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處理電廠含氨廢水的研究

2020-12-08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設計並開發得到了連續型電化學氧化中試系統,用於工業含氨廢水的連續處理。研究了電流密度、停留時間以及初始氨氮濃度、氯離子濃度、電導率等對系統氨氮去除效率的影響,並利用該系統對燃煤電廠末端含氨廢水進行了應用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系統的氨氮去除效率是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該系統能夠高效、連續、穩定、低能耗、綠色環保地處理電廠的實際含氨廢水,為更大規模的工業化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 含氨廢水;電化學氧化;連續型;燃煤電廠

隨著我國工業的持續發展, 工業含氨廢水對環境的威脅日益加劇。燃煤電廠由於鍋爐給水加氨、脫硝噴氨等工藝,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末端含氨廢水。這些廢水主要包括精處理再生廢水、脫硫廢水、氨區廢水和尿素水解工藝排汙水, 氨氮質量濃度遠遠超出國家汙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中規定的氨氮汙染物排放一級標準(15 mg/L)。目前燃煤電廠末端含氨廢水一般採用藥劑法處理, 通常需要投加大量藥劑,不僅處理成本高,還容易產生二次汙染,因此亟需一種綠色環保的末端含氨廢水處理新方法。

電化學氧化法是一種環境友好的含氨廢水處理技術,具有無二次汙染、反應條件溫和、易於與其他技術聯用、處理成本低廉等優點,近年來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們的廣泛關注。目前電化學氧化法處理含氨廢水的研究多藉助槽式反應器,這種試驗裝置適合分批次、小規模的廢水處理試驗,但不利於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實踐。本研究在電化學氧化反應器的基礎上, 設計並開發了一套新型中試規模的電化學氧化系統,能夠連續處理大水量、高氨氮濃度的電廠含氨廢水。研究了連續處理模式下該系統對含氨廢水的處理效率,以期能夠找到高效、穩定、低成本、環境友好的燃煤電廠末端含氨廢水處理新工藝。

1 試驗部分

1.1 試驗用水

試驗所用水樣為模擬水樣和實際水樣 2 種。模擬水樣由某燃煤電廠精處理再生廢水與氯化鈉、氯化銨等藥品配製而成, 實際水樣取自某電廠精處理再生廢水和脫硫廢水,主要水質見表 1。

1.2 試驗裝置

本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由電化學氧化反應器、預處理系統、酸洗系統組成,試驗裝置見圖 1。

由圖 1 可知, 待處理的廢水首先在調節水箱使用藥劑調節水質至試驗要求, 依次通過氯化銨調節氨氮濃度、氯化鈉調節氯離子濃度和電導率、氫氧化鈉調節 pH,加藥後的試驗用水在調節水箱內自循環並通過曝氣使藥劑混合均勻, 經由預處理系統濾除粒徑超過 200 μm 的懸浮物後, 再經由輸送泵恆流送入電化學氧化反應器進行氨氮的去除反應, 反應器出水先於出水儲罐臨時儲存, 調節水質合格後外排。電化學氧化反應產物氫氣和氮氣隨出水一起進入出水儲罐,再由出水儲罐頂部的風機排至大氣中,防止了易燃易爆氣體的集聚。

1.3 儀器與分析方法

電化學氧化反應器採用板式雙極性電極, 陽極為鈦基及貴金屬氧化物塗層 DSA、陰極為大面積純鈦。整個電化學氧化反應器採用三級串聯模式,共包含 10 塊極板,極板總有效面積為 243.2 cm2,其首、末極板與直流電源正、負極相連。電化學氧化反應器有效容積為 0.3 m³, 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預留取樣口,以方便取樣分析進出水水質。溶液氨氮濃度由水楊酸分光光度法測定, 使用DR6000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哈希)。pH 由inoLab pH7310 型 pH 計 (德國 WTW) 測定 , 氯離子濃度由 SevenCompact 型離子計(瑞士梅特勒)測定,電導率由 DDSJ-318 型電導率儀(上海雷磁)測定。

1.4 試驗方法

採用連續進出水的模式進行電化學氧化試驗。根據試驗需求分別控制進水水質、 停留時長和反應器電流密度為恆定數值, 在電化學氧化反應器進口或出口進行取樣,測定水樣中的氨氮濃度、氯離子濃度、電導率等,根據測定結果分析變量對電化學氧化過程的影響。

試驗過程中始終控制反應器出口處水溫小於 40 ℃、反應器電流密度小於 535 mA/c㎡、廢水停留時間小於 30 min(要求進水流量大於 0.6 m3/h)。

2 結果與討論

2.1 電流密度的影響

氨氮的電化學氧化過程可分為直接電化學氧化和間接電化學氧化。直接電化學氧化過程是指氨氮被吸附在陽極表面, 通過與陽極之間發生直接電子傳遞而被氧化。間接電化學氧化是指氨氮被陽極產生的強氧化物質如活性氯 (Cl2、HClO、OCl-)、H2O2、O3、·OH 等間接氧化。氨氮的氧化產物主要為N2,此外還有少量 NO3-和 NO2-。

保持停留時間恆定為 15 min(流量為 1.2 t/h),對模擬廢水進行電化學氧化試驗, 取樣並測量電化學氧化反應器進口和出口溶液的氨氮濃度, 控制電流密度在 0~535 mA/cm³ 範圍內,考察電流密度對氨氮去除效率的影響,結果見圖 2。

由圖 2 可知,電極間的電流密度極大地影響氨氮的去除效果,氨氮去除效果與電流密度呈近似線性的關係。電流密度越大,反應器進出口的氨氮濃度之差越大,即系統對氨氮的去除效果越好;電流密度越小,反應器氨氮去除質量濃度也越小, 即系統對氨氮的去除效果越差。在最高電流密度為 535 mA/cm2 條件下,單次最多能夠使氨氮質量濃度下降 256.7 mg/L。

2.2 停留時間的影響

保持電流密度為 535 mA/cm³,通過調整反應器進水流量實現對反應停留時間的控制, 對模擬廢水進行電化學氧化試驗, 分別測量電化學氧化反應器進口和出口溶液的氨氮濃度, 考察停留時間對氨氮去除效率的影響,結果見圖 3。

由圖 3 可知,相同電流密度、不同停留時間條件下, 系統對氨氮的去除效果隨著停留時間的增加近似線性增大。但在實際應用中,過長的停留時間意味著過低的進水流速, 在大規模廢水處理中會影響整體處理效率。因此,應當在兼顧氨氮去除能力和整體處理效率的前提下,控制合適的停留時間。

2.3 初始氨氮濃度的影響

保持停留時間為 15 min(流量為 1.2 t/h),控制不同的電流密度,對不同初始氨氮質量濃度(86、115、154、183 mg/L) 的模擬廢水進行電化學氧化試驗, 檢測分析電化學氧化反應器出口溶液的氨氮濃度,考察初始氨氮質量濃度對氨氮去除效率的影響,結果見圖 4。

由圖 4 可知, 在反應停留時間和其他水質條件都一致的前提下, 裝置出口氨氮質量濃度隨電流密度變化的各條曲線基本平行, 說明初始氨氮質量濃度不會影響氨氮的去除效率, 電化學氧化去除氨氮的反應為表觀零級反應。

2.4 氯離子質量濃度和電導率的影響

保持停留時間為 15 min(流量為 1.2 t/h),調整電流密度對不同氯離子質量濃度(1760、2 780、7 970mg/L)的模擬廢水進行電化學氧化試驗,分別測量電化學氧化反應器進口和出口溶液的氨氮濃度,考察氯離子質量濃度對氨氮去除效率的影響,結果見圖 5。

由圖 5 可知,在電流密度、停留時間和其他水質相同的條件下,試驗用水的氯離子濃度越高,系統對氨氮的去除效果越好。該結果說明間接氧化在電化學氧化去除氨氮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量的氯離子先在反應器陽極生成活性氯(Cl2、HOCl、ClO-等),然後再與氨氮進一步反應, 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但是在實際工業應用中,氯離子濃度並非越高越合適,過高的氯離子一方面增大了水體的負擔,另一方面也使逸出進入空氣的活性氯增多造成二次汙染。

氯離子濃度的增加還能夠一定程度上增大溶液的導電性。進水電導率會影響電化學氧化反應器的最大可調電流密度, 影響實際應用中氨氮去除的效率。因此,控制進水的電導率在較高水平,對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處理電廠含氨廢水有較大的意義。

2.5 初始 p H 的影響

保持停留時間為 15 min(流量為 1.2 t/h),電流密度為 250 mA/cm2,對相同氨氮質量濃度(502 mg/L)、不同 p H 的模擬廢水進行連續電化學氧化處理,分別測量電化學氧化反應器進口和出口溶液的氨氮濃度,考察初始 pH 對氨氮去除效率的影響,結果見表 2。

由表 2 可知, 在初始 pH 為 4.9~9.0 的範圍內,初始 pH 對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的氨氮去除影響不明顯,表明該系統能夠適應中性範圍內不同初始pH 含氨廢水的處理。根據文獻報導,過鹼環境下溶液中的副反應增多,過酸環境下氯氣容易溢出,兩者都不利於溶液中的氨氮電化學氧化成氮氣 ,因此應當儘量保持待處理溶液初始 pH 在中性範圍內。

2.6 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處理電廠實際含氨廢水

在模擬廢水電化學氧化試驗所獲得的優化工藝運行參數基礎上, 研究人員利用該系統連續處理了某電廠含氨廢水。

該電廠的精處理再生廢水具有氨氮濃度 高 、氯離子濃度較低、電導率較低的特點(表 1)。保持停留時間為 12 min(流量為 1.5 t/h)、電流密度為 210mA/cm2(最大可調電流密度),對精處理再生廢水進行了連續電化學氧化試驗。電化學氧化反應前後反應器出口溶液的氨氮濃度見圖 6。

由圖 6 可知,電化學反應開始後,反應器出口溶液氨氮質量濃度迅速由 137 mg/L 下降至 51 mg/L,並在之後 25 min 內保持穩定。該結果說明,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能夠處理某電廠精處理再生廢水,氨氮去除效果穩定。但該廢水較低的電導率(6 801 μS/cm)限制了電化學氧化反應器的最大可調電流密度(210mA/cm2),較低的氯離子質量濃度(2 150 mg/L)也影響了系統的氨氮去除效率。經處理後的廢水氨氮質量濃度(51 mg/L)仍然超過了國家汙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中規定的一級排放標準(15 mg/L)。

將該電廠的精處理再生廢水與脫硫廢水以體積比 3∶1 形成的混合廢水, 不僅大幅提高了進水溶液中的氯離子質量濃度(5060 mg/L)和電導率(16430μS/cm)從而保證了氨氮的去除效率,也將鈣鎂離子控制在較低質量濃度(37 mg/L),從而降低了結垢風險。保持停留時間為 12 min(流量為 1.5 t/h)、電流密度為 352.7 mA/cm2(最大可調電流密度),對混合廢水進行了連續電化學氧化反應試驗,結果見圖 7。

由圖 7 可知, 電化學反應開始後反應器出口溶液氨氮質量濃度迅速由 103.5 mg/L 下降至 0.3 mg/L。

並在之後保持穩定。該結果說明,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對某電廠精處理再生廢水-脫硫廢水組成的混合廢水有較好的處理效果, 單次流過電化學氧化反應器即能夠完全去除其中溶解的氨氮。此外,混合廢水中的 COD(主要由脫硫廢水引入)也由 37 mg/L 下降至 0, 證明該電化學氧化系統的高級氧化過程對溶液中有機物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對本試驗中所採用的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能耗進行評估:每去除實際廢水中 1 kg 的氨氮,系統平均電耗為 62.2 k W·h。其中電化學氧化反應器電耗為 45.3 kW·h,恆流輸送泵電耗為 16.9 kW·h。以0.4 元/(k W·h)的電價估算,該系統氨氮的去除成本約為 24.9 元/kg。

該電廠目前採用藥劑法(折點氯化法)處理含氨廢水,通過投加高濃度的次氯酸鈉藥劑(外購)將氨氮氧化反應成為氮氣,其運行成本主要是次氯酸鈉藥劑費。每去除實際廢水中 1 kg 的氨氮需要投加110 kg 6.4%的次氯酸鈉藥劑(市場價格約 814 元/t),共需藥劑費 89.5 元。電化學氧化法與藥劑法綜合比較見表 3。

由表3 可知, 綜合比較連續型電化學氧化處理與藥劑法處理含氨廢水, 電化學氧化法不僅能夠去除廢水中的氨氮還能同步去除 COD, 無二次汙染,無明顯安全風險,具有顯著的綜合優勢。雖然該電化學氧化系統前期設備投資較高, 但其運行成本不到藥劑法的1/3,整體經濟性仍然佔優。

3 結論

(1)本試驗設計的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能夠以連續進出水的形式處理燃煤電廠的末端含氨廢水, 控制廢水的氨氮質量濃度達到國家汙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中規定的一級排放標準(15mg/L)。

(2)在理論研究中,增大電流密度、延長停留時間、 增加氯離子濃度有利於電化學氧化系統氨氮去除效率的提升, 初始氨氮濃度變化和 pH 在 5~9 範圍內變化幾乎不會影響氨氮去除效率。

(3)在實際工業應用中,受限於反應器的最大安全電流和進水溶液的電導率,電流密度不能無限增大;過高的停留時間不利於工業應用中含氨廢水處理的整體效率;氯離子濃度受到實際工業廢水水質的限制, 如採用額外加藥的方式提升廢水氯離子濃度將增大水體負擔。

(4)根據燃煤電廠末端含氨廢水不同的水質特點, 將不同廢水混合後經連續型電化學氧化系統處理,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保持停留時間為 12 min(流量為 1.5 t/h)、電流密度為 352.7 mA/cm2,對於氨氮質量濃度為 103.5 mg/L 的實際燃煤電廠末端含氨廢水,能夠保證系統出水氨氮質量濃度小於 1 mg/L。該系統連續運行 3 個月來氨氮去除效果穩定,運行過程中無需額外加藥且能耗較低,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含氨廢水處理方法。該中試連續型試驗系統和試驗結果為更大規模的工業化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燃煤電廠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
    本文介紹了燃煤電廠生產運行系統中所排放不同性質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以及處理後水資源回收利用的路徑;分析了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的研究進展和實際應用情況,並對燃煤電廠廢水處理和水資源回收利用的發展趨勢做了展望。
  • 電廠的那些廢水及處理方法
    化學廢水及含油廢水電廠中各種工業排水的總稱,包含工業冷卻水排水、化學水處理系統酸鹼再生廢液、輸煤系統衝洗廢水、含油廢水、冷卻塔排汙廢水等各類廢水的汙染物種類含量和排量隨時都在變化,致使工業廢水的成分非常複雜。工業廢水的汙染物主要是有機物、油和懸浮物等。
  •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處理探討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處理探討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在燃燒燃煤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對環境造成汙染的氣體或雜質,所以,在電廠系統中會增加一些處理設備,將這些有害物質進行清除,但是在清除的過程中,一些硫化物又會殘留在水中形成脫硫廢水,這些脫硫廢水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氯離子脫除技術研究進展
    當今國內外應用最廣泛、最成熟的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工藝是石灰石—石膏溼法脫硫技術,採用這種脫硫方式為維持較高的脫硫效率和石膏的品質,同時向外界定期排出一定量的廢水。該廢水汙染物含量大,是電廠系統末端最難處理的廢水; 若直接排放,勢必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危害。近年來,我國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得到廣泛重視。
  • 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以及廢水中氨氮的測定方法
    ⑵空氣吹脫法空氣吹脫法是使廢水作為不連續相與空氣接觸,利用廢水中氨的實際濃度與平衡濃度之間的差異,使氨氮由液相轉移至氣相而達到廢水脫氨的目的。在空氣吹脫過程中,廢水pH、水溫、水力負荷及氣水比對吹脫效果有非常大的影響。
  • 尿素制氨工藝在鎮江電廠的可行性分析
    尿素熱解制氨系統採用單元制布置(一臺熱解爐產氨供一臺機組)。該項技術在國內有較多應用,在國內已經應用於200多臺機組。尿素熱解制氨技術來源於SNCR技術,其熱解能源前期主要使用燃燒柴油的方式獲得(華能北京高碑店電廠),由於燃燒柴油不方便及會帶來儲存柴油等其他問題,後來採用電加熱空氣到650℃方式,電耗較高,最後改為電加熱一次風的方式,電耗有所降低,但其電耗仍較高。
  • 化學法處理氨氮廢水研究進展
    目前國內外對氨氮廢水的處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以及生物法。本文就化學法處理氨氮廢水熱點問題展開綜述,並展望未來化學法處理氨氮廢水的研究方向。1 電化學氧化法電化學氧化法具有操作簡單、氧化能力強、二次廢料少、佔地面積小等優點。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被廣泛運用於處理難生物降解有機廢水、垃圾滲濾液、製革廢 水、印染廢水等領域。
  • 電化學氧化法處理低濃度氨氮汙水的研究
    電化學氧化法處理低濃度氨氮汙水的研究北極星水處理網  來源:《科學技術創新》  作者:宛世昊等  2019/10/25 16:59:34  我要投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本文採用電化學氧化法去除低濃度氨氮汙水,利用正交實驗的方法探究了
  • 工業含氟廢水脫氟處理工藝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本汙水處理系統處理對象為工業含氟廢水,採用混凝沉降聯合離子交換工藝對廢水進行脫氟處理,處理效果好具有較強適應性,可滿足水質、水量的變化。關鍵詞:含氟廢水;混凝沉降;離子交換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鋼鐵產業發展持續向好,我國大型鋼鐵集團根據市場需求適時調整產量和產品,增加高效益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規模,不斷激發鋼鐵板塊創效能力。
  • 含氟廢水處理方法的研究
    當前伴隨含氟礦物開採加工,氟化物合成,尤其電子工業與氟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含氟廢水的排放直線上升,嚴重破壞了周圍水環境,威脅到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基於此,從含氟廢水來源入手,並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含氟廢水處理工藝,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 燃煤電廠溼法脫硫廢水零排放處理技術進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目前,脫硫廢水主要採用化學沉澱法處理,但是該工藝存在藥劑投加量大、汙泥產生量多、部分指標達標困難等不足。隨著人們對汙染治理的關注度持續增加,近年來,溼法脫硫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燃煤電廠煙氣脫硫中。脫硫廢水的零排放處理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的零排放處理技術正處於探索與實踐階段。
  • 工業廢水:火電廠廢水處理原理及綜合利用
    1萊城電廠脫硫簡介及廢水系統處理原理1.1脫硫系統簡述及廢水的產生萊城電廠四臺300MW機組採用石灰石-石膏的溼法煙氣脫硫工藝,分別為一爐一塔設計。自投運以來,脫硫設施投運率超過99.0%、脫硫效率保持在95%左右。運行中的4套全煙氣量處理的溼式石灰石-石膏溼法煙氣脫硫裝置,運行穩定。
  • 含氰電鍍廢水應用電化學氧化法處理的分析
    摘要:本文從電化學氧化法的基本原理出發,結合相應的實驗,對電化學氧化法在含氰電鍍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和討論。2 電化學氧化法在含氰電鍍廢水處理中的應用2.1 實驗與分析2.1.1 基本原理電化學氧化法對含氰電鍍廢水的處理
  • 關於氨氮廢水處理技術的全概述!
    2、沸石吸附利用沸石中的陽離子與廢水中的NH4 進行交換以達到脫氮的目的。沸石一般被用於處理低濃度含氨廢水或含微量重金屬的廢水。然而,蔣建國等探討了沸石吸附法去除垃圾滲濾液中氨氮的效果及可行性。電滲析法處理氨氮廢水2000~3000mg/L,去除率可在85%以上,同時可獲得8.9%的濃氨水。此法工藝流程簡單、不消耗藥劑、運行過程中消耗的電量與廢水中氨氮濃度成正比。PP中空纖維膜法脫氨效率>90%,回收的硫酸銨濃度在25%左右。運行中需加鹼,加鹼量與廢水中氨氮濃度成正比。乳化液膜是種以乳液形式存在的液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可用於液-液分離。
  • 氨氮廢水處理方法匯總
    2.1折點氯化法不連續點氯化法是氧化法處理氨氮廢水的一種,利用在水中的氨與氯反應生成氮氣而將水中氨去除的化學處理法。該方法還可以起到殺菌作用,同時使一部分有機物無機化,但經氯化處理後的出水中留有餘氯,還應進一步脫氯處理。
  • 「技術匯」火電廠團聚除塵協同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應用研究
    鄂州電廠的成功應用表明,利用團聚除塵協同脫硫廢水蒸發技術實現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藝成熟可靠,投資節省較多,運維費用極低,運行操作簡單,設備維護方便,是脫硫廢水處理方面的重大創新,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同時其煙氣脫硫採用石灰石-石膏溼法脫硫工藝,脫硫廢水的含鹽量極高,pH值一般<6,主要含有Ca2+、Mg2+、SO42-、Cl-等離子,具有成分複雜、高硬度、高腐蝕性等特點,也是燃煤電廠廢水零排放中處理難度最大的廢水。
  • 燃煤電廠溼法煙氣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進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燃煤電廠溼法煙氣脫硫廢水具有含鹽量大、腐蝕性強、易結垢等特點,是制約電廠廢水零排放的關鍵因素。從預處理、濃縮減量、末端處理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脫硫廢水的處理技術,分析各自的優劣,研究進展,並對煙道蒸發技術進行深入分析。最後通過工程實際案例,為燃煤電廠廢水零排放提供了參考。
  • 【技術乾貨】廢水處理之製藥廢水
    製藥廢水的處理方法製藥廢水的處理方法可歸納為以下幾種:物化處理、化學處理、生化處理以及多種方法的組合處理等,各種處理方法具有各自的優勢及不足。1.1 物化處理根據製藥廢水的水質特點,在其處理過程中需要採用物化處理作為生化處理的預處理或後處理工序。目前應用的物化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氣浮、吸附、氨吹脫、電解、離子交換和膜分離法等。
  • 廢水「 零排放 」 下燃煤電廠脫硫廢水水量的確定
    關鍵詞:脫硫廢水;水量確定;氯離子;漿液品質;超低排放0 引言隨著燃煤電廠煙氣處理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的推進,對煙氣中SO2排放濃度的要求日益嚴格,對石灰石-石膏溼法脫硫系統的運行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保證溼法脫硫系統的穩定達標運行,須更為嚴格地控制脫硫漿液的品質,由此造成部分電廠溼法脫硫系統的脫硫廢水排放量有所增加。
  • 研究進展|難降解廢水電催化處理技術
    賈進對N摻雜Mo2C納米片電催化還原產氫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過電勢可達99 mV。但碳基材料機械損耗大,且關於碳基材料對析氫反應的機理尚待系統研究。針對傳統碳基材料存在的不足,Kai Meng等開發了一種非碳基MoS2-VN/CTAB(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材料用於電催化產氫,結果表明,其過電勢為83 mV,更容易發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