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寫完講日本少子化現象的文章,今天打算和大家談談老鼠烏託邦(又稱「25號宇宙」)這個被禁止的實驗。據說這個實驗預言了人類的未來,也跟昨天聊的日本社會問題的話題有關係。還沒聽過這個實驗的朋友不妨來看看。這個實驗的科學依據是,老鼠和人類一樣都是社會性動物,卡爾洪通過模擬一個老鼠的社會環境來預示人類的未來。
1968年7月9日,美國馬裡蘭州的一所實驗室中誕生了25號宇宙,一個叫做約翰·卡爾洪的人,成為了這個宇宙的造物主。他將四隻公鼠和四隻母鼠放到了25號宇宙當中,這裡面有老鼠們永遠也吃不完的食物和水,而且實驗人員也會時刻保護著這些老鼠,讓他們遠離一切外來的傷害,比如說疾病,氣候,陷阱等。
25號宇宙是一個正方形的盒子,盒子的四面牆大概高一點三米,盒子的底邊寬兩米,牆壁中有隧道房間供老鼠們活動和居住。實驗就這樣開始了,盒子裡的老鼠在3個月後(1968.10.20)就生下了第一組寶寶。在那以後,老鼠的數量每隔兩個月就會翻一番,二十隻,四十隻,八十隻,小老鼠長大以後,又有了自己的小老鼠。原本由八隻老鼠組成的家庭漸漸成了王朝,這是老鼠烏託邦的黃金時代。
到了1969年8月,烏託邦的總人口達到了620隻。後面出生的老鼠,也就是新生代老鼠漸漸成年後,許多老鼠開始找不到伴侶,也無法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那些已經有配偶和家庭的老一代的老鼠們依舊把持著老鼠社會。新生代中找不到伴侶的那些雌性老鼠就搬到更高了無人公寓中居住。她們獨自一個人生活,遠離家庭和社會,甚至迴避鄰居。新生代中找不到伴侶的雄性呢,則聚集到了盒子的中心。他們把食物和水也聚集到那裡,衣食無憂,朋友眾多,娛樂豐富,即便他們依舊顯得煩躁,焦慮和衰落。到最後,這些新生代們開始互相攻擊。與此同時,那些有配偶有社會地位的老一代還在繼續的繁衍擴張家族的勢力,但是他們也出現了一些詭異的行為。他們不停地移居巢穴,避開那些他們認為不友好的鄰居,他們過早地將自己的孩子踢出巢穴,讓他們成為盒子中心或者盒子牆邊高處的新生代。
也就是這時候開始,人口增長放緩了。在完美的烏託邦中,新生代的老鼠們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飲食睡覺和梳妝打扮上,他們不再打架,也不在求偶交配,這些老鼠徹底變了。
卡爾洪試圖改變他們,將他們移到正常的鼠群環境中。但這麼做沒有用,盒子裡的老鼠像是忘了本能一樣不知所措。這些新生代老鼠一直游離在老鼠社會之外生存著。盒子裡的老鼠在最高峰時期規模達到了兩千隻。之後慢慢的所有老鼠都變成了新生代。新生代的行為詭異,不願意繁殖,然後整個老鼠社會徹底崩潰了。
到了1970年5月,老鼠烏託邦運行不到兩年,25號宇宙中最後一個嬰兒出生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雌性願意繁殖後代。1973年的某一天,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中最後一個居民去世了,老鼠烏託邦終結。
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這個老鼠烏託邦裡的老鼠就全死掉了。卡爾洪稱新生代的這種行為為「行為沉淪」。「行為沉淪」主要包括以下九個的內容,
1.驅逐幼崽。老鼠家族的幼崽在斷奶前就被逐出了家門。
2.互相攻擊。年輕的老鼠們互相攻擊。
3.雄性羸弱。正常社會中的雄性無力保護他們領地內的雌性。
4.磁性暴走。雌性開始變得具有攻擊性。
5.逆來順受。年輕的老鼠們開始對攻擊變得逆來順受,不再抵抗。
6.拒絕繁殖。雌性拒絕繁殖。
7.雄性不求偶。雄性徹底退縮,絕不打架,更不求偶。
8.雄性陰柔。雄性獨自進食,睡覺,梳妝打扮,追求孤獨。
9.美麗的人。雄性變得皮毛光滑,毫無傷疤,卡爾洪稱他們是與末日一同到來的美麗的人。
以上9點便是整個老鼠烏託邦實驗經歷的過程,大家看看是不是能和目前我們看到的社會現象對號入座?或者說你們認為老鼠雖然也是群居動物,但是畢竟不是人,不足以預示我們人類的未來?
七哥的觀點是,老鼠不具備能發展出高尚人格的潛力,這種生物不足以代表的我們的未來。但假設如果我們人人都活得像新生代老鼠那樣,那麼就算我們都處在烏託邦中,結局估計也和這些老鼠一樣了。我們國家兩千年前的哲學家孟子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的獵奇分享先到這,記得把你的想法在評論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