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事
先說一件前陣子發生在我家裡的事!
4月初吧,一閨蜜帶寶寶來我家玩,寶寶差不多是1歲6個月大。小女寶圓溜溜的大眼睛,超級可愛,完全是看了想生女兒系列。
閨蜜是個十足的吃貨,每次來我家,瓜子水果飲料都是要提一大袋,還說在家都不能敞開了吃。
吃了晚飯後,就是閨蜜聊天時間了。
寶寶在沙發上看著小豬佩奇,我們就開始侃侃而談了。聊婆婆聊老公話家常。
突然,寶寶爬到了閨蜜的身上,指著自己的嘴裡,一直喊著:「a......a......a.......」。
閨蜜查看了寶寶的嘴裡,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以為就是孩子想媽媽抱了,就抱著孩子哄了哄。
誰知道寶寶突然伸手去拿自己的水壺,滿滿的吸了一大口水。吞咽的那一瞬間,孩子就大哭了起來。
閨蜜意識到了不對勁,就拿著手機的手電筒仔細查看了孩子的嘴裡。
隨即而來的就是閨蜜的一聲大喊:「不好,寶寶的喉嚨裡卡了一粒瓜子殼」。在燈光的照射下,我也看到了瓜子殼,橫著卡在寶寶的喉嚨裡。
閨蜜第一時間想的是,瓜子殼不深,只要寶寶配合,可以拿鑷子取出來。
可事情一點也不順利,寶寶不停的哭,吞咽,根據沒辦法進行,瓜子殼也感覺有往下走的趨勢。
我的第一反應是不能再耽擱,得趕緊去醫院,如果瓜子殼繼續往下走,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這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等我們趕去醫院的時候,第一家醫院已經關門,第二家說不接診這麼小的小孩。
當時我們倆的心都是絕望的,孩子不停的哭,而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瓜子殼是卡在喉嚨中間肉裡面的,我們根本不敢採取任何急救法。
我們繼續趕往第三家醫院,匆匆掛了急診,之後的每一步我們都是用跑的。
到醫生診室後,醫生查看了下寶寶的情況,馬上帶我們去了處理室,要我們抱緊孩子,現在只能固定好孩子,他來取出瓜子殼。
終於,在孩子的一聲哭喊中,瓜子殼取出來了。
閨蜜甚至來不及感謝醫生,抱著孩子就哭了出來,還扇了自己一耳光,嘴裡一直說著對不起。
是啊,如果我們能留點心,孩子就不會經歷這樣的事,慶幸孩子沒事的同時,更多的是無盡的後怕。我想,瓜子這個東西,應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茶几上了。
有一些危險的東西,孩子那麼小根本無法分辨,孩子依靠的只有我們。任何時候,孩子都應該擺在第一位。
有驚無險是幸運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麼幸運。
前陣子,孕事在微博裡,分享了一位醫生的值班日記,本是想轉發提醒媽媽們,但更多媽媽都是心疼。
對啊,孩子真是太可憐了。
寫下這篇日記的醫生是貴州省人民醫院的倪茂美,日記的內容和她當晚搶救的一位小患者有關。
「一個醫生最痛苦的時候莫過於一個生命就從自己眼前消失,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對一個生命消失時的那種無力感。一歲的小男孩,因為進食瓜子誤吸嗆咳,出現呼吸困難……。」這是4月15號晚上,倪醫生走出手術室後寫下的值班日記。
當天下午5點,1歲的男孩因為誤食瓜子吸入氣管,被120救護車送到省醫進行治療。
小孩當時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是重度昏迷,意識障礙,呼之不應,面色青灰,四肢是冰冷嘴唇發紺 。
但醫生都沒有放棄,值班的醫生在孩子頸動脈的地方摸到了輕微的搏動,值班的人員集體進行心肺復甦並往手術室送,在送往手術室的過程中也一直在進行心肺復甦。
整整70多分鐘,醫生都在進行持續的胸外按壓,他們想把孩子從死神手裡搶過來。
但心電監護儀上的畫面最終還是落為了一條直線,那滴.....滴....滴.....的聲音,刺痛了每一位在場的人的心。
這個小孩最終還是沒有搶救過來,他再也沒有辦法跟爸爸媽媽一起笑,一起鬧,爸爸媽媽也再也看不到孩子的笑臉了。
這樣的結局,讓當晚參與搶救的所有醫務人員都掉下了眼淚。
同為父母,在經歷這樣的事情時,誰還能淡定從容呢。
走出手術室後,倪醫生就就坐在樓梯間寫下了這篇值班日記。她在日記的結尾處寫道「無論你在一個孩子身邊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請不要給五歲以下的孩子餵食瓜子、花生、核桃之類的堅果。今天這是一個血的教訓,不要認為意外離你很遠,其實意外就在我們身邊。」(看看新聞)
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父母把好了關,或是了解了更多的餵養常識,很多悲劇就不會發生。
之前,有位粉絲媽媽就問我,3個月的寶寶有點便秘,能不能在配方奶中加一點點蜂蜜,幫助通便呢?
歐漏!
給1歲以下嬰兒食用蜂蜜,嚴重的可是要出人命的!
東京,一位6個月大的男寶寶,在進入輔食階段後,家裡人每天給他餵食兩次混有蜂蜜的果汁,一個月下來,寶寶先是咳嗽,然後痙攣、抽搐,最後被救護車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呼吸衰竭。被診斷為嬰兒肉毒桿菌症,入院後3天後死去。
而他的父母,在孩子出事後才知道,不能給嬰兒吃蜂蜜。。。
這本來是一起可以避免的悲劇。只要為人父母肯為孩子多學一點知識。
這些東西,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吃:
1、1歲之前不要給寶寶吃蜂蜜
雖然蜂蜜是一種有益健康的天然食品,但這僅僅是對成人和大一點的孩子而言的。
蜂蜜中含有肉毒桿菌,肉毒桿菌雖然常被用來做美容,但這並不是說它是一種有益的細菌。相反,這個細菌非常兇惡,產生的肉毒毒素有劇毒,哪怕不到1微克的肉毒毒素,都能置人於死地。所以,肉毒桿菌在二戰中曾被當做生化武器使用。
好在肉毒桿菌很怕熱,最普通的巴氏殺菌法(60攝氏度以上加熱30分鐘)就可以殺滅它,平時吃熟食基本上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但肉毒桿菌也很狡猾,為了生存下去,它會用一層外殼來保護自己,變成芽孢,任你怎麼加熱,它都死不了,等待時機「復活」。
不管有沒有經過加熱處理,仍有少數蜂蜜攜帶芽孢,吃蜂蜜的時候,芽孢也進入了體內。
芽孢通常對成人和1歲以上的孩子無害,因為腸道內的微生物可以阻止細菌生長。
但如果是個嬰幼兒的身體,腸道菌群還沒有成熟,腸胃等消化器官過於稚嫩,胃酸的分泌較差,就給了芽孢伺機復甦的機會。
特別是不到1歲的寶寶,體內消化系統嬌嫩,只能任由芽孢在腸胃腸道內繁殖生長,到一定程度後,釋放出毒素,引起寶寶中毒,嚴重的就會危及生命。
如果寶寶出現肉毒桿菌的中毒症狀,比如:便秘伴隨肌肉無力,吸吮困難,下顎鬆弛或哭鬧不休, 立即去看醫生。
2、六個月前不要餵果汁
果汁含有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寶寶喝了後會增加大便次數,導致體重減輕。而且,大便頻繁又容易引發尿布疹,還會讓寶寶喜歡上甜食,容易造成肥胖和齲齒。
6個月~1歲要不喝或少喝果汁,飲用前最好稀釋,每天不要超過100毫升,而且只能在吃飯的時候飲用。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如果要給6個月以後的孩子喝果汁,也是少量的,果汁應該放在杯子裡給孩子喝,而不是整瓶喝,喝太多果汁會導致牙齒問題,營養不良甚至肥胖。
自製的果汁也不適合嬰兒食用,因為果汁無法進行巴氏殺菌,有些細菌和其他不良的東西會進入果汁。
3、六個月前不要餵蔬菜湯
用蔬菜煮的菜水,營養較少,卻白白佔據了寶寶本來就小的胃,相當於讓寶寶節食。而且,菜湯裡還可能有農藥以及草酸。
應該用菜泥代替蔬菜湯,大量的維生素、營養還是在菜泥裡。
4、六個月前不要餵稀飯或米湯
生米→米飯→米粥→米湯的營養成分是呈倍數下降趨勢的,米湯的營養非常低。加上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如果喝太多米湯的話,肚子一下就喝飽了,可實際上寶寶並沒有攝入多少營養和熱量。
5、謹慎食用蛋類和魚肉
多久適合給寶寶吃蛋類和魚類,最好諮詢醫生。有不少兒科醫生建議,在孩子1歲之前不要給他吃這類食物,因為可能引起過敏,但是並沒有證據表明,孩子在4~6個月的時候吃這類食物,會導致日後過敏。
6、不要吃引致哽噎的食物
細小的食物:如玉米、瓜子、花生;
脆口和質感較硬的食物:如糖果、未煮軟的蔬菜;
未去骨的魚和肉,以及未去籽的水果。
7、不要吃調味料( 如鹽、豉油、雞粉等)
常吃濃味的食物會令寶寶較難接受淡味的食物,可能引致揀飲擇食。另外,身體長期攝取過多鈉鹽,會增加寶寶將來患高血壓的風險。
8、不要吃未經煮熟的食物、未經巴士德消毒的奶製品
道理和蜂蜜一樣,預防食入肉毒柑橘的芽孢。
蜂蜜,牛奶,某些果汁和蘋果酒和其他乳製品往往沒有經過高溫消毒。這些產品可能仍然含有危險細菌,可能會導致嬰兒和幼兒非常嚴重的疾病。
9、5歲以下不要吃整顆堅果
對於5歲以下的兒童來說,所有種類的堅果都可能會產生窒息危害。堅果可以考慮做成堅果醬,但一定不能整顆直接吃。
10、1歲之前不要喝牛奶或豆奶
至少在孩子第一個生日之前,不要用牛奶來代替母乳或配方奶。
嬰兒的胃難以消化蛋白質,而牛奶中可能含有損害寶寶腎臟的礦物質,豆奶也一樣。
11、不要給嬰兒吃糖果
含糖的糖果給嬰兒帶來了三重問題,因為它們含糖量高,這可能會改變寶寶味覺基礎的發育。更可能會讓他們整夜都保持很興奮的狀態。
許多糖果也會有窒息的危險。
12、不要給嬰兒吃燻制和醃製肉類
新的研究表明,煙燻、醃製或燒烤肉類食品含有高濃度的硝酸鹽,這與癌症風險增加有關。
像培根和臘腸這樣的食物也含有大量的鈉和動物脂肪,這些東西對寶寶都不好!
13、慎食巧克力
巧克力裝滿了糖和咖啡因;能使神經系統進入興奮的狀態,會讓寶寶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
巧克力對寶寶的牙齒發育也是有害的。如果在某個時段允許孩子吃一塊巧克力,請務必刷牙。
14、1歲前不要吃蛋清
由於雞蛋過敏可能導致寶寶出現危險症狀,所以,兒科醫生不建議在嬰兒一歲前吃蛋清,蛋黃通常來說更安全。
兒科醫生會建議引入蛋白的時間,當然,一定要確保雞蛋在食用前是完全煮熟了的。
最後,還要特別強調,無論你在一個孩子身邊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都請不要給五歲以下的孩子餵食瓜子、花生、核桃之類的堅果。
這麼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訴我們,不要總認為意外離你很遠,意外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這些知識,一定要轉給家人看看!
參考文章:
https://www.livescience.com/27583-foot-size-pregnancy.html
https://www.parents.com/pregnancy/my-body/postpartum/post-baby-body-changes/
關於作者:最火孕育微博:@孕事,超百萬媽媽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