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0.02克的人工晶體、一年賣出30萬片、2019年前九個月營收破億,愛博諾德的成功與他們攻克高分子醫用材料密不可分,今天我們來了解醫械人工晶體材料的發展過程。
壹
擬科創板IPO的愛博諾德實現人工晶體國產替代
近日,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科創板獲受理。據招股書,公司是國內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狀體製造商,也是國內產銷量最大的可摺疊人工晶狀體製造商之一,已上市多個系列眼科高端醫療器械,涵蓋白內障、青光眼和眼視光等領域。從具體業務來看,人工晶狀體和角膜塑形鏡是公司主要產品,人工晶狀體為公司貢獻了90%以上的收入。
在中國,白內障所需的可摺疊人工晶體80%以上的市場為國外品牌產品壟斷,2014年,愛博諾德自主研發生產的國內首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有高端屈光功能的可摺疊人工晶狀體面世,一舉打破跨國企業對人工晶狀體技術和市場的壟斷,使中國白內障患者用上了國產高品質可摺疊人工晶體。
人工晶體是人工合成材料製成的一種特殊透鏡,是手術治療白內障的最重要材料,通過手術摘除白內障患者渾濁的晶狀體,將人工晶狀體植入眼內替代原來的晶狀體,可以使白內障患者恢復視力。
圖片來源:愛博諾德招股書
人工晶體大致可分為硬式和軟式兩種。硬式人工晶體需要在眼部切開6毫米以上切口植入,手術時間長、視力恢復慢、併發症多,給患者帶來痛苦大,而軟式人工晶體只需2毫米的手術切口植入,整個手術過程5至10分鐘,術後幾小時即可恢復正常視力,無需麻醉和縫合。硬式晶體在一些發達國家早已被淘汰,而在國內,還有一部分患者正在使用,軟式晶體則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貳
人工晶體材料不斷迭代
1、PMMA(有機玻璃)
人工晶狀體最早使用的材料是PMMA,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稱有機玻璃。它是最經典的人工晶體材料,這個材料質輕容易碎,它的屈光指數是1.491至1.497。葡萄膜生物相容性比矽凝膠和水凝膠的都要差,但是它吸收紫外線的功能是最好的。它的缺點是硬度高,不耐熱,容易被YAG雷射損傷,損傷以後人工晶體表面可以出現小點。用它製造出來的是不能摺疊的硬式晶狀體。
2、矽凝膠人工晶體
矽凝膠人工晶體是70年代中期研發出來的軟性人工晶體,它的屈光指數比PMMA要低,因此同等屈光度數的人工晶體,矽凝膠的要比PMMA的要重。其次,矽凝膠材質的人工晶體彈性是最大的,展開的特別的快,容易損傷囊袋。其次,YAG雷射最容易損傷人工晶體,另外,它的矽油的親和力很高。
3、水凝膠人工晶體
水凝膠人工晶體,它的最大的特點是細菌的粘附力是最小的,小於PMMA的20倍。對YAG雷射損傷有很強的抵抗力,也就是說水凝膠人工晶體在打雷射的時候不容易受到損傷。但已有臨床報告稱水凝膠人工晶體術後可發生渾濁,臨床應用逐漸減少。
4、摺疊式人工晶狀體
摺疊式人工晶狀體原材料主要為丙烯酸酯,是種高分子材料,以前這種材料國內不能製造,且加工晶狀體的設備也全部是進口的。2014年,愛博諾德自主研發生產,使中國白內障患者用上了國產高品質可摺疊人工晶體。
5、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體
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體是苯乙基丙烯酸酯和苯乙基苯烯酸甲酯的聚合物,屬於PMMA系列,是一款比較軟的晶體,它的屈光指數很高,1.44到1.55,是最薄的。囊膜的相容性是最好的,後發障發生的機率比較小。在眼內彈開是比較慢的,因此在植入的過程當中容易受到損傷。但其生物相容性好,置入葡萄膜炎、青光眼、糖尿病病人眼裡更安全。
6、親水性丙烯酸晶體
親水性丙烯酸晶體是將甲基丙烯酸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過化學交聯共聚結合而成的大分子有機化合物,它的含水量是18%到38%。由於它是親水,所以炎性細胞不容易粘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好,角膜內皮損傷也小。由於它柔軟富有彈性,因此在植入的過程當中不容易受到損傷,多家公司使用此材料生產摺疊式人工晶體並在臨床上普遍使用。
叄
人工晶體市場潛力巨大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的《「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年)》顯示,到2020年,中國的年白內障手術量將達到400萬臺。按照3000元一片人工晶體計算,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就目前人工晶體市場來看,美國愛爾康(諾華旗下)、眼力健(雅培旗下)和博士倫三家公司就壟斷全球人工晶體八成以上市場份額。我國需要更多像愛博諾德一樣的公司,徹底打破人工晶體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不過這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國家在晶體研發方面加大投入。研發企業也應加強與醫生溝通,多了解臨床需求,進一步優化產品。
— END —
來源:眾成醫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