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輪挖掘機取料過程的離散元仿真分析

2020-12-03 起重運輸機械

方自強 簡 斌

0 引言輸煤鬥輪挖掘機(以下簡稱鬥輪機)廣泛應用於煤礦開採、火電廠發電等涉及煤炭散料輸送的工業生產之中[1],它的取料過程包括煤炭顆粒的採掘、提升、傾卸等步驟,涉及煤炭顆粒間、煤炭顆粒與鏟鬥間的頻繁碰撞[2]。由於顆粒運動的分散性、瞬態性和隨機性等特點,傳統研究手段難以準確地求解和分析鬥輪機工作過程中顆粒系統的運動規律與力學特徵。近年來,顆粒離散元法(DEM)開始用於模擬和預測鬥輪機的取料過程,焦志勇[3] 和Yang G[4] 等先後採用DEM 方法模擬和分析了鬥輪機取料過程中顆粒的動力學行為,初步證實了鬥輪機取料過程DEM 仿真的可行性。

以EDEM 軟體[5] 為平臺,本研究對WUD 400/700型輸煤鬥輪機分層分段取料作業[1] 的某一層取料過程進行DEM 仿真,分析顆粒的運動形態與速度分布,驗證鬥輪機DEM 仿真模型的正確性。比較不同進給速度對取料效率的影響,實現鬥輪機進給速度的合理選擇;分析兩種鏟鬥結構對工作載荷的影響,大幅減小鏟鬥的工作載荷。

1 顆粒離散元法與輸煤鬥輪機仿真模型1.1 顆粒離散元法顆粒離散元法是一種求解與分析離散顆粒系統動力學問題的數值計算方法[6]。在每個仿真時步中,通過計算顆粒的合力與合力矩,求解顆粒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可實現顆粒系統動力學行為的數值模擬。根據Hertz 接觸理論的碰撞恢復係數表達以及振動系統方程[5],顆粒間、顆粒與結構邊界間的法向接觸力F n 和切向接觸力Ft 可表示為

式中:Kn、Kt、c n 和ct 分別為法向和切向剛度、法向和切向阻尼係數;d n、dt、v n 和vt 分別為法向和切向位移、法向和切向速度。

Kn 和Kt 可分別表示為

式中:r p 為顆粒的半徑,E p 和E b 分別為顆粒與結構邊界的彈性模量,Gp 和Gb 分別為顆粒與結構邊界的剪切模量,v p 和v b 分別為顆粒與結構邊界的泊松比。 c n 和ct 可分別表示為

式中:m 為顆粒的質量,e n 和et 分別為法向與切向恢復係數。

1.2 輸煤鬥輪機DEM 仿真模型本研究以WUD 400/700 型輸煤鬥輪機為原型建立DEM仿真模型,見圖1。如圖1a 所示,鬥輪直徑為4.5 m,8 個容積為150 L 的鏟鬥沿鬥輪周向均勻分布。溜料板垂直安裝於鬥輪內部,用於煤炭顆粒的卸料。鏟鬥脊背曲線初選為一段半徑0.68 m 的圓弧曲線[1,7],圖1b 給出了圓弧曲面鏟鬥的幾何結構及尺寸。如圖1a 所示,90 000 個直徑為0.04 m、密度為1 203 kg/m3 的球形顆粒裝載於7 m×1 m×1 m 的方形開口盒子內,模擬待取運的煤炭料堆。在輸煤鬥輪機分層分段取料作業的某一層取料過程中,鬥輪通過自身的旋轉與進給[1],帶動各個鏟鬥從料堆工作面上採掘、提升和傾卸顆粒,實現散料的垂直取運。在仿真中,鬥輪的轉速n 和進給速度v 分別為5 r/min(額定轉速)和0.3m/s[1],時間步長為10-4 s,顆粒與鏟鬥的材料參數[8] 由表1 列出。

(a)輸煤鬥輪機的結構尺寸 (b)圓弧曲面鏟鬥的結構尺寸(c)橢圓曲面鏟鬥的結構尺寸圖1 WUD 400/700 型輸煤鬥輪機的結構尺寸

2 顆粒運動形態與速度分布2.1 顆粒運動形態圖2 給出了鬥輪旋轉角θ 為0°、60°、120°和180°時鏟鬥內顆粒散料的DEM 仿真運動形態。當鬥輪旋轉角與前行進給量同時增大時,鏟鬥繞鬥輪中心軸旋轉,實現顆粒散料的採掘和提升。

(a)θ =0° (b)θ = 60° (c)θ = 120° (d)θ = 180°圖2 取料過程DEM 仿真中顆粒的運動形態

為了驗證鬥輪機DEM 仿真模型的正確性,圖3a 給出了鬥輪機取料過程中前4 個鏟鬥的理論切削區域I、II、III、IV,其中鬥輪採掘顆粒散料所形成的理論切屑形狀呈月牙形[9]。圖3b 列出了前4 個鏟鬥的理論切屑體積和DEM 仿真切屑體積。仿真切屑體積的變化趨勢與理論切屑體積的變化過程基本相符,初步證實了輸煤鬥輪機DEM 仿真模型的正確性。

2.2 顆粒速度分布圖4 給出了圖2 中顆粒的速度矢量分布。在鏟鬥的旋轉角θ 從0°增至90°的過程中,鏟鬥內顆粒的運動速度在1.5 ~ 2 m/s 內變化;在θ 從90°增至180°的過程中,鏟鬥內顆粒的運動速度分布於1 ~ 1.5 m/s 之間。圖4c-1 和c-2 分別給出了圖4c 中旋轉角θ 為75°和120°的2 個鏟鬥內顆粒的速度矢量分布,其中鏟鬥內顆粒的速度矢量沿鬥輪徑向呈層狀分布,速度方向與鬥輪旋轉運動方向一致,速度大小沿鬥輪徑向逐漸增大。這是鏟鬥帶動顆粒沿鬥輪周向旋轉運動時,顆粒的周向力隨其徑向距離增大而增大的結果,此結果驗證了鏟鬥內顆粒速度分布的合理性。

(a)前4 個鏟鬥的切屑尺寸理論示意圖(b)理論切屑體積與仿真切屑體積圖3 散料採掘過程中理論與DEM 仿真的切屑體積及形狀

(a)θ = 0° (b)θ = 60° (c)θ = 120°(c-1)θ = 75° (c-2)θ = 120° (d)θ = 180°圖4 取料過程DEM 仿真中顆粒的速度矢量分布

3 不同進給速度對取料效率的影響為了分析進給速度對鬥輪機取料效率的影響,鬥輪機的轉速n 取為額定轉速5 r/min,進給速度v 取0.1 ~ 0.6m/s 之間。圖5 給出了不同進給速度v 下鬥輪機取料過程DEM 仿真的累計取料體積Vf 與累計切屑體積Vc,其中Vf 指前3 個鏟鬥從料堆中垂直取運散料的總體積,Vc 指前3 個鏟鬥採掘散料所形成切屑的總體積。當進給速度v 為0.1 ~ 0.3 m/s 之間時,Vf 隨v 的增加呈線性遞增。在v =0.35 m/s 時,Vf 達到0.26 m3。當v 大於0.35m/s 時,Vf 停止增加。在v 從0.1 m/s 增至0.6 m/s 的過程中,Vc 持續增加。

圖6 給出了不同進給速度v 下鏟鬥內顆粒的速度矢量分布。由鏟鬥推動顆粒所形成的剪切帶的面積以及剪切帶中顆粒的速度大小均隨v 的增大而明顯增大。由於採掘過程中顆粒的碰撞能量消耗會隨運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10],因此,進給速度v 的增大會導致鬥輪機採掘作業能量消耗的增大。從鬥輪機的取料能力和能量消耗兩個方面綜合考慮,當進給速度v 為0.35 m/s 時,鬥輪機分層分段取料作業的工作效率最高。

圖5 不同進給速度下累計取料體積V f 與累計切屑體積V c

圖6 不同進給速度下輸煤鬥輪機鏟鬥採掘過程DEM 仿真中顆粒的速度矢量分布

4 不同鏟鬥幾何結構對工作載荷的影響在輸煤鬥輪機的取料過程中,顆粒的衝擊與摩擦可造成鏟鬥結構表面的嚴重磨損。許承中等[7] 根據圓弧與橢圓曲線的曲率變化規律,以圖1b 中圓弧曲面鏟鬥為原型,設計了一種圖1c 所示的橢圓曲面鏟鬥,意圖減小鏟鬥表面的工作載荷。為了量化分析該改進結構的減載效果,本研究採用上述兩種鏟鬥模型進行鬥輪機取料過程DEM 仿真,分析鏟鬥結構對工作載荷的影響。圖7 給出了兩種鏟鬥表面上法向與切向載荷σ Ta 與σ Na 隨旋轉角θ 的變化過程。兩種鏟鬥表面σ Na 與σ Ta 的最大值均出現在θ 為5°~ 12°的範圍內,其中橢圓曲面鏟鬥上σ Na 與σ Ta 的最大值僅為圓弧曲面鏟鬥上σ Na 與σ Ta 的最大值的一半。當θ 在42°~ 164°之間時,橢圓鏟鬥上σ Na 與σ Ta 小於圓弧鏟鬥上σ Na 與σ Ta。當θ 在164°~ 180°之間時,橢圓鏟鬥上σ Na 與σ Ta 的最大值僅為圓弧鏟鬥上σ Na 與σ Ta 的最大值的1/10。上述仿真結果與理論分析結果[7] 一致,即與圓弧鏟鬥相比,橢圓鏟鬥橫截面積的變化相對較緩,該改進結構可有效減小鏟鬥表面的工作載荷。

圖7 取料過程DEM 仿真中圓弧和橢圓曲面鏟鬥結構表面上的σNa 與σTa

為了解鏟鬥結構表面上的工作載荷分布,圖8 給出了鏟鬥旋轉角θ 為90°和135°時圓弧與橢圓曲面鏟鬥表面上工作載荷σ P 的分布情況。兩種鏟鬥後壁處的σ P 均明顯高於前壁處的σ P,這與茂名油母頁巖露天礦WUD 400/700 型輸煤鬥輪機現場取料中鏟鬥後壁出現的散料粘附情況[7] 相符,從而證實了DEM 載荷分析的有效性。當θ 為135°時,與圓弧曲面鏟鬥相比,橢圓鏟鬥後壁上的高工作載荷(σ P 大於10 MPa)分布得更加稀疏,這說明改進後的橢圓鏟鬥結構可有效解決圓弧鏟鬥後壁上工作載荷較大、高工作載荷分布較密的問題。

(a)θ =90°對應圓弧曲面鬥體載荷分布 (b)θ =135°對應圓弧曲面鬥體載荷分布(c)θ =90°對應橢圓曲面鬥體載荷分布 (d)θ =135°對應橢圓曲面鬥體載荷分布圖8 圓弧與橢圓曲面鏟鬥結構表面上σ P 的分布情況

5 結論1)在輸煤鬥輪機的煤炭散料採掘中,仿真切屑體積的變化趨勢與理論切屑體積的變化過程相符,證實了鬥輪機DEM 仿真模型的有效性。2)從輸煤鬥輪機的取料能力和能耗兩方面綜合考慮,當鬥輪的轉速為額定轉速5 r/min 時,輸煤鬥輪機分層分段取料作業的最優進給速度為0.35 m/s。3)橢圓曲面鏟鬥的工作載荷σ P 明顯小於圓弧曲面鏟鬥的σ P,鏟鬥前壁處的σ P 小於後壁處的σ P,該結果與實際工況相符,表明DEM 仿真可為鏟鬥工作載荷的量化分析提供有效途徑。

相關焦點

  • 新型移動式堆料機的設計仿真及應用
    輪胎式移動智能堆料機設計工作如下:1)利用差速原理,對輪胎式移動智能堆料機的行走機構形式進行了設計,並明確了其總體方案,可自由地在堆場進行布料,無需碼頭再建設基礎和布設鋼軌;2)根據移動堆高機的主要設計參數,從物料輸送系統原理出發,確定物料輸送機構的布置方案,並利用離散元仿真軟體EDEM 進行物料輸送過程的仿真,模擬其輸送和堆高過程,分析其堆高效率與效果。
  • CAE在生物醫療領域中的分析與仿真應用
    CAE在生物醫療領域中的分析問題通常包括生物固體力學、生物與生理流體力學、細胞生物力學、康復工程力學、運動系統力學等。而隨著仿真分析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內外研究學者對醫療事業的不斷重視,在上述的五個方面從試驗和仿真分析以及解析計算三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仿真分析方面,不論是材料本構的開發,還是仿真手段的創新都有許多的新發展。
  • 基於DEFORM刀具磨損有限元仿真分析
    基於DEFORM刀具磨損有限元仿真分析摘 要:在大多數情況下,提高切削參數比增加刀具壽命更利於獲得高利潤,但優化後的切削參數往往忽略刀具磨損的影響。本文以制動盤為切削載體,以DEFORM為仿真平臺,建立切削仿真模型,研究了優化後的切削參數對刀具磨損影響,仿真結果與實際切削過程一致,驗證了仿真的有效性,從而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選擇合理優化參數的方法。
  • 第三章 離散傅立葉變換
    為什麼最關心時域和頻域都是離散的情況呢?因為這樣的情況可以在晶片中實現,自然也就可以在計算機中仿真實現,同學們可以通過仿真來看信號的頻域情況,前提就是必須是採樣信號。仿真程序中的信號自然是離散信號,那麼實際的模擬信號怎麼變成離散信號呢?只能通過AD器件實現模擬到數字的轉換,然後再送給晶片來處理。比如進行頻域觀察。因此,本章的內容開始慢慢的可以實用了,但要提醒的是知道了時域和頻域的轉換方法只是第一步,因為本章的內容只是理論,還不實用,如何實用呢?等下一章課程吧。
  • 異步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離散系統的建模和仿真
    SIMUUNK是MATLAB提供用來對動態系統進行建模、仿真、分析的軟體包。SIMULINK包含許多模塊庫,利用這些模塊庫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複雜系統構建與仿真分析,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實用的仿真平臺。本文對基於MATLAB/SIMULINK異步電動機的直接轉矩控制離散系統仿真模型做出分析和介紹。
  • 三一挖掘機典型案例分析以及解決過程
    三一挖掘機典型案例分析以及解決過程 2015-03-10 09:43
  • 三維結構電磁場仿真軟體的快速入門
    (1) 仿真基礎 HFSS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化的三維結構電磁場仿真軟體,被公認為三維電磁場設計和分析的工業標準,評價和地位非常之高。創始人Prof. Zoltan J. Cendes在2014年的一次訪談中指出,HFSS的先進性主要得益於兩點,一是高效的自動有限元網格生成,二是精確的有限元近似求解。 一個典型的HFSS仿真過程可表示如下。
  • 基於離散小波變換的分布式光伏孤島檢測方法
    小波變換分析法又稱為小波時間和頻率變換法,在這種方法中高頻頻譜較窄,低頻頻譜較寬。在多數應用中,比如模式識別、數據壓縮等,用小波變換分析過濾掉信號中不需要的高頻分量。離散小波算法有2個階段:一個是正向階段或分解階段,也稱為離散小波變換;另一個階段是重構階段,用來計算反向變換。
  • 電磁場仿真:FDTD和FEM算法有什麼優缺點
    例如,1GHZ的波長是0.3米,GSM的頻率大概位置,這樣也就能對一兩米的物體進行仿真。如果是3G通信,頻率大概是2GHz,我們也就只能計算不超過一米的物體,而且不能有奇形怪狀的結構。 高頻算法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生的。對於軍用系統,我們需要對飛機,艦船的電磁性能進行分析,按照前面的討論,全波仿真顯然不行。
  • 學了那麼多力學,怎麼還是不會做有限元分析?
    第一、力學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求解途徑不同以材料力學、彈性理論為代表的理論分析和以有限元方法為代表的數值計算其實都是研究工程結構響應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兩者在分析結構響應時採用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子。力學是採用連續體的解析途徑,而有限元分析則是採用離散的數值分析的途徑。
  • 安世亞太分享增材製造的仿真技巧:複合材料有限元仿真計算的應用方法
    複合材料結構有限元計算方法 工程問題對承擔較大載荷複合材料結構件需要進行校核設計,在模型製備之前利用有限元分析仿真會大大提高產品設計效率,以及通過優化設計方法給出好的設計空間和材料分布。複合材料的有限元分析一般可以考慮三種計算方法進行處理:微觀方法、中尺度方法、宏觀方法。
  • 大型Solidworks裝配設計與仿真工作站配置推薦
    大型Solidworks裝配設計與仿真工作站配置推薦 主要內容(一)三維設計與仿真計算卡頓、計算慢問題分析(二) UltraLAB圖形工作站件硬體配置2.1 大型三維建模工作站配置推薦2.2 大型裝配設計、仿真模擬工作站配置推薦(一)三維設計與仿真計算的卡頓、計算慢問題分析 Solidworks
  • CRT顯像管電子束著屏斑點的仿真分析
    本文對21寸屏幕的三槍三束彩色CRT顯像管整管進行仿真,進行了靜磁場、靜電場以及粒子軌跡的求解,完成了該CRT的磁偏轉、電聚焦和著屏斑點的仿真分析,證明了數值仿真CRT全管的可能性,並得到了初步結果,為磁屏蔽的仿真設計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 焊點疲勞仿真工程方法探討
    許多汽車製造商都會對車身進行疲勞壽命分析,而車身上又採用如此大量的點焊連接,焊點疲勞仿真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顯而易見。點焊的性能與許多變量有關,如殘餘應力、材料不均勻性、焊接參數、厚度、熔核尺寸、熱影響區和基材的材料性能、塗覆層和粘合劑、載荷等。因此,需要有專業的焊點疲勞仿真分析方法和工具,實現對焊點的裂紋萌生進行足夠準確的壽命預測,以滿足工程應用需求。
  • 上海交通大學羅浩:利用MatDEM模擬崩滑災害動力演化過程
    導讀:研一剛入學不久,我就開始嘗試使用離散元方法研究滑坡碎屑流的動力致災過程。一開始學習的是國外的一款軟體,當時缺乏足夠的學習資料以及溝通交流的人,導致學習進度緩慢並且漸漸喪失信心。在導師的建議下,我接觸了由南京大學劉春老師團隊開發的MatDEM。
  • 圖解挖掘機行走減速機的安裝過程
    圖解挖掘機行走減速機的安裝過程 2013-02-05 09:04
  • 基於Simulink技術的噪聲調幅幹擾仿真
    1 引 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2093.htm  Simulink是一個用來對動態系統進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軟體包。
  • 車載防撞雷達的DBF算法仿真及實現
    1.2 FFT測頻  在數位訊號處理中,對信號進行離散傅立葉變換(DFT),完成對信號從時域到頻域變換,但是DFT算法由於在實現過程中運算量大、時間長,不利於硬體設備對信號的實時處理。FFT是離散傅立葉變化的改進算法,它的出現成功地解決了DFT在工程實現的難題。對於不容易在時域得到的信號,通過時頻轉換,更容易在頻域上發現。因此,FFT最常被用來進行獲得信號頻譜,進行頻譜分析[3]。
  • MEMS器件多物理場耦合仿真分析
    為解決這兩種運動引起的問題,Ozen Engineering用ANSYS Mechanical和ANSYS ACT開發了新的仿真過程,以改良MEMS微鏡,促進其廣泛應用。在模擬過程中,如果不對這兩個現象進行適當的處理,求解的結果將會出現明顯偏差。另一個影響因素被稱為初始應力。其來自於MEMS製造過程,通常會在器件中留下明顯的殘餘應力。殘餘應力顯著影響器件在吸合電壓、特徵頻率和偏轉方面的性能特徵。
  • 仿生學與仿真學的區別
    如果我們按照自然科學的思維邏輯,人就是一臺完美的機器,人體器官機械功能效率高,協調配合極好,如肺的呼吸功能,心臟的血液循環功能等;人是一座完美的化工廠;人還是一臺性能優異的計算機;人體結構完美、材料需求與力學性能配合極佳、消化、分解、吸收等等,醫學正在試圖認識和理解這些功能和其背後的機理。僅靠五穀雜糧就能維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命,這就是自然界生物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