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科技,一個有態度、有觀點的自媒體人!
導語:對於號稱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到現在網上也依然充滿很多質疑聲,「6.7億造天眼有何用?最終不還是浪費」、「天眼用的是落後的技術方案」……網上質疑的天眼,就是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那麼,這些質疑是否真的有道理呢?這裡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科普。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FAST自今年一月份驗收以來,設備運行穩定可靠。截止目前,FAST累計發現超過240顆脈衝星,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數量達到40餘篇。而且,關於FAST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報告已經陸續發表在《自然》雜誌。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表示,「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FAST設計與建設過程,圖片來源:Li& Pan
可是,消息一出,同樣的質疑聲也是不斷。一些網友表示,「這種單孔徑射電望遠鏡投入即落後,各方面都被國外新體制射電望遠鏡全方面吊打。」還有網友居然表示,「末期都愛造各種花裡胡哨的玩意,什麼金字塔、諾亞方舟、長城……」
看到這裡,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FAST單口徑大望遠鏡真的是落後技術嗎?稍微查閱一下資料,就會發現,單口徑大望遠鏡和望遠鏡陣列屬於不同的發展方向。前者靈敏度高,可以探測到比較微弱的信號,後者解析度高,可以探測兩個比較近的信號。
只是各有優長,各有用武之地。要是完全沒有技術優勢,這種重大科研項目肯定不會通過立項。
其次,FAST射電望遠鏡是否有意義?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知道FAST射電望遠鏡是用來幹什麼的,根據FAST科學委員會遴選並啟動的五個大項目來看,主要是用來發現脈衝星和快速射電暴。
其實,發現脈衝星和快速射電暴除了對研究廣義相對論、等離子體等物理理論研究有幫助外,還能作為比人造時鐘精度高太多的天文時鐘。更重要,大家也更感興趣的是,FAST還能幫助我們發現外太空行星和地外問題。
因此,FAST的意義還是非同尋常。而且,正是因為不斷探索,不斷激起對未知的好奇,科學技術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其實,對於FAST的價值,真的不能用錢來衡量。至於6.7億的造價來說,是多是少的標準也不明確,不同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的確,目前FAST還並沒有對我們日常生產生活產生實際推動力作用,但是,說不定未來真的會發現什麼驚天宇宙秘密。
就像我們航天事業,再不濟,也滿足了人類對外天空的好奇心。未來,說不定真的能夠找到滿足日益增長人口需求的外太空資源,亦或是找到一個更適合人類生存的家園。
那麼,對於這種夢想來說,我們又該用多少錢去衡量呢?
同樣的道理,面對如今美國打壓我國半導體行業,我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造芯運動。於是,一些人就開始抨擊「一窩蜂」造芯不可取。的確,造芯運動中出現了不少騙經費、爛尾等問題,但是,我們就應該停止造芯運動嗎?
造芯運動本身就是一個耗資巨大且需要長期積累的工程,不可能一口氣吃個胖子立馬見效。與此同時,國家需要出臺更多政策來持續扶持和保護國產半導體事業。短時間內出現問題,是必然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前進的步伐。
有人認為「一窩蜂」造芯運動是一種缺乏統籌和遠見的做法。客觀來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混亂的局面,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在半導體行業落後太多。從晶片材料到生產設備,再到製造工藝,再到半導體人才培養,我們都有很多功課需要做。
因此,此時集中優勢力量去攻關才能是最高效建立國產半導體產業的模式。但是,對於造芯運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和手段,讓投入的錢真正流入到半導體行業。
無論是FAST射電望遠鏡,還是造芯運動,我們都需要允許嘗試、允許犯錯,即使調整就行。否則,我國半導體產業就永遠發展不起來,前沿科學技術探索更是無稽之談!
關注靜心科技,一個靜心看待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