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的幾年時間裡,周琳付出了大量時間研究課題。她喜歡動腦,會充分挖掘每一個實驗結果背後的信息,並善於分析、歸納和總結。周琳校友詳細地描述了日復一日的科研生活:每天早上8點半起床,簡單洗漱,不化妝,在超市買一個麵包,到實驗室吃早餐。上午的時間大部分是在檢索課題相關的最新論文,也會關注一下本領域比較有影響力的期刊上最新發表的論文,同時總結歸納一下前一天的實驗數據,計劃一下今天要做哪些實驗,需要做多大量,比如1g還是0.1g,寫在實驗記錄本上。11點半左右吃午飯,中午午休到2點,下午在實驗室開始做實驗,實驗時間通常在3-4小時,做完實驗把實驗現象整理在實驗記錄本上,檢查一下通風櫥周圍的物品。6點左右吃晚餐。晚餐後回到實驗室,觀察一下實驗現象。有些實驗的反應時間較短,晚上可以做後處理,過柱子、提純,做核磁表徵等;有些反應需要過夜,則需要檢查實驗條件是否正常。之後回到座位繼續看文獻,有時會和同課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課題進展和困難,晚上11點左右回宿舍。
周末也有任務需要完成。每周六是交周報告的日子,周日則要開組會。因此,周琳校友通常周五都會趕一下進度,多做幾個實驗,讓周六的報告內容更豐富一些,周日開組會時大家輪流講大報告和課題進展,她也通常在周六就把PPT做好,再試講一下。
在南燕的生活緊張而充實,不覺便迎來了畢業。周琳校友坦言,博士畢業時確實有些迷茫,但好在幾種選擇都比較明確。第一個是繼續做科研,可以出國或在國內做博士後、到研究所或高校做科研、進藥廠或材料廠做研發等。第二個是做專利方面的工作,或者做項目管理。第三個是到高校當老師,有編制,能獲得大城市的戶口,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第四個是轉做證券領域的行業研究,工作壓力大,但收入也高,能用上專業背景。剛畢業的周琳不想繼續從事純科研工作,但做純行政工作又浪費了5年所學,基於這種考慮,她最終鎖定了檢測行業的項目申報和項目管理方向。檢測行業既與專業背景相關,又貼合實際,做技術優化多一些,純科研或是發表論文的要求少一些,是一個比較好的過渡。「我找工作很順利,先在51 Job上投簡歷,面試了三家單位,最後進了一家檢測公司,入職半年主要做檢測設備研發、項目申報和項目管理工作。半年後進到總部,一直工作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