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過街時間不夠?揭秘紅綠燈秒數是如何設置的

2020-12-06 大洋網

大洋網訊 一個紅綠燈口等了兩輪都過不去,有點煩躁;紅綠燈時間太短過到一半就亮紅燈了,有點尷尬。連日來,多名讀者向記者反映稱,部分路段紅綠燈時間太短,行人過街時間不夠。那麼,紅綠燈秒數是如何設置的?一天中它們又是如何變化的?

近日,記者採訪了廣州交警交通信號專家陳警官,了解紅綠燈背後的秘密。據介紹,廣州中心城區共有信號燈控制路口1200多個,經過多次檢查和優化,市區路口行人過街等待時間基本上平均低於120秒,而在很多非繁忙時段、非繁忙路段,行人過街時間等待均不會超過「70至90秒的忍耐極限」。

市民反映▶▶

東風路農林路:行人等待時間太長

近日,市民劉女士反映說,農林下路與東風路的紅綠燈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南北方向的綠燈時間太短,走斑馬線經過橋底過街,走到一半,就亮紅燈了,最後導致很多人闖紅燈。

10月29日,記者來到該路段發現,該路段紅綠燈周期是135秒,東風路西側的過街斑馬線經過橋底,橋底作為安全島,把兩處紅綠燈隔開,這兩個交通燈全部為紅燈時間為90秒,轉綠燈後,北邊交通燈綠燈時間為20秒,西邊交通燈綠燈時間為45秒,完成一個周期。記者發現,行人從北往南過街時,能夠順利過街,但南往北過街,只能通過西邊紅綠燈,需要等1分多鐘紅燈,才能再次過街,此時,不少人闖紅燈,與農林下路右轉車爭道。

寶崗大道燕子崗路:機動車燈時間不足

9月底,市民反映稱,寶崗大道燕子崗路交通燈的機動車燈時間不足,車沒過去,就轉綠燈了,車出來就塞車,建議優化。

交警回復▶▶

專業團隊跟進研究最優方案

10月30日,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科技處陳警官表示,廣州交警部門建立了系統自動檢查、轄區大隊巡檢、維護公司巡檢等多級檢查制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優化。有專業的團隊跟進研究處理這些市民反映的問題,反覆觀看不同時段的視頻,做多個方案進行測試,選出最優方案。東風路農林路的情況比較複雜,交警部門也接到市民反映,交警部門也經過反覆觀看高峰、平峰時期視頻,並做了適當調整,目前這個紅綠燈的時間分配是最合理的,「其他方案都會導致交通擁堵,我們管理部門只能均衡車流和行人的通行需求,近期也在研究在路口南側設置借道左轉的方案,以解決路口通行效率低下的問題。」

對於寶崗大道燕子崗路機動車放行時間不足的問題,交警部門回應稱,經過觀察,晚高峰路口江燕路及燕子崗路車流量大,加上近期道路施工影響了交通信號的檢測準確性,導致出現配時不盡合理的情況,交警部門針對性地設置晚高峰預案,提高路口交通燈周期至170秒,調整綠信號燈對比方案,優先燕子崗路及工業大道上來的車流,後續交警部門將繼續跟進。

揭秘▶▶

紅綠燈秒數是如何設置的?

各個路口紅綠燈的時間設定不一樣,這些紅綠燈是怎麼設置的呢?近日,記者對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科技處的信號燈專家陳警官進行了專訪。

最大周期180秒,根據路口特點設置

陳警官說,紅綠燈的設置總體來講,要考慮兩個問題:安全問題、車流通暢。同一道路,如車流量不同,紅綠燈的設置是不一樣的。各流向比例、車道分配的情況,都會影響紅綠燈的設置方案。

陳警官說,此外,紅綠燈的設置會根據高峰、平峰不同時段進行調整。同時,也會根據特殊路段情況進行調整。比如,在學校附近的紅綠燈,會配合學生上下課時間進行調整,避免在學生放學回家時車流過大。在增槎路等大型物流、貨運市場周邊,大貨車比較多,會提高紅綠燈周期,紅綠燈的運行周期會大於180秒。

別著急 給行人預留充足時間

據陳警官介紹,行人過街不要著急,設置紅綠燈時給行人預留了充足的時間。交警部門已制定了行人過街時間的多個規範:如過街指示燈,行人燈亮綠燈時間一般設置為3~5秒,加上綠閃時間,則按照1米/秒的步行速度計算。也就是說一個20米寬的路口,留給行人過馬路的時間至少為20秒,這個速度要求,比常規理解上的「每小時5公裡的步行速度」還要慢,這樣就能比較舒適地通過路口。當然,道路不是拿來散步的,橫過馬路還是提倡快速通過。

陳警官表示,中心城區共有信號燈控制路口1200多個,其中納入SCATS自適應系統控制的路口有980多個,覆蓋率超過8成。目前這1200多個路口的行人過街時間已按照規範進行核查和優化,經過多次檢查和優化,市區路口行人過街等待時間基本上平均低於120秒,而在很多非繁忙時段、非繁忙路段,行人過街時間等待不會超過「70至90秒的忍耐極限」。

提醒:部分路口過街記得按鈕

近日,有市民反映說,康王路四中門口行人過街等待紅燈時間太長。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該路口設置了「行人過街按鈕」,行人需要過街時要按這個按鈕,但很多市民不知道。

據了解,從2011年年底開始,廣州市區在許多路口的「行人過街按鈕」上方出現了立體提示標誌和提示裝置。廣州交警介紹,「這對於一些車流量大而人流量較小或時段特徵十分明顯的路口作用明顯。」但是,按下按鈕後,燈號不會立即改變,還需等待機動車通行的最小綠燈時間。

措施:「借道左轉」使擁堵指數降13%

近年來,廣州交警將現代科技運用到城市交通系統中去,設置了「綠波帶」、「網際網路+信號燈」和「消防專用通道信號燈」。據了解,經過近3年的努力,市區46條道路上實現了不同類型的信號「綠波帶」,綠波帶的實施可以減少車輛停車次數,儘可能降低燃油消耗和環境汙染。

今年9月,廣州交警部門採取了新放行措施:借道左轉。目前,廣州交警在天府路與中山大道路口、林和西橫路與廣州大道路口試行啟用了「借道左轉」通行模式,據了解,中山大道-天府路口在9月份啟用「借道左轉」通行模式,10月27日林和西橫路與廣州大道中路口「借道左轉」設施建成使用。據廣州交警介紹,借道左轉措施在中山大道天府路口取得明顯的效果,路口擁堵指數降低了13%。

撰文/信時記者 羅陽輝 通訊員 交宣

相關焦點

  • 廣州設地面「紅綠燈」,能「眨眼」會發光
    可是,到了夜晚,視野不夠清晰,「低頭族」過馬路玩手機隱患多。近日,天河北路一十字路口安裝在地面上的「紅綠燈」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據了解,這是由廣州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廣州交警在天河區天河北路和林和東路十字路口試點實施的「智慧斑馬線」項目。記者現場走訪發現,該十字路口有四條主要的斑馬線,斑馬線兩側均設置有「行人等候區」,斑馬線前安裝六條由Led燈組成的紅綠燈帶。
  • 行人不必二次過街 廈門首個對角斑馬線預計下月初啟用
    「該處對角斑馬線能規範通行秩序,保障行人安全通過交叉路口,提高通行效率。」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對角斑馬線啟用後,人行綠燈亮起時,行人可自由通過包括對角斑馬線在內的六條人行橫道,斜穿至路口斜對面,不必二次過街。同時,所有方向的車輛都受到紅燈控制,停止行駛,包括右轉車輛。對角斑馬線的投用將行人和車輛的通行時間岔開,既保證了行人的通行安全,也提高了車輛的通行效率。
  • 廈一路段200米內設兩處斑馬線被質疑 交警:間隔超100米符合設置標準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高峰期該路段確實有車輛排隊現象,一些計程車司機對這裡斑馬線的設置也表示不理解。交警部門回應稱,兩條斑馬線間隔超過100米,符合國家標準。在公交車站設置斑馬線和紅綠燈是為了防止行人橫穿馬路,同時採取信號燈聯控措施,不僅方便行人通行,還提高了車輛通行效率。
  • 「斑馬線」設置有標準 機動車行人通過須按規
    斑馬線的設置要遵循怎樣的規則?車輛經過斑馬線時該怎麼做?如果在斑馬線上出現違章該如何懲罰?  斑馬線的設置標準  斑馬線的寬度、長度、間隔,是有一個國際標準的。斑馬線基本長度為3米--5米,應該橫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馬線每條的寬度在45或60釐米,斑馬線的寬度還可以根據行人數量以1米為一級予以加寬,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馬線越寬。
  • 「紅綠燈」為什麼不叫「紅綠黃燈」?
    但是,下面這些紅綠燈冷知識,你知道幾個呢?不是。最早的交通信號燈出現於1868年高速馬車頻繁肇事的倫敦,而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卻是卡爾·本次在1886年發明的。每天在路上為綠燈喜為紅燈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首先發明紅綠燈的竟是倫敦的一位紡織工人。
  • 威海6座過街天橋試通行
    目前,海濱路幸福門北過街天橋、幸福門南過街天橋、威海二中過街天橋、青島路小學過街天橋、青島路汽車站過街天橋、世昌大道—奈古山路過街天橋6座天橋已開啟試通行模式,海濱路金域世家過街天橋、青島路—齊魯大道過街天橋、文化路威海一中過街天橋也將於9月陸續竣工並投入使用。
  • 斑馬線亂象拷問汽車社會文明 人和車如何講「禮」?
    日前,全國多地各出奇招整頓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的現象,機動車和行人的「路權」之爭也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小小斑馬線上,為何規則明確還亂象叢生?汽車社會裡,人和車如何在路上講「禮」?  「斑馬線亂象的存在也讓我們進一步反思諸如紅綠燈、路口規劃、二次過街設施、人行天橋等交通設施設置是否科學?是否考慮到了行人的感受?」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 百度地圖上線「紅綠燈倒計時」功能 導航中顯示變燈秒數
    十一假期恰逢出行高峰,百度地圖為近日特別上線 紅綠燈倒計時功能,可在駕車導航中顯示剩餘變燈秒數,幫用戶更加合理地預判操作,減少違章... 十一假期恰逢出行高峰,百度地圖為近日特別上線 「紅綠燈倒計時」功能,可在駕車導航中顯示剩餘變燈秒數,幫用戶更加合理地預判操作,減少違章和因急剎車等行為造成的交通事故,提高通行效率。駕駛過程中,當用戶接近紅綠燈路口時,百度地圖會在導航頁面上自動展示對應方向的紅綠燈倒計時。
  • 行人可斜穿過馬路
    據現場執勤輔警介紹,目前每天早上7:00至9:40時段和夜間人流量不大的時段,這組「十」字斑馬線都不啟用,其餘時間都可以供人通行,人們通行僅需看信號燈指示,人行綠燈通行時長為45秒。對角斑馬線啟用後,人行綠燈亮起時,行人即可通過對角斑馬線,斜穿至路口斜對面,不必二次過街。同時,所有方向的車輛都受到紅燈控制,停止行駛。
  • 百度地圖上線紅綠燈倒計時 可在導航中顯示剩餘變燈秒數
    百度地圖上線紅綠燈倒計時 可在導航中顯示剩餘變燈秒數 站長之家(ChinaZ.com) 10月9日 消息:近日,百度地圖上線了「紅綠燈倒計時」
  • 青年路站A出入口和過街天橋,都去哪兒了?
    現在他們大多選擇等候約3分鐘的信號燈,然後在30秒的綠燈時間內快速通過朝陽北路,前往D口乘坐地鐵。綠燈放行後,大量直行通過馬路的行人會和右轉車輛交匯,有時會出現車輛剮蹭、行人著急摔傷等事故。來往的行人和非機動車密集,也影響右轉機動車的通行效率。
  • 無錫城區紅綠燈「三豎」變「兩豎+右上標」
    這兩天有市民向本報反映,市區路口的紅綠燈怎麼變了,中間燈組旁邊多出一個右上標,不知道該怎麼走了。記者昨天從交通指揮中心了解到,城區調整了34個路口中的共93組信號燈,將右轉紅黃綠三個燈壓縮為一個紅黃一體燈。對於新的信號燈怎麼看怎麼走,民警作了介紹。
  • 極大緩解市民過街難!威海6座過街天橋試通行
    原標題:極大緩解市民過街難!威海6座過街天橋試通行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4日訊記者從威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獲悉,近日,經過三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威海市6座天橋基本完工並投入試運行,剩餘3處過街天橋也將於9月份陸續竣工並投入使用。
  • 紅綠燈去哪了?這些「黑科技」能讓你在路上的時間縮短一半
    廢除紅綠燈似乎會導致交通混亂,但研究人員表示,事實上,用高科技的解決方案來取代紅綠燈可以大大改善你的通勤狀況。虛擬紅綠燈出現在司機的儀錶盤上,用綠色和紅色箭頭指示他們可以安全行駛的方向,就像普通紅綠燈一樣。但一旦交叉路口經過,它們就會消失。開發商說虛擬交通燈將減少碳排放,減少事故,減少惱人的通勤時間。該系統依賴於汽車之間能夠相互溝通,以找出最佳的交通信號燈模式,最近在Pittsburgh的CMU校區附近進行了測試。
  • 打造杭州慢行交通 杭州設置第一條超寬斑馬線
    為解決這個路口行人與機動車之間的矛盾,去年交警在這裡嘗試安裝了首批父子信號燈,人車分離效果明顯。但問題並未完全解決。這個路口穿越斑馬線的行人和非機動車流量太大,過街時行人和自行車擁擠,有時一個綠燈時間行人還不能過完。  把斑馬線拉寬,用空間換時間,這個辦法香港已經在運用。
  • 因陽光刺眼「盲駕」撞倒行人 引以為戒
    11月11日,重慶北碚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接到報警,稱在雲清路稅務局車站路段附近發生一起小轎車撞倒行人的道路交通事故。接警後,事故預防及處理大隊民警迅速趕赴現場處置。  小轎車的行車記錄儀記錄了事故發生的全部過程。
  • 威海又添2座過街天橋!位置在這裡……
    9月23日,記者從威海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了解到一個好消息:威海市又有2座過街天橋進入試通行階段,分別是海濱路金域世家過街天橋、青島路—齊魯大道過街天橋。9月23日下午,在海濱路金域世家過街天橋上,已有不少市民感受到了天橋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