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指23時至第二天1時,也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別稱;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而成。
古時候一晝夜被分為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為一個時辰,每一個時辰又對應十二生肖中不同的屬相,且每一個時辰都有自己的別稱。十二個時辰的別稱分別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一日有十二辰(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一時辰有八刻(一刻合現代15分鐘),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現代30秒),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合現代5秒),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合現代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