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見過的很多梯度回波類序列中,血流在梯度回波類序列中表現為高信號,如下圖:
這就是用梯度回波類序列採集的3D-TOF原始圖像,很明顯大腦中動脈表現為高信號,那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要和大家繼續聊聊流入增強效應,流入增強效應是指如果血流垂直於或基本垂直於掃描層面,同時所選用的TR比較短,這樣層面內靜止組織的質子群因沒有足夠的時間發生充分的縱向弛豫,出現飽和現象,即不能接受新的脈衝激發產生足夠大的宏觀橫向磁化矢量,因而信號發生衰減。而對於血流來說,總有未經激發的質子群流入掃描層面,經脈衝激發後產生宏觀磁化矢量,產生較強的信號,與靜止組織相比表現為高信號。流入增加效應既可以出現在梯度回波序列,也可出現在自旋迴波序列。在多層面掃描時,血流上遊方向第一層內血流的流入效應最強,信號很高,而血流方向的其他層面內由於血流中飽和的質子群逐漸增多,信號逐漸減弱。
(圖示:梯度回波序列上流入增強效應示意圖 黑色虛線框範圍表示梯度場和接受線圈的有效區域;灰色表示靜止組織;黑色區域表示掃描層面;白色表示血管內血流,血流方向垂直於掃描層面。圖a表示在層面選擇梯度場的作用下,小角度(如30°)脈衝施加在被選擇的掃描層面,層面內的靜止組織和血液均被激發。圖b表示儘管在回波採集的時刻被激發的血流已經離開掃描層面,但由於梯度回波的產生無需進行層面選擇,被激發的血流只要不離開讀出梯度場和採集線圈的有效範圍,仍可以產生回波,因而不表現為流空反而呈現高信號)
(圖八:流入側信號強,流出側信號弱)
因此,如果直接應用在像顱內動脈3D血管成像中,會出現明顯的信號不均勻情況,所以,在目前大多數情況下採用多層塊堆積進行血管成像,利用了流入增強信號強的部分,如果還出現階梯狀偽影(百葉窗),可以使用斜坡脈衝。
(圖示:顱腦3D-TOF-MRA定位)
(圖示:顱腦3D-TOF-MRA原始圖)
(圖示:顱腦3D-TOF-MRA的應用)
血流為什麼在梯度回波類序列上為高信號呢?
因為GRE序列成像通常是以順序採集的方式進行圖像採集,也就是一次一個層面,就如在顱腦3D-TOF-MRA一個堆積塊掃完出一次圖像,或2D-TOF-MRA中,也是一層一層出圖,結果就是每一次都是一個流入層面,每一個層面都有流入增強效應產生,所以為高信號。
因為在GRE序列中沒有180度聚相位的聚焦脈衝,並且GRE序列中的聚相位梯度沒有層面選擇性,所以在GRE圖像中血流信號的丟失並不顯著。
(圖示:自旋迴波序列中的180度聚焦脈衝與梯度回波序列中的聚相位梯度作用類似)
因為在GRE序列中TE非常短,這樣可以把失相位導致的信號丟失減到最小,即短TE可以減少T2*散相,同時也減少了流動相關的信號丟失,因此上信號基本沒有丟失就開始採集所以表現為高信號。
來源: 影像技術張春紅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