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那麼很多人就不理解,為什麼都要去研究黑洞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討論!
黑洞,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它是一個吞噬萬物的天體就連光都逃不過它。那麼研究它有什麼意義呢?
有人說黑洞是當下物理學最尖端的研究之一,為什麼呢?當代自然科學的三大課題;基本粒子、天體演化以及生命起源,而研究黑洞與基本粒子、天體演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我們人類探索宇宙發現,以及黑洞的存在對人類是否有危害,存在什麼影響都有著什麼重要的意義!在物理學界有一句話說的很明白;沸騰的黑洞,你將把物理學引向何方?透過奇異的黑暗,輻射出新世紀的曙光!這麼說感覺有點神話了黑洞研究在物理學的地位了,但是黑洞在物理學界就是如此重要!
如今現代物理的兩大基石;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相對論大家都很熟悉,愛因斯坦提出來的。目前的物理學上的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老死不相往來,一個代表著宏觀世界一個代表著微觀世界。而黑洞整體是屬於宏觀是廣義相對論的範疇,而中心點目前叫做奇點卻屬於微觀屬於量子力學的範疇。
學長在翻遍大量的文獻和相關解說後,做出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一個大概的矛盾;廣義相對論是說天體扭曲時空來解釋引力,但是引力根本無法量子化,如何確定一個粒子的引力場。按照量子力學,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是不確定的。所以,黑洞的奇點就出現一個這個問題,用廣義相對論來解釋黑洞奇點它就是存在的,但量子力學的範疇卻不允許它的存在就像不允許絕對零度存在一樣。所以這就導致了,奇點成為了這兩個理論的矛盾的最大衝突!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將這兩個理論相結合,因為這兩個理論都是正確的,但矛盾確實存在!關於這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搜索看看,學長能力有限只能講著這些了,阿巴阿巴!
白洞!愛因斯坦提出黑洞後又提出了白洞,科學家認為既然存在黑洞那麼就會有白洞的存在,都是相對論上預算出來的天體,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也間接了證明,白洞也是存在的,而白洞與黑洞正好相反,是一個只發射能量、不吸收能量的特殊宇宙天體,白洞的力是排斥力,與黑洞的吸引力相反。當白洞內超密態物質向外噴射時,會與它周圍的物質發生猛烈的碰撞,釋放出巨大能量。由此推斷,有些X射線、宇宙線、射電爆發、射電雙源等現象,可能會與白洞的這種效應有關。並且2015年發現的引力波也是黑洞探索的衍生意義,探索宇宙,尋找宇宙的奧秘,黑洞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生活在這個宇宙中,就需要去認識這個宇宙,就像在《三體》這部小說裡所明白的一個含義,生活在這裡就必須認識這裡,並且了解宇宙的規則。人類不能局限於這個「微不足道」的小行星上,就像《星際穿越》所表達的,萬一哪一天地球不行了怎麼辦?所以科學需要發展,人類需要進步!感謝大家閱讀,我是學長,衷心希望懂這方面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討論,大家一起漲漲姿勢,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