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的確十分出乎意料。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老鼠的數量應該會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來回波動,而不是到達頂點後直接滅亡。
卡爾霍恩的論文由於其中引用了部分聖經啟示錄中的內容,同時被科學界和神學所批判。
在論文發表後,無數組織、團體為了自身利益也做出了大量的解讀,反而使「老鼠烏託邦」逐漸神棍化,逐漸偏離了最初了主題。
在做出評價前,筆者首先要強調。老鼠不是人類,而地球也不是「25號宇宙」。所以,完全用本實驗類比人類社會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雖然不願承認,但筆者還是要說,「老鼠烏託邦」實驗,的確和人類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從這個實驗中,筆者看到了一些高人口密度地區的縮影。
「老鼠烏託邦」的前提,是有充足的資源,完全沒有天敵和災害和有限的空間。
反觀人類世界,真正讓瘟疫、饑荒和戰爭變得不像以前可怕,也只是近半個世紀才辦到的。
的確,這幾個惡魔仍然困擾著我們。但是目前,人類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不再是瘟疫、饑荒和戰爭,而是衰老。
與此同時,我們迎來的,是持續至今的人口大爆炸、史無前例的城市化和平均壽命的延長。
在文章的結尾,卡爾霍恩寫到:對於像人類這麼複雜的生物,邏輯上而言,沒有理由認為這裡發生的一切不會是人類滅亡的方式。
1972年,在他寫下這段話時,他不會想到,現在「低欲望社會」已經成為某些國家和地區的代名詞。
無可避免地,當生育意願不斷降低,世界人口也會經歷一個剎車再到減少的過程。屆時,人口的年齡比例將會變得更加極端。
老齡化現象將越來越嚴重,而新增勞動力則會承擔巨大的壓力。
當然,人類社會不會像25號宇宙一樣輕易崩潰。人類不是小鼠,有複雜的政治和經濟。而世界也遠沒有25號宇宙擁擠。
但是,有一個問題,無論是52號宇宙的老鼠,還是地球人類,都要面對:
當新生代數量逐漸減少,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