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未來將如何滅絕?

2020-09-19 360百科知識

人類未來會走向衰亡,甚至是滅絕,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和敏感的話題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人類並不會在地球上永恆的存在。

因為一個物種的崛起、繁榮和衰退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上演了不止一次兩次,那麼問題是在眾多會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中,到底哪一個才會真正影響到人類?



天空變為灰色的背景,漫天的塵埃隨處飄落,地球環境惡化不再適應人類生存,這是核戰爭和小行星撞擊後的結果。

除了以上的場景以外,科學家還在老鼠的身上看到了人類未來滅絕的一種可怕方式。充分的演繹了什麼叫物極必反。



在上世紀美國有一位喜歡研究動物行為的學者約翰·卡爾霍恩,它在1947年就開始對老鼠在特定環境下的生存、和繁殖進行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式就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為老鼠提供無限量的食物和水,觀察它們的行為,以及未來整個種群的擴張和繁殖情況。

起初的實驗是在一個簡陋的穀倉中進行的,根據穀倉的面積,他預計裡面的老鼠最終會繁殖到高達5000隻的數量,但是在28個月後,老鼠的數量卻只有200隻。跟預計大相逕庭。



3年後他又建立了一個更為複雜的封閉場所,為老鼠提供一切所能提供的優質待遇,來觀察它們的行為,但最終的結果都是異常的相似:

起初老鼠在舒適的環境下會快速的繁殖,種群數量增加;

然後達到一個穩定的數值以後,就會出現停滯;

最後整個群體中的老鼠就會出現各種反常的行為,導致整個種群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最後整個種群走向滅絕。

以上的結論是卡爾霍恩在1968年以前的數十次實驗中得出來的,每一次都無一例外。



1962年的時候卡爾霍恩在《人口密度與社會病理學》中發表了自己關於老鼠種群數量激增和生活環境擁擠導致物種崩潰的研究結果。

意指未來隨著人類社會發展,人口過剩,失業率增加,會給人類帶來的威脅。

1968年卡爾霍恩在此前的實驗基礎上又進行了一場終極研究,為老鼠創造了一個更加完美的生活環境,這就是有名了「宇宙25號」。

這個空間的體積為2m乘2m乘1米,可以為老鼠提供舒適恆定的20℃,有充足的食物和水,還為雌性創造的大量繁殖用的巢穴。



並且每星期會對空間內進行清潔,採取可能的安全措施,消除空間內可能出現的食肉動物和大規模的傳染病。每一隻老鼠的健康狀況都會被持續的監控。

供給食物和水的系統也是精心設計過的,最多可以容納9500隻老鼠同時進食,6144隻老鼠可以同時喝水。預計整個空間內完全可以容納3840隻老鼠生活。

這樣的環境對於老鼠來說相當於天堂般的生活,十分奢侈。

老鼠一開始在新的環境中有一個適應期,過了適應期以後雌性就開始築巢,雄性就開始標記自己的領地。開始了正常的社會行為和繁殖活動。

接下來老鼠神仙般的生活,開始進入了增殖期。

往後的每55天數量就會翻上一倍,一直到了第315天,在封閉的空間內一共有620隻老鼠。不過在這以後整個種群就出現了問題。



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老鼠之間的交配減少了,數量增長放緩。種群社會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

雄性老鼠開始拉幫結派,在種群中出現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大約有1/3的雄性老鼠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它們擁有更多的交配權,脾氣暴躁好鬥,經常會對其他老鼠發動暴力攻擊,甚至無緣無故殺死其他老鼠。

這樣就導致了其餘2/3的雄性老鼠交際能力開始減弱,失去交配權,有些甚至離開種群獨自生活,由於生活安逸,有水有食物,漸漸的它們失去了奮鬥的想法。

失去了交配權也不再想著奪回來,它們不再有繁殖,過上了單身貴族生活。而那些沒有離開的群體的雄性老鼠由於常常受到地位更高老鼠的迫害,它們也會變得膽小、遲鈍。

這樣就導致了整個種群出現不可逆轉的衰退。



而雌性老鼠也產生了嚴重的變化,它們在舒適的環境中也不再願意交配,變得更加暴力,甚至是攻擊幼崽,完全放棄了作為母親的職責,並將幼崽趕走。

這樣的結果就是幼崽的死亡率高達90%。老鼠的種群數量進入了平衡期。



到了第560天,幼崽的死亡率已經達到了100%,整個老鼠種群的數量不在增長。這標誌著衰亡階段的開始。

由於新出生的老鼠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敵對、缺乏交流和交配的環境中,它們長大以後也同樣失去了一個正常老鼠的行為。

它們沒有交配、養育子女標記領地的概念,整天無所事事,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它們會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吃飯、睡覺和梳洗打扮上。

最終這個封閉的場所內老鼠的數量只增加到了2200隻,與3000多的數量相去甚遠。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內一隻老鼠也沒有了。

在卡爾霍恩看來,封閉空間內老鼠種群的興衰和人類有相似的地方:



舒適的環境、充足的資源就會導致一個物種種群過量的繁殖,如果數量超過這個社會結構所能承受的範圍,就會不可避免的使得整個社會發生異化和混亂。

在後一種變異的環境中出生的個體,它們就會缺乏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交際能力變弱,失去社會參與感和責任感,生活變得沒有動力,只想著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長此以往整個社會也會失去動力,逐漸走向衰亡。

反觀人類社會,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也是一個封閉的空間,我們也經歷了數萬年適應環境的時間,也經歷了種群數量的大量繁殖和城市的大範圍擴張。

也同樣經歷了因為局部人口過剩以及資源緊缺的充滿暴力和動亂的是時代,人們通過掠奪殖民、以及現在的全球化合作暫時解決了以上的問題。



但是未來呢?如果在出現以上的問題我們如何解決?

現在的人類社會經濟增長放緩,人口數量增長也明顯放緩,但依舊在緩慢增長。社會資源已經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裡。

很多的年輕人已經和那些沒有社會地位的老鼠一樣變得交際困難,沒有社會認同感,甚至是對於養育後代失去了興趣。

唯一和老鼠不同的是我們沒有充足的生活資源,現在的人類社會結構並沒有飽和,依然能夠容納更多的人,這就是我們還在奮鬥的原因。



如果未來人類社會高度發達,很多自動化機械代替人們工作,城市變得擁擠,社會不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那麼就會造成嚴重的人口過剩,這時的人類還能繁榮嗎?人口數量還能增長嗎?

當一個人在社會中沒有任何參與感,那麼他還能擁有良好的社會交際能力嗎?慢慢的他們就會對一切失去興趣,失去所有生活的動力以及責任,只會簡單的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

那麼等待人類的就是和老鼠天堂一般的命運。

那麼人類的希望在哪裡?



卡爾霍恩也提出了太空殖民的概念,為了防止我們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因為人口過剩而導致的種族衰退,我們需要建立更多的殖民地,需要將人口壓力轉移到一個新的環境中。

這個想法跟霍金如出一轍,人類要想持續的繁榮,走出地球是必須的一步。我們在一個星球上是不可能繁衍到千秋萬代的。

俗話說的好,雞蛋也不能只放在一個籃子裡。

相關焦點

  • 人類未來將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了答案
    人類未來會走向衰亡,甚至是滅絕,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和敏感的話題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人類並不會在地球上永恆的存在。因為一個物種的崛起、繁榮和衰退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上演了不止一次兩次,那麼問題是在眾多會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中,到底哪一個才會真正影響到人類?
  • 人類未來將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答案,令人擔憂
    人類未來會走向衰亡,甚至是滅絕,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和敏感的話題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人類並不會在地球上永恆的存在。因為一個物種的崛起、繁榮和衰退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上演了不止一次兩次,那麼問題是在眾多會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中,到底哪一個才會真正影響到人類?天空變為灰色的背景,漫天的塵埃隨處飄落,地球環境惡化不再適應人類生存,這是核戰爭和小行星撞擊後的結果。
  • 人類在未來會不會滅絕
    6600 萬年前,曾經稱霸地球表面生物鏈 1.6 億年的恐龍被基本滅絕 6500 萬年後,風水輪流轉,一個叫作人類的生物又開始稱霸地球表面的生物鏈 你可能會問,恐龍會滅絕,那麼人類呢,是不是最終也會被滅絕?
  • 是什麼導致人類未來可能走向滅絕?
    看過一些災難電影的朋友都知道,在真正的災難來臨之前,人類顯得那麼脆弱和無力,就像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最終成為歷史的一部分。然而,在現實中也不一定不會發生導致人類大規模滅亡的災難,2020冠狀病毒算是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因此,如果人類滅絕不是一個電影情節,而是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呢?
  • 人類滅絕5000萬年後誰將接管地球?
    未來人類滅絕之後,地球上的生命會發生哪些變化?從目前的跡象來看,人類很可能早在太陽膨脹吞沒地球之前就已經滅絕。
  • 未來我們人類,會不會像恐龍一樣,大滅絕
    物種的滅絕是一項大概率的事件,其實我們地球上每年都有一個物種滅絕。歷史上特大型的物種滅絕至少經歷過20多次,最著名的有5次,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大滅絕,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大滅絕,還有離我們最近的一次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大滅絕。
  • 因為人類行為,這6種動物未來或將瀕臨滅絕!(下)
    這篇文章我們接上篇文章,《因為人類行為,這6種動物未來或將瀕臨滅絕!》,很抱歉,再就是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小編將會帶來更多精彩的內容,感謝大家的理解。6、袋鼠袋鼠是有袋動物,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是唯一跳躍的大型動物,它的外觀,有袋動物的條件和跳躍成為旅遊景點的亮點,雖然數量龐大,但也有肉類消費、觀光開發、偷獵、地球變暖等問題,也有滅絕的危險。
  • 2100年第一批人類將開始走向滅絕
    如果氣候以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到2100年,地球的三分之一土地將成為沙漠,而非洲肯亞境內的遊牧部落可能成為第一批滅絕的人類。 英國氣象辦公室通過計算機模擬試驗,預測出未來100年的氣候變化。他們發現,如果氣候以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到2100年,地球的三分之一土地將成為沙漠,而非洲肯亞境內的遊牧部落可能成為第一批滅絕的人類。
  • 人類滅絕後地球未來的統治者,究竟會是誰?
    人類作為這顆星球的最高智慧生物,統治了地球很久了。一直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也承擔著責任和義務。但是沒有人能保證人類會是地球永遠唯一的統治者,畢竟當年的恐龍都滅絕了。如果人類滅絕了,那麼下一個統治地球的生物是什麼呢?
  • 220名科學家警告,人類將面臨這5大危機,人類未來該如何應對?
    眾所周知,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200萬年,而人類創建文明則只有短短的5000年,這段時間既不短也不長。然而,與地球誕生46億年相比,是不值一提的。在這5000年裡,人類經歷了許多重大事件和災難。但幸運的是它們並沒有對人類造成全球性的滅絕,因此,人類文明也得以繼續繁衍和延續。
  • 《未來簡史》讀後感(三):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
    未來到底會怎樣?這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一直困擾了許多代人。但無論是誰,那些科幻小說 電影關於未來的描述大多都是以人類為中心作前提的。本書通過對人類社會的過去和現在,展望未來。前面兩章回顧了人類社會的過去跟現在,這部分在《人類簡史》已經論述過了,重點是第三部分的對未來的展望。作者認為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類將逐漸退出舞臺。人類並不比其他動物神聖高貴,最終將跟曾經統治過地球一段時間的霸主——恐龍一樣銷聲匿跡。不同的是恐龍的退場是由於氣候環境的突變,最終無法適應氣候條件而滅絕。
  • 人類真的相安無事嗎?在未來可能面臨的5大災難,或會滅絕!
    我們在享有這些成果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人類發展也為未來人類走向滅絕埋下了伏筆,科學家認為在未來社會當中,人類可能會發生以下的這五大災難,都是危險的開始,也很有可能會導致人類的滅絕。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機器人變得越來越多,在一些餐廳和酒店當中就已經出現了機器人服務員,他們可以根據這些簡單的指令進行操作,但是一些需要大腦進行思考的複雜工作,他們是無法進行的,人類的目標是希望在未來可以製造出像人類一樣擁有思維能力的機器人,成為人類的得力助手,但是有人認為這樣的人工智慧出現對於人類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可能會給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留下一定的隱患,所以很多的人都勸誡人類,不要過度的發展,人工智慧夠人類使用就可以了
  • 是時候想想人類滅絕的事了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滅絕」是相當「自然」的事情,由此引發的短期和長期的變化,都將十分驚人。 合理地「暢想」人類滅絕的後果,不僅僅是破除人類中心主義迷障、清醒認識生態循環的要求,更是重新反思末世猜想、文明意義的最佳契機。
  •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氣候變化還是史前人類屠殺?
    今年10月份,研究人員在阿爾布開克召開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會會議上報告說,在今年冬天之前,挖掘人員將挖掘厄尼的剩餘骨骼,以期將這頭古老巨獸重新組合起來。厄尼是曾經在地球上遊蕩的遠古大象中一個分支。科學家們在整個北半球發現了乳齒象及其親屬猛獁象的遺骸,它們包括被埋在阿拉斯加永久凍土層的巨大象牙,還有西伯利亞的木乃伊化猛獁幼象。
  • 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生物復活嗎?
    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生物復活嗎?可惜的是,它們已滅絕消失,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生物復活嗎?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們曾多次提出將滅絕生物復活,並大膽猜測未來不久滅絕動物或將重返地球。 什麼是「滅絕生物復活」?
  • 被人類滅絕的第一個物種是什麼?
    事實上,早在我們看到渡渡鳥的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在消滅世界上的動物群了。那麼,如果標誌性的渡渡鳥不是第一個被我們逼到滅絕邊緣的物種,那麼哪個動物會得到這個令人沮喪的頭銜呢?人類遷徙我們已經習慣於認為,人類造成的物種滅絕是人類歷史上最近才發生的一種趨勢。然而,研究人員令人信服的古生物學證據,推翻了這一觀點。
  • 鯊魚躲過多次物種滅絕,如今因為人類,它們將面臨滅絕!
    在地球上進化4億年時間,如今正面臨滅絕,和人類有直接關係!人類除了對宇宙之外的事情感興趣之外,對大海深處的生物極為感興趣,因為科技有限,大海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說起大海大家都會聯想到鯊魚,甚至有很多電影都和鯊魚題材有關,很多人非常害怕鯊魚會攻擊人類等等,然而近幾天科學家發布了一項新數據,或許在未來地球上再也不會出現鯊魚的身影了,為何海洋霸主會消失呢?
  • 人類滅絕之後的動物
    ;                            -----尼採《人類滅絕之後的動物
  • 人類未來的結局如何?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未來的結局到底如何?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地球曾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主要跟地球環境變化因素有關係。但是地球的環境不可能永遠適宜,隨著地球溫度和環境的變化,未來很可能就會出現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不管是冰河時期或者全球氣候變暖,都會對人類的生存條件造成巨大的影響。雖然小範圍的氣候變化不會直接造成人類的滅亡,但是氣候變化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就會引發人類的糧食危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全球至少數億人會因為飢餓導致死亡。
  • 人類未來的結局如何?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未來的結局到底如何?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但是地球的環境不可能永遠適宜,隨著地球溫度和環境的變化,未來很可能就會出現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