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熱的新聞莫過於RCEP籤訂。
一個涵蓋30多億人口,佔全世界三分之一GDP總量,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
今天,很多IT人在討論,RCEP對咱們科技行業有什麼影響?
我們再看看RCEP和科技有哪些必然關聯?
RCEP意義深遠,原因有二
1、誰都無法忽略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兩大市場
一個是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另一個是6億多人口的東協市場。
2、誰都無法忽略其龐大的經濟體量
15個成員國GDP規模佔全球經濟總量的30%,區域內貿易額佔全球貿易總額的27.4%。
RCEP最核心的協定,太震撼
協定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
當然,這個零關稅過程,是逐步的。
零關稅,意味著RCEP成員國的老百姓們可以買到更多便宜的進口商品,自然也包括高科技產品。
RCEP對中國科技企業會帶來什麼影響?
1、RCEP之後,對國內科技型企業總體利好
我們看今年的IT科技類產品出口表現↓
海關總署1-8月數據顯示,手機、電腦、集成電路、家用電器、通信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額均逆勢增長!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貿易萎縮下,中國IT科技類產品出口表現依然耀眼。
縱觀前30年數據,再細看今年數據,說明一點:
中國在高科技製造中,具有全球最穩定、最完整的IT供應鏈,其上下遊協同優勢短期內很難被別國替代。
在RCEP之下,只會刺激更多高科技產品出口,不可能開倒車,對國內科技企業總體利好。
2、未來,和誰做生意?
據2018年數據↓
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前5大貿易夥伴仍然是:
中國香港、美國、韓國、日本、荷蘭
進口排前5位的貿易夥伴分別是:
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美國、馬來西亞
但是,隨著RCEP籤訂,東南亞各國將成為新的科技增量市場,做生意的對象將逐步發生變化。
3、純正中國血統的高科技企業,有望成為出口主力
如果細看,目前中國科技出口企業的類型,依然是外商獨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為主。
2018年,外商獨資企業在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額中的份額為50.4%。
RCEP籤訂後,相信有越來越多純正中國血統的企業,將會大展拳腳,中國在『標準技術』產品領域正在快速追趕。
比如:中國創新製造的無人機、智慧型手機、智能家電等,已經在國際市場具備競爭力。
4、科技企業出海東南亞,利好
今天還關注到一個新聞:騰訊雲資料庫落地印尼BNC銀行。
這幾年,已有不少中國科技公司正在將視線轉向東南亞,以尋求新的增長,把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商業模式和產品,COPY過去。
RCEP籤訂後,有」法「可依,對於科技公司出海,是利好。
5、倒逼中國企業科技創新
一旦科技產品實現零關稅,各大科技公司勢必對產品進行降價,消費者將因此受益。
換句話說,未來和你競爭的不再是國內廠商,而是國際廠商,畢竟日韓的科技企業實力也不凡。
所以,某種程度上講,對於一些技術附加值低、缺乏差異性、缺乏創新的中國科技企業來講,是一個打擊。
倒逼中國科技企業創新,從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產品的生產上逐步確立競爭力。
5、灣灣緊張了
臺灣地區被RCEP排除,並不意外。
雖然,臺灣仗著有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等幾家世界級科技公司撐著,認為傷害沒那麼大,但是除了科技業外,臺灣傳統產業將會受到很大威脅,比如:石化、機械、紡織原料及食品加工業等,這些產品多半屬於高關稅。
因為,臺灣地區與RCEP國家貿易約佔出口總額的六成,去年十大貿易夥伴中,RCEP國家就佔了六名。一旦RCEP生效,傳統產業在臺灣存活的空間縮小。
相關產業界人士表示,臺灣科技製造業有可能被迫將生產基地外遷到到RCEP成員國,為了享有RCEP紅利和追逐更大市場空間。
4、今日,受RCEP利好,中日韓科技股飆升
東京電子跳漲5.45%,Panasonic勁升5.25%,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上漲3.64%,SK海力士(SK Hynix)飆升逾6%...
再次驗證,RCEP是共贏思路之下的一個互惠協定。
特大牛,IT B2B資源對接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