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晶圓產品發布

2020-11-25 看看新聞Knews

碳化矽是成為製作高溫、高頻和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理想半導體材料,相比目前傳統的矽基產品,其製成的器件能為電力電子產品升級提供核心保障,像大家熟悉的新能源車、充電樁、光伏發電等領域,目前國際上基於此的6英寸碳化矽晶圓已經大規模投產。今天,首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MOSFET(金屬氧化物場效應電晶體)晶圓在上海正式發布,填補了國內在此領域的空白,未來市場容量可達百億美金。

這就是首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MOSFET晶圓,基於碳化矽也就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製成,用於例如新能源車、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是最核心的工藝半導體晶片。目前市面上在該領域使用的主流的工藝半導體器件是矽基器件,而使用碳化矽器件,其效率、功率密度會進一步提升。上海瞻芯電子創始人兼總經理張永熙介紹:「如果用了碳化矽MOSFET(金屬氧化物場效應電晶體)新能源汽車作電驅動的話,續航裡程可以有5%到10%的提升;比如說用了碳化矽工藝器件的光伏逆變器的話,效率也可以非常大的提升尤其在能耗上面降低50% 。

目前從晶片的成本角度確實比矽基晶片要高大概至少2到5倍之間,但是由於用了碳化矽器件以後可以帶來系統成本的降低,包括性能的提升,長遠來看效益還是更好。」

2017年7月,上海瞻芯在臨港註冊,成立之初,他們就對標國際最先進的技術,同時前瞻性的開發以6英寸為主的碳化矽晶圓,1152天,終於攻克而成,每一天,張永熙都記得清清楚楚。

「在這個1152天裡,我們投入了超過500片6英寸的碳化矽晶圓去做研發,每一片晶圓都至少承載了一個單項實驗,所以整個過程是非常複雜和挑戰性的,但是很慶幸的是我們的團隊大家一起努力把產品研發出來。完全自主核心,我們是在自主的國內一條6英寸生產線上把200多道工序一步步的調整,完全是在國內自己留片、自己製造加工,完全自主開發的。進入到國際一線水平,我們先趕上別人在性能,可靠性上和國際主流大廠持平,以後在接下來幾年內會逐步迭代做第二代第三代,希望能夠趕超國際大公司。」

因為其開發研製是在國內的一條升產線上,低成本開發出的高附加值產品,因此製造成本就會降低,從而價格至少比國際產品能降低20%。目前,這款晶圓已經有國內10多家客戶進行了試用,其中2家已經形成了小批量出貨。

而國內相關行業龍頭企業比亞迪、華為等都在其旗艦產品中廣泛使用碳化矽MOSFET,國際上,歐洲超級充電樁也採用了此類模塊,據預計,今年全球碳化矽市場預計在6億美金左右,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市場增量潛力非常大,有機構預測2027年全球碳化矽市場可以達到百億美元,而國內市場至少將佔據半壁江山。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葛孝蘭)

相關焦點

  • 瞻芯電子發布工規級碳化矽(SiC)MOSFET
    2020年10月16日,在風景宜人的上海滴水湖畔----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2020年瞻芯電子產品發布會」順利舉辦,正式發布基於6英寸晶圓通過JEDEC(暨工規級)認證的1200V 80mohm碳化矽(SiC)MOSFET產品。這是首款在國內設計研發、國內6英寸生產線製造流片的碳化矽MOSFET,該產品的發布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SiC材料的進擊路 從國產工規級碳化矽(SiC)MOSFET的發布談起
    國產工規級碳化矽(SiC)MOSFET發布 第三代半導體的進擊近日,據東方衛視報導,我國首款基於6英寸晶圓通過JEDEC(暨工規級)認證的1200V 80mohm碳化矽(SiC)MOSFET產品在上海正式發布,該產品由上海瞻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三年的深度研發和攻關而成,是首款在國內設計研發、國內6英寸生產線製造流片的碳化矽MOSFET,該產品的發布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 ...國內最大碳化矽材料供應基地4英寸晶片已量產;填補深圳寶安高端...
    愛普特集成電路產業園籤約5.日照首個自主研發通訊類晶片項目?艾銳光晶片封裝項目投產6.打造超級中試中心,長三角物聯網「感存算一體化」合作落地4英寸晶片的大批量產,6英寸高純半絕緣碳化矽單晶襯底也已經開始工程化驗證,預計年底達到產業化應用與國際水平相當。
  • 起底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產業深度解析
    02 第三代半導體分類碳化矽以及氮化鎵雖然同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但應用略有不同,氮化鎵主要用在中壓領域約600伏特的產品,一部分會與矽材料的市場重疊,但氮化鎵有很好的移動性,適用在頻率高的產品,此特性在基地臺、5G等高速產品就會很有優勢;而碳化矽則可以用在更高壓,如上千伏的產品,包括電動車用、高鐵或工業用途,具有很好的耐高溫以及高壓特性。
  • 露笑科技碳化矽襯底片產業化項目開工,投資近7億元
    據紹興發布指出,本次開工的項目共17個,總投資達201.5億元!其中,9個產業項目,8個基礎設施項目,涉及新材料、疫情防治、機械製造、數字經濟、城市治理等眾多領域。 其中浙江露笑碳矽晶體有限公司新建碳化矽襯底片產業化項目也同步開工。
  • 中國首個高標準12英寸晶圓廠落戶,國產芯開始提速
    中國首個高標準12英寸晶圓廠落戶,國產芯開始提速。近日聞泰科技投資120億在上海建設的首個12英寸規級晶圓廠成功落戶,對我國半導體發展具有積極意義。12英寸車規級晶圓廠,擁有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測能力,預計年產量能達到36萬片,數據是十分可觀的,未來擴大規模還有機會繼續往上提。有差距並不可怕,現在醒悟過來也還不晚,中國是全球功率半導體最大單一市場,國產替代勢在必行。
  • 國內首臺商用12英寸全自動晶圓探針臺問世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2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旗下長春光華微電子設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華微電子」)成功研製出國內首臺商用12英寸全自動晶圓探針臺。晶圓探針臺是半導體行業重要的檢測裝備之一,用於晶圓加工之後、封裝工藝之前的晶圓測試環節,負責晶圓的輸送與定位,使晶圓上的晶粒依次與探針接觸並逐個測試。在這個過程中,晶圓探針臺可以將參數特性不符合要求的晶片記錄下來,在進入後序工序前予以剔除,從而大幅度降低器件的製造成本。晶圓探針檢測過程技術難度極大。
  • 揭秘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爆發增長的明日之星,國產前途無量附下載...
    目前上遊的晶片基本被美國 CREE 和 II-VI 等美國廠商壟斷;國內方面,SiC 晶片商山東天嶽和天科合達已經能供應 2 英寸~6 英寸的單晶襯底,且營收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今年均會超過 2 億元 RMB);SiC 外延片:廈門瀚天天成與東莞天域可生產 2 英寸~6 英寸 SiC 外延片。
  • 百識第三代半導體6英寸晶圓製造項目落戶南京浦口
    集微網消息,近日,第31屆中國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上,投資30億元的百識第三代半導體6英寸晶圓製造項目成功籤約南京浦口。  該項目由南京百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總投資30億元,擬用地80畝,建立第三代半導體外延片+器件專業代工,可以承接國內外IDM與design house的委託製作訂單,串接國內上下遊產業鏈,達到第三代半導體晶片國造的目標,產品主要應用於5G基站、電動車、雷達、快速充電器等。
  • 突破:中欣晶圓 12 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
    IT之家12月30日消息 根據中欣晶圓官方的消息,中欣晶圓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成為國內首家獨立完成12英寸單晶、拋光到外延研發、生產的企業。官方表示,12月28日杭州中欣晶圓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在12英寸生產車間,順利完成了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下線。
  • 多地再迎集中簽約、開工潮,富樂德年產180萬枚晶圓再生、惠科6英寸...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陝西省、蘇州、武漢、南京、鹽城等地舉行了項目集中簽約或開工儀式,中國長城研製出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廈門天馬480億元項目全面開工,力特半導體無錫二期項目啟動,維信諾合肥項目或年底試投產,青島惠科6英寸晶片項目主體廠房封頂,中科飛測橢偏膜厚量測儀正式搬入廈門士蘭集科,康佳20億元存儲晶片封測項目預計6月底主體竣工……….
  • 碳化矽: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材料
    從產業鏈角度看,碳化矽包括單晶襯底、外延片、器件設計、器件製造等環節,目前全球碳化矽市場基本被國外企業所壟斷。中國企業在襯底、外延和器件方面均有所布局,但是體量均較小。國外供應鏈體系主要有:襯底:Cree、Rohm、EPISILEPI外延片:Cree、Rohm、英飛凌、GE、三菱器件:英飛凌、Cree、Rohm、意法半導體、美高森美、GenSiC、三菱碳化矽器件方面,國際上碳化矽SBD、碳化矽MOSFET均已實現量產,產品耐壓範圍600v-1700v,單晶片電流超過50A。
  • 中國大陸晶圓廠跟蹤調研:2019年中國20家FAB情況中期盤點
    除了12英寸、8英寸晶圓製造廠,大陸近年來,依靠民營資本興建的眾多6英寸和4英寸晶圓廠,今年也將有多條6英寸和4英寸產線投產。為了自主可控,為了提升我國的集成電路水平,是需要建設自己的晶圓廠,但是真的需要遍地開發,幾乎每個省市都投資建設晶圓廠項目嗎?
  • 三分鐘看清國產十大矽晶圓廠商
    目前,國內也僅僅對8英寸及以下的矽晶圓製造技術有所掌握,其中小尺寸4-6英寸矽晶圓基本已自給自足,而8英寸和12英寸的自給率仍很低。 近日,上海新昇傳來捷報,12英寸矽晶圓如期通過中芯國際的驗證,繼華力微電子驗證並採用之後,再度通過中芯國際的驗證。雖然出片量仍不高,但官方表示已轉虧為盈,這對中國半導體業算是相當大的鼓舞。
  • 關於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幾點不同認識
    編者按:本文作者兵器迷的天空,集微網經授權發布。最近,有不少報導反映了半導體行業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情況。其中有一些觀點,或者值得更深入的探討,或者略有偏頗,甚至有一定的誤區。筆者在此做些許補充和探討如下。
  • 國產石墨烯技術問世!8英寸晶圓誕生,石墨烯電池挑戰北極。
    國產石墨烯技術問世!8英寸晶圓誕生,石墨烯電池挑戰北極。石墨烯技術在未來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也是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石墨烯發展成果———8英寸石墨烯晶圓誕生、雅迪石墨烯電池挑戰北極1、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上個月在上海舉行的石墨烯創新大會上,發布了一項重要的創新成果,可以實現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小規模量產。
  • 預計明年12月底完成中試,安徽微芯長江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碳化矽...
    項目投資13.50億元,佔地100畝,新建廠房建築使用面積3.2萬平,包括碳化矽晶體生長車間、晶圓加工車間、研發中心、動力廠房、輔助用廠房等。  項目以4&6英寸工藝兼容的自動化產線為實施要點,建設工期4年,從2020年10月起至2024年10月止,計劃2021年3季度完成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調試,2021年12月底完成中試並開始試銷,達成後預計年產4英寸碳化矽晶圓片3萬片、6英寸12萬片。  上海申和熱磁電子有限公司是日本Ferrotec集團在上海的子公司。
  • 國產碳化矽晶片龍頭衝刺科創板
    一、首建國內中試產線,手握6大核心技術體系天科合達在碳化矽晶體生長、晶體加工、生長設備和製造方面深耕多年。2006年,該公司建立了國內第一條碳化矽晶片中試生產線。經過幾年發展,天科合達在國內率先研製出6英寸碳化矽晶片。
  • 國產半導體又一突破:中芯晶圓8英寸矽片下線 12英寸明年量產
    去年底Intel公司發布了供應鏈感謝名單,排名第一的合作夥伴就是日本信越,這是全球第一大矽晶圓(業內稱為大矽片)供應商,也是最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之一,Intel、臺積電等公司都要外購矽晶圓進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