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烏託邦

2021-01-13 小熊陪我睡





Mice Utopia Experiment


"I will mainly discuss rats, but my thoughts are about humans, salvation, life and evolution"


——John Bumpass Calhoun



​​​​                  半世紀前的​「老鼠烏託邦實驗」




「在聯合國人口基金協會預測的人口發展趨勢中,人口正趨於一個超高速增長的階段,大概在2063年會到達一個頂峰,此後就是不可遏制的劇烈下滑,最終達到一個平穩。目前來看,人類的人口發展和預測圖裡的增長曲線前半段是完全吻合的。」


 聯合國人口基金協會預測的人口發展趨勢示意圖


                            人口發展示意圖


另一種預測是著名的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John Bumpass Calhoun發表的,他的預測圖和聯合國人口基金協會預測的非常相像,但是在人口增長的頂端和急劇下滑中間出現了斷裂,他無法預測斷裂的時間會有多長,但在過渡期的最終還是會走向無法遏制的消亡。



                     Calhoun預測人口發展示意圖



他做了一個實驗,通過老鼠來研究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情況。他為老鼠設計了一個完美的烏託邦環境,一個長2.57米,高1.35米的方形金屬柵欄圍成的空間。




避免了所有的天災鼠禍和疾病。還配有投食和餵水裝置,有隧道、洞穴和充足的築窩材料,保證氣溫適宜、衛生清潔。理論上來講,這個系統最多估計能容納3840隻白鼠,但最佳數量大約是150隻左右。最終他選擇了家用白鼠來進行實驗,這種老鼠在五周就可以達到性成熟,孕期為三周,也就是每八周就可以產生新的下一代,平均55天就可以更新換代一次。但是老鼠進入實驗後沒有像設想的一樣無憂無慮的大量繁衍,而是明顯的走向了預測圖中的三個階段,並且在1780天後就走上了滅亡




                                        實驗者與實驗系統



第一階段:艱苦時期 (1-104天)

四對性成熟的老鼠進入「天堂」

兩個月時間裡,老鼠們探索新的領地 標記地塊 和爭奪配偶,有一定歸屬感安全感之後才進行交配繁殖。104天第一波老鼠(20隻)才誕生 。


第一階段後期:開拓期 (106-315天)

老鼠數量翻了五倍(四代老鼠),640隻。像人類探索者發現新大陸之後的原始積累,

發現新大陸資源充足,非常宜居後就開始瘋狂繁衍。這時候老鼠社會也出現了社會問題。


社會問題一:人口分化為了精英群體和普通群體。

三分之一的老鼠成為社會的主導,強大的雄鼠坐擁多隻雌鼠,繁衍了很多後代。弱的老鼠則蜷縮在角落為沒有配偶苦惱自憐。和人類的二八定論非常相像,20%的人擁有80%的社會資源。


社會問題二:開始社區分化。

社區的自然環境是一樣的,但是由於住的鼠群不一樣,所以出生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以相差十倍。例如洛杉磯就分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社區,每個社區的文化和居民完全不一樣,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也完全不同,有的時候只差了一條街,房價都能相差十倍。香港這座「人肉壓縮機」也是如此,最荒蕪的社區(我們暫且稱為社區)居然是靠著世界經濟增長奇蹟的深圳一帶。

但是新生鼠在系統內出生,對於環境不需要適應的過程,大部分的老鼠都是新生鼠,老鼠社會呈現蓬勃向上,積極發展的態勢。



第二階段:數量平衡滯漲期(315-560天)

老鼠數量從55天翻一倍驟降為了145天翻一倍。隨著老鼠社會密度的快速上升,空間擁擠,這一代的老鼠發生了行為畸變,變得非常怪異。對於這個時期的雄鼠來說,因為種群數量的急劇上升,Calhoun把它們稱為Behavioral sink(行為沉淪)。Behavior sinking"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behavioral breakdown that overcrowding may cause.




這種現象讓大部分的雄性都在成年之後迅速的被趕走(其中甚至還有部分老鼠幼崽),被迫過上了遊移的生活,只能選擇通過競爭去加入其他的社區,面對這種極端壓力,它們做出了三種選擇。


第一類暴力抗爭的鼠在其中最為活躍,高壓的情況下,選擇通過拉幫結派的鬥爭去加入其他社群,佔有其他雌性。壓力也會更大,隨時可能面對著各種挑戰,所以這一類鼠大部分都在種群不斷的鬥爭中被打死,也因為這樣高度的壓力,讓它們養成了非常強勢霸道的性格,也會隨處強姦別的鼠。有可能是雌鼠,也有可能是其他雄鼠,甚至是幼鼠。


第二類選擇了膽怯和順從,屈服於第一類鼠和強大的鼠,甚至可能會為了討好它們與他們交配。


第三類鼠是最慫的鼠,消極避世,選擇了麻木的生活。遠離所有的雌鼠,停止了領地和配偶的競爭。這一群競爭失敗的鼠會被迫聚集在場地中央,時不時的還會爆發爭鬥,但是在爭鬥中被打的一方幾乎不會反抗,結果往往是被打死,甚至被吃掉。




這樣高壓的環境,以及得不到正常交配的情況下,很多雄鼠轉而喜歡同性,同性間的交配行為增加。雌性因為連年的爭鬥,缺少雄性保護,不得不自己來捍衛領地,打敗入侵者。這也讓她們變得非常的好鬥,母性大減。經常在搬家中主動扔掉自己的孩子,驅逐幼鼠出門,甚至吃掉它們。



這些雌鼠生育意願極低,退出交配,有的還會把子宮裡的幼崽吸收掉。這個階段充滿了暴力和混亂,第560天,老鼠烏託邦迎老鼠數量巔峰,2200隻老鼠,與將近4000隻的設計上限相差甚遠。自此之後,老鼠數量增長完全停止,也標示著它走向了死亡期。這一階段它們行為消極,暴力,並且縱慾,泛性,同性性行為也增多。統治地位的雄鼠也無法再保全領土和雌性,部分雌鼠取代雄鼠,生育減少,更暴力。





第三階段:消亡期

新生一代的小鼠,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養,並且成長在暴力敵對缺乏交配的環境下,從來沒有見過健康的社會關係,甚至沒有交配育兒和標記領地的概念,所以它們失去了這些基本的生存的本能。每天就在進食,飲水和化妝打扮等基本的物理需求中度過。這些老鼠會選擇遠離暴力的區域生活,外表看起來健康完美,但仿佛失去了靈魂。

Calhoun把它們稱為The beautiful ones(美麗的老鼠),他認為死亡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指一個生命存在著,但是已經失去了所有的目標,也就是說,放棄了交配 撫養幼崽,甚至放棄了承擔任何社會責任的願望。而第二階段的死亡才是字面意義上的死亡,所以說,這些新一代的小鼠雖然沒有真的死亡,但也和死沒有什麼區別了(精神死亡)。




從社會角度思考,其實我們在社會上也需要一定的參與感和認同感,比如緊張 焦慮和有壓力的情緒也是證明我們活著的必要因素。如果假設我們所有的需求都被滿足了,不存在任何的衝突,那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就不再有必要感,是不是我們的生命就不帶有任何目的?如果沒有了目的,我們是不是就像最後一代小鼠一樣,已經精神死亡了呢?生活在安逸時代的我們,因為沒有戰爭 衝突,即便生活中充滿著很多娛樂,很多年輕人其實也是活的非常空虛,可能沒有活著的感覺吧。也許這場實驗裡缺少一個爆炸性的災難驅動鼠的焦慮,但畢竟空間資源是有限制性的。結果我們不想而知。


不管老鼠還是人,所有生物都有施展自己技能的需求,如果社會上可以勝任的人數遠大於社會能提供的崗位數(供>求),那麼人類社會的混亂和滿足感的缺失是不是就是必然的結果呢?就很像是現在AI技術的發展其實取代了很多人工作業,比如曾經的田地需要很多的農民來收取莊稼,現在因為科技的進步這些作業都可以通過機器來完成,那些被解放的農民會不會變得很空虛。


並且,現在世界人口早已經到達了一個飽和度,如此發達的社會環境下,信息爆炸,大部分人失去私有空間,網絡時代的社交信息量過大,在壓縮空間下,人與人之間的情緒都在互相影響,彼此互相壓迫。自閉、抑鬱和暴力等在現代文明社會可以說相當普遍。我自以為也是人類社會面臨集體精神崩潰,慢慢走向消亡的一大佐證。



如果新生一代他的成長環境和現實世界脫離,那他們是不是就會失去在現實世界中扮演角色的動力呢?到那個時候,生理需求可能是他們唯一的需求,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精神已經死亡了。





像現在成長在網際網路的一代,很多人的成長可能都和現實世界非常的脫離,沉浸在二次元的世界裡,在現實世界裡也很難扮演角色。日本的隱居族就是這樣,很多年輕的宅男宅女常年隱居在家不出門,完全沒有正常的社交生活,沒有伴侶,因為認識異性的成本太大太麻煩,也拒絕在現實世界裡做任何的事情,完全失去繁衍下一代的意念。還有女性普遍的拒絕生育並撫養後代,生育率下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談不起戀愛,買不起車而焦慮。更多的也是發現父輩不能給他們帶來美好生活讓自己過得很糟糕,意識到自己肩負繁衍這個任務已經沒有必要性,人類那麼多了,不缺他去造人,何況他去造人也無法給予後代保障,也許會像父輩剩下他那樣,那讓後代循環這種日子有什麼意義呢。到底人類最終還是會妥協於自身的困境,選擇屈服。這也是信息爆炸帶來的一點,讓自己更想要一個自私的人生。




通過數據顯示我們可以知道日本每年都有三萬多個隱居人士在完全隔絕於世的情況下死去。世界上的隱居人士更是不計其數,具體數據我們不得而知。其實哪怕在家,電視和網絡也在不斷的灌輸信息。繼續選擇社交生活的大部分人也在高壓的情況下將問題用最簡單甚至粗暴的方式理解問題,哪怕結果充滿矛盾也毫無察覺,最後產生的惡果反向投入社會空間裡發酵。最終所有人都進去了應激性思維模式,極端的變化,擠滿了等待爆發的歇斯裡底,直到爆發。這樣看來,再繼續通過老鼠烏託邦的實驗對照人類社會,消極、無欲無求、宅男宅女、失去繁衍與追求目標的意願群體、同性性行為、女權和泛性戀等等數量的大大增多,是不是也對應了實驗第二階段滯留期的末端。結婚就是毫無理性的社會脫序,成為投機者和媒體的狂歡。


實驗的第600天,最後一隻老鼠誕生後,再無新鼠誕生。直到第1588天,整個種族只剩下了27隻老鼠(24隻雌鼠,4隻雄鼠)。這個宇宙之所以叫25號宇宙,就是因為之前經歷過24次非常相似的實驗,而且實驗結果都是一樣的結果。Calhoun曾總結道:當所有空間都被擠佔,所有社會職位都已填滿時,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取勝的代價太大。老鼠的社會關係被打亂,社會行為喪失了意義。同時,很多幼鼠既未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又耳濡目染了競爭的殘酷性,早早地喪失了複雜社會行為能力。無數的實驗證明,所有的物種都會在時間的長河裡,難逃預言中曲線的命運,所以人類是不是也會經歷這樣迅速的衰敗甚至是滅亡呢。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從意識分級來說,老鼠擁有社會潛意識,個人潛意識,但是沒有集體潛意識和表意識,所以擁有集體潛意識和表意識的人類一定會遇到比老鼠還要多的問題,所以問題應該遠遠不止於此。


並且由於集體潛意識和表意識的存在,人類的結局也應該和老鼠不完全相同,這裡不確定是更慘還是更好,由於集體表意識的存在,以及邏輯推理,語言,高智商的存在,我們有比老鼠多的優勢,但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劣勢。比如自殺者,精神病患者,毒品成癮者,戀童,自殘等更多的病態現象的同時,如果高智商的男性出於某種原因處於弱勢,也有可能從病態轉向超越與升華。



                          John Bumpass Calhoun


我在想進一步了解實驗的過程中,看到有人認為實驗是近親交配,滿滿槽點。雖然這不是什麼重大的變量,但還是會導致很多人認為老鼠出現的異常是由於近親交配導致的。


有一條反駁以上槽點的觀點我認為非常具有邏輯上的說服力:「實際上還真不是親情交配,照理說親情交配確實是有可能導致畸形,或者弱智,但問題是老鼠們呈現出來的很多異常現象都是社會性質的。比如說集體進食,寧願擁擠也不願意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進食。



比如說雌性開始變得有暴力傾向是在雄性領導崩潰之後,同時拋棄幼崽,虐待幼崽也是在領導崩潰之後,所以這和近親交配也沒關係。雄性領導崩潰也是在組織外的雄性幼崽開始成熟才開始的,這又是個社會性的現象。並且大部分的異常都是偏向社會和心理方面的,比如說丁克,比如說獨居,近親交配所導致最明顯的後果應該是畸形,弱智,疾病,而不是社會或者心理方面的問題。當然我不是說近親交配是個無關緊要的變量,而是在說實驗中出現的異樣大多和近親交配無關,都是些社會和心理方面的現象。」





當然也有些人認為把「老鼠烏託邦」實驗代入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中是偽科學的話,另當別論。




隨著時間與科技的發展,人類也在試圖探索找尋宇宙裡其他星球的資源,其結果我們不敢妄自定論,但是通過實驗投射人類社會我們可以預測和發現很多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與當下社會性問題。



            研究者「城市研究」失敗後通過監獄得出結論







(本文是以實驗文章的真實性的前提下,只代表本人對「老鼠烏託邦」實驗的極大興趣,整合了網絡上與自己對這場實驗 精神心理與社會性觀點,不具有任何實際意義和攻擊性。「Calhoun's work became used as an animal model of societal collapse, and his study has become a touchstone of urban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in general.」部分觀點來自知乎,google和youtube)






​​​​

相關焦點

  • 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
    25號宇宙,完美的老鼠烏託邦1968年,在衛生署的資助下,約翰成為了「老鼠烏託邦」的造物主,在一個農場的倉庫中,一個長寬2.57米,高1.37米的烏託邦被建造了出來,在這個矩形的空間中,從最中間均勻地劃分出了16個居住區域,在這些區域中,有獨立的居住空間,獨立的飲水和食物供給,並且整個倉庫保證恆溫,沒有炎熱也沒有寒冷。
  • 老鼠的烏託邦實驗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一位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進行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老鼠烏託邦實驗,或許這個實驗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實驗就是把老鼠放在一個空間有限,但是擁有無限供應水和食物,沒有天敵,沒有自然災害,也沒有疾病的理想樂園裡,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他將4隻老鼠放入了這個近乎完美的環境裡。
  • 老鼠烏託邦:人類的未來?
    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老鼠的數量應該會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來回波動,而不是到達頂點後直接滅亡。卡爾霍恩的論文由於其中引用了部分聖經啟示錄中的內容,同時被科學界和神學所批判。在論文發表後,無數組織、團體為了自身利益也做出了大量的解讀,反而使「老鼠烏託邦」逐漸神棍化,逐漸偏離了最初了主題。
  • 老鼠烏託邦:——被稱為「預言了末日」的神奇社會學實驗
    所謂「老鼠烏託邦」是一個由約翰卡宏為老鼠精心設計的理想生活環境,長寬2.57米,高1.5米,可容納4000隻老鼠生活。這裡沒有天災鼠禍,有的是無窮無盡的食物和怡鼠的生活環境。最初進入這個烏託邦的是公母老鼠各四隻,它們的後代五周即可發育成熟,孕期為3周,平均55天即可產生下一代。
  • 超級黑實驗:老鼠的烏託邦
    Calhoun)做了一個實驗:老鼠的烏託邦(Mice Utopia Experiment)。實驗的目的就是想研究:如果地球的人口密度達到極限,人類社會將會怎樣?那麼實驗怎麼做呢:就是建立一個「老鼠天堂」。實驗空間為一個正方形空間,邊長為2.7米,高1.4米,用金屬柵欄圍成。這個空間每一邊各有四條垂直的鐵絲網圍成的通道。
  • 研究人類終極發展的實驗 老鼠烏託邦實驗
    在上個世紀,就有人用老鼠做了一個長達1588天的實驗,實驗的結果,曾經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這就是老鼠烏託邦實驗。實驗開始的時間是1968年,實驗者是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洪。對老鼠來說,這裡就是真正的烏託邦世界。有吃有喝,不會被天敵或者其他災害消滅。每天要做的就是吃喝拉撒和繁殖下一代。這個系統在理論上最大可以容納4000隻左右的白鼠,最佳數量大約為1500至2000隻左右。按照人們的猜想,老鼠應該會一直的繁殖下去,最終達到空間所能容納的極限,然而實驗的結果卻讓人脊背發涼。
  • 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
    【正文】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基礎生物學知識1:地球生物進化圖基礎生物學知識1:人類某種意義上屬於老鼠後代。重重之重15分鐘視頻詳解:【老鼠烏託邦社會實驗】女性主義科幻作家的觀後感:作為非生物學的金融科技女性主義人士,今天被上世紀最經典的「老鼠烏託邦實驗」愁死了,怎麼說
  • 老鼠烏託邦,將是人類社會終將崩潰的未來嗎?
    這差不多就算是烏託邦的基本定義了。但是真的有人做了烏託邦的實驗。1947年,美國動物學家卡爾洪在他的房子周圍,建造了一個佔地1.5畝的老鼠之城,他原先預計這個城可以容納5000隻老鼠,但是兩年的實驗時間內,老鼠數量從來沒有超過150隻,每當要超過150隻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無形的壓力,改變老鼠的行為,讓它們不願繁殖,開始爭鬥,等到種群數量急速下降才恢復正常。
  • 「老鼠烏託邦」,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也就是說,這個「烏託邦」可以提供3840隻老鼠完美的居住空間,超過這個數字才會出現居住擁擠,而這裡的食物足夠接近一萬隻的老鼠享用,這個老鼠烏託邦就像是一個翻版的人類都市,那麼針對這個老鼠烏託邦進行研究,顯然對未來人類人口爆發式增長後,出現的人類密度問題有很大的啟示。
  • 老鼠烏託邦,一個能預示人類未來的黑色實驗
    昨天剛寫完講日本少子化現象的文章,今天打算和大家談談老鼠烏託邦(又稱「25號宇宙」)這個被禁止的實驗。據說這個實驗預言了人類的未來,也跟昨天聊的日本社會問題的話題有關係。還沒聽過這個實驗的朋友不妨來看看。這個實驗的科學依據是,老鼠和人類一樣都是社會性動物,卡爾洪通過模擬一個老鼠的社會環境來預示人類的未來。
  • 「老鼠烏託邦」,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而約翰就是「第25號宇宙」的「造物主」,他把4隻公的8隻母的老鼠放了進去,實驗就此開始了,這個老鼠烏託邦,會帶來他滿意的結局嗎? 二、「老鼠烏託邦」的隕落 隨著老鼠烏託邦的發展,推翻了約翰的所有的預計結果,實驗在1780天後結束,1973年5月23日隨著最後一隻老鼠的死去,「老鼠烏託邦」破滅了。
  • 「老鼠烏託邦」,一個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而約翰就是「第25號宇宙」的「造物主」,他把4隻公的8隻母的老鼠放了進去,實驗就此開始了,這個老鼠烏託邦,會帶來他滿意的結局嗎?二、「老鼠烏託邦」的隕落隨著老鼠烏託邦的發展,推翻了約翰的所有的預計結果,實驗在1780天後結束,1973年5月23日隨著最後一隻老鼠的死去,「老鼠烏託邦」破滅了。
  • 老鼠烏託邦與人類人格的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
    2000隻,之後慢慢的所有老鼠都變成了新生代,新生代的行為詭異,不願意繁殖,然後,整個老鼠社會徹底崩潰了,到了1970年5月,老鼠烏託邦運行不到兩年,25號宇宙中最後一個嬰兒出生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雌性願意繁殖後代,1973年的某一天,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中,最後一個居民去世了,老鼠烏託邦徹底終結,它比曾經的老鼠天堂、老鼠之城,毀滅的要更快,(只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新生代的行為讓卡爾洪徹底崩潰了,他稱之為,行為沉淪,主要包括以下的內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神之手剛剛降臨的時期,第一,老鼠家族的幼患在斷奶前就被逐出了家門,第二,年輕的老鼠們互相攻擊
  • 細思恐極的科學實驗:烏託邦式的老鼠城市,人類的未來也會這樣?
    烏託邦這個詞語是柏拉圖創造出來的,16世紀的英國有位學者叫莫爾,他在一本書裡虛構了一個烏託邦式的國家。從此,烏託邦就成了虛構而美好的社會的代名詞。人類社會目前還沒有出現,動物界中會不會出現?帶著這樣的疑問,1947年,美國的動物學家約翰策劃了名為「老鼠烏託邦」的科學實驗。
  • 「老鼠烏託邦」實驗,種群崩潰行為,能否預示人類社會的未來?
    烏託邦即為「空想的國家」,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自由、按需分配,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就像世外桃源。約翰·卡爾霍恩想,如果把老鼠放在一個物慾橫流,但空間有限的理想樂園裡,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於是他將一個穀倉改建成一個老鼠的烏託邦世界,裡面無限供給食物、水以及築窩材料,沒有天敵威脅,實驗人員定期打掃,不會出現大規模傳染病,唯一的限制就是空間有限。
  • 「老鼠烏託邦」,歷時1780天的黑暗實驗,是否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總而言之,這個「老鼠烏託邦」擁有老鼠生長和繁殖所需要的一切物質條件,根據估算,這足以支持3840隻老鼠舒適地生存,然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因為實驗中的老鼠數量最高只達到了2200隻,更令人吃驚的是,在堪稱完美的物質條件下,這個老鼠群體在1780天之後最終走向了滅亡。
  • 娛樂至死—老鼠烏託邦現象
    二戰時期曾有一位科學家進行過一次「老鼠烏託邦」實驗,實驗準備了生存所需的足夠資源,場地佔地一千平方米,容納了5000隻老鼠在其中生活。然而沒有生存困擾,在這座名副其實的鼠城裡,老鼠卻並沒有繁衍到無窮盡,鼠群甚至逐漸走向毀滅。
  • 娛樂至死—老鼠烏託邦現象
    二戰時期曾有一位科學家進行過一次「老鼠烏託邦」實驗,實驗準備了生存所需的足夠資源,場地佔地一千平方米,容納了5000隻老鼠在其中生活。然而沒有生存困擾,在這座名副其實的鼠城裡,老鼠卻並沒有繁衍到無窮盡,鼠群甚至逐漸走向毀滅。第二次烏託邦實驗設計了更優越的條件,結果跟第一次並無二致。
  • 「老鼠烏託邦」實驗,持續了整整1780天,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老鼠烏託邦"實驗,持續了整整1780天,預示了人類的未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關於動物行為的實驗,這個實驗進行了整整1780天,而最終的實驗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人類的未來,這就是著名的"老鼠烏託邦"實驗。
  • 科學家製造的老鼠烏託邦,種群的衰落,為人類敲響警鐘
    他的結論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但是25號宇宙中老鼠社會的崩壞對於人類未來的發展還是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因此這項老鼠烏託邦實驗引來了城市規劃專家和政府機構的關注。早在1947年卡爾霍恩就進行過老鼠的實驗,他給老鼠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希望在28個月的實驗期內老鼠數量達到5000隻。最後老鼠數量達到200隻便不再增長,而且分出了若干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