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管理,分管理、專技和工勤三種崗位。其中,專技崗實行職稱評聘制,要先拿職稱才有機會聘任到崗。具體崗位分四等十三檔,一至四級是正高崗,五至七級為副高崗,八至十級中級崗,十一到十三是初級崗。 職稱評定方面,本科畢業試用期轉正後一般定十二級,四年後可參評中級職稱,中級職稱滿五年後可評副高,副高五年後評正高。
具備職稱資格後,在單位有崗位空缺的情況下,可以聘任到崗享受相應的崗位待遇。也就是說,職稱是不與工資待遇掛鈎的,職稱崗位才是定薪的依據,只有聘任到崗才能享受相應的待遇,而不是有職稱就有待遇。這是兩碼事,要區分清楚。
專技崗初次聘任到崗,一般都是聘到相應職稱崗位的最低檔。比如中級職稱,初次聘任一般安排在專技十級崗位;副高職稱,初次聘任一般安排在七級崗位。職稱崗位內部之間等級晉升,初中級崗位原則上是兩年晉升一次,高級職稱崗至少三年以上,正高考評另行辦法。不管兩年三年,職稱崗位內部等級的晉升有個大前提,是必須有崗位空缺,否則滿足條件也無法聘任到崗。現實中,由於很多單位人事部門不作為,加上職稱本人對政策的不了解,往往也容易出現內部等級不晉升的情況,比如中級職稱在沒拿到副高前,很多人往往停留在十級崗,而忽略晉升九級或八級崗,導致待遇經常「停滯不前」。
至於職稱崗位的職數,按照政策規定,高中初的比例一般是1:3:6,比例名額內部之間可以小幅調節。假設一個單位有50個人,那麼高級職稱則是5個名額,中級15個,初級30個。高級職稱裡面,正高可以設1到2個,其餘副高;中級職稱按照3:4:3設置,八級可以設4個,九級設6個,十級設5個。初級職稱名額內部調節,十一和十二級可以五五開,也可以十六開,十三級不受比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