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黑實驗:老鼠的烏託邦

2021-01-15 稷下書苑

1968年,美國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宏(John B. Calhoun)做了一個實驗:老鼠的烏託邦(Mice Utopia Experiment)。實驗的目的就是想研究:如果地球的人口密度達到極限,人類社會將會怎樣?

那麼實驗怎麼做呢:就是建立一個「老鼠天堂」。

實驗空間為一個正方形空間,邊長為2.7米,高1.4米,用金屬柵欄圍成。這個空間每一邊各有四條垂直的鐵絲網圍成的通道。每條都通往一些老鼠窩,並且安裝有食物和水的自動投放器,並為它們屏蔽了陷阱、疾病以及氣候變化等問題。

1968年7月,8隻(4公4母)老鼠被投放到了這個可容納3840隻老鼠的空間裡。


這些老鼠衣食無憂,沒有天敵,沒有自然災害,唯一的不足就是它們不能脫離這個生活空間。


在實驗開始之前,這4對老鼠一定認為它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老鼠,但它們想不到的是:不到兩年,自己和子孫後代會全數滅亡。

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請往下看。

剛開始,一切都正常,老鼠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大,在這個幸福窩裡,老鼠數量每55天就繁殖增長一倍然而到了315 天,數量到達620隻時!達到了最高峰情況發生了變化。



先是增長顯著下降老鼠,變成每145天增加一倍,但最可怖的是,老鼠的行為變得混亂不堪:

公鼠不再執行傳宗接代的任務,而是開始搶奪地盤互相廝殺,戰敗的公鼠就會失去社會地位,最終只能選擇逃避社交;

一旦公鼠不能保護家庭,母鼠就要挺身而出參與暴力捍衛權益,以致於母親無法傾心照顧孩子,甚至將未斷奶的小鼠驅逐出門;

而小鼠呢,先是被父親拋棄,然後被母親拋棄,最後因為沒有爸爸媽媽教育,它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一隻正常的老鼠,最終被社會拋棄。

但上一代的攻擊、迴避等壞行為,則被傳遞了下去……


到了600天的時候,它們的社會體系完全崩壞,行為徹底淪喪:

幼鼠死亡率高達96%,同類相吃,媽媽吃小孩,公鼠互相交配,選擇逃避社會的老鼠成了「宅男」,等大家睡覺後才出來活動吃東西,它們不參與任何活動,包括求偶交配;

而新一代的老鼠呢,由於沒有交配、養育或社會角色的概念,他們將所有的時間用來進食、睡覺和梳理毛髮,被稱為「美麗的人」。

等到最後一隻幼崽誕下後,母鼠們便完全停止了生育,老鼠數量下降至滅絕。

這個實驗叫做「老鼠烏託邦」。約翰·卡爾宏將這種社會崩潰稱為「第二次死亡」,同時,他也將這個老鼠的種群命運視為人類命運的隱喻。


整理於網絡 若涉版權請聯繫刪文  做有價值的閱讀長按二維碼關注稷下書苑   (聯繫 微信號 Wj90033803)


相關焦點

  • 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
    重重之重15分鐘視頻詳解:【老鼠烏託邦社會實驗】女性主義科幻作家的觀後感:作為非生物學的金融科技女性主義人士,今天被上世紀最經典的「老鼠烏託邦實驗」愁死了,怎麼說「經濟學也是人類社會學上面的皇冠——薛兆豐說的」,其實對於一些女性創業及深層次社會商業機會包括人類社會學的風口與趨勢的判斷,都需要不少腦細胞才能熬出來靠譜的「戰略」,哪怕自媒體戰略……但這個「老鼠烏託邦」,我請教了某生物學+生態學女學霸(她沒回復,估計是過去做老鼠實驗太多了,感覺太小兒科,或者是人家忙新實驗呢……我收到回復了晚點補充……)但是,但是
  • 老鼠的烏託邦實驗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一位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進行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老鼠烏託邦實驗,或許這個實驗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實驗就是把老鼠放在一個空間有限,但是擁有無限供應水和食物,沒有天敵,沒有自然災害,也沒有疾病的理想樂園裡,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他將4隻老鼠放入了這個近乎完美的環境裡。
  • 老鼠烏託邦:——被稱為「預言了末日」的神奇社會學實驗
    人口發展曲線無獨有偶,著名社會學家約翰卡宏,在上世紀70年代進行的著名社會學實驗「老鼠烏託邦」用驚人的實驗數據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待其穩固之後,也就是實驗開始後的第104天,第一批老鼠烏託邦的20隻「土生鼠」誕生。有點類似人類文明初期的開疆拓土、點燃文明的明燈。
  • 研究人類終極發展的實驗 老鼠烏託邦實驗
    在上個世紀,就有人用老鼠做了一個長達1588天的實驗,實驗的結果,曾經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這就是老鼠烏託邦實驗。實驗開始的時間是1968年,實驗者是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洪。對老鼠來說,這裡就是真正的烏託邦世界。有吃有喝,不會被天敵或者其他災害消滅。每天要做的就是吃喝拉撒和繁殖下一代。這個系統在理論上最大可以容納4000隻左右的白鼠,最佳數量大約為1500至2000隻左右。按照人們的猜想,老鼠應該會一直的繁殖下去,最終達到空間所能容納的極限,然而實驗的結果卻讓人脊背發涼。
  • 看看生態學家約翰卡爾霍恩做的「老鼠烏託邦」實驗
    科學家把4對老鼠放進「鼠城」裡,提供無限量的水和食物。老鼠的繁殖能力非常強,每55天,數量就翻一倍。到了第315天時,老鼠達到了620隻。此後,老鼠增長的速度顯著下降,變成每145天增加一倍。此時,鼠群內部的秩序開始崩塌。最初,母鼠在4個區域的分布比較平均,但強勢的公鼠慢慢霸佔了更多的母鼠。
  • 老鼠烏託邦,一個能預示人類未來的黑色實驗
    昨天剛寫完講日本少子化現象的文章,今天打算和大家談談老鼠烏託邦(又稱「25號宇宙」)這個被禁止的實驗。據說這個實驗預言了人類的未來,也跟昨天聊的日本社會問題的話題有關係。還沒聽過這個實驗的朋友不妨來看看。這個實驗的科學依據是,老鼠和人類一樣都是社會性動物,卡爾洪通過模擬一個老鼠的社會環境來預示人類的未來。
  • 「老鼠烏託邦」,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原來他的實驗研究的是用老鼠來模擬人類社會的生活,從而研究人口密度不斷上升後,會給人類帶來多大的改變,實驗的內容是他造出來了一個容納5000隻老鼠生存的空間,這裡面沒有天敵,食物充足,足以讓老鼠一直繁衍下去。
  • 「老鼠烏託邦」,一個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原來他的實驗研究的是用老鼠來模擬人類社會的生活,從而研究人口密度不斷上升後,會給人類帶來多大的改變,實驗的內容是他造出來了一個容納5000隻老鼠生存的空間,這裡面沒有天敵,食物充足,足以讓老鼠一直繁衍下去。
  • 「老鼠烏託邦」,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也就是說,這個「烏託邦」可以提供3840隻老鼠完美的居住空間,超過這個數字才會出現居住擁擠,而這裡的食物足夠接近一萬隻的老鼠享用,這個老鼠烏託邦就像是一個翻版的人類都市,那麼針對這個老鼠烏託邦進行研究,顯然對未來人類人口爆發式增長後,出現的人類密度問題有很大的啟示。
  • 1947年的老鼠烏託邦實驗,預示著人類未來的實驗,沒一個人敢信
    為了驗證烏託邦是否具備實現的可能性,科學家還進行了相關實驗,然而實驗結果卻令人感到十分絕望。據悉,在1947年,英國科學家試圖以老鼠作為實驗對象,「老鼠烏託邦」引起了人們一定的關注。其實實驗過程並不複雜,科學家在自家院子裡為老鼠提供了居住場所,原本認為沒有任何因素幹擾的它們能夠很好的生活下去,並且不斷發展壯大,然而它們的數量始終無法超過150隻,中途總會因為某種情況導致某些個體突然死亡。
  • 細思恐極的科學實驗:烏託邦式的老鼠城市,人類的未來也會這樣?
    烏託邦這個詞語是柏拉圖創造出來的,16世紀的英國有位學者叫莫爾,他在一本書裡虛構了一個烏託邦式的國家。從此,烏託邦就成了虛構而美好的社會的代名詞。人類社會目前還沒有出現,動物界中會不會出現?帶著這樣的疑問,1947年,美國的動物學家約翰策劃了名為「老鼠烏託邦」的科學實驗。
  • 老鼠烏託邦
    "I will mainly discuss rats, but my thoughts are about humans, salvation, life and evolution"——John Bumpass Calhoun​​​​                  半世紀前的​「老鼠烏託邦實驗
  • 「老鼠烏託邦」實驗,種群崩潰行為,能否預示人類社會的未來?
    1968年7月9日,美國馬裡蘭郊區的一所研究院裡,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博士進行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實驗,從這個實驗中我們或許可以一窺人類社會的終極走向。約翰·卡爾霍恩想,如果把老鼠放在一個物慾橫流,但空間有限的理想樂園裡,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
  • 「老鼠烏託邦」實驗,持續了整整1780天,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老鼠烏託邦"實驗,持續了整整1780天,預示了人類的未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關於動物行為的實驗,這個實驗進行了整整1780天,而最終的實驗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人類的未來,這就是著名的"老鼠烏託邦"實驗。
  • 「老鼠烏託邦」,歷時1780天的黑暗實驗,是否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老鼠烏託邦」是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John B. Calhoun)於1968年所做的一個實驗,其目的是研究與動物種群密度相關的問題。實驗選擇了4雄4雌總共8隻健康的小白鼠作為研究對象,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研究人員為它們精心打造一個堪稱完美的居住場地。
  • 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
    03不完美的烏託邦 沒有疾病,沒有天敵,充足的食物和飲水,這個烏託邦可以至少容納3840隻老鼠,當老鼠的數量到達9500隻,食物才會供給不足,也就是說,這個「烏託邦」可以提供3840隻老鼠完美的居住空間,超過這個數字才會出現居住擁擠,而這裡的食物足夠接近一萬隻的老鼠享用,這個老鼠烏託邦就像是一個翻版的人類都市,那麼針對這個老鼠烏託邦進行研究,顯然對未來人類人口爆發式增長後
  • 老鼠烏託邦:人類的未來?
    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老鼠的數量應該會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來回波動,而不是到達頂點後直接滅亡。卡爾霍恩的論文由於其中引用了部分聖經啟示錄中的內容,同時被科學界和神學所批判。在論文發表後,無數組織、團體為了自身利益也做出了大量的解讀,反而使「老鼠烏託邦」逐漸神棍化,逐漸偏離了最初了主題。
  • 最神秘的動物實驗:老鼠烏託邦,560天後卻走向滅亡!
    這就是著名的老鼠烏託邦實驗。它昭示著人類科技發展頂峰的未來社會。卡爾霍恩早從15歲的開始就能在田納西州鳥類學會的期刊上發表文章。之後,他取得了動物行為學的博士學位。1947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作的卡爾霍恩找了一塊不到1000平方米的林地作為實驗場地。
  • 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實驗告訴我們什麼?
    在Mortality-Inhibiting Environment for Mice系列實驗中,最著名的一次實驗名叫「Universe 25」,老鼠數量的峰值超過2200並在600天內走向毀滅。網絡上通常稱之為「老鼠烏託邦」或「老鼠反烏託邦」:在封閉的空間裡讓老鼠不受限制地獲得食物和水,遠離捕食者的威脅,觀察它們的自我毀滅。「behavioral sink」是設計這些實驗的研究者John B. Calhoun提出的表示該現象中社會開始崩潰且無法挽回的時點的術語,不是實驗的名字。
  • 半個世紀前的暗黑實驗「老鼠烏託邦」警示了所有青年
    我們先來看什麼是「老鼠烏託邦」實驗?20世紀60年代,美國生態學家John B.Calhoun進行了一場名為『Mouse Utopia Experiment』(「老鼠世界」又譯為「老鼠烏託邦」)的實驗。實驗者將4公4母(共4對)白鼠放在一個由穀倉改建的實驗場地中,這個小世界是一個邊長為2.7米,高1.4米的的方形金屬柵欄圍成的空間,每一邊各有四條垂直且由鐵絲網做成的隧道,每個隧道都通往一些老鼠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