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是如何利用人類的?在老鼠的戰爭裡,人類只是「兵」

2020-12-06 久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對於人類歷史的發展,除了自然災害是我們不可避免的,還有瘟疫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挑戰。就像新冠疫情爆發後,有很多人都沒有度過這場劫難。在對未來世界預測中,有科學家稱如果幾百年後發生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人類就此消失的話,老鼠有可能是稱霸世界的第二大物種,它會替代人類「掌管地球」,由於老鼠繁殖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它們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

老鼠有「計劃生育功能」,繁殖速度會成倍增長

在地球中,鼠的種類有很多,但總體來講主要分棲鼠和野棲鼠兩大類,在城市中的老鼠分為三種分別是褐家鼠、黃胸鼠、小家鼠三種。在對老鼠解剖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野鼠攜帶病原體是最多的,它們在哪裡,哪裡就會爆發疾病的傳播。老鼠的身體中攜帶著細菌、寄生蟲等百餘種病原體,由於它們活動範圍比較廣,所以它們把疾病傳播給人類的機會就比較大。

科學家們發現老鼠的有「計劃生育功能」,比如一隻母老鼠它們大概每隔20天左右就可以繁殖一次,一次可生六七隻,甚至是更多,老鼠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即便在短時間內被人類一舉滅亡,但也不會減少它們繁殖頻率,超能力的繁殖速度,會讓老鼠的數量成倍增長。除此之外,鼠類本身還會發出超聲波,比如幼鼠它們的視覺能力很差,但在活動時候,是憑藉超聲波和回音回巢。而且鼠類觸覺非常發達,在黑暗複雜的環境中不斷重複利用剛毛、觸鬚的感覺活動判斷方向,形成一條熟悉的跑道。

鼠疫大規模爆發,差點毀掉整個歐洲——民不聊生

在18世紀,歐洲爆發了最為慘烈的瘟疫——鼠疫,這場鼠疫長達時間之久,席捲了整個歐洲。在絲綢之路貿易盛行之際,國際往來的商人通過船運的方式把黑家鼠攜帶的病原體「耶爾森桿菌」帶到了歐洲,感染這種病菌的患者常常會先出現淋巴腺膿腫或者是皮膚壞死出現黑斑等情況,當時的歐洲大部分人都因這種瘟疫命喪黃泉。因為鼠疫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很多人都感到了絕望。

在那段日子裡,整個歐洲的大街小巷都是髒亂,橫屍遍野。由於城市中人們生活條件簡陋,基礎設施不完善,個人又不講衛生,城市中的鼠疫災難泛濫,歐洲民眾開始進入了「大饑荒」的狀態,盜賊槍殺掠奪,無惡不作,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再加上歐洲社會最高層沒有重視這次黑死病的爆發,導致將近三千多萬民眾死於這場瘟疫。當時鼠疫泛濫給歐洲帶來的不僅僅是社會動蕩不安,還有物價上漲,階級矛盾激化,鼠疫讓窮人受難,富人倖免,瘟疫肆虐席捲了整個歐洲後,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黑家鼠攜帶病菌爆發後,亞洲的褐家鼠也在醞釀遷移計劃。它們在數量暴增後,開始大規模持續向西遷移,渡過伏爾加河抵達阿斯達拉罕的褐家鼠成功進入歐洲。

圖為18世紀歐洲鼠疫

一山不能容二虎,兩種老鼠戰場一觸即發

歐洲對於黑家鼠來說是不能被侵佔的,這是它們專屬領地,面對褐家鼠大規模入侵,黑家鼠自然是不能接受,畢竟一山不能容二「鼠」,兩種老鼠的爭奪戰一觸即發。與黑家鼠相比,褐家鼠最大的特點是體形肥碩健壯,機敏,好鬥,擅於團隊作戰,對環境能力適應也是極強的。所以兩種老鼠在爭鬥過程中,黑家鼠並不佔優勢,很快它們被打得服服帖帖,抱頭鼠竄。

很多網友不禁會產生疑問:「黑家鼠被打跑了,是不是黑死病瘟疫就結束了呢?」。與黑家鼠最大的不同,褐家鼠身上攜帶了獨有的鼠疫——「耶爾森氏菌」,這種病菌的載體是角葉蚤,同樣也是黑死病的一種,但角葉蚤與黑家鼠身上的「印鼠客蚤」不同,這種跳蚤對褐家鼠非常忠誠,不會寄生在別的動物身上,即便是這隻褐家鼠死了,它們也會尋找其他同類的褐家鼠,而非人類,這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歐洲鼠疫,當然,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

圖為耶爾森氏菌

褐家鼠起源和擴散問題,一隻在學術界中有爭議

褐家鼠到底是從哪來的呢?在科學家對110多隻褐家鼠提煉基因數據檢測中,發現褐家鼠起源東亞南部,在15世紀中期時從東亞南部大規模遷移到東亞北部。科學家們發現,正是在這種遷移過程中,褐家鼠免疫系統基因也發生了快速進化,褐家鼠身上的病原體多達200多種,褐家鼠的繁殖能力非常快,它們進化了遊泳功能,喜歡居住在潮溼的環境中,這也是為何它們能夠成功渡過伏爾加河的原因。

也有科學家認為首批褐家鼠是在中國出現,當然這種說法並沒有確鑿的證據。隨著歐洲環境的改善,城市不斷建造地下排水系統。地下排水系統中出現的首批褐家鼠是在挪威發現的,也被稱為挪威鼠。可以說褐家鼠是繼人類之後最成功的物種,它適應環境能力超強,可以在地球任何地方居住。

圖為褐家鼠

歐洲黑死病的結束最主要原因——鼠疫的傳染鏈被中斷傳播

黑家鼠被褐家鼠取代後,歐洲的黑死病在最後又是如何結束的呢?隨著歐洲城市環境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加上青黴素和抗鼠疫苗的問世,讓很多人都躲過了這場劫難,這種醫療先進技術可謂是黑死病的敵敵畏,疫苗成功問世後,黑死病的傳染鏈就被控制中斷傳播,鼠疫從大規模爆發走向了結束。

雖然褐家鼠功不可沒,但功勞最大的,還是我們人類。

黑死病得到了有效遏制,褐家鼠在這場內戰中取得勝利,其繁殖能力也比以前更強了,種族不斷過大,瞬間褐家鼠稱霸了整個歐洲,它們的存在也是無可厚非的。

圖為波魯蓋爾筆下的黑絲病

在老鼠爭奪戰爭中,人類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兵」

褐家鼠在歐洲作威作福,打贏了黑家鼠,很多網友會問道:「難道褐家鼠就沒有天敵嗎?」其實褐家鼠也有自己的宿敵,那就是黃胸鼠,與褐家鼠最大不同的是,黃胸鼠喜歡攀爬,即便幾十層的高樓對它們來說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分分鐘就能搞定。黃胸鼠擅長的是上躥下跳,它們生活得比褐家鼠更逍遙,一般它們喜歡居住在天花板中,而褐家鼠只會生活在下水道等陰冷潮溼的地方。褐家鼠喜歡貪吃,嗅覺不是很靈敏,無法分別食物的味道,而黃胸鼠卻比它們狡猾得很多,一般陌生的食物它們不會輕易觸碰,即便是面對老鼠粘貼,老鼠陷阱,它們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上當。所以當兩種老鼠處在同一個生長環境中,面對人類的捕殺,黃胸家鼠更佔優勢,而褐家鼠卻會被單純性地消滅。

重點是:人類的捕殺

老鼠之間的爭奪戰是無可厚非的,就像當初褐家鼠成功進入歐洲打跑了黑家鼠一樣。在人類運用多種手段消滅老鼠的時候,在老鼠眼中,反而像一名聽從指揮的「兵」。比如幫助褐家鼠消滅黑家鼠、比如幫助黃胸鼠消滅褐家鼠,憨憨的褐家鼠不會察覺到人類捕捉的手段,唯獨黃胸鼠,它們陰險狡猾,嗅覺靈敏,不會輕易上套。如果褐家鼠隨著人類的捕捉,數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的話,那麼在這場兩種鼠類爭奪戰中,人類確實幫助黃胸鼠除掉了褐家鼠,助長了黃胸鼠的氣焰,提高了它的繁殖速度。

圖為黃胸鼠

黃胸鼠抗藥性極高,「偵察」能力強,危害性大

在很多人眼裡,老鼠大多數是生活在下水道或者是農村,但殊不知黃胸鼠卻顛覆了我們的認知能力,它們喜歡居住在「高層」,所以即便是住樓房也不要忽視黃胸鼠的存在。它們的體型纖細、背毛是黃褐色,在對黃胸鼠的基因檢測中,科學家們發現黃胸鼠對滅鼠之類的藥物,抗藥性極強,由於它們極其狡猾,嗅覺靈敏,所以在城市鼠害防治過程中,人類要提高防治技術,想要減少黃胸鼠對人類的危害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解決的。

未來的幾百年後,老鼠是世界上的真正「霸主」

老鼠適應能力極強,即便是面對幾百年後的火山噴發,亦或是地震等多種自然災害,它們也依舊會頑強生存,畢竟在汙濁的環境中它們很少生病,而且在食物中它們又是雜食動物,即便是沒有了儲存的糧食,它們也會吃木頭,啃牆皮等等,按照老鼠的進化速度和繁殖強度,也許在未來幾百萬年後它們是整個世界的霸主。畢竟在面對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瘟疫災難,人類都是渺小的,隨隨便便的一場發規模瘟疫爆發,都有可能讓人類萬劫不復。

總體來看,在老鼠爭奪內戰中,黃胸鼠是最大的贏家,面對這種頑強的有害物種,人類還有待於提高防治技術,雖然它們的進化速度很快,當相信有一天,人類會找到徹底消滅這種有害動物的方式,不再讓黑死病成為人類發展中第二次革命。

相關焦點

  • 老鼠烏託邦:人類的未來?
    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老鼠的數量應該會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來回波動,而不是到達頂點後直接滅亡。卡爾霍恩的論文由於其中引用了部分聖經啟示錄中的內容,同時被科學界和神學所批判。在論文發表後,無數組織、團體為了自身利益也做出了大量的解讀,反而使「老鼠烏託邦」逐漸神棍化,逐漸偏離了最初了主題。
  • 老鼠:與人類文明一路同行
    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裡,老鼠一代代繁殖、生長、擴散,最終演變成人類生活中的一大害。為什麼老鼠不受歡迎? 與人搶食是首要原因。人類曾有長達250萬年的時間靠採集及狩獵維生,野果、大中型哺乳動物是主要的食物來源,身形嬌小、行動迅捷難以捕獲的老鼠還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 老鼠:與人類文明一路同行
    圖源/Pexels我們平時所說的「老鼠」,指的是哺乳綱、齧齒目、鼠科的齧齒動物,大約有450種。這是現存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人們曾在距今5500萬年前的北美地層中發現了最早的鼠類化石——副鼠。在印象中,老鼠常常棲息在地洞裡,在城市陰暗的排水溝鑽來鑽去。
  • 老鼠擁有特殊技能,排雷受到表彰,排雷效率遠超人類和犬類
    一直以來,地雷是一種價格非常便宜,但威力巨大的武器,在很多戰爭中,參戰雙方都喜歡布設地雷來阻止敵方的行動,而在戰後,排除地雷則成為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就在二戰時期,埋藏在地下的地雷有很多,目前全球有數百億顆地雷正埋藏在地下,甚至有很多地雷還未被人類發現,因為隱藏在曾經戰場上的地雷太多了
  • 趙博士,所有人很討厭害怕老鼠,請問人類有完全消滅老鼠的那一天嗎...
    ,請問人類有完全消滅老鼠的那一天嗎?世界上的老鼠消失了對生物鏈有影響嗎?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為什麼人類不殺掉所有老鼠
    本文轉載自 好奇心實驗室(ID:feizhengchang123) 老鼠,又髒又臭,生活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裡,一旦暴露在人類面前,就會遭到人人喊打。
  • 為什麼人類不殺掉所有老鼠?
    老鼠,又髒又臭,生活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裡,一旦暴露在人類面前,就會遭到人人喊打。醜陋可怕、偷吃糧食倒是其次,老鼠的危害還有傳播疾病,比如令人聞之變色的鼠疫。那麼如果將這種生物從地球上抹去,會發生什麼呢?而且,人類討厭的並不是老鼠,而是老鼠佔據的生態位。這個低端生態位,就是給一些動物吃蟲子撿垃圾過活用的,人類厭惡老鼠,就跟恐龍討厭腳下的小型哺乳動物一樣。
  • 人類未來將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了答案
    除了以上的場景以外,科學家還在老鼠的身上看到了人類未來滅絕的一種可怕方式。充分的演繹了什麼叫物極必反。如果在出現以上的問題我們如何解決?現在的人類社會經濟增長放緩,人口數量增長也明顯放緩,但依舊在緩慢增長。社會資源已經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裡。很多的年輕人已經和那些沒有社會地位的老鼠一樣變得交際困難,沒有社會認同感,甚至是對於養育後代失去了興趣。
  • 加拿大這個400萬人口的省,是人類世界唯一沒有老鼠的地方
    「老鼠生活在人類的平行宇宙中,倖存於人類社會的燻蒸中。」——《老鼠》羅伯特·沙利文 在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發現一隻老鼠,那可是和發現外星人一樣的驚天大新聞。 在人類與老鼠長達上千年的鬥爭中,只有這片擁有400萬人口的土地取得了無可爭議的勝利。
  • 人類未來將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答案,令人擔憂
    除了以上的場景以外,科學家還在老鼠的身上看到了人類未來滅絕的一種可怕方式。充分的演繹了什麼叫物極必反。如果在出現以上的問題我們如何解決?現在的人類社會經濟增長放緩,人口數量增長也明顯放緩,但依舊在緩慢增長。社會資源已經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裡。很多的年輕人已經和那些沒有社會地位的老鼠一樣變得交際困難,沒有社會認同感,甚至是對於養育後代失去了興趣。
  • 老鼠吃貓,老鼠咬人,老鼠……,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垃圾堆街
    電影《老鼠危機:塞納河之亂》中講述了致病的老鼠襲擊巴黎的故事:法國巴黎,垃圾堆街,老鼠猖獗。它們個頭很大,一周內老鼠咬人事件已發生3次。醫院收治了在泳池被老鼠咬傷的病人,除鼠工保羅也被兇猛的老鼠咬傷,頭暈出汗住進了醫院;走失的小貓掉入垃圾桶後被老鼠吃得只剩骨頭了。
  • 人類文明會消失?人類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了答案!
    地球上沒有任何物種可以永遠生存延續,所有生命都會走向滅亡,人類也不例外。在地球存在的幾十億年間,我們見過了太多由繁榮走向衰退的生命。致使人類走向滅絕的原因有很多,行星撞擊、核戰爭、地球環境惡化,這些都有可能使人類走向滅絕,但除了這些因素外,科學家竟然從老鼠的身上看到了人類滅亡的另一種原因。
  • 8000年來,人類為老鼠發明了100種蠢蠢的死法
    在8000年之前,人類和老鼠的戰爭就開始了。
  • 科學家製造的老鼠烏託邦,種群的衰落,為人類敲響警鐘
    在1968到1970年之間,美國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對一群老鼠的行為進行了長期觀察。這些老鼠在一個封閉場地裡生活。幾對老鼠最終繁衍出一個族群,數量達到2200隻。這些老鼠最終建立了一定的社會秩序和不同的階層,然後停止了繁衍。
  • 為什麼說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
    人類一誕生就開始與老鼠相愛相殺,時至今日仍然"共同繁榮":一方面,龍貓(毛絲鼠)、倉鼠、豚鼠、沙鼠、松鼠和飛鼠是人們的寶貝寵物;另一方面,看著被咬壞的數據線和被偷吃的零食,卻怎麼也抓不住家裡的那隻"傑瑞",我們又恨得牙痒痒,想消滅掉天下所有老鼠。
  • 科學家成功用人類腦波遙控老鼠尾巴運動
    據新浪科技援引國外媒體的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完成一項非常古怪的試驗,人類參與者僅藉助腦波來遙控一隻老鼠的尾巴擺動。這項獨一無二的試驗為「精神控制」系統鋪平了道路。研究人員甚至希望有一天能用類似系統來「教授」癱瘓患者重新學會移動他們的四肢。
  • 25號宇宙實驗:用老鼠模擬人類發展1780天,結局難以接受
    國外的科學家們為了探究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可能,使用老鼠進行了一場名為「25號宇宙」的模擬實驗,這場實驗用了1780天來模擬人類的發展進程,但最終的實驗結果卻令人疑惑和害怕。18世紀的時候為了測算出人口飽和帶來的影響,他利用小白鼠,做了這個實驗,即不做幹預的觀察它們的繁殖生活。實驗一開始,約翰就準備的非常充分,他給了小白鼠一個完美的生存環境。但為了檢測人口暴增的影響,他還是做了一些改變。總體來說,恆溫恆溼,沒有天敵,沒有意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約翰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 東城如何滅殺老鼠_北京老鼠消殺公司
    東城如何滅殺老鼠_北京老鼠消殺公司家政公司安全滅鼠六法 一、水泥滅鼠:將大米、玉米、麵粉等食品炒熟,放少許食用油,然後拌入幹水泥,放在老鼠出沒的地方。老鼠食後,水泥在腸道內吸收水分而凝固,使老鼠腹脹而死。二、柴油滅鼠:把黃油、機油、柴油拌勻,投放在鼠洞周圍。
  • 蝙蝠是老鼠吃鹽變成的?其實它與人類的傳承關係比和老鼠還更接近
    這種說法產生的原因也是因為蝙蝠與老鼠這兩種動物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蝙蝠和老鼠的頭部很相似,面貌也雷同,都有一張尖嘴,嘴裡有細牙,可以咀嚼食物,還都有一對小眼睛和一對能豎立的耳朵,看上去實在太像了,而且這兩種動物身上的毛也很相似,蝙蝠如果匍匐在地上,不張開翅膀時看上去真的像一隻小老鼠。
  • 老鼠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長期跟著人類蹭吃蹭喝,老鼠名聲一直不太好,在農田裡吃種籽,吃幼苗,還盜竊雞蛋,去養雞場偷雞,還在草原打洞,破壞地表草皮,把草原會退化成寸草不生的裸地,有鼠害的農田,水稻減產可以到10%,薯鼠類的門牙非常堅硬,超過一半金屬能咬穿10釐米厚的磚頭。為此經常發生老鼠大哥磨牙,電線煤氣管道咬斷的事故。最令人膽寒的是2000多種鼠中約有2/5和人獸共患疾病有關,其中186種薯鼠類可以感染和傳播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