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今冬非常嚴峻!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2020-10-20 龍巖焦點

全球疫情正在加速,雖然國內目前控制得還是非常好,出現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不大,但全球化的體系下,稍有鬆懈病毒便會趁虛而入。

關於第二波疫情,一起來看看張文宏在上海交通大學時的發言。

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

那麼,2025年以後人類能擺脫新冠病毒嗎?

不,只是到時我們就已經習慣了這種隔離的生活方式了……

具體來說,這篇論文關鍵說了這幾點:

1、被我們寄予厚望的疫苗,作用很可能會非常小!

因為人類感染者產生的抗體有效期可能只有40周(<300天),比疫苗的研發周期都要短!

如果疫苗不能起作用,那麼新冠將會變成一個10-50倍致死率的流感,在全世界範圍內反覆爆發收割人頭。

2、未來各國的策略,就是儘可能採用疏離措施,把感染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以確保醫療體系不崩潰。

3、新冠會長期成為老年人類的頭號殺手,而人類整體的醫療支出會大幅上升,預期壽命會降低。

現在看來更可能的情況是:以後的每一年,病毒都會呼嘯而來,直到地老天荒.……

而哈佛大學的這篇論文,已經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驗證!

中國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體內的抗體可能只能維持2到3個月。尤其無症狀感染者,抗體維持時間會更短。

中國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他們在重慶市進行的調查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痊癒後體內抗體水平會迅速下降。此外,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弱於有症狀感染者。

據介紹,重慶醫科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在重慶市啟動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追蹤研究,研究對象為285名感染者,其中包括37名無症狀感染者,從而系統分析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臨床和免疫學特徵。

調查發現,約90%的病例在出院後2個月總抗體水平會降低70%以上。這項研究瞬間震驚了世界同行,畢竟,這是世界上第一份研究這類患者免疫反應的文獻。

世界衛生組織也發表科學簡報,稱「沒有證據」能證明感染新冠後產生的抗體能保護人體免於第二次感染。

據福克斯新聞6月17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名女子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她在兩次感染新冠肺炎後的心酸歷程。

據外媒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6月22日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其影響將持續數十年。譚德塞說,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缺乏全球團結和全球領導」。

「在一個分裂的世界裡,我們無法戰勝這種流行病」,他說,「疫情的政治化加劇了這一問題。在我們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

世衛組織在發布會上還表示:新冠病毒進行到現在,已經很可能成為一個長期性問題。

目前來說,已經再難預知病毒何時結束,或者永遠不會消失了。新冠病毒或者它的變異病毒會將成為類似流感、水痘這種頑疾一樣長期和人類共存。

醫療專家解讀稱,這一不樂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當前病毒樣本的變異性。簡單的說,根據《衛報》日前公布的研究者提取的來自全世界5000多份樣本中,發現當今世界上已經流行著至少三種新冠肺炎病毒了。

有一種更是佔了700多份比例,另一種只佔了30多份。也就是說,除了我們最大群體感染的那種,還檢測出毒株結構不一樣的其他種類的新冠病毒B類和C類。

6月18日,中國公布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表示這些樣本帶有D614G突變,認為是歐洲 D614G毒株的分支。

中外專家均認為D614G突變讓新冠病毒傳染力增強;有研究認為感染能力提高約9倍!

潘多拉的盒子打開,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彼此間的隔離將成為常態,人與人之間日常的交際會顯著減少,甚至傳承了成百上千年的很多風俗習慣也會徹底消失。

未來的服務業將受到極大的抑制,人們會壓縮非必須的服務業需求,除了醫療、教育等必須的服務需求外,其他都將儘可能地抑制。

例如對於人類的旅遊業、餐飲業、院線、商業地產等等以及其他一切服務業相關行業可能都是重大的打擊,可能徹底改變旅遊業的業務邏輯。

又比如NBA的收入結構可能要發生根本的變化,人類體育運動最吸金的產業,可能會變成網路遊戲。

來源; 龍巖

相關焦點

  • 張文宏今冬非常嚴峻!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全球疫情正在加速,雖然國內目前控制得還是非常好,出現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不大,但全球化的體系下,稍有鬆懈病毒便會趁虛而入。關於第二波疫情,一起來看看張文宏在上海交通大學時的發言。01哈佛大學發布驚人發現新冠將長期成為老年人頭號殺手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
  • 張文宏:今冬非常嚴峻!哈佛大學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3、新冠會長期成為老年人類的頭號殺手,而人類整體的醫療支出會大幅上升,預期壽命會降低。
  • 鍾南山:今冬非常嚴峻!哈佛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那麼,2025年以後人類能擺脫新冠病毒嗎?3、新冠會長期成為老年人類的頭號殺手,而人類整體的醫療支出會大幅上升,預期壽命會降低。
  • 鍾南山-哈佛大學驚人發現:今年冬天的挑戰仍非常嚴峻
    張文宏:今年冬天的挑戰仍非常嚴峻同時,一個極壞的消息傳來,近期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以及世衛組織的發言透露:01哈佛大學發布驚人發現新冠將長期成為老年人頭號殺手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
  • 新冠和流感出現合併感染,已發現4例!鍾南山、張文宏給出建議
    「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隨著冬季來臨,流感進入暴發期,鍾南山提醒,未來會出現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患者。發現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隨著冬季來臨,流感進入暴發期,鍾南山提醒,未來會出現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患者。
  • 張文宏來雲南了,關於今冬新冠和流感預防,他這麼說→
    他來了他來了張文宏來雲南了張文宏醫生人送外號「硬核醫生」「反矯情達人」每次發言都能出人意料地頻爆金句圖源:人民日報客戶端12月1日,中國醫師協會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復旦大學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全國抗疫先進工作者張文宏一行到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展耐多藥結核病消除公益幫扶項目調研,並召開座談會。
  • 張文宏:新冠病毒已是常駐病毒,不大可能在全世界範圍消除
    以色列生物學家、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嘉賓,聚焦今年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科技戰「疫」、未來醫學人才培養等話題展開討論。
  • 今冬流感和新冠肺炎會不會合併發生?張文宏做客「七彩雲」時這樣說...
    12月3日上午,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張文宏做客雲南廣播電視臺新聞演播廳,介紹他此次雲南之行考察調研邊疆地區結核病防治工作的情況,並就秋冬季節疫情防控以及雲南建設「健康生活目的地」等話題,與網友展開交流。訪談節目在「七彩雲端」APP和FM91.8交通之聲同步直播,有58萬人觀看並參與了討論。
  • 哈佛大學石破天驚的一項研究發現,頓時讓全世界的人惶恐不安
    近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公開了一項研究成果,這篇極具權威的論文一經發表,無疑就像是給地球上的人類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也就是說,這個超級病毒至少要繼續影響和危害人類五年時間。那麼,2025年之後,新冠病毒及疫情就會被人類完全撲滅嗎?論文對此也做了謹慎的論述:2025年以後人類也不可能徹底擺脫新冠病毒,最大的可能是新冠病毒會象流感病毒、愛滋病病毒一樣,時不時出現季節性的流行或區域性的爆發,而那時的人們已經能夠習以為常地應對頻繁隔離的生活方式了。
  • 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11月28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說。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回答了聽眾提問。
  • 張文宏:疫苗的誕生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解決新冠病毒丨「造就NEWS」
    張文宏:疫苗的誕生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解決新冠病毒11月8日, 2020騰訊醫學ME大會上,張文宏教授提到,對於下一步的疫情防控,當世界的疫情沒有結束,中國就無法獨立於世界之外。此外,備受世界矚目的新冠疫苗的誕生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解決新冠病毒。張文宏教授提到,「我們接下去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要跑的比病毒更快,迅速對出現疫情的地方進行控制並對相關接觸人群進行檢測,直到發現每一個病例。同時,我們需要通過提高疫苗接種率以迎接世界重啟與開放。」
  • ...抗疫與健康生活科普:復旦大學張文宏團隊出版一系列防控科普圖書
    「今年大家都看到了新冠病毒的產生、蔓延,一個新的病原體就這樣來到了人世間。無論你在哪一個行業,你都會受到影響。除了新冠,還有大量的其他的傳染病事實上一直在,只不過你不注意而已。」令人恐懼的其實不是病毒,而是未知。如何抵禦這種未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寫一本人人都看得懂、信得過、用得上的科普書。
  • 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回應
    在9個月的新冠防治中,青年醫生、青年科技工作者起到了 主力軍作用。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她認為要對發熱患者進行常態化監測,設置發熱門診非常重要,讓新發突發傳染病「前哨」更響。同時要加大對冷鏈載體、物流貨物、交通工具等的檢測力度。
  • 張文宏:50%的新冠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的一場全球抗疫主題對話中表示:「數據分析顯示, 50%的新冠病例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檢測,檢測到無症狀感染者後,必須要立刻做隔離,否則檢測也沒有意義。」
  • 張文宏:50%的新冠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的一場全球抗疫主題對話中表示:「數據分析顯示, 50%的新冠病例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檢測,檢測到無症狀感染者後,必須要立刻做隔離,否則檢測也沒有意義。」
  • 張文宏:50%新冠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的一場全球抗疫主題對話中表示:「數據分析顯示, 50%的新冠病例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檢測,檢測到無症狀感染者後,必須要立刻做隔離,否則檢測也沒有意義。」
  • 張文宏:人類要學習如何與微生物共存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9日訊 29日,趕到武漢參加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研究員,以鮮活的臨床案例詮釋「基因組學」:「今年,中國新冠肺炎病毒的數據快速釋放到世界資料庫,對世界作出巨大貢獻,用的就是『基因組學』的技術。」
  • 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最新判斷!
    張文宏稱,最近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最早大家希望在夏季時新冠病毒能離我們而去,現在看起來,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人類要增強對疫情控制的智慧,最終真正控制住疫情
  • 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最新判斷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10月18日在浙江溫州開幕,在下午舉行的大健康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進行主旨發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對近日大家關注的新冠疫情相關問題予以回應。張文宏稱,最近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很多流行病學專家一致同意,它已經成為一個常駐病毒,就像大家熟知的流感病毒一樣。
  • 這種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狡猾?!張文宏揭秘|張文宏|愛滋病|狡猾|新冠...
    愛滋病病毒和新冠病毒相比,哪個更狡猾?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張文宏: 愛滋病病毒會直接鑽到我們的免疫細胞裡,不僅如此,愛滋病病毒還能把自己的模板,整合到T細胞的基因裡,那就意味著患者除了自殺以外,沒有第二種辦法。當免疫細胞低到一定程度後,所有的愛滋病症狀就會出來,比如生腫瘤、生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