術難度大,飛行器的研製計劃被一度擱置,但米亞西舍夫的諸多設計理念,卻在蘇聯1988年發射的第一艘太空梭「暴風雪」號上得到了延續。巧合的是,馱運「暴風雪」號飛向太空的,正是以米亞-4轟炸機為基礎改裝的VM-T大型運輸機。

在米亞西舍夫職業生涯中,還有一項曾可能改變世界航天技術發展的項目。1974年,米亞西舍夫在研製空天飛機時,破天荒地提出一個全新觀點:能否使用核反應堆發動機作為空天飛機的推進裝置,提升空天飛機的發射效率?

在他的構想中,500噸級的空天飛機帶有閉合循環發動機,以液氫作為反應堆的載熱劑向10臺推力25噸的核動力渦噴發動機傳熱。在50公裡高度上,達到16馬赫以上的飛行速度後,空天飛機再啟動推力320噸的核火箭發動機。按照他的設想,空天飛機最遠能夠抵達近月軌道,可以在大氣層和太空軌道之間來回機動。方案面世後,當時的蘇聯科學院院士亞歷山大·羅夫感嘆:「如果符合項目要求的核動力發動機樣機能在10年造出,批量生產的10架核動力空天飛機將滿足蘇聯數十年內太空運輸的需求。」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可言。1978年,米亞西舍夫在莫斯科病逝,核動力空天飛機項目因失去了「主心骨」而夭折。但米亞西舍夫所提出的創想,仍是當今航空航天界聚力攻關的方向。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條路,因此走出了迥異的旅途。」在他人眼中,米亞西舍夫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怪才」,總是提出看似不切實際的設想。然而,正是米亞西舍夫這種敢為人先的創新膽識,才不斷拓展了飛機研發的新路,在世界航空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賀海珺 劉洋 本報特約通訊員 曾梓煌

相關焦點

  • 舍夫沙萬的「藍色陸地海洋」顛覆你的看法!
    歡迎來到小紅帽旅行記分享空間,旅行中的吃喝玩樂遊,我將一一為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可以點讚和關注小編哦。都說藍色代表憂鬱,可真的都是那樣嗎?或許平常看見的藍色會讓人感受到憂鬱的氣息,而這個地方的藍色,卻處處彰顯出向上的活力和對生活的熱愛。
  • 失落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兩河文明)|西行文化
    文章來源:2017-06-22 西行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或兩河文明。
  • 希臘進入全國封鎖 雅典街頭行人稀少
    希臘進入全國封鎖 雅典街頭行人稀少 發布時間:2020-11-08 10:32:33 【編輯:王禕】 希臘進入全國封鎖 雅典街頭行人稀少
  • 【交通杯徵文展示】劉文娟|童年那條路
    ,小時候的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是回爺爺家的那條小路,卻深深烙在了我的腦海裡。另外一條路是出了城一直向西走,過了伊海橋向北走,經過李村、小南莊然後就到了。這條路寬一點,可以算是一條正兒八經的大路。但是它的缺點就是李村到小南莊這一段路兩邊全是地,經常會有拖拉機通過,所以路面上長年累月被大車壓出兩道深深的車轍溝。而我最怕的就是這兩道車轍溝。車轍把並不算平整的路面分成了三塊。騎自行車要麼順著車轍溝騎,要麼順著被分成三塊的哪塊路面騎。
  • 七夕已至,Get世界上最美的9條城市路,各國遊客最愛的打卡地!
    可能你已經去過國內很多漂亮的城市旅行,走過了北京的長安街、杭州的南山路,也可能非常迷戀廈門的環島路、珠海的情侶路,亦或者獨愛南京的長江路,甚至318國道川藏公路。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是法國最著名的一條城市大街,被稱為「全球三大繁華中心街」,是來巴黎觀光旅行的各國遊客最熱衷前往溜腿的一條路,因為許多人相信「與你的愛人一起走完香榭麗舍大道,你們就可以一起走完整個人生!」這條大街寬約70米,大街由東向西延伸1915米。每到節日的夜間,它會被成千上萬的裝飾燈光點亮,變得十分浪漫。
  • 人類最早的成文法典,鐫刻在美索不達米亞數千年前泥土上的奇蹟!
    令人遺憾的是,這部法典存世的只有兩塊殘破的泥版,一半以上的文字都已毀於戰火之中,只保存下來20餘條法典法條。該殘存的部分法典讓歷史學家對阿卡德帝國滅亡後五十年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法典制定者,國王烏爾在冊封地方官員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尊重法律是其最顯著的特徵之一。與古埃及注重以倫理來規範社會行為而言不同的是,美索不達米亞更注重法律對社會行為的規範作用。
  • 那路,那牛,那小孩
    那是一處眼界廣闊的所在。晴天裡很適合踏青,雨天裡也並不會有一個個討人厭的積水窪。路大體還算平坦,主料是泥土和卵石,便於我們在最熱的酷暑也可以赤腳踩在上面。這可是當時城裡通常的柏油路或水泥路比不了的。 路旁是自然長成的一溜兒草地,清香柔軟,乖巧整齊地長在少有人畜踩踏的地方。
  • 2018年合肥將新建南淝河路等14條路 地鐵3號線完成鋪軌
    此外,據該部門負責人透露,2018年合肥將新建南淝河路等14條路,計劃完成地鐵3號線全線土建和鋪軌施工。》》》推薦閱讀:2018環巢湖毅行大會春天與你再相約 趣味子活動歡迎來參加今年計劃新建14條道路和街巷據介紹,今年合肥計劃新建的南淝河路(橫江路-長春街)、美和路二標(合作化路-屏山路)、國際大道二標(玉蘭大道-三河路)、繁華大道集賢路互通立交二期、大楊南路等廬陽區14條道路和街巷、瑤崗路(大眾路-東風大道)、派河國際物流園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逆旅」是什麼意思?不少人理解錯
    像這樣被我們讀變了意思的古詩,還有很多,本期筆者再和大家分享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10個字是勵志名句,愛好古詩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它出自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公元1091年,54歲的蘇軾為送別好友錢穆父寫下了這首詞。
  • 路平西凡聯合設局劉松,莫林死而復生
    劉松走向路平,突然他摘下面具,令人驚奇地是,此前他那被火燒傷的右眼,此刻竟然完好無損。他對路平說, 你果然沒讓我失望,承你的血,我也六魄貫通,行走自如,現在是該拿回我澹國江山的時候了。 只是讓劉松沒想到的是,路平突然對他發起攻擊。 路平對劉松說, 可惜了,我沒興趣做你奪取江山的墊腳石。你給我展現的人生,我都看到了,父母、師傅,他們再美,可也都是假的,因為真的一直都在這裡。
  • 行走地理 | 奧伊米亞康
    奧伊米亞康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山地中的一個盆地中。英國《每日郵報》曾報導,俄羅斯村莊奧伊米亞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定居點,最低溫度超過-71℃。零下71攝氏度什麼概念?在遙遠的南極,觀測到的最低氣溫是零下89.2度,而離北極極點還有一段距離的奧伊米亞康,竟然達到了如此的極度嚴寒。因此,人們也叫它北半球「冷極」。該怎麼形容奧伊米亞康的酷寒呢?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就屬於前者,是其中一個及其燦爛輝煌的文明。今天,我會介紹一部分,但當然無法完全介紹完它,畢竟這是一個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幾近是世界上第一個文明—實際上還不確定,因為有一些文獻表現出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同一時間誕生的。當然,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幾乎每一個文明都誕生在大河附近。這是因為,在那段時期,人們急需水,而只有住在河邊才能夠獲得足以支撐生活的水。
  • 2200多青年才俊選擇這條路 北上「打卡」寶塔山丨百年百篇
    經過革命熔爐育英才,這些知識青年茁壯成長起來,深入到各條戰線,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出了卓越貢獻。正如1939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所說:「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鬥』。我們共產黨是繼承這個傳統的,現在傳下來了,以後更要繼續傳下去。」
  • 這條路預計在春節前全線通車,與光華北路連通→
    它位於官渡路以北,其走向與官渡路平行,東與西粵北路、高涼北路、文明北路、光華北路、人民北路交叉,西與大園橋、大園西路連接,打通河西,是茂名市區東西走向的一條重要的主幹道。2017年,大園三路建成了大部分;2018年,大園一路、人民北路北段先後建成,隨後大園二路也建好了大半;2020年初,大園西路和大園橋先後通車。
  • 行人過街時間不夠?揭秘紅綠燈秒數是如何設置的
    市民反映▶▶東風路農林路:行人等待時間太長近日,市民劉女士反映說,農林下路與東風路的紅綠燈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南北方向的綠燈時間太短,走斑馬線經過橋底過街,走到一半,就亮紅燈了,最後導致很多人闖紅燈。記者發現,行人從北往南過街時,能夠順利過街,但南往北過街,只能通過西邊紅綠燈,需要等1分多鐘紅燈,才能再次過街,此時,不少人闖紅燈,與農林下路右轉車爭道。寶崗大道燕子崗路:機動車燈時間不足9月底,市民反映稱,寶崗大道燕子崗路交通燈的機動車燈時間不足,車沒過去,就轉綠燈了,車出來就塞車,建議優化。
  • 美索不達米亞,你了解嗎?
    幼發拉底河起源於土耳其高原地區,在土耳其中部,數條支流加入,構成幼發拉底河上遊區域。在土耳其東南部,哈布爾河加入,成為幼發拉底河最重要的支流。幼發拉底河在土耳其境內長度僅為全長的30%,但其流量的94%來自土耳其山區。在今敘利亞哈拉布(阿勒頗)東北120公裡處,幼發拉底河進入今敘利亞境內。在進入今伊拉克境內時,幼發拉底河幾乎與底格裡斯河平行,兩河之間最寬距離不超過160公裡。
  • 美索不達米亞,黃金之初
    但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文明,似乎很容易被邊緣化。好像聽到過,但是又沒什麼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要講的黃金故事,就是來自於兩河文明的早期階段。今天的主角,比上一篇提到的圖坦卡蒙陵墓的黃金寶藏,早了1000多年。在講黃金寶藏故事之前,我先簡單普及一下,兩河文明對我們人類歷史的貢獻。
  • 「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選擇這條路」
    一邊表現鎮定自若,一邊在「踏歌尋夢」群裡寫道:對於脫貧攻堅這場戰爭,我沒能堅持到最後這個時間節點上,感到很遺憾。祝願同事們身體健康……他就是重慶市奉節縣竹園鎮武裝部部長陳明。陳明常說,要堅定走好脫貧摘帽「最後一公裡」,走實全面小康「最近一公裡」,走穩鄉村振興「最先一公裡」,現在正走向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