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的中國教授,為什麼能讓央視花16分鐘介紹他?

2021-01-12 青石電影

2020年1月,一位老師的一系列法考視頻突然在某網站爆火。

視頻中,這位老師提出了這麼幾個問題,被廣大網友傳成了段子、做成了鬼畜視頻:

「如果有隻熊貓要咬死我,我能把熊貓打死嗎?」

「拿著高倍望遠鏡天天看對面女生宿舍,這構不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嫖-娼不給錢犯法嗎?」

在大家眼中看起來門檻很高的刑法,在這樣的幾個「靈魂之問」下突然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因此,在他正式入駐網站後,短短幾天粉絲數便迅速破100萬,成就了網站「2020最速百萬粉傳說」。

如今,他的粉絲數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這位講「普法單口相聲」的人是誰呢?

他就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老師羅翔。

而這一次,他走出法考視頻,來到了一檔節目——《十三邀》。

自2016年開播的《十三邀》,作為一檔由作家許知遠為主持的訪談節目,它已經辦到第五季了。

5年5季,每一季的豆瓣都在8分以上,而最新的這一季更是因為羅翔的出現直接讓評分飆到9.3分。

不少看過的網友都愛到不行:

「太精彩了,好像給思想洗了澡。」

「這是我看過最好的訪談節目。」

羅翔,究竟有什麼魅力呢?

通過他與許知遠的談話,我們好像離他更近了一點。

作為北京大學計算機微電子專業畢業的許知遠,為報刊寫過稿、出過書,更是單向街書店的創辦人之一,秉持著「看世界帶著偏見」的他,與作家白先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演員俞飛鴻、主持人馬東、地產大佬王石等不同領域的嘉賓都有過交流。

在第五季的新開頭,仿若「漫遊者」的許知遠竟跳起了舞,舞伴有美麗的女郎、也有商場的售貨員,略微凸顯的小肚子之下,不變的依然是他的那一絲笨拙。

在第一期節目中,可能是頭一個比許知遠還高不少的嘉賓出現了——羅翔鼻梁上加著一副眼鏡、穿著簡單的襯衫西褲、頭低下來能看到微微露出的頭皮,就是我們印象中的一個樸素的知識分子的形象。

北京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專業畢業、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羅翔,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的他,自2008年以來便每年都入選「法大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教師」,在2018年還是「法大首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優秀導師」。

而上他的課的學生並不只限於法學專業,他的課也十分其他專業的同學的歡迎,常常出現一座難求、連過道都站滿了學生的盛況。

因此,在節目的一開始,便是許知遠來到羅翔講課的現場,聽著他說「公安局局長收錢不辦事,貪贓不枉法,定什麼罪名?」的案例。

(張三:羅翔一系列案例中的「犯罪者」)

從上海松江大學城,到萬聖書店、楊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兩人邊走邊聊的這一路上,看起來漫無邊際,咱們可以從3個方面來探悉羅翔的「秘密」:

1. 被罵到退出微-博?

9月8日,羅翔因為發了一條閱讀分享,被不少網友認為是在影射某表彰大會而遭受巨大的質疑,在許多人的「口誅筆伐」之下,回應無果的羅翔選擇暫停更博。

而這一期節目,就開始於羅翔的退博事件的7天後。

面對許知遠問到他如何看待這場事件,羅翔談到他在事後偶然間遇到了好友,他提及了好友問他的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好友問羅翔,別人對你那麼多讚譽,你是否覺得這合適,羅翔說那肯定愧不敢當;

因此好友接著問第二個問題,那麼別人對你的批評,你為什麼就深信呢?

「別人對你的表揚名不副實,你就很開心;別人對你的批評名不副實你就受不了,這不是典型的雙標嗎?」

人的天性總是愛讚美好過批評的,好友一番話突然讓羅翔想通了。

如今已47歲的他越來越明白,儘管自己有著千萬粉絲,看起來好像是個能「呼風喚雨」的「網紅教授」,但實際上,網絡上的這些粉絲不過都是虛擬的。

羅翔覺得很多人看他的視頻或因為段子、或圖個熱鬧,看完視頻好像學到了刑法知識,但得到的不過只是「片刻的感動」,他們手機一關又繼續一如往常,也許一個觀眾都難以影響——

你真正能影響的就是你身邊所愛的那些人,去關注自己身邊的現世生活吧!

不論是引用蘇格拉底的「對於你懂的東西,你才會真正的認同」,還是引用康德的每個人類都有原初設計如出廠設置一般,羅翔對自己網絡的爆紅簡直是「人間大明白」:

「我的一些理論迎合了這些出廠設置,說出了老百姓想說但表達不出來的話。」

2. 刑辯律師吃不飽飯?

比起一個案子幾萬塊要做四、五個月的刑辯律師來說,案子少又容易遭到報復,賺得更多的民事律師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選擇。

儘管羅翔課上的同學很享受刑辯帶來的樂趣,但正如他們感嘆如果連飯都吃不飽,談什麼理想那樣,很多時候在理想主義之下,真正在現實中去做才知道有多難做。

面對「人類沒有意義和目的」的虛無主義和「沒有絕對的對錯」的相對主義的盛行,身為刑法老師的羅翔,儘管一直警惕人性的幽暗,但內心卻始終秉持著的那一份追求真善美及公平與正義的信念。

「我們無法追求到絕對的美,但不能推導出這個世界沒有美,人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

其實,學生時代的羅翔沉醉於技術主義的法律,常把「你管得著嗎」掛在嘴邊,妥妥的年少輕狂。

但直到有一次他在路邊遇見一位老婆婆問路,在給想要上訴的她指完路後,老婆婆竟然撲通一聲跪下道謝,羅翔突然開始覺得虛幻的理想主義都是矯情,不過是在逞口舌之快。

此後,當上了老師的羅翔不僅與另一個老師一起開了門名為「法律診所」的課,篩選一些對刑法有興趣的學生,以免費辯護的法律實踐為主,同時為了影響更多的學生,他還成了法考培訓的老師。

正如節目中羅翔對許知遠談到自己年輕時愛讀激情爽快的尼採的著作,但現在卻不由得感嘆到:

「這些哲學家都不過正常人的日子。」

對於自己千裡迢迢從湖南來北京看病的親戚,卻苦於搶不到號,只能去找「號販子」的羅翔,言語間透露出一絲無奈。

儘管如此,人到中年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的羅翔仍始終堅信:

「所有的法律人為什麼要追求公平、正義,因為正義是客觀存在的。它不斷地挑動著我們的心弦,讓我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3. 道德凌駕於法律之上?

在爆發一些公眾事件時,網絡上的道德譴責的聲浪總是一波還比一波響,而一切以道德為標準,那麼它與法律的界限又在哪裡呢?

正如大家都聽過的那句,法律是對人最低的要求,在羅翔看來,對於個人來說,他覺得道德只能用以自律,不能要求別人,否則就是偽善了;

而從法律與道德的關係來看,他覺得法律和道德實際上是一體的,比起以道德作為懲罰正當化的「積極道德主義」,羅翔更傾向於「消極道德主義」:

「道德上是值得譴責的,那它不一定是犯罪,在道德上是被鼓勵的,那它就不應該受到懲罰。」

正如金庸小說中的一眾大俠那樣,我們似乎總是對行俠仗義有一種憧憬,而這種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正義,某方面也可能會導致像冤冤相報的非正義的產生。

「不能過度放縱自己的激情和正義感,因為我們都並非完全理智的存在。」

不由得又想起羅翔所說的「自由不受限制,就會導致強者對弱者的剝削」,也許並不完美的程序正義才能達到一種可見的正義。

從上而下與從下而上,法治也許從來都是雙向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羅翔宣布停止更博之後,央視幾天之後便發布了一個長達16分鐘的專訪紀錄片來介紹他,片中肯定了他用短視頻的形式創造的新的普法方式。

那麼,他憑什麼能得到央視了認可?

看到這裡,也許你的心裡已經有模糊的答案了。

實際上,不僅是因為他的專業、幽默、自省、謙遜、坦然,更因為他有著身為教師的那一份責任感。

在羅翔看來「知識是枯燥的,讓人在使命中對抗枯燥的學習」,因此他在課堂上總是提出許多腦洞清奇、角度刁鑽的問題讓你猛然思考,從「法外狂徒張三」到《隱秘的角落》 《沉默的真相》等刑法角度的分析,他的課聽來總是有趣抓人。

從假口罩的罪與罰、拐賣「陰陽人」,到「多人運動」、「果聊」勒索案,總是以積極的方式介入當下的羅翔不止是在講刑法,更是在講三觀。

正如他在談到韓國N號房案件所談到的對女性的不尊重:

「在當前的社會,雖然法律極力倡導男女平等,但不得不承認,女性很多時候依然處於弱勢,所以法律應該給予女性更多關愛。男女交往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會互相尊重。」

在如今倚重專業教育的當下,老師似乎成了知識搬運工,好像沒人教我們怎樣看待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怎樣獲取更多生活的智慧,而羅翔的存在更像是通識教育中的一盞明燈。

當光鮮亮麗的明星被萬千寵愛、搞笑博主成為流量大咖,卻已經太久沒有討論嚴肅、深刻問題的學者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了。

不由得想起整期節目中,最刺痛人的一句話莫過於,經歷過八九十年代理想主義的許知遠所說的:

「原來我們相信的東西是這麼邊緣的東西。」

什麼時候我們恥於談理想與信念了呢?

可以說,談詩與美、聊文學與歷史、探討個人與時代等一系列形而上問題的《十三邀》,在實用與功利成主流的當下,多少顯得有那麼些「不合時宜」。

但也正是這些逆主流而行的人或物告訴了我們生命中的另一種可能性,也許我們都被所謂的「最優解」禁錮了太久。

當然,我們總是習慣於「造神」,又習慣於「毀神」,有人把羅翔崇拜成了「大師」,而又有人說羅翔不過在傳播雞湯——

不管怎麼說,不要聽風就是雨,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吧。

總的來說,你也許不完全認同羅翔對於法律的觀點、對於中國古代刑法等的看法,但你不能否認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師:

「真正的知識一定要走出書齋,要影響每一個願意思考的心靈,願你做法治之光。」

自嘲自己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羅翔,這朵花已經開了一年多了,被問到將來也許會「過氣」的問題,他平靜到地說到:

「有一天別人說,夠了,你下去,那我就下去。」

青石電影編輯部 | 晨晨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相關焦點

  • 他是中國版「愛迪生」,被央視報導13分鐘,卻被親媽嫌棄瞧不起!
    在9月29日的晚上,央視對他進行了整整13分鐘的報導,言語中標不乏鼓勵和誇讚之情。來看看耿帥的一些製作發明,分分鐘驚掉你的下巴。比如,這個用管鉗做的螞蚱,放到網上的播放量分分鐘突破百萬,還有很多網友問他多少錢。
  • 曇花一現,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在植物裡也是一樣的,植物也有很多讓人覺得神奇的時候,比如含羞草被人碰到合攏葉子的時候,比如向日葵朝著太陽轉動的時候,還有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時候,還有曇花一現的時候。這些時刻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去觀察。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種植物它也有神奇的時刻,它是一朵很美麗,很害羞的花,它只在夜晚開放,而且開花的時間很短,所以有了一個關於它的詞語出現。
  •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來源 | 金融投資(ID:hjy3456)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給近代中國作出過這樣的評論,近200年的中國或許只是歷史上一個短暫的意外,這並不是常情。如果今後中國要回到屬於她的位置並不意外。他對此解釋稱:自古以來,西方國家的建立,總有一個開端,但中國似乎沒有這個概念。
  • 他是中國版「愛迪生」,被央視多次點名稱讚,卻遭親媽直言看不起
    不過網紅也不全是負能量,有個大網紅就多次被央視新聞誇獎。他就是中國版「愛迪生」耿帥。在直播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耿哥製造,必屬廢品。」放眼整個直播界,耿帥可能並不是算「超級網紅」,可他絕對是這個國慶最紅的網紅。因為前幾天央視花了足足14分鐘來介紹他。不光如此,就連目前熱映的《我和我的家鄉》,裡面黃渤所飾演的原型就是他。
  • 無錫掀起曇花種植熱 曇花一現朋友圈裡「開」滿屏
    在他的影響下,來看曇花的朋友們現在都想種曇花。曇花敗落仍是寶,市民將其製成甜品不少市民或許都見過「曇花一現」,但品嘗過「曇花菜」的可能就不多了。鄧大姐家的曇花已經16歲了,每年開花好幾次,每次開花的時候除了觀賞外,她還會把花瓣製成各種美食,煲湯、做成甜品,她都嘗試過。
  • 央視主持人王小騫女兒,花20分鐘繫鞋帶、90分鐘用鼻子呼出泡泡
    央視主持人王小騫女兒,花20分鐘繫鞋帶、90分鐘用鼻子呼出泡泡,媽媽的做法刷爆朋友圈,獲得無數網友的點讚。1在《媽媽知道怎麼辦》這本書中,她提到當孩子遇到挫折,父母應該扮演好兩種角色。早早繫鞋帶,足足花了20分鐘,小臉憋得通紅,他不知道怎麼系蝴蝶結,就把鞋帶左一圈右一圈地轉來轉去,最後系成了兩個鼓鼓的大團團。在這期間,爸爸想過去幫忙,也被她欄住了,當鞋帶系好後早早高興極了,大聲地對他們說:「我會繫鞋帶了。」
  • 拙政園的杜鵑花上央視了!就在國內首部自然園藝類紀錄片裡
    拙政園的杜鵑花上央視了!>央視紀錄頻道CCTV-9,   一系列有關花的故事,   正在講述。>共5集,每集50分鐘。   從山野到園林,   從中國到世界,   花雖無言,   卻用美連接起   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
  • 梁宏達談譚詠麟憤憤不平,他怎麼能和曇花一現的刀郎合作?
    說到與刀郎的相識,是因為譚詠麟的很多朋友都在跟他提刀郎的作品。於是他就真的去北京找刀郎去了。結果到了北京讓他大吃一驚,她發現幾乎每家店都在放他的CD。譚詠麟說:「我把刀郎的碟子買回去,聽著聽著就愛上了。」後來,譚詠麟通過公司找到了刀郎的聯絡電話,親自打電話約見刀郎。並提出想把刀郎最火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改編為譚詠麟的廣東版,放到自己的專輯裡。
  • 曇花一現,只為你
    曇花一現,這個成語我們聽過,一般的意思可以從字面上猜出來,到查字典,他的具體意思是:開場時間很短,指一件漂亮的東西或場景出現,很快就消失了。他也指罕見的東西或突出的人物,只出現一段時間,然後消失。現在很多人會用曇花一現來形容某物或某人的珍貴和稀有。
  • 楊偉光 解密央視
    即便現在已離開央視,談到老領導,倪萍還是說:「我得謝謝他,我希望楊臺健康快樂。」採訪中,楊偉光的知名「老部下」們,如崔永元、時間(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著名製片人)、李挺(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張子揚(第一位由招標產生的春晚導演)、徐俐(《中國新聞》首席主播),對他說得最多的就是「用人不拘一格」、「任人惟賢」。白巖松說:「我覺得楊臺是個能把握方向的人。」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當天,這些作品的總導演、製作人逐一介紹作品,這些涉及文化歷史、自然地理、社會現實、科技探索四大類題材的新作,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反映了高速發展中的美麗中國。    「向觀眾呈現神秘、壯闊、活力的中國海,揭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然趨勢、必要條件和現實環境。」李炳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梁紅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反映美麗中國的紀錄片,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曇花一現」的不一定是曇花,各種意義上的
    與眾不同的花期曇花在夏季孕蕾開花,一般在晚上8~9點開放,當花完全綻開後,再過2個小時左右,就會慢慢閉合,枯萎下垂,通常來說,整個過程也不過4個小時左右,開花到花敗的時間很短,所以才有「曇花一現」之說。
  • 中國斯諾克2人打進16強!爆冷丁俊暉之人曇花一現,世界冠軍出局
    2020年12月1日,斯諾克英錦賽繼續進行第三輪的較量,8位選手通過考驗率先打進賽事的16強,中國選手佔據了其中的兩個席位,在上一輪爆冷戰勝衛冕冠軍丁俊暉的大衛.格雷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另一位中國選手肖國棟淘汰出局,在首輪轟出147的世界冠軍賓漢姆,也沒能繼續晉級。
  • 曇花的傳說:曇花一現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
    不想,此事竟被玉帝知曉,玉帝大發雷霆,將花神抓了起來,將她變成了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與情郎相見,還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抹去了他前塵的記憶,讓他忘記花神。
  • 廈大一小夥亮相央視,向大家介紹「萌萌噠」水母
    7日晚上,央視科教頻道的《科學動物園》欄目來了一名廈門大學的小夥子尼紫泰。他在節目中生動講述了海月水母的「長生不死」,並現場給水母餵食。其實,最近兩年,尼紫泰一直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做科普,介紹不同水母的特點。此外,他還設計一套水母表情包,用「萌萌噠」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水母。
  • 浙大教授鄭強:中國孩子不差啊,為什麼他成年了就不行了?
    「中國孩子跟別國孩子一起玩都不差,為什麼他成年了就不行了?」浙大鄭強教授一席話,驚醒夢中人。「我特別希望新聞媒體搞什麼訪談,能不能把幼兒園老師安排跟我們坐在一起?」「為什麼?你看我們的少年不差啊!中國的小孩跟任何一個國家的小孩玩,都不差!」「他為什麼成人了就不行?我們中小學教育、特別是幼兒園教育,它特別摧殘我們中國男孩的自尊心和責任感。」「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他們叫什麼?我們現在的教育觀念在哪裡呀?我們已經成為了我們有很多老師謀生的手段!他已經不再搞教育了!」
  • 「曇花一現」的由來你知道嗎?曇花潔白、聖潔、用生命綻放
    「曇花一現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這般豪壯的詩句是為曇花而作,我們都知道曇花一現,但是你知道曇花一現的傳說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傳說!曇花原本是一位花神,她嬌豔美麗,一年四季永不凋零。
  • 央視《新聞聯播》片頭畫面寬高比已改為16:9
    原標題:央視《新聞聯播》片頭畫面寬高比已改為16:9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與央視綜合頻道7月17日19時播出的《新聞聯播》對比,18日同時段播出的《新聞聯播》片頭畫面寬高比已由4:3改為16:9,並且畫面顯示「高清」字樣。
  • 成語"曇花一現"中的"曇花"與植物科學的"曇花"竟然不是一回事
    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認為,這種就是「曇花一現」中的曇花。這其實又是一種望文生義,是有待商榷的。原文中的優曇缽花並非指曇花,而究竟是什麼花,因為描述不多,所以無從判斷是什麼花?因花開時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但時間短暫並在晚上開花,所以許多人認為能看到曇花綻放較難得。究竟是誰把這種花命名為「曇花」,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曇花」的中文定名可想像與此成語相關。
  •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讓曇花一年多次開花的養護方法!!
    曇花一現終何意,朝朝魂夢空掛牽。曇花,別稱瓊花。因為只在夜半時開花,故有「寂寂曇花半夜開,月下美人婀娜來」的詩句,亦因此被人稱為「月下美人」。曇花的花期很短,只有3-4個小時,但是花開絢麗,不可方物,於是便有了「曇花一現」的成語來比喻美好的事物稍縱即逝。更有「曇花一現,只為韋陀」的美麗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