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全新化學元素或被重新評估!物理學家如何「入侵」化學家領地

2021-01-22 DeepTech深科技

元素周期表,這個熟悉的名字陪伴了我們走過學生時代,一提起它,腦海中不自覺地就會浮現出「氫氦鋰鈹硼…」。不過,表格中元素的增加不僅蘊藏著科學家的努力和智慧,還經過了鮮為人知的爭鬥和角力。

2015 年 12 月 30 日,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舉辦了一場研討會,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聚集在一起評估核研究的成果和極限,並且正式宣布在元素周期表中添加了四項新元素,和它們的名字:Nh(113 號),Mc(115 號),Ts(117 號),Og(118 號)。這代表著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正式完成,距它被門捷列夫創造出來已有約 150 年。

然而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決定過於草率且不成熟,因為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它們的存在。115 和 117 號元素引發的爭議最大,一些科學家認為新要素的評估過程存在缺陷,對於新發現的審查力度不足。

核物理學家 Claes Fahlander 表示,「我們是科學家,所以我們不輕易相信。我們希望看到證據。」

圖丨元素周期表創製人——門捷列夫

「在會議結束時,一位科學家要求舉手表決是否推遲新元素的宣布,」核化學家 Walter Loveland 說道,「大多人都同意推遲官宣。」然而這引起了一些俄羅斯科學家的不滿,正是他們領導了其中三個元素的發現。「他們跺了跺腳,然後就轉身離去了。我從來沒在科學會議上見過這種情形。」

隨著 2019 年,國際「元素周期表」年的到來,增加四項元素帶來的爭議掀起了新元素認證過程的改革。這代表著一些最新發現可能會被重新評估。

追根溯源,部分爭議源於一些化學家和物理學家之間的分歧:誰才是元素周期表的「合法監護人」?

一直以來,化學家都在擔任這個角色,因為他們在數百年的化學工作中,通過化學技術不斷地發現了天然存在的元素。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核物理學家也加入了「尋找新元素」的隊伍之中——人造新元素。使用某種元素的原子核作為「炮彈」來轟擊另一種元素的原子核,兩種原子核熔合在一起後,質子數發生改變,新元素就誕生了。

圖丨如何創造一個元素(圖片來源:《自然》)

不過新元素的誕生十分困難,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形成的原子非常不穩定,經常會在一眨眼的時間衰變分裂。當研究團隊著急創造下一個元素時,想找到足夠的元素存在證據就變得異常困難。

「當權者之爭」

新元素的決定權在於兩個姊妹組織: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下文簡稱化學聯盟)和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IUPAP,下文簡稱物理聯盟)。自 1999 年以來,他們一直依賴於「聯合工作組(JWP)」的專家小組的判斷。該專家小組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核化學家兼名譽教授 Paul Karol 擔任主席,還包括四名物理學家,負責定期組織起來評估新的元素發現。

圖丨化學聯盟(上)和物理聯盟(下)

當時是 JWP 小組批准了四種元素的發現,其中 113 號元素的發現歸功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115、117 和 118 號的發現歸功於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美俄聯合科學團隊。

JWP 的決定於 2015 年 12 月 30 號公布。他們先向化學聯盟傳達了調查和評估結果,聯合會人員馬上就發布了一份新聞稿,宣布四項新元素(尚未獲得正式名稱)的誕生。然而據物理聯盟主席 Bruce McKellar 描述,「此時的物理聯盟尚未收到 JWP 的評估結果。」而且 JWP 的結論也尚未經過聯合會的最終批准,這項批准流程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這一疏忽激化了兩個聯合會之間原有的矛盾。前任物理聯盟主席 Cecilia Jarlskog 聲稱,化學聯盟多年來一直不公正地控制了評估過程。「試圖通過自行宣布這一發現來竊取人們的注意力,」她在會議上指責化學聯盟。

JWP 主席 Karol 也曾表示,在準備評估報告時,他幾乎只與化學聯盟保持聯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JWP 對 115 和 117 號元素的評估報告引發了質疑和批評,比如 JWP 表示 115 和 117 號元素的放射性衰變鏈可以匹配,這可以作為證據支持兩元素的發現,然而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方式對於奇數元素來說是非常棘手的,而且報告中存在很多錯誤細節。

「從科學角度審視 JWP 的評估結果,科研人員很難信服,」核物理學家 David Hinde 表示。這次風波不僅撼動了 JWP 的權威性,而且進一步加劇了化學聯盟和物理聯盟的緊張關係。

審視問題

儘管四項新元素的宣布飽受爭議,但化學聯盟和物理聯盟達成了共識:JWP 的總體結論是正確的。他們的評估結果也得到了工會的批准。

前任物理聯盟主席 Jarlkog 表示,她希望整個行業密切關注整個評估過程。兩個聯盟已經商定了未來新元素的評估程序。新的修訂規則表示,化學聯盟和物理聯盟的主席將分別在宣布結論之前,有機會審查 JWP 的調查和評估結果。他們將與期刊《純粹與應用化學》一起開展獨立的同行評審流程。

物理聯盟主席 McKellar 對此表示,「新的規則和程序在兩個聯盟裡構建了對彼此的信任。」

規則也好,評估過程也罷,所有人都希望未來新元素的誕生能有它應有的純粹,就像一粒原子一樣簡單。

相關焦點

  • 聯合國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  日前在杭州召開的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上,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主席周其鳳院士介紹了「IUPAC百年及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相關活動情況。­  隨著「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的臨近,與化學元素周期表相關的話題不斷出現在媒體上。化學元素周期律是如何被發現的?新元素怎麼才能入圍元素周期表?人造元素是否該被納入元素周期表?不斷探尋新元素的意義何在?
  • 拿掉3個質子8個中子鉛就變成黃金,化學家做不到物理學家能做到嗎
    其實對於這樣的問題,在物理學家眼中根本就不存在,因為在他們看來,現代化學、生物學早已演變成物理學的分支了。從表面上看,物理學和化學都是科學的分支,但其實兩者息息相關,雖然在現實中的應用大為不同,但其實僅是對於問題的著手點和研究方向不同而已。歸根到底,科學追求的是世界的本源問題,這種追求源於人類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 溯源化學元素周期表
    這樣, 化學家們嘗試把元素系統化的努力又一次失敗了。3.邁爾周期表1868年,德國化學家邁爾繪製出了《原子體積周期性圖解》,揭示出化學元素的原子量和原子體積間的關係。4.門捷列夫周期表門捷列夫幼年居住於西伯利亞,對科學知識有極大興趣。1860年,時任彼得堡大學副教授的門捷列夫在為著作《化學原理》一書考慮寫作計劃時,為無機化學的缺乏系統性所困擾,於是想用一種合乎邏輯的方式來組織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
  • 《DK化學元素》118種化學元素圖解,孩子不費勁學化學
    這位偉大的化學家於第二年,也就是1907年2月2日去世了。鑑於諾獎只頒給在世科學家,所以門捷列夫永遠地和諾獎失之交臂了。門捷列夫在繪製化學元素周期表時,極有先見之明地留下空白。他意識到某些元素是缺失的,並且準確預測了缺失元素的性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預言的11種元素一一被人找尋到。
  • 約翰·道爾頓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近代化學之父
    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1766-1844)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近代化學之父。1766年9月6日生於坎伯雷,1844年卒於曼徹斯特。道爾頓(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是國際道爾頓教育協會中國唯一授權機構。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1766-1844)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近代化學之父。
  • 物理學家與化學家相愛相殺丨量子閒話
    肖洛思忖片刻,說道:當化學家接手課題之時。正如在科學鄙視大神、數學家希爾伯特眼裡,化學只是「女校裡的烹調課程」,不僅煙火氣,簡直煙燻火燎。而物理學家米斯納最喜歡講的笑話:你跑去問化學家為什麼世上有92種元素?
  • 化學元素周期表大洗牌 10元素原子量重新標註
    據美國媒體16日報導,自從冥王星在2006年被太陽系除名以來,現在最震撼科學界的大事,當數化學元素周期表進行了全面改動,十大化學元素的原子量將用區間方式標註。變化十大化學元素原子量將以區間代替定值變化後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將標出原子量範圍,而非以往的固定原子量。共有十大化學元素在自然狀態下的原子量進行了修改,它們分別是:氫、鋰、硼、碳、氮、氧、矽、硫、氯和鉈。
  • 150歲C位出道 化學元素周期表有故事要講
    看到這張化學元素周期表,瞬間把記憶拉回中學時期。
  • 氧為什麼用O來表示:化學元素進化史
    英國化學家羅伯特•波義爾於1661年重新定義了元素,他將元素分析為「無法繼續消減的物質單位」,從而大大擴充了元素的家族。科學家們終於放棄了把世間萬物歸於極少數幾種元素的嘗試,隨後,在新的正確思想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元素被化學家們發現。
  • 這個化學元素,被稱為化學界的「死神」,多位化學家因此而喪命
    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是離不開化學,也離不開化學元素的,而且目前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超過一百種的化學元素了,這些元素我們能夠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他們,這裡面的元素也是經過不平凡的過程才被科學家們發現,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最悲壯的元素,被稱作化學界的死神,接觸過的人最長活不過50歲。
  • 化學元素周期表:橫看周期,豎看族
    首先從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發明開始說起,這離不開化學家們的辛苦研究。1803年,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在他的論文中提出了原子學說,首次提出原子量的概念。他認為,不同的原子,不僅大小、形狀各異,並且具有不同的質量——原子量。早在1789年出版的《化學大綱》中,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就發表了歷史上第一張《元素表》。在這張表中,當時已知的33種元素被分為了4類。此後,有多位化學家對元素的性質和分類開展研究。
  • 化學元素周期表迎 150 周歲生日:專題展會在京召開
    北京時間7月10日消息,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發現元素周期律並編制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使紛繁多樣的化學元素構成了完整體系。元素周期表的誕生,堪稱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重新定義生命?理論物理學家如何幫助發現外星生命
    圖片:Illustration: Space; Shutterstock博科園-科學科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很難對生命有一個更普遍的定義,因為他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基於對地球的觀察。然而理論物理學家可能有更好的方法。
  • 118名青年化學家「代言」118個化學元素 有你認識的嗎
    根據中國化學會網站消息,為慶祝2019聯合國「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IYPT 2019),傳播元素及化學知識,展示當代青年化學家風貌,中國化學會面向會員遴選118名青年化學家,作為118個化學元素的「代言人」,組成「中國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
  • 化學元素周期表是怎樣被填滿的?
    目前化學元素周期表由118位元素成員構成,它們根據原子序數從小到大排序排列在一張大體呈長方形的表格中,每一個元素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存在的意義。   1869年,俄國化學家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了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然而,化學元素周期表並非一成不變,在隨後的150年間每發現一種新元素便加入到表中,至今已有55種化學元素成功「上榜」。
  • 書籍推薦《視覺之旅:神奇的化學元素》
    作者簡介西奧·格雷是一位化學家,他是美國著名科普雜誌《大眾科學》的專欄作者,探索頻道節目嘉賓,蘋果公司前CEO賈伯斯的好朋友。他還是著名的科學計算軟體公司沃爾夫勒姆研究公司的創建人之一,是該公司的兩個技術軟體系統的製作人。他更是一個對化學元素周期表最瘋狂的愛好者,創辦了元素周期表網站,創作了眾多獨樹一幟的圖標式元素周期表,它們已經被廣泛張貼在美國的學校和博物館中。
  • 不務正業造生僻字的中國化學家,爽了理科生卻為難了文科生?
    於是化學家們轉而做起了文人的工作——對化學元素進行翻譯甚至創造出一批原來不存在的字。造字自然不能亂造。如果說倉頡造字使得中華文明得以五千年來延續不斷,那麼19世紀後期的化學家們的造字,在中國對近代化學的吸收與發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118位中國青年化學家為118個化學元素代言,帶你踏上神奇化學之旅
    第三列IIIA族叫硼族元素:硼、鋁、鎵、銦、鉈、釒爾這幾種元素,硼是一種非金屬,從鋁開始往下都體現為金屬,它們大多數體現出3價。第四列IVA族是碳族元素:碳、矽、鍺、錫、鉛、釒夫,碳和矽是非金屬,鍺以後金屬性增強,它們都有4個價電子。
  • 1804年8月4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倍比定律
    1804年8月4日,在化學界的一片繁榮景象中,又誕生了一顆璀璨之星——倍比定律。
  • 如何巧記常用的化學元素
    化學元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之所以熟悉,是因為在我們身邊,它到處存在,甚至天天跟他們打交道。任何物質的組成、變化,甚至一些現象的發生,都離不開化學元素。之所以陌生,是在我們學習、掌握它之前,這些化學元素我們根本看不到它們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