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實踐者】大慶的鐵人們:「我為祖國獻石油」

2021-01-13 中國日報網

2017年11月17日,我見到了大慶第三代鐵人李新民,距離我上次採訪大慶第二代鐵人王啟民整整相隔21年。在大慶油田總公司的會議室裡,通過視頻連線,遠在杜拜的「大慶新鐵人」、大慶油田中東分公司常務副經理、DQ1205鑽井隊隊長李新民向總公司匯報:剛剛向中東分公司完成一次關於十九大精神的宣講。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這已經是他的第五次宣講。

21年前,我曾多次拜訪大慶的第二代鐵人王啟民。1996年,第一次走進王啟民的辦公室的時候,北方的冬天將至,卻還沒有到供暖期,這位患有嚴重類風溼的科學家的辦公室很冷。上世紀90年代,大慶油田全面進入高含水開發階段。如果沿用國外提液穩油的做法來繼續保持5500萬噸穩產,油田要增加液量1.6億多噸。要處理這些液體,將大幅度增加基建工程量和投資額,給企業造成沉重的負擔。王啟民為此嘔心瀝血,組織科技人員潛心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油田實際的開採技術,提出了「三分一優」結構調整原則和「挖液穩油」的新模式。它使大慶油田3年含水上升率不超1%,有效控制了產液量劇增的局面。與國家審定的開發指標相比,5年累計多產原油610多萬噸。1996年8月27日,大慶油田黨委《關於向「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學習的決定》中對「新時期鐵人」精神作出概括:一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三是鍥而不捨、敢於攻關的求實精神;四是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的奉獻精神;五是尊重群眾、講究民主的團結協作精神。這不只是榮耀,是責任,還是日積月累的辛勞。1999年的除夕,我去王啟民的家中,想探訪一下到了退休年齡從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崗位退下來後的新時期鐵人第一個大年是怎麼過的。敲開家門,他的妻子兒子兒媳都不清楚他什麼時候回來,他竟然還在辦公室裡加班。原來是因為工作需要,他退休不能離崗,又到石油管理局任副總地質師,從院長的日常雜事中退下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在王啟民津津樂道他的新研究新項目時,一旁的老伴陳寶玲心疼地說:他那類風溼、脊椎炎……

李新民和外方工作人員交談

時隔二十年,第三代鐵人李新民需要面對的不再是冷,而是熱,他在視頻連線裡提起了同事們的「苦、險、難」。這些東北的漢子們在中東面臨的高溫,每晚的蚊蟲,以及和感冒很像的「馬來熱」,一旦把這種「馬來熱」當感冒治療就會要命。為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石油越來越多地「走出去」,挺身進入激烈競爭的國際能源市場。出於國家利益的需要,出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考量,大慶油田也越來越深、越廣地參與進了這個國際戰場。這個戰場,不只是能源的競爭,在一些地方,員工們還有被流彈襲擊的危險。這是個真正的戰場:與國際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們是國際能源市場的後來者,大多數時候要去啃難啃的骨頭,甚至可以說,在那些開發困難、自然條件惡劣、子彈紛飛的地方,才有我們的機會。2006年的春節剛過,作為鐵人王進喜帶過的隊伍、全國最著名的鑽井隊,1205隊出徵海外,去實現鐵人沒有完成的那個夙願:把井打到國外去。多年戰亂、被稱作「世界火爐」的蘇丹,是DQ1205隊闖蕩海外的第一站。他們先後轉戰蘇丹、伊拉克等地,在海外累計打井79口,實現了老隊長鐵人王進喜「把井打到國外去」的夙願。

短暫的視頻連線,這些海外的鑽探者們並沒有用太多的時間講述這些成就背後創業和發展的艱辛,而是更多地提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的發展理念之後,他們海外的工作者也要有創新和科學的思維應用到工作中,為鐵人精神不斷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李新民帶領的1205鑽井隊獲得蘇丹PDOC鑽井杯

從「鐵人」王進喜,到「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再到「大慶新鐵人」李新民,三代鐵人,共同實踐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深刻主題,集體豐富鐵人精神的偉大魂魄。王進喜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幹勁,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這些年,我有很多機會到大慶鐵人紀念館參觀,經常看到有的參觀者默默掉眼淚,1996年我作為弘揚黑龍江三大精神的報導組在紀念館看到當年全國供暖網秘書長溫麗,她流著淚說:「鐵人王進喜為了中國拿下大油田,也是真的少活了20年,他是真的英雄。」幾年前我在鐵人紀念館的留言簿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工人階級的骨氣,共產黨員的鏡子,人民大眾的黃牛,領導幹部的榜樣。

鐵人王進喜說:「我這一輩子,就是要為國家幹好一件事,快快地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大慶新鐵人」李新民說,自己這輩子,有三個慶幸:一是慶幸自己成為了石油工人,二是慶幸成了05隊人,三是慶幸能一輩子跟鐵人老隊長幹一樣的事,「這一輩子,能明白為啥打井、怎麼打好井,就沒白過。」「我為祖國獻石油」,不是一句口號,它是理想和情懷,是智慧與勇氣,是幾代中國石油人青春與生命的凝結。新一代的鐵人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四個字:不忘初心。正如《鐵人賦》描寫得那樣:「巨塑如磐兮/兀立高天厚土/雲鏤風雕兮/嗟乎神工鬼斧/銜石精衛兮/碧海填/鍊石女媧兮/蒼天補/英雄鐵人兮/神採威武/創業千秋兮/浩歌萬古……」

相關焦點

  • 我為祖國獻石油——中國石油70年創業奮鬥史
    李哲70年來,幾代石油人哼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旋律,足跡踏遍祖國大江南北。對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而言,肩負著保障祖國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正如「鐵人」王進喜所說: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沒油是最大的矛盾。
  • 傳承石油精神我來談
    自9月25日,集團公司在總部舉辦「石油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講報告會以來,陝西延安石油組織幹部職工集中學習石油精神、石化傳統的核心內容和形成背景,就深刻把握石油精神、石化傳統和延安精神的時代內涵,領會以「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求真務實、精細嚴謹、家國情懷」為主要內涵的石化傳統和以「艱苦奮鬥、實事求是、自力更生」為核心的延安精神展開深入研討
  • 溫家寶與甘肅石油工人共迎春節 下圍棋學唱隴劇(組圖)
    你們不辱使命,不僅為國家生產了大量石化產品,滿足了工業、農業等各方面需要,而且形成了頑強拼搏的精神,我向從事石化工作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敬意。中石油在海外創業已有18年歷史,新年伊始就傳來實現建成海外大慶目標的喜訊。蘇丹項目是中石油走出去的排頭兵。
  • 中國最帥科學家:從貴公子到石油工,他為祖國奉獻一生
    高考時,近乎滿分的成績卻被清華大學拒錄取,最後跳到了第五志願——中國石油大學。後來王德民說:「是石油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石油事業。」可這個別人替他做出的選擇,改變了一個時代。我們國家的50年代,石油狀況是怎樣的呢?現有水平根本無法量產,完全依賴進口。一心想解決中國石油問題的王德民,放棄了分配在北京的優越工作,奔赴了大慶油田,一待就是50多年。在大慶,24歲的王德民從養尊處優貴公子變成石油工人。成也顏值,無奈也顏值。
  • 趙文津院士:大慶油田發現真相,中國獨創理論不容抹殺
    ,讓中國石油工業徹底甩掉了「貧油論」的帽子,對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貢獻巨大。第一,實際上石油地質踏勘是在阜新—瀋陽等南滿一帶,沒有到廣大的江北地區。第二,在石油踏勘之前,物探隊早就在松花江的南北開展了普查,特別是迅速在江北發現了大慶長垣的蹤影,按照找構造油藏的指導思想,人們能放棄而不抓緊做工作嗎?
  • 點燃讀者故鄉情 「大慶顏色」讓網友秒變詩人
    從具體的石油工人的工服紅、五彩繽紛的自然大美,到鋼鐵的顏色、親情的顏色、微笑與自信的顏色、幸福的顏色……大慶的顏色,已不僅僅在人們眼中,更在心中。網友微評弄臣:是石油工人身上最鮮豔的那一抹工服紅。趙玉玲:我愛百湖美,我愛油花香,繼承鐵人好傳統,奮鬥找油忙。
  • ...樂團獻演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音符裡,祖國是至高無上的主題
    「在我的音符裡,祖國是至高無上的主題。」今年4月,作曲家張千一在北京寓所鄭重寫下這句話,獻給新誕生的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10月30日晚,在音樂總監林大葉執棒下,深圳交響樂團攜手鋼琴家沈惠蓮、青年巴揚演奏家毛俊澔、女高音歌唱家張妮,共同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唱響《我的祖國》。
  • 大慶油田到底是誰發現的?李四光並不是第一個
    曾幾何時,以訛傳訛,大慶油田的發現,歸功於李四光的地質力學,但事實上是依據黃汲清的陸相生油和多期多層生儲油理論,中國才相繼找到大慶、勝利等高產油氣田。 不過,遙想1959年的9月,當松遼平原打出石油時,1963年12月,當周恩來總理宣告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時,誰會了解這位知識分子的閃光智慧呢?誰知道是怎樣的一個理論,導致了中國的石油大發現呢?
  • 鐵人塑像落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為表達對學校立德樹人和文化建設的支持,吳為山向中國石油大學捐贈了這次雕塑創作的創意設計稿、效果圖、作品泥稿小樣、題詞題字手稿等藝術品和資料;中國美術館還特別向學校捐贈了館藏著名美術作品《石油工人無冬天》的複製品。張來斌為吳為山頒發捐贈證書。
  • 當年來大慶的上海知青們在歌聲中重溫豪邁的創業年代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歡聲笑語慶國慶,秋風送爽迎中秋。國慶前夕,在千年名城蘇州,數百名當年來大慶的上海知青熱情洋溢為祖國慶祝生日。他們簇擁著一面碩大的五星紅旗,滿懷深情齊聲唱起了這首名揚四海的《我和我的祖國》。這,是上海大慶知青聯誼會為慶祝建國71周年而舉行的大型活動。濃濃的愛國情,寄託著老知青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一代知青用青春和熱血演繹著奉獻祖國的壯麗詩篇,飽含著對祖國最深沉有力的愛。
  • 人物誌丨王德民:最帥科學家「撞臉吳彥祖」,為石油終一生
    >王德明說:是石油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石油事業。 彼時的石油狀況,是現有水平根本無法量產,完全依賴進口。大慶發現大型油田的消息傳遍全國,讀書時期就為國家「貧油論」憂心的王德民,感到非常的開心。 於是在畢業之後,他毅然放棄了留校的機會,不顧家人的阻攔,主動申請到大慶油田去,這一呆就是五十多年。
  • 帝吧網友飯圈女孩為祖國慶生 發「出徵檄文」:證吾國家
    新中國70周年華誕即將來臨之際,帝吧網友與「飯圈女孩」也以自己一貫的熱情與獨特方式,為祖國母親獻上生日祝福,向全世界展示中國70年來的風雨歷程!28日晚,帝吧文宣部發布了《證吾國家,this is China》的「出徵檄文」,在「飯圈女孩」@China後援團的支持下,以「秀出精彩中國、展現大國風範」為口號,於周一(30日)晚9點15分正式發起出徵活動。
  • 大慶煉化聚焦質量提升-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通訊員陳吉軍)10月以來,為了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大慶煉化公司煉油生產一部催化作業區管理人員每天深入現場,盯在主控室組織調節操作,不斷摸索分餾塔頂溫的控制範圍,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 李四光:炎黃子孫理當奉獻祖國
    他所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幫助中國甩掉了「貧油」的帽子,他為中國的「兩彈」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挑戰「貧油論」的實踐者 關於中國石油資源的遠景,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不少地質學家抱著悲觀的看法。經過實地地質調查,美國的石油公司工程師和一些大學的專家學者都認為,中國是貧油國家,在中國東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遙遠,西北部不會成為重要的油田,東北地區不會有大量石油。
  • 【我和我的祖國】鄭哲敏:一個赤子的強國夢
    【我和我的祖國】鄭哲敏:一個赤子的強國夢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03日 08:40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我和我的祖國系列報導,今天我們關注的是中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 大慶油田60年:世界石油史上的奇蹟|美孚曾耗資數百萬美元得出...
    視覺中國文| 浦慶餘 張九辰9月26日,距離大慶油田發現整60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指出,60年前,黨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的重大決策,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歷盡艱辛發現大慶油田,翻開了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
  • 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個油田嗎
    就是問他聽沒聽過《我為祖國獻石油》!(當然一些九零後應該也聽過,但是零零後就很少有聽過的了) 對,就是那首出現在沈騰主演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中,力壓穿越回高中時代的沈騰改編的《雙截棍》,一舉拿下第五屆「海燕杯」中小學歌唱大賽一等獎的《我為祖國獻石油》。
  • 「人物」路保平:我為石油痴,我為石油狂
    破解地層奧秘1982年,20歲的路保平自華東石油學院畢業,成為一名普通的普查勘探技術員。滿懷為祖國獻油獻氣激情的他,卻看到了中國石油工業最無奈的一幕——中西方鑽井技術落差巨大。時任中國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副總經理的路保平成為這一項目的主要負責人。與陸上油氣勘探開發不同,海洋油氣勘探開採設備昂貴,鑽井平臺的租金費用每天就高達50萬美元以上。「部署第一口勘探井時,俄方不相信中國石化有實力將這口井打出來,堅決要求將這口井的全部鑽井施工外包給某國際油服公司,費用為1.15億美元。」路保平回憶說,「當時我就急了。
  • 【中國夢實踐者】名字曾保密28年 他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
    【中國夢實踐者】名字曾保密28年 他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 央視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