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未來將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答案,令人擔憂

2020-09-10 閩南大俠

人類未來會走向衰亡,甚至是滅絕,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和敏感的話題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人類並不會在地球上永恆的存在。

因為一個物種的崛起、繁榮和衰退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上演了不止一次兩次,那麼問題是在眾多會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中,到底哪一個才會真正影響到人類?

天空變為灰色的背景,漫天的塵埃隨處飄落,地球環境惡化不再適應人類生存,這是核戰爭和小行星撞擊後的結果。

除了以上的場景以外,科學家還在老鼠的身上看到了人類未來滅絕的一種可怕方式。充分的演繹了什麼叫物極必反。

在上世紀美國有一位喜歡研究動物行為的學者約翰·卡爾霍恩,它在1947年就開始對老鼠在特定環境下的生存、和繁殖進行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式就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為老鼠提供無限量的食物和水,觀察它們的行為,以及未來整個種群的擴張和繁殖情況。

起初的實驗是在一個簡陋的穀倉中進行的,根據穀倉的面積,他預計裡面的老鼠最終會繁殖到高達5000隻的數量,但是在28個月後,老鼠的數量卻只有200隻。跟預計大相逕庭。

3年後他又建立了一個更為複雜的封閉場所,為老鼠提供一切所能提供的優質待遇,來觀察它們的行為,但最終的結果都是異常的相似:

起初老鼠在舒適的環境下會快速的繁殖,種群數量增加;

然後達到一個穩定的數值以後,就會出現停滯;

最後整個群體中的老鼠就會出現各種反常的行為,導致整個種群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最後整個種群走向滅絕。

以上的結論是卡爾霍恩在1968年以前的數十次實驗中得出來的,每一次都無一例外。

1962年的時候卡爾霍恩在《人口密度與社會病理學》中發表了自己關於老鼠種群數量激增和生活環境擁擠導致物種崩潰的研究結果。

意指未來隨著人類社會發展,人口過剩,失業率增加,會給人類帶來的威脅。

1968年卡爾霍恩在此前的實驗基礎上又進行了一場終極研究,為老鼠創造了一個更加完美的生活環境,這就是有名了「宇宙25號」。

這個空間的體積為2m乘2m乘1米,可以為老鼠提供舒適恆定的20℃,有充足的食物和水,還為雌性創造的大量繁殖用的巢穴。

並且每星期會對空間內進行清潔,採取可能的安全措施,消除空間內可能出現的食肉動物和大規模的傳染病。每一隻老鼠的健康狀況都會被持續的監控。

供給食物和水的系統也是精心設計過的,最多可以容納9500隻老鼠同時進食,6144隻老鼠可以同時喝水。預計整個空間內完全可以容納3840隻老鼠生活。

這樣的環境對於老鼠來說相當於天堂般的生活,十分奢侈。

老鼠一開始在新的環境中有一個適應期,過了適應期以後雌性就開始築巢,雄性就開始標記自己的領地。開始了正常的社會行為和繁殖活動。

接下來老鼠神仙般的生活,開始進入了增殖期。

往後的每55天數量就會翻上一倍,一直到了第315天,在封閉的空間內一共有620隻老鼠。不過在這以後整個種群就出現了問題。

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老鼠之間的交配減少了,數量增長放緩。種群社會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

雄性老鼠開始拉幫結派,在種群中出現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大約有1/3的雄性老鼠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它們擁有更多的交配權,脾氣暴躁好鬥,經常會對其他老鼠發動暴力攻擊,甚至無緣無故殺死其他老鼠。

這樣就導致了其餘2/3的雄性老鼠交際能力開始減弱,失去交配權,有些甚至離開種群獨自生活,由於生活安逸,有水有食物,漸漸的它們失去了奮鬥的想法。

失去了交配權也不再想著奪回來,它們不再有繁殖,過上了單身貴族生活。而那些沒有離開的群體的雄性老鼠由於常常受到地位更高老鼠的迫害,它們也會變得膽小、遲鈍。

這樣就導致了整個種群出現不可逆轉的衰退。

而雌性老鼠也產生了嚴重的變化,它們在舒適的環境中也不再願意交配,變得更加暴力,甚至是攻擊幼崽,完全放棄了作為母親的職責,並將幼崽趕走。

這樣的結果就是幼崽的死亡率高達90%。老鼠的種群數量進入了平衡期。

到了第560天,幼崽的死亡率已經達到了100%,整個老鼠種群的數量不在增長。這標誌著衰亡階段的開始。

由於新出生的老鼠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敵對、缺乏交流和交配的環境中,它們長大以後也同樣失去了一個正常老鼠的行為。

它們沒有交配、養育子女標記領地的概念,整天無所事事,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它們會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吃飯、睡覺和梳洗打扮上。

最終這個封閉的場所內老鼠的數量只增加到了2200隻,與3000多的數量相去甚遠。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內一隻老鼠也沒有了。

在卡爾霍恩看來,封閉空間內老鼠種群的興衰和人類有相似的地方:

舒適的環境、充足的資源就會導致一個物種種群過量的繁殖,如果數量超過這個社會結構所能承受的範圍,就會不可避免的使得整個社會發生異化和混亂。

在後一種變異的環境中出生的個體,它們就會缺乏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交際能力變弱,失去社會參與感和責任感,生活變得沒有動力,只想著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長此以往整個社會也會失去動力,逐漸走向衰亡。

反觀人類社會,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也是一個封閉的空間,我們也經歷了數萬年適應環境的時間,也經歷了種群數量的大量繁殖和城市的大範圍擴張。

也同樣經歷了因為局部人口過剩以及資源緊缺的充滿暴力和動亂的是時代,人們通過掠奪殖民、以及現在的全球化合作暫時解決了以上的問題。

但是未來呢?如果在出現以上的問題我們如何解決?

現在的人類社會經濟增長放緩,人口數量增長也明顯放緩,但依舊在緩慢增長。社會資源已經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裡。

很多的年輕人已經和那些沒有社會地位的老鼠一樣變得交際困難,沒有社會認同感,甚至是對於養育後代失去了興趣。

唯一和老鼠不同的是我們沒有充足的生活資源,現在的人類社會結構並沒有飽和,依然能夠容納更多的人,這就是我們還在奮鬥的原因。

如果未來人類社會高度發達,很多自動化機械代替人們工作,城市變得擁擠,社會不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那麼就會造成嚴重的人口過剩,這時的人類還能繁榮嗎?人口數量還能增長嗎?

當一個人在社會中沒有任何參與感,那麼他還能擁有良好的社會交際能力嗎?慢慢的他們就會對一切失去興趣,失去所有生活的動力以及責任,只會簡單的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

那麼等待人類的就是和老鼠天堂一般的命運。

那麼人類的希望在哪裡?

卡爾霍恩也提出了太空殖民的概念,為了防止我們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因為人口過剩而導致的種族衰退,我們需要建立更多的殖民地,需要將人口壓力轉移到一個新的環境中。

這個想法跟霍金如出一轍,人類要想持續的繁榮,走出地球是必須的一步。我們在一個星球上是不可能繁衍到千秋萬代的。

俗話說的好,雞蛋也不能只放在一個籃子裡。

相關焦點

  • 人類未來將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了答案
    人類未來會走向衰亡,甚至是滅絕,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和敏感的話題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人類並不會在地球上永恆的存在。因為一個物種的崛起、繁榮和衰退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上演了不止一次兩次,那麼問題是在眾多會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中,到底哪一個才會真正影響到人類?
  • 人類文明會消失?人類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了答案!
    地球上沒有任何物種可以永遠生存延續,所有生命都會走向滅亡,人類也不例外。在地球存在的幾十億年間,我們見過了太多由繁榮走向衰退的生命。致使人類走向滅絕的原因有很多,行星撞擊、核戰爭、地球環境惡化,這些都有可能使人類走向滅絕,但除了這些因素外,科學家竟然從老鼠的身上看到了人類滅亡的另一種原因。
  • 人類未來將如何滅絕?
    人類未來會走向衰亡,甚至是滅絕,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和敏感的話題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人類並不會在地球上永恆的存在。因為一個物種的崛起、繁榮和衰退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上演了不止一次兩次,那麼問題是在眾多會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中,到底哪一個才會真正影響到人類?
  • 為了預測人類的未來,科學家用8隻老鼠做實驗,結果令人擔憂
    除了研究太空環境對人體有何影響之外,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一群科學家提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想法,他們想讓老鼠代替人類進行未來社會演化的實驗
  • 人類的未來是怎樣的?科學家進行老鼠實驗,結果或能說明一切!
    人類僅僅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並且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財富。很多人也對人類的未來感到好奇,按照如今的發展形勢來看,未來的人類究竟是怎樣的呢?其實科學家也對人類的未來作過研究,它們也選用了小白鼠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便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 220名科學家警告,人類將面臨這5大危機,人類未來該如何應對?
    眾所周知,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200萬年,而人類創建文明則只有短短的5000年,這段時間既不短也不長。然而,與地球誕生46億年相比,是不值一提的。在這5000年裡,人類經歷了許多重大事件和災難。但幸運的是它們並沒有對人類造成全球性的滅絕,因此,人類文明也得以繼續繁衍和延續。
  • 老鼠是如何利用人類的?在老鼠的戰爭裡,人類只是「兵」
    在對未來世界預測中,有科學家稱如果幾百年後發生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人類就此消失的話,老鼠有可能是稱霸世界的第二大物種,它會替代人類「掌管地球」,由於老鼠繁殖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它們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老鼠的身體中攜帶著細菌、寄生蟲等百餘種病原體,由於它們活動範圍比較廣,所以它們把疾病傳播給人類的機會就比較大。科學家們發現老鼠的有「計劃生育功能」,比如一隻母老鼠它們大概每隔20天左右就可以繁殖一次,一次可生六七隻,甚至是更多,老鼠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即便在短時間內被人類一舉滅亡,但也不會減少它們繁殖頻率,超能力的繁殖速度,會讓老鼠的數量成倍增長。
  • 普通小鼠實驗,預示了人類未來滅絕方式,科學家的猜測或許是對的
    在上世紀,科學家進行了一項關於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實驗,研究採用的對象是小鼠,科學家為小鼠創造了一個天堂般的封閉場所;裡面提供了無限量的食物和水,並且排除了各種外在因素的幹擾,例如天敵的侵擾和疾病,也為小鼠們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繁殖空間。
  • 普通小鼠實驗,揭示了人類未來滅絕方式,科學家的猜測或許是對的
    在上世紀,科學家進行了一項關於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實驗,研究採用的對象是小鼠,科學家為小鼠創造了一個天堂般的封閉場所; 裡面提供了無限量的食物和水,並且排除了各種外在因素的幹擾,例如天敵的侵擾和疾病,也為小鼠們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繁殖空間。
  • 曾經的一項老鼠實驗,暗示人類未來走向,結果令人大失所望!
    曾經的一項老鼠實驗,暗示人類未來走向,結果令人大失所望!世間萬物都是從興盛走向衰退的過程,這已經是屢見不鮮的話題,大部分人都認為人類在地球上不可能永遠的存在。因為人的壽命是有限制的,一個正常人是幾十年的壽命,很少有活過100歲的,都逃脫不了命運的制裁。
  • 到2100年人類會滅絕?牛津大學:滅絕可能性高達19%。令人擔憂
    據英國《每日星報》9月22日報導,牛津大學未來人類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計算,在本世紀末(2100年前)之前,人類滅絕(或「生存風險」)的總體概率高達19%,令人擔憂。
  • 人類消失後老鼠還在嗎?科學家將老鼠扔到太空,9個月後變化驚人
    前不久,有的科學家決定將老鼠送往外太空。老鼠,眾人熟知的四害之一。其身上攜帶了很多病菌,極其容易傳播病毒。曾經歐洲就是因為老鼠的病菌傳播,而發生了「黑死病」。
  • 科學家:文明未來令人擔憂
    科學家:文明未來令人擔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創造出了很多「奇蹟」。從地面天文望遠鏡到宇宙探測器,再到載人航空,漸漸地,我們對宇宙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了,同時也認識到了,宇宙可怕的天體數不勝數。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宇宙中有哪些物體會讓人感到恐懼,會令科學家對未來感到擔憂吧!
  • 為什麼說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
    但搞了這麼多年的滅鼠運動,城裡的老鼠似乎並沒有減少(據稱紐約市內的老鼠數量已大致與該市居民人數一致),人類不免生出"恐怕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的感嘆。鼠年之際,筆者結合自己所學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如此強大的人類也打不敗老鼠。鼠非鼠?豬非豬?漢語中的"老鼠"可以大致對應生物學裡"齧齒動物"這個概念。
  • 科學家用8隻老鼠做實驗,600天之後,似乎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現在地球上的人口是非常眾多的,所以整個地球也開始不堪重負,尤其是人類過度的開採行,毫無節制的對地球進行損害,曾經早在50年前就有一位生物學家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也很好的反映了我們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現狀。
  • 日本科學家成功在老鼠身上培育出人類牙齒(圖)
    研究者已經將牙蕾植入到老鼠體內,做了觀察,並等待牙齒長出了牙齦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科學家近日成功的利用幹細胞培育技術,通過老鼠的身體培育出了真實的人牙齒,這些人工培育的牙齒同真的一樣會對疼痛敏感,能夠咀嚼食物
  • 美媒:未來或上演「巨鼠星球」 老鼠將成主宰
    一名藝術家畫筆下的巨型長尾豚鼠,上新世時代的巨型齧齒動物,發現於烏拉圭。不過科學家指出,在遙遠的未來,佔領地球可能將會是巨型老鼠。屆時,有些老鼠可能會長到和人類一樣重。   英國萊斯特大學舊石器時代生物學家簡丠拉斯維奇博士稱,隨著氣候的變化、棲息地的喪失以及盜獵所導致的大型哺乳動物滅絕,現今老鼠似乎正在重新上演偉大的進化過程。「生態空間正在被騰出,在地質學意義上的未來中長期內,老鼠處於一個有利的地位來重新大規模地填滿生態空間。」扎拉斯維奇博士稱。
  • 8隻老鼠就能預測人類未來?科學家做了大膽的試驗,結果十分可怕
    根據記載,1968年美國幾個科學家為了探索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情況,決定展開一項以老鼠為實驗對象的長期實驗。在實驗前科學家們挑選了8隻健康的老鼠,雄雌各4隻,然後將它們放進一個特製的容器中。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容器的容量比較龐大,足以容納上千隻老鼠,而且裡面設有穩定的食物和水源。
  • 老鼠陪伴人類也禍害人類,為何始終不能將其滅絕?
    老鼠是一種古老的動物,一直陪伴著人類,也禍害人類,人們對它可謂褒貶不一。十二生肖中為什麼有鼠年?那是因為古人對它崇拜,認為老鼠機靈且生命力頑強。它靈活又狡猾,能打洞能攀爬能遊水,來無影去無蹤,想捉到它還真不容易。
  • 中美科學家創造出具有夜視能力的老鼠,但不建議在人身上做試驗
    目前人們還沒有放棄夜視鏡,但是在美國和中國工作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技術,他們說有一天這種技術將可以讓人類在黑暗中看到東西。這項技術需要給眼睛注入一些粒子,這些粒子就像微小的天線一樣,可以接收紅外線——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看不見的波長——並將其轉換成可見波長。哺乳動物只能看到電磁波譜中的一小段,而這項新技術的設計就是要擴大這一小段波長。這種納米顆粒注射還沒有在人類身上進行過試驗,但在老鼠身上的實驗表明,它們能夠在不幹擾可見光感知的情況下看到紅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