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直被譽為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可以繁衍生息,除了氧氣大氣層必要的食物之外,水資源更是不可或缺的。地球上的第一顆大物質分子就是從海洋中孕育的。可見水的重要性了。只是地球在誕生之初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液態水資源的,更何況汪洋的海洋呢?那水是如何形成的?若是人類掌控了水的形成原理,人類是不是就具備將任何一顆沒有水的星球改造成有水的星球呢?
為了揭秘水的由來,科學家給出了多種猜測,不妨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部分科學家給出的回應是水是地球上空的雲層集聚而成的,在地球剛誕生不久,太空中漂浮著的氫原子和氧原子相互碰撞形成的水分子,但因為太空溫度太低,水分子很快就凝結成了冰晶狀態,當它們和地球相互碰撞時,就形成了降水落到了地面上,不過因為那時的地球還未形成大氣層,即便有了水也儲存不了水,直到35億年前,地球上的火山開始噴發,巖漿熱浪二氧化碳等氣體集聚在地球上空,慢慢形成的初步的大氣層,這才鎖定了地球上的液態水資源。
然而那時的液態水資源也只夠聚集這湖泊溪流,想形成汪洋的海洋卻依舊難度頗高,直到地殼活動頻繁開始,地面塌陷,地球開始出現山川河谷,慢慢又經歷了十多億年時間,才匯聚成了汪洋的海洋。
但還有一部分科學家表示,地球海洋的形成來源於彗星,只因為彗星總是攜帶著一些冰晶,當彗星碰撞了地球,那些冰晶就一併降落在了地球上。然而當科學家通過檢驗太陽系剛形成時的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了水的組成成分時,前面兩種可能性或都被推翻了,因為地球很有可能在誕生之初時就已經擁有水資源了。只是儲存量遠遠比不上如今這麼多,而是經歷了數十億年的時間,才一步一步達到如今佔比地球71%的面積的。
只是無論是哪一種可能性,人類若想打著了解水的形成,來改造其他星球的想法,就幾乎不可能實現了,因為這是很難用人力辦到的。對於以上這3種解釋,大多數還是持有懷疑態度,大家覺得地球上的水最有可能是從哪裡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