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訊爭議:量子派和經典派誰會笑到最後?

2020-08-28 天地生人

撰文 |姬揚(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


量子通訊爭議的雙方是經典派和量子派,他們對保密通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經典派採用的是數學方法,賭的是你隨便聽、反正你解不了密;量子派採用物理方法,賭的是只要你偷聽、我就能知道。最近幾年,量子派在學術界的風頭很勁,而經典派只能在網上搞些爭議。

上次我在《量子保密通訊,經典派陷入的N個誤區》中提到,量子通訊爭議中,經典派在戰略上太託大(沒有重量級的人物站臺),在戰術上太自大(對量子密鑰傳輸的技術細節研究不夠透徹,與量子物理學的理論基礎相悖),所以在辯論中落在下風、搞得灰頭土臉的。

那麼大家就要問了:照你這麼說,量子派完勝!還爭議啥?散了散了,都回家吃瓜算了。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量子派的罩門在哪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天底下沒有完美無缺的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量子通訊也不例外,量子派同樣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在我看來,量子派一大優點是宣傳搞得好,而最大的缺點是宣傳搞得太好了。


(1)量子派的優勢

首先,量子通訊的宣傳確實搞得好,這為量子通訊成為一個熱門社會話題立下了大功。

貝爾不等式把量子力學的爭論從哲學思辨領域帶入了實驗驗證領域,BB84協議第一次給出了一種理論上的方法檢驗是否有人在偷聽,這些都是了不起的理論貢獻,其具體實現也是偉大的實驗進展。然而,自從在實驗室驗證了BB84協議,之後的發展都是直截了當的:試用不同的單光子源,或者換用糾纏光子源;提高單光子源或糾纏光子源的效率;用單光子幹涉態替換偏振態;試用不同的單光子探測器並提高其效率;改用新的通訊協議(如誘騙態協議);延長量子通訊的距離。但這些主要是工程方面的進展,以延長通訊距離為例,如果張三和李四能夠在一個屋子裡實現量子通訊,那麼他們搬到馬路對面的兩個屋子裡,在一個城市的兩端,兩個不同的城市,甚至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張三和李四採用的設備都不用變化,需要考慮的問題只是光信號的損耗——光纖通訊中光纖的吸收或者自由空間通訊中光的衍射和空氣的吸收。其中確實有很多非常有挑戰性的工程問題,但都難以算是科學問題,不知道為什麼會那麼引人注目。


再看看關於量子通訊「漏洞」的討論。量子通訊領域討論的攻擊,都是極限狀態下的攻擊,給王麻子的權限非常高,只要不違反自然規律,都可以使用——有時甚至賦予他一些超自然的力量。例如之前說過的「探測器致盲攻擊」和「注入攻擊」,王麻子發出一束很強的光照進張三或者李四的工作室裡,可是張三和李四愣是「裝作沒看見」,煞有介事地討論王麻子造成的「漏洞」問題。再如「光子數分離」(PNS)攻擊,王麻子不但擁有神奇的「剝皮」功能(從同時過路的幾個光子中「扣下」一個或幾個,還能讓剩下的幾個毫髮無損地「走人」)和強大的量子存儲能力(長時間的把光子保存下來,因為必須等到張三和李四用大喇叭喊話以後才能進行測量),還要具有逆天的無損耗傳輸光子的能力(否則王麻子扣下一個光子,李四在那邊數數就會發現自己經常性地丟失光子——肯定是有人搗亂了),這種通敵行徑簡直是「令人髮指」。量子派唯一的底線是承認,完全的中間人攻擊是無法抵抗的,但這相當於說王麻子切斷張三和李四之間所有的通訊途徑(不管是量子的還是經典的,不管是喊大喇叭,還是遞小紙條),這完全是予取予求的架勢,根本不是勢均力敵的對抗。

更別說那些經常出現在科普文章裡的量子力學(特別是量子糾纏)的神奇解釋了。這種討論進行得熱火朝天,仿佛連玻爾和愛因斯坦都恨不得從天堂裡跳下來,抱著薛丁格的那隻貓來參加討論。

現在有些明白了,這些都是宣傳的技巧。量子派激烈地討論這個「漏洞」、那個「攻擊」,給王麻子賦予各種神奇的能力,其實是因為量子通訊在發現是否有人偷聽這方面毫無漏洞,而其真正的短板在其他方面:一是信息的傳送速率太低、可能會讓人急死;另一個是量子通訊只是信息安全系統這個整體的一部分,並不能包打天下。

所以說,量子派依靠宣傳成功地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它最擅長的方面:發現偷聽者。


(2)量子通訊的短板

量子派當然也知道自己的短板,也在努力想辦法。例如,真正的高效率的單光子源(每次按需發射1個且只有1個光子)目前還沒有實現,大多是用衰減脈衝雷射束的方法近似實現,如果衰減足夠大,就可以近似地看成單光子源,如平均每束光裡只有0.1個光子,也就是說,每10次發射只有1次有1個光子,其他9次都是空的,那麼100次發射才會出現1次有2個光子的情況(以此類推,1000次中有10次2個光子,1次3個光子,等等),如果覺得還不夠,就讓每束光裡只含有0.01個光子(發射100次,只有1次有光子,其他99次都是空的)。這樣能夠滿足BB84協議的要求,但是傳輸效率太低。為了提高傳輸效率,就要提高每束光裡的平均光子數,但是,一次發射出現多個光子的次數就會顯著增多,為了抵禦「光子數分離」攻擊,才提出了誘騙態協議。簡而言之,BB84協議是,0個和1個有顯著的差別,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誰都別想騙我;誘騙態協議是,1個和3個(隨便說的一個數,只要這個數很小就可以了)也有些差別,王麻子拿走一個兩個的,我還是能發現的。在誘騙態協議裡,每次發射的平均光子數仍然是1的量級(例如0.5或者0.7,絕對不是10或者100,丟了一個還是會有顯著結果的),但是已經比0.1和0.01好得多了,而且也能夠發現是否有人在偷聽。

正是因為有了誘騙態協議,量子通訊的有效傳輸範圍才能夠從二三十千米拓展到上百千米。京滬幹線總長度是2000多千米,有32個中繼站,兩站之間的距離約是七八十千米。利用糾纏光子源,可以讓張三和李四的通話距離加倍,因為糾纏光子源位於這兩個人的中間,同時向他們各自發射一個偏振關聯的光子(糾纏光子對就是這個意思)。這種方法能夠達到的距離是有上限的,主要來自於傳輸過程中的光損耗:基於光纖的量子通訊系統,目前最遠的傳輸距離是400千米,而傳碼率只有可憐的每小時1比特;基於墨子號衛星的系統,兩年前大約是每秒1萬比特(我在衛星發射前的估計是每秒鐘幾千比特),現在據說達到了每秒40萬比特(這個可能是基於單光子通訊的星地傳輸,而不是地面兩個基站之間通過衛星中介的信息傳輸)。

至於量子通訊只管張三和李四這一段,如果組成通訊網絡必須考慮各個站點的保密問題,這是顯而易見的,量子派肯定知道這一點,而且並不覺得這真的是個問題——只要採用經典派現成的技術就可以了。量子通訊並不是只能用量子方法,量子方法只是整個信息安全體系的一個有機部分。為了系統的總體目標,當然是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你憑什麼限制我?

但是話說回來,量子派在成功宣傳的同時,也留下了一些後患——他們的宣傳太成功了,讓很多人(包括出來反對量子派的經典派人物)以為,量子通訊具有「絕對安全性」、甚至能夠包打一切,結果量子派給自己挖了一個坑,一個很深很大的坑。


(3)孰吉孰兇?孰去孰從?

說到這裡,不免想戲謔一下經典派和量子派。上次我們提到:因為出來唱反調的經典派犯了一些非常簡單的錯誤,還試圖推翻量子力學的基礎,簡直不忍直視,看上去就跟量子派的「託兒」似的——好像就是為了製造有爭議的假象,讓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量子派的優勢方面。不過「經典派」可能也棋高一著呢,他們一直沒有大人物出來站臺,也許是因為大人物早就看清形勢了:你們量子派鬧得再兇,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將來還是要用經典方法和經典網絡。

我覺得,量子通訊爭議這件事有些像談戀愛。天天到公主窗前送鮮花、唱情歌的,並不一定能抱得美人歸。就算你歌唱得再好、海豚音飈得再高,也只能贏得吃瓜群眾的喝彩,而真正的白馬王子可能早就登門入室、與公主共進燭光晚餐了——人家才不會出來和你賽歌呢,最多給你個神秘的微笑。

量子派也許只是個飆海豚音的,人家經典派才是真正入洞房的!

簡而言之,量子派既有優點,也有缺點。量子派最大的優點是宣傳搞得好,成功地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他最擅長的方面——發現偷聽者。量子派最大的缺點是宣傳搞得太好了,成功地讓許多人以為,量子通訊具有「絕對安全性」、甚至能夠包打一切,給自己挖了一個坑,一個很深很大的坑。

上次說過,現在關於量子通訊的爭議雖然很熱鬧,但怎麼看都像雞同鴨講,讓人看了著急!現在我們看到,經典派有經典派的誤區,量子派有量子派的罩門,那麼,量子通訊爭議將來會怎麼發展,也就顯而易見了。


量子通訊爭議:將來會怎麼樣?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談論未來總是危險的——因為誰也不是神漢轉世。我也只能就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量子通訊網絡的成本

先簡單估計一下量子通訊網絡的成本。估計數量級是學物理的基本功,估計值與實際值差個三五倍很正常,但如果拿去討論工程造價,肯定是笑話了——權當娛樂好了。

量子通訊的基礎是量子不可克隆定理,而這個定理反過來又限制了光子的完美複製,所以我覺得,量子中繼器是造不出來的(再次強調,這是個人觀點,我也不認可基於「量子芝諾效應」之類的量子中繼器),這就限制了量子通訊單次傳輸的最大距離:基於光纖的量子通訊大約是100千米,基於衛星的量子通訊大約是1000千米。

我國的陸地面積是1000萬平方千米,那麼覆蓋全境的光纖網絡需要1000個基站,總計長度20萬千米的光纖,假設一個基站造價100萬人民幣,一千米光纖1萬,大概要30億。考慮到現在的光纜裡面都是幾百根也許更多的光纖,一次還可以鋪設不止一條光纜,而量子通訊只不過用一根光纖,以後還有同時使用幾個不同波長的可能性,所以鋪設光纖網絡的真實成本可能還要低。建造基站的價格也許會高一些,還沒有考慮安保的要求(畢竟是「可信中繼」嘛)。好了,30億,數量級是不會錯的,但是不可能給出更精確的價格了——上下差個3倍很正常。對於這樣的網絡,相鄰兩個基站之間的量子信息傳送速率大概是100兆每秒。

基於衛星的量子網絡,估計起來就更困難了。衛星的發射成本是個謎,而相鄰地面站的距離若為1000千米的話,只需要建10個,其實每個省建個天文觀測臺就可以了,而量子通訊只需要用一個天文望遠鏡而已(直徑大概是1米)。這些成本也很難估計,我猜是100億吧(包括5~10顆衛星?),應該也不會差出3倍的。因為衛星和地面的通訊是串行操作,一次只能聯繫一個基站,衛星2小時轉一圈,每個基站頂上停留大約5分鐘,現在的最大傳遞速率是40萬比特每秒(我覺得已經到極限了),那麼平均下來的傳輸速率不過是2萬比特每秒(如果說白天或者霧霾天氣還會更低)。

好了,拍出200個億(考慮了人工成本),你就可以得到兩個量子通訊網絡,一個光纖的,一個衛星的。幹不幹?我們普通人肯定沒有這個錢,但是政府只要願意,還是掏得起的:只是幾十千米高鐵的造價嘛。當然,這個量子通訊網絡只是個混合網絡,量子通訊(也就是那個量子密鑰傳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需要控制的範圍縮減為1000個基站(保持其「可信性」),值不值?我們普通人肯定也不知道,還是要政府拍板。


(2)量子通訊的安全問題

接著談談量子通訊網絡的安全問題。最終的量子通訊網絡(如果真建成的話)一定是混合網絡,相鄰基站之間用量子通訊檢測偷聽者,基站內部的管理和整個網絡的協調肯定還是離不開經典方法。保密是目標,為了這個目標當然是不擇手段,絕不會區分什麼量子還是經典,哪個好用就用哪個。

檢查這個網絡的安全性,也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成本也是個人無法估算的——安全性的價值等於被保密信息的總價值。這種保密網絡的安全性檢查,肯定是要政府指導、各部門協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大家齊心協力才有可能進行的,肯定不會單純為了量子派和經典派的爭論就來一次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前一陣國盾公司提出的「打擂臺」方法簡直就是搞笑了。我不能破譯你的密碼,當然不會來獻醜,即使我能夠破譯你的密碼,顯然也有更來錢的方式——即使有人知道破譯方法這件事本身的價錢就絕對不止100萬。舉個例子:在二戰時期,圖靈破譯了德國的密碼系統,邱吉爾知道德國將轟炸考文垂,但是決定不做任何特殊的準備,以防止希特勒可能猜到其密碼被破譯了。僅僅為了不讓敵人知道自己能夠破譯密碼,就不惜犧牲一個城市——還可能犧牲更多的。


(3)量子通訊的未來

既然最終的網絡是混合網絡,就有誰來主導的問題。從量子派的角度說,如果在可預見的未來,真的搞出來能夠破譯RSA密碼的量子計算機,雖然經典派還可以說,我只要簡單加倍密碼長度就可以了,但這肯定是量子派的巨大勝利:「看看,我跟你說過的!」這應該是最樂觀的情況了,但是量子計算機的未來很有可能是很長的30年:再過30年,我就跟你說,只要再過30年,我就可以跟你說……(編者註:關於量子計算機,建議查閱文末「相關閱讀」4和5。)

如果真的搞不出來量子計算機,就有些麻煩了。量子派和經典派的結合來自於使用者的要求,使用者偏向於哪一邊,哪一邊的力量肯定就大。如果沒有這個外部的強制要求,量子派就很難了:轉向?人家早就覺得你是雞肋了,不一定想要。主導?這個難度太大了,人家可能說你什麼都有了,最後還得我幹活?

最後再來一個設想。

量子通訊的賣點是能夠發現偷聽者,或者說保證沒有偷聽者。在光纖系統裡,除非利用量子通訊方法,這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在基於衛星的星地通訊或者星星通訊中,有個顯然的方法可以做到:不管是發射者還是接受者,都是一個大傢伙(尺寸是米的量級),這麼大的傢伙是無法隱形的——NASA能夠監視太空軌道上所有尺寸在釐米以上的物體,中國肯定也能做到,在基站附近放個1米大小的望遠鏡更是不可能逃脫監控的。張三和李四的連線上,有沒有站個王麻子?這個問題簡直就是和尚腦袋上的蝨子——明擺著的呀。

如果確實是這樣,量子派就有個顯而易見的脫身法:只要提高信號光的強度,就可以大幅度提高信息傳送速率——不搞基於單光子的量子通訊了,我們搞的是大範圍的自由空間光互聯,衛星間對準和星地對準都是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弱光發射和探測更是我們的拿手絕技。一個基於衛星的自由空間光互聯繫統就誕生了!

所以說,未來雖然不可預料,但只要準備充分,未來還是美好的。


來源於微信公眾號:返樸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鹿死誰手,薛丁格的貓扮演了什麼角色?
    網絡上常有聲音認為,愛因斯坦是竭力的反對量子力學,爭論的是經典物理學還是量子力學誰對誰錯的問題,是有我無他有他無我的問題,其實這是嚴重誤解。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扯到爭論的是有沒有上帝,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問題上,這就純屬扯淡了,反智反科學的無知態令人可憐可笑。
  • 量子通訊概念誰是龍頭
    概念今天領漲的是量子通信板塊,領漲股是藍盾股份。3日領漲的是量子通信板塊,龍頭是藍盾股份。區域今天領漲的是陝西板塊,領漲股是中天火箭。3日領漲的是黑龍江板塊,龍頭是ST瑞德。主力資金淨流入最多的是銀行、保險和貴金屬板塊,淨流出最多的是醫藥製造、券商信託和電子元件板塊。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最初那麼支持量子力學,最後卻反對量子力學了呢?
    愛因斯坦關於量子力學的態度一直沒有變,愛因斯坦依然是量子力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愛因斯坦只是一直反對根本哈根拍對於量子力學的詮釋剛跨入二十世紀之初開爾文曾在一場演講上做了一番演講:在經典物理學的藍天上依然有著兩朵小烏雲讓大多數科學家感到不安,第一朵就是麥可
  • 量子通訊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光纖網絡安全使用量子通訊交換信息
    量子通訊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光纖網絡安全使用量子通訊交換信息。為了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尋求更好的安全性,世界各國政府和其他組織一直在投資和開發與量子通信和相關加密方法相關的技術。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些新系統,理論上可以提供可靠的通信信道。實現如何能夠集成到現有和未來的光纖網絡中。
  • 是否量子糾纏是量子通訊的一個研究的趨勢
    我們並不需要利用量子計算機進行通訊,還是等一個萬事屋把公式和證明搬出來吧。實在不行就用真空管吧,不然誰知道我們身上穿的是二踢腳還是閃電我們要做一個物理層的安全,當然最好是那種第一個公布這個物理層安全是不是比特率,最終形成效果量子通訊速度快,且無法預知信息密鑰。換句話說,你不知道對方獲取密鑰的方式和數量,因此就無法相互加密。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 請給我一份量子密鑰 @量子通信
    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從低速物體逐漸變成了高速物體,再到音速、超音速、光速;從大型物體到小型物體,再到微觀物體。科學家們發現,很多實驗結果都無法用經典物理學解釋,甚至和傳統的理論認知背道而馳。最為代表的,是「麥可遜-莫雷實驗」和「黑體輻射」。
  • 從量子的本質看量子通訊的騙局!
    量子通信早在1984年就由IBM公司的研究人員Bennett和蒙特婁大學的學者Brassard提出,但是專管通信安全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是連經費都懶得出,原因就是量子通信用的量子糾纏在理論本身都還有很大的問題(連愛因斯坦都搞不懂),真正的量子通信是要通信內容都用量子加密,實用上必須製造一個一個單光子出來量子加密,做不做的出來是一回事,就算做的出來通訊速度也奇慢無比,
  • 潘建偉的量子糾纏通信為什麼爭議這麼大
    各位讀者們老爺們好吖,我是文藝與氣質於一身實力派小編——小宸,這裡可以讓您看到最新最有趣的資訊內容,讓您感到不同凡響的科技資訊內容,會給大家帶來意外驚喜,好了不跟大家逗樂了,給大家呈現今天的精彩內容:也有一些連薛丁格方程都不會寫的人說「量子加密」不是量子通信,潘建偉的是「量子加密通信」,不是量子通信。
  • 誰來終結「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抗?讓弦論來試一試
    在這次「眾星雲集」的聚會之上,威廉·湯姆遜(開爾文男爵)發表祝詞並進行演講:開爾文總結了物理學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力學現象都已經可以應用經典力學進行解釋,牛頓力學三定律深入人性應用廣泛;而在電磁領域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也可以解釋分析基本的電磁現象;而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的發展,可以對自然界中的熱現象進行解釋說明。可以說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學和經典力學已經逐漸地搭建起經典物理學大廈。
  • 量子通訊、量子計算,中美兩國誰更強?日本排在什麼位置呢?
    不久前,日本媒體發布了《中美主導量子革命,日本有掉隊風險》的文章。該文引用Astamuse統計的論文和專利數量,分析了中美兩國在量子科技方面誰更強,以及日本在量子科技方面日漸掉隊的現狀。在量子通訊方面,無疑是咱們中國走在了「世界最前沿」。首先是中國已經擁有多項量子通訊方面的「重大成績」,比如:「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是由中國建造並交付使用的。「京滬幹線」,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也是由中國科學家們設計、建造完成的;今年9月20日,媒體報導了由「中國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團隊」研發的國際上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量子通信樣機。
  • 量子通信,到底是什麼工作原理?
    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從低速物體逐漸變成了高速物體,再到音速、超音速、光速;從大型物體到小型物體,再到微觀物體。科學家們發現,很多實驗結果都無法用經典物理學解釋,甚至和傳統的理論認知背道而馳。最為代表的,是「麥可遜-莫雷實驗」和「黑體輻射」。這兩個概念非常複雜,限於篇幅,我就不詳細解釋了。
  • 量子通訊技術不治病,量子醫學、量子健康將是21世紀人最大需求!
    一、量子通訊技術不治病,它是向量子信息方面研究的技術,而量子醫學是向量子健康方向研究的技術。量子通信的基本思想主要在20世紀80年代和90 年代起相繼提出的。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利用量子力學原理對量子態進行操控,在兩個地點之間進行信息交互,可以完成經典通信所不能完成的任務。
  • 什麼是量子通訊技術?量子通訊技術對未來發展有什麼影響?
    所謂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光量子通信主要基於量子糾纏態的理論,使用量子隱形傳態(傳輸)的方式實現信息傳遞。
  • 潘建偉直播回應「九章」量子計算爭議
    儘管選擇了一個更低調的名詞,「九章」還是引發了轟動性的討論甚至是爭議。它只能算一個「沒用」的問題?它比谷歌的「懸鈴木」要快100億倍是怎麼算出來的?「燒錢」在一臺不能編程的機器上值得嗎?陸朝陽與潘建偉面對這些好奇與質疑,12月30日,「九章」論文通訊作者潘建偉、陸朝陽走進墨子沙龍X知識分子直播間,與其他5名量子信息或計算機領域的學者進行圓桌討論。
  • 量子科技刷屏!為什麼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能這麼「壕」?
    確實是它有別於經典力學的一大特點。我們在這兒不說實驗內容,就看量子力學派是如何反駁的:當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量子A和B是一個整體,當你對而現在我們談的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則是第二代的量子技術,將極大地改變和提升人類獲取、傳輸和處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
  • 經典和量子之爭: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
    大到一棵樹,一個人,很多人;大到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大到整個地球?如果模擬的對象是整個宇宙又會怎麼樣?現實的物理系統究竟能不能被計算機模擬?這種猜想絕不僅限於科幻作家的小說中,也存在於嚴肅的學術討論和哲學思考裡。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關於量子力學的這些特性,在上世紀就已經有過一場大的爭論,這就是哥本哈根派與愛因斯坦為首的經典科學派之爭。愛因斯坦的觀點就是,他承認量子力學有其獨特的規律,但這個規律是可以認識的。這個爭論持續到愛因斯坦和薛丁格逝世,也沒有結論。「薛丁格的貓」就是所謂波函數坍塌的一個典型例子。波函數坍塌實際上也是不確定性原理的一個延伸,是微觀領域一種特別的現象。
  • 量子糾纏不僅不是最安全的通訊方式,還可能是最不安全的
    有些科學家說量子糾纏是最安全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系統的基本部件包括量子態發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測量裝置。按其所傳輸的信息是經典還是量子而分為兩類。前者主要用於量子密鑰的傳輸,後者則可用於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糾纏的分發。其實,量子通訊簡單的理解就是把一個物體微粒化,再在另一處整合成原來那樣。只不過,量子通訊只不過是在量子領域的。但是,在量子理論中,這是很難實現的。
  • 量子通信,到底是什麼工作原理?(深度燒腦)
    如果我和你說話,我發現有人偷聽,那我就不說。但是,正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坐以待斃,我們肯定會派人去抓出竊聽者(量子通信裡,根據計算,很容易找到竊聽點)。對方不可能明知道會被抓,還堅持竊聽,再多的竊聽者也不夠抓的。「通信密鑰分發」方式的量子通信,就是擁有隨時發現竊聽者的能力,給竊聽者以震懾,以此保衛自己的通信安全。
  • 中國科學家實現直接的反事實量子通訊
    在不用傳輸任何粒子的情況下,中科大研究團隊實現了信息傳遞-反事實量子通訊。近幾年來,量子隱形傳態等量子通信技術不斷刷新人們對於奇妙量子世界的認知。然而,在量子通訊領域,最為奇妙而且最為有趣的形式還遠不止這些,在這些奇妙的量子通訊方式中,有一種稱為反事實量子通訊的絕對可以顛覆你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