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開了5朵,淡雅的香氣瀰漫了老遠。」「我把曇花照片發在微信朋友圈裡,竟有5個朋友留言說要來賞花。」目前又到了「月下美人」展芳容的時節,近年來,錫城掀起曇花種植熱,原來比較稀見的曇花一下子走進了千家萬戶。「曇花一現」究竟是怎樣的美景?日前,記者找到市區養曇花的市民,發現這一周以來,曇花開遍了錫城。
走進曹張新村孫先生家的花圃,白掌、綠蘿、君子蘭擺得滿滿當當,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株巨大的曇花。植株高達1米,長勢豐滿,至今已種養了6年。眼前尚有3朵花苞,地上則落滿了枯花,可以想見開放時的盛況。孫先生介紹,從今年7月份以來,這株曇花已不間斷地開放了2次,最多的一次出現了5朵同時開放的奇觀,最近家裡常常會聚集起不少慕名來看花的鄰居和親戚。
由於曇花的開花一般在晚上9點以後,花開到花落會持續3到4個小時。前天晚上7點鐘左右,見紫色的花萼緊裹著下垂的花蕾,曇花有了開花的跡象,他在朋友圈發布了這一消息。不一會,三五個好友帶著長槍短跑都趕來,只為一睹曇花綻放的「芳容」。一邊駕著相機在花盆前,一邊打牌等待開花。到了晚上9點半,只見花蕾漸漸向上翹起,張開了一個小口,先是黃豆大小,爾後逐漸擴大,白色的花瓣一片片慢慢翹動,一層又一層地打開,散發出陣陣幽香,白玉似的花瓣向外伸張舒展。大家激動地又是拍照又是錄像,孫先生的妻子則手拿手電筒和微型噴壺打燈光又是灑清水,製造出最佳拍攝效果,到凌晨1時才開始敗落。
竟有花開三度,差點錯過深夜美景
家住東亭的田先生,家中有一株養了5年的曇花,以往每年花都只開一到兩次,而今年,家中的曇花已是第3次開花了。前幾天花謝之後,田先生一家就沒太在意,沒想到上周三晚上11點多,曇花再次開了花,一家人都很驚喜。「當時我們已準備休息了,還是孩子發現了,要不可能會錯過觀賞這次開花。」為了捕捉這難得的瞬間,田先生一家捨不得入睡。
說起來,這株曇花對田先生來說有著特殊意義。8年前田先生在杭州工作,朋友贈送他這株曇花。「當時朋友告訴我,要養4年才能開花,可沒想到第二年就開了,從此我對這花百般呵護。」三年前,他從杭州調回無錫時,就將它一併帶到了無錫繼續種養。
「雖然沒法解釋這種罕見現象的成因,但是我覺得這與我多年的精心呵護是有關聯的。」田先生忍不住分享自己的養花經:曇花喜溫暖溼潤和半蔭的環境,不耐霜凍,忌強光暴曬。平時他會用經過發酵的淘米水灌澆,這樣水分養料都可得到保證。夏季是其生長旺盛期,他就會用一個盛水的平地盤放在花盆下面,保持溼度。冬季是其休眠期,冬天把它抬進屋子裡,不讓其受凍,還要控制澆水和施肥,讓土壤略顯乾燥。在他的影響下,來看曇花的朋友們現在都想種曇花。
曇花敗落仍是寶,市民將其製成甜品
不少市民或許都見過「曇花一現」,但品嘗過「曇花菜」的可能就不多了。鄧大姐家的曇花已經16歲了,每年開花好幾次,每次開花的時候除了觀賞外,她還會把花瓣製成各種美食,煲湯、做成甜品,她都嘗試過。
「曇花是寶貝,不僅可欣賞,能食用,還是一味中藥,具有治療肺部疾病、清熱療喘的功效。」鄧大姐說,用花瓣燒湯,粘性很大,口感很不錯,還有特殊的清香。之前幾次,她家養的曇花先後開放了幾次,拍完曇花照片後,看到凋零的花朵,她想到曾聽人說過曇花可以吃,就上網查了一下,果然看到曇花可做菜做湯,且「曇花性微寒,味甘淡,有清熱止咳的功效」,非常適合夏天食用。她嘗試著先將一朵凋謝後的曇花摘下,用清水洗淨,抽掉花蕊,洗淨花粉,加入煮好的銀耳和蓮子羹中,再加冰糖少許,一道夏季清甜淡香的甜品——曇花銀耳蓮子羮,就做好了。前幾天她還將曇花開花後趕緊採下來,放在冰箱裡冷藏,第二天用花瓣做出一碗曇花蛋花湯。
曇花為何總「一現」,源自氣候與地理
市綠化管理站高級工程師何志堃介紹,曇花又名月下美人,它跟火龍果是親戚。一般來說,曇花的自然花期在每年6到10月,開花的時間也都在晚上8到9點鐘以後,所以往往在睡夢中錯過了花開花落。為何曇花選擇夜間開花呢?花期如此短暫?
何志堃解釋,這奇異開花特性要從它的原產地的氣候與地理特點談起。它生長在美洲墨西哥至巴西的熱帶沙漠中。那裡的氣候又幹又熱,但到晚上就涼快多了。晚上開花,可以避開強烈的陽光曝曬;延長開花時間,又可以大大減少水分的損失,有利於它的生存,使它生命得到延續。於是天長日久,曇花在夜間短時間開花的特性就逐漸形成,代代相傳至今了。
據了解,一些花卉園藝發燒友為了讓曇花在白天開花嘗試「偷天換日」、「顛倒晝夜」的科學辦法予以實現。在它的花蕾長到10釐米時,每天上午7點鐘把整株曇花搬進暗室裡,造成無光亮的環境。到傍晚8點鐘至9點鐘,用電燈進行人工照射,這樣處理7至10天後,曇花竟然在白天開放了。
曇花適合家庭觀賞,公園推廣難實現
據園藝專家介紹,早在十幾年前,無錫就有人開始養曇花,當時還比較稀罕,主要是花卉愛好者和園藝人士種植在自己庭院。近年來,隨著市民養花熱情高漲,原本稀奇的曇花正在大眾化,庭院、陽臺甚至客廳常可見到。周先生驕傲地告訴記者,奇花共欣賞是他精心種植曇花的目的所在。在半夜盛開的曇花十分美麗卻很難見到。養花不僅養性,也讓他結識了不少愛花之人和攝影愛好者。他們有一個養花交流群,大多是園藝師和愛花人士,圈裡一些園藝專家正在嘗試嫁接曇花使得花量更多,即使「曇花一現」,那也要留住瞬間的「曇花一片」。
何志堃表示,現在「曇花一現」來形容美好的事物稍縱即逝。曇花掀起種植熱也說明大家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而好花不常開,更激起大家的獵奇心理。他認為,掀起曇花種植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曇花通過扦插就能繁殖,而且成活率高。隨著大家生活品質的提高和城市綠化水平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養花弄草,既美化了環境,又愉悅了心情。特別是這種沒有翻土、施肥等繁瑣養護過程的植物近來受到市民的喜愛。不過,曇花的開花特點決定了曇花適合種植在庭院中。「因為大自然種植缺少養護不容易存活,從觀賞價值來說,夜間開花,而且開花的時間較短,不具備公園、道路花卉的觀賞性。」
鏈 接
還有這些「夜仙子」:紫茉莉、牽牛花、月見草
其實除了曇花,錫城還有不少和曇花一樣開在夜晚的花卉,不過因為隨處可見,相比「夜仙子」曇花就顯得比較普通,常常被人遺忘。其中,「紫茉莉」就是在傍晚的時候開花,開花時正巧是大家吃完晚飯和幫小孩子洗澡的黃昏時分,所以被稱為「煮飯花」或「洗澡花」。在錫城見到的紫茉莉大多數為野生,也有人種在自家庭院,它的花期也在夏季,黃的、粉的、紫的小花簇擁在一起十分美麗。月見草也是夜間開花的植物,通常在月亮出來後開花,目前在道路旁和公園裡都能見到。大家最熟悉的有牽牛花也是在傍晚到夜間開花,它的品種很多,花的顏色有藍、緋紅、桃紅、紫等,亦有混色的,花瓣邊緣的變化較多,是常見的觀賞植物。
來自民間的美麗愛情傳說:曇花一現,只為韋陀
相傳曇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燦爛。她還愛上了每天給她澆水除草的年輕人。後來此事給玉帝得知,玉帝於是大發雷霆要拆散鴛鴦。玉帝將花神抓了起來,把她貶為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習佛,漸有所成。而花神卻怎麼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照顧她的小夥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採集朝露煎茶。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她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可是千百年過去了,韋陀一年年的下山來採集朝露。曇花一年年的默默綻放。韋陀始終沒有記起她。曇花一現,只為韋陀。所以曇花又名韋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