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哥辣評特斯拉:往前一步是神仙,退後一步是魔鬼!但我真正想說的是,特斯拉向前一步可能是騙子,向後一步可能是庸才,此論源於我對特斯拉最深刻的4個記憶:
第一:特斯拉在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宣稱將會在售價上保持中美同步,在美國什麼價格,也將會在中國市場什麼價格。第一款特斯拉自然就是Model S,彼時在國內起售價格為64.80萬元,在美起售價格為6.6萬美金,當年約合人民幣41萬元,我知道有運輸費,我當然也知道有關稅,但是特斯拉這個大話擺出來卻沒有兌現,所以我對它的第一個印象是言而無信。
並非辣哥要較真,而是中國消費者就早就習慣了進口車價格偏高的現實,所以這個牛原本沒有必要吹,所以在言而無信的基礎上,我認為出入中國市場的特斯拉有些「黔驢技窮」的尷尬,胸脯拍得震天響,無非是掩蓋自己的不自信而已。雖然現在真的降價了,但是建立在中國工廠開工的基礎上,特斯拉也明確表示:中國工廠成本低於美國工廠,所以價格會不斷下降。
確實應該下降,因為特斯拉雖然走在純電動汽車的前列,但是不值現在的這個價錢,原因我們後文統一來說。
我對特斯拉第二個深刻記憶:是馬斯克在特斯拉Model 3上海工廠的交車儀式上,興奮地跳起了舞還現場脫掉外套。在如此隆重的場合,馬斯克此舉可謂失態,也確實表現出他當時的興奮之情。
能不興奮嗎?為了迎接特斯拉工廠,上海市叫停了已經開工建設一年的蔚來工廠,在美國需要兩年建成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中國只花了5個月就建成投產,即便是在基建狂魔的國度。
以工廠的規劃的常規流程來算,從籤約到開工傳統審批時間至少需要10個月,而特斯拉項目,從2018年7月戰略籤約,到同年12月獲得施工許可,僅用了5個月。引自《澎湃新聞》
但是一座超級汽車工廠不止於基建,內部的高科技設施是否完善才是關鍵,或許這也能從側面說明,為什麼特斯拉Model 3的鈑金粗製濫造,為什麼會出現失控,為什麼門把手凍住還需要用拳頭去敲……
馬斯克必須興奮。
因為我對它第三個深刻記憶,就是得到了幾乎「白送」的貸款優惠,特斯拉在國內輕鬆拿到了197.5億元的貸款,何為輕鬆?這197.5億元分為4筆到帳:35億元、50億元、90億元以及22.5億元,金額多少且不論,其中50億元屬於無擔保循環貸,為期12個月,利率不高於央行年基準利率的90%。
援引《華夏時報》的評論:這個折扣力度「相當於享受到了『最優質的國企才能拿到的最低利率』」。此外,貸款方對特斯拉的資產是沒有追索權的。
最後那筆22.5億元同樣是無擔保循環貸,雖然90億元的貸款需要擔保,但是擔保物為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土地和建築物,對特斯拉其他資產沒有追索權,這就等於我拿了你的錢蓋了房子,然後用這房子作為借款的抵押物,雖然不違法但是先例極其少,只有最優質的國企才能少量擁有這樣的權限。並且特斯拉用這兩筆貸款,償還了最初的35億元貸款,這樣的貸款政策你就說輕鬆不輕鬆?
得到了土地優先權、建設優先權(邊施工邊驗收)、貸款大補貼,甚至為此擠掉了蔚來的工廠建設,這樣的特斯拉被寵愛的太過,如果稍有不慎如銷量下滑、質量缺陷增多或者無法兌現承諾,可不就是遊走在騙子的邊緣上,當然前提是它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上海市給予特斯拉的優惠政策太多了,甚至比對待國有企業還要寬鬆,這樣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完全可以看作是上海市一手扶持而起。
可以特斯拉對不起這樣的大力扶持。
所以有了我對它的第四個深刻記憶,產品不過關甚至欺瞞中國消費者,以HW2.5晶片替代了HW3.0晶片涉嫌銷售欺詐被工信部約談,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車主沒有花費5.6萬元選裝FSD完全自動駕駛選裝包,2.5晶片和3.0晶片在駕乘體驗和安全上基本不存在區別,這是特斯拉自己的原話。
最後說回上文裡提到的,特斯拉為什麼不值現在的這個價錢!
第一,特斯拉的技術僅僅是超越了大部分的純電動汽車,但是並沒有全面領先燃油車,在所有鼓吹的車評裡,有幾人告訴過你特斯拉更換一個電池組需要4萬元左右,入門級的特斯拉Model 3有四個電池組,壽命周期約為5年左右。以現在的油價計算,16萬可以買到25806L左右的95號燃油,夠一臺同價位2.0T的豪華燃油B級車行駛28.7萬公裡左右,參照您自己的日常行駛裡程,算算可以跑多少年?再對比一下燃油車和電動車的保值率,看看特斯拉究竟經濟在了哪裡。
第二:特斯拉的續航裡程比一般電動汽車要高,但是也高的有限,而在冬天和其他電動車一樣續航裡程衰減一般,事實上業內人士都清楚,特斯拉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控,電機、電池以及底盤等硬體並不領先,甚至在Model 3等入門級車型上還要略遜於比亞迪的純電動汽車,那麼比亞迪現在賣多少錢?27.95萬元的比亞迪漢EV,比41.98萬元的特斯拉Model 3差多少?
第三:特斯拉至今並沒有真正意義走向世界,它的第一大市場是美國,第二大市場是中國,而中國貢獻了三分之一的銷量,確切的說離開了本土和中國市場,現在的特斯拉依舊啥也不是。或許我們對燃油車的理解不如美國,但是在純電動車的理解上,我認為特斯拉是一路割著韭菜過來的,狹隘的市場寬度、短暫的企業發展歷史,還撐不起它的豪華底蘊。
在辣哥看來,我們可以因為限號等原因選擇特斯拉,但是對它的狂熱追捧卻不值得,它的火,也是一把崇洋媚外的火。電動車更為狹窄的實用性,制約了特斯拉本身的價值廣度,而先進的軟體系統又是需要額外花錢的配置,這既是特斯拉扭虧為盈的關鍵,卻也是被車主和潛在用戶模糊化的付費項目。
綜上所述,我才認為它向前一步是騙子,向後一步是庸才,這篇文章堵不住悠悠之嘴對特斯拉的追捧,但是特斯拉在國內市場一路走來的種種不是,也堵不住我這張尖酸刻薄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