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高分備考指南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田新笑 外灘教育

看點 留學大眾化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對美國教育體系投以關注。除了我們都耳熟能詳的SAT外,主要面向公立學校,費用更低的ACT考試也開始受到追捧。SAT與ACT考試的區別是什麼?兩者如何抉擇?怎樣根據ACT考試的內容特點來科學備考呢?外灘教育特約作者,美國高考培訓師田新笑為我們帶來了全面的ACT高分備考指南。

文丨田新笑 編丨Olivia

名詞解釋:

預測性測試:預測學生在未來的學術表現。

能力傾向測試:對個體潛在能力(比如智力)的測定。

成就測試:測試實際能力,具體指一個人知道什麼(知識)和能幹什麼(技能)。

標準化測試:基於某種能力測量標準(比如智力量表)。

SAT 與 ACT

大約從2005年開始,美國高考之一的SAT在國內培訓界開始走紅。那時,鮮有中國家庭知道什麼是SAT考試。

直到2015年前後,中國美本留學群體對SAT的追捧達到歷史高度,香港亞博「萬人坑」的說法毫不誇張地證明每年大約6-8萬中國高中生參加這個考試。

SAT發端於「智商測驗」從1926年開始初具形態,作為一項「能力傾向測試」經歷反覆迭代,一直以來是美國東北部精英大學的選拔性測試。

到1960年加州系統學校宣布採納SAT作為入學標準,使得這項測試成為美國「國標」,同時也因為考生的分數差異跟家庭背景,自身能力以及種族歧視糾纏在一起,開始飽受詬病。

直到2019年加州系統學校宣布未來取消SAT考試作為其入學標準,歲月輪迴,頗具戲劇味道。

有肯德基就有麥當勞。1959年某個基金會推出了ACT考試。

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在SAT面臨的各項指控,包括智力測驗本身的價值導向和漏洞,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以通過培訓(甚至作弊)來提升成績,SAT考試內容跟學校所學知識無關等,讓人嗅到商機,因此針對上訴問題,ACT就被研發出來。

由於面向的受眾是中南部地區,主要是公立學校,考試報名費低,公益屬性強,第一場ACT考生人數就超過7萬人,到2010年ACT考生人數超過SAT,高達155萬。

ACT,英文全稱為「American College Test」,從名稱看,算得上是正牌的美國高考。從ACT考試內容和形式設計來看,如果SAT是個能力傾向測試,ACT測試一個介於能力傾向測試和成就測試之間的考試。

美國大學歷史會(college board)曾說SAT不可培訓(因為智力不能短期提高),ACT也說自己不可培訓(速度由基礎決定)。

這種說法都無視自己本身作為一個標準化測試,都必然基於某種能力量表,這個能力量表可以通過兩種情況了解:

1.官方披露(作為機密,不能指望);

2.通過總結歷年真題考點無限逼近那個所謂的能力量表。

ACT在中國國內不火爆的原因在於:

1. 市場先入為主地接受了SAT,經歷十幾年,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和信息;

2. ACT跟GAC國際課程是綁定的,如果想要在國內參加ACT考試,考生必須是學習GAC課程學員;

3. 由於計分方式,SAT備考過程給人進步可觀的印象;ACT到了28分,每前進一分都有足夠分量,且難度體驗大;

4. 考試節奏,SAT時間相對充裕,考試節奏體驗較好,但是題目難度較大,比如錯誤選項迷惑度高;ACT時間節奏快,考試體驗可能對某些學生來說較差,但是題目難度小,選項迷惑度不高。

所以如果說ACT比SAT簡單肯定是錯誤的。綜合看,想要上佳表現,兩個考試難度都不小。

新冠疫情導致大部分中國考生無法參加SAT考試,美國大學對於SAT/ACT態度曖昧(test optional),申請季結果表明,還是有大量ED申請結果不錯的學生提交了SAT/ACT成績。

疫情防控政策存在反覆,滬上國際學校為解決學生標化考試資格,紛紛向ACT伸出橄欖枝,變身ACT考場。

在考情不明朗情況下,選考ACT不失為一個解決方案,想要取得ACT考試的高分,就必須按照ACT考試形式,內容和能力維度來備考。

ACT閱讀備考建議

1.文章類型:

ACT文學小說,都來自於原版節選。

沒有原版小說閱讀經驗的學生,會覺得這類文章有難度。讀下來的感覺是,詞彙都認識,但是整體在講什麼,很暈。

小說語言有固定的特點,文學性較強,小說文章也有特定的結構,從情節上看,關於個人回憶,成長類居多,有比較細膩的心理描寫,不經過訓練很難短期突破。

ACT的科學文,屬於學術類論文(AcademicEssay),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學生平時讀的科學類文章比較接近科普類,比如TOEFL,IELTS這類考試中的文章,或者國際課程中課數理化課文,這類文章跟ACT的科學類學術文在文章難度上有區別。

最大的區別就是ACT用詞不是高中階段的,而是大學階段的,會更抽象,更學術,讀起來不像人話。

2.快速閱讀:

ACT閱讀其實都是在時間壓力下的閱讀測試,都必須做到快準狠。能夠快起來的技巧就要做到兩點:

對結構極度熟悉

對下文精確預判(結構性預判;常識性預判)

但是,我們都知道短跑運動員的速度訓練方法,平時在腿上綁沙袋,負重練習,假以時日,一旦去除沙袋,那對地心引力的對抗變得賊厲害,速度才能飛起來。

快速閱讀也一樣,你跟一個滿眼生詞,知識背景匱乏,一個句子看半天都不理解的學生講快速閱讀那不是忽悠人嘛,還是個大忽悠。

所以,要想在ACT閱讀中展開快速閱讀必須先練習文本細讀,但是不同類型的文章文本細讀,也就是精讀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無論什麼類型的文章,閱讀首要任務是找觀點,那麼學生就要搞清楚什麼是觀點,觀點都長什麼樣子,然後對不同觀點進行標記。

小說,常考的考點有結構,場景,態度,衝突等,一篇小說平均考2-3個場景,不同人物對某件事情有什麼態度,小說人物有什麼矛盾衝突等。

科學文。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幾乎都是統一的結構,就是前人理論,專家本人理論,實驗/調查設計,實驗/調查結論,研究意義等。

讀任何一篇小說都這麼去訓練對考點的理解和把握,對於文章基本理解的題目就好把握,但是小說的文本細讀功夫也要到家。

學生到了某個階段,都不承認自己小說看不懂,你問他這個小說講了啥,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但是個別態度題,細節推理題還是會錯,就是在文本細讀上花的功夫少,看不出小說語言的隱含信息。

同樣,對於科學文來說,熟悉並且按照它的結構進行科學文閱讀訓練,再結合一些經典的科學背景知識,就很快可以突破科學文的閱讀。

關於科學文的預判:當你看到作者在列舉之前的專家的觀點或者理論,你立刻就判斷作者大概率不同意前人的說法,因為他要搬出自己的說法,能在閱讀過程中做到這種預判,就能又快又精確。

3.分數節點:

ACT閱讀,是所有模塊裡難度最大的(始終記住考生需要在35分鐘內完成4篇長文+40道題目的解答)。

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備考進度,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個分數節點:

1. 分數在22-25分之間:屬於基礎能力夯實階段。

這個階段的考生特點是,詞彙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各種題材的閱讀理解,閱讀速度,做題正確率都存在盲區,需要迅速明確方法和理念,紮實提高。

2. 分數在26-29分之間:屬於技巧能力提升階段。

這個階段的考生特點是,詞彙基礎還可以,但是仍舊存在提升空間,各種題材閱讀理解,做題正確率還不錯,但是在閱讀速度和做題精確性的矛盾處理技巧上(讀慢正確率高,但是做不完;讀快錯誤率立刻上升)需要提升,具體體現為快速閱讀技巧,考點定位技巧,選項排除技巧等。

3. 分數在29-31分之間:屬於高分衝刺階段。

這個階段考生特點是,詞彙量基本不存在問題,閱讀理解,做題正確率表現良好。

但是閱讀速度和正確率之間的矛盾是這個階段的突破重點,這個階段需要更加重視每個模塊的時間精確分配,平時訓練精確到分秒,快讀閱讀,考點定位,選項排除,難題補缺等是這個階段的訓練重點。

另外,不可忘記,由於ACT是機考,和紙筆考試感覺大為不同(比如定位考點不能做標記,雖然計算機系統內設highlight工具,但實際並不好用)

這個階段一定要重視多做上機模考。

ACT語法備考建議

1.語法體系:

很多同學用語感做題,會導致發揮不夠穩定,分數忽高忽低。大家必須清楚一點:必須構建完整且嚴謹的語法體系。

有人說:

你不用知道這個知識體系你只需要背123技巧就可以了。

「看到哪個詞一定選哪個選項」只適用個別題而非普遍適用。

事實證明,這些說法很難幫助考生真正取得高分。

ACT語法的一些細微考點,譬如標點、句式結構等,會比較瑣碎,加上中英文語法體系的差別,僅靠語感和所謂技巧必定翻車。

理解基本體系,以及重新學習自己常錯的題目類型的知識點,不僅可以穩定正確率而且可以提高做題速度——除了需要常常複習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缺點。

2.做題習慣:

很多考生在遭受過ACT閱讀的時間高壓之後,喜歡用「我語法應該問題不大吧反正規定時間都能做完」來自我陶醉。

但是「能做完」和「能做好」是兩個概念。

對於剛接觸ACT語法的同學來說,一開始能不能做完其實不重要,而是一定要培養語法部分正確的做題意識和做題步驟。

你要改變的做題習慣包括:

1. 剛開始不要限時,做題節奏要穩,細緻和專注力都很重要,每道題目都要清楚考點。至少要等你熟悉所有考點了,你才能開始考慮限時的問題。而且到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做題自然又快又準。

2. 一定要培養「看完句子」的優良做題習慣,不可斷章取義,做到這一點,你就可以規避掉大部分愚蠢的粗心錯誤。

3.閱讀要求:

ACT語法部分不全是考語法規則,也有寫作策略和上下文組織的考查,這更偏閱讀理解。

所以很多同學所採取的「題目考的句子才看,題目不考的句子自動忽略」的方法在這些修辭技巧類題目上不太適用。

切記:在一篇文章中,沒有任何一個句子可以單獨存在,詞和句子都必須放在上下文中才有準確的含義。

考生不僅要讀文章,而且必須要有重點地閱讀,總結出文章的結構規律。句子銜接題、總起和總結類題目都要把把句子放在上下文進行判斷。結合語境再加上ACT語法本身固有的規律才是有效的方法。

其次,ACT還是跟語義總結、詞彙理解等閱讀能力有緊密關係的。很多同學會忽視語法裡的閱讀要求,導致分數瓶頸。這就需要從閱讀角度更精準地理解句意、上下文邏輯、段落結構和邏輯推進。

4.錯題分析:

語法部分的錯題分析和刷新題幾乎一樣重要。

只有自己做錯題分析,才會對自己犯過的一些粗心錯誤有敏感度。這也是有助於回顧知識點的有效方法。不進行錯題分析的文章,基本上可以等同於沒有做過,大家不要執著於刷大量的題,質量非常重要。

5.分數節點:

相比於閱讀數學和科學,語法更容易出現分數不穩定的情況。這種情況和語法考點學習不紮實有關,我們作以下分類:

第一,語法分數在16-22浮動。

這類考生對語法知識點不熟悉,做題的時候,尤其是標準英語用法的考查部分基本靠運氣。

這部分同學要先學習語法知識的完整體系、培養良好做題習慣。

第二,語法分數在22-26浮動。

這類考生對於語法知識點基本知道但是做題的時候使用得不好,一到做題就會執著於「就是讀一遍就選了」的粗糙方法。

這部分考生往往在碰到文章組織和寫作策略類題目的時候也非常容易出錯。

這個階段,考生做題狀態和做題習慣需要通過錯題分析來訓練;同時需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做題過程中要更關注行文邏輯、表達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等問題,目標分數定在25-26分。

第三,語法分數在26-32浮動。

這類考生對知識點熟悉,做題的時候能基本做到兼顧上下文。

這部分考生要更多關注如何在一篇「語言表達準確的文章」基礎上理解什麼是一篇「高效表達作者寫作意圖」的文章。

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更符合當前的文體和語境、行文陳述的關聯性、文章的有效組織、合適的詞句等都是需要加強準確理解的方面。

同時這個階段也要十分重視錯題分析,做題狀態都要有科學的訓練,包括時間的科學分配等,才能突破32分瓶頸直衝36。

ACT數學備考建議

1. 數學難點:

與 SAT 相對比的話,ACT 數學會額外考查矩陣等考點,同時,對於三角函數的考查也會更深入。

比如會加入:

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的考查。

有的時候考查方向會比較奇怪,例如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構建一些簡單的三維圖形,來計算特定部分的體積。

同時,對於數列的考查,ACT 力度顯然大得多,難度也是陡然上升。

在歷年真題中,計算量較大的數列相關習題也是屢見不鮮的。

ACT 考試數學部分的考試時間壓力明顯更大。

英語,數學,閱讀,科學的設置,使得考生在考試初期就會承壓。

語法部分需要考生精神高度集中,數學部分更是如此。

60分鐘 60個題的設置,即使是剛一接觸的考生,也必須集中精力,全力應對。

2. 分數節點及備考建議:

對中國考生而言,數學部分是要追求滿分的。

雖然數學部分有容錯率,比如錯 1題依然是滿分,但是我們依然對絕大部分中國考生的要求都是,盡力做到全對。

數學部分的 36分,對於整體分數的提升是十分有幫助的。同時作為傳統強項,我們也理應在這部分獲取到滿分。我給各位考生的備考建議是:

1. . 做題量要保證:15套題的練習量,加10套題左右的模考量還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固定解題套路的題目,務必要足夠熟悉,快速反應,節省考場時間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偏,難,怪類的題目。

2. 錯題分析要落實:不要只是「看」你的錯題。單純的看錯題是對時間 的低效使用。要嚴格按照我們課上的要求,對錯題整理落到實處。

· 標記題目出處,而不是抄題;

· 寫出自身的錯誤思路;

· 用不同顏色的筆,做好標註,標註正確思路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3. 錯題本要反覆看:尤其是考前,當心態出現波動時,沒有什麼比錯題分析複習能夠更好的穩定考前狀態的工具了。

ACT科學備考建議

1.科學難點:

heterotrophic bacteria,autotrophic plant,KE. 如果這些概念對於你而言完全不make sense, 說明你在 ACT 科學這部分的知識儲備,是欠缺的。

誠然,整個ACT 科學部分對於物理, 化學,生物的絕對知識儲備量是沒有那麼高的要求的,更多的只是作為背景板套入,考查學生快速聯繫圖文,獲取圖表主幹信息,做出適當推理和基礎計算的能力。

但是,在歷年試題中,我們確實見到了對於以上並不那麼生僻,但是對於沒有學過這個學科的同學而言就無能為力的詞彙。

一句話概括,ACT 科學,需要各位考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在有一定科學背景知識武裝的情況下,快速,精確的獲取圖表信息,並聯繫原文信息,做出計算,推理和結論敲定。

這樣,難點就集中在了,高精確度的背景知識獲取,穩定的圖文聯繫能力輸出和比較不錯的計算能力。

2.科學部分備考建議:

1.題量建議:

沒有足夠練習量就來談技巧,對ACT 科學部分而言,是空中樓閣。速度是熟練度上去的附產物,要充分理解課堂所授思路的同時,重視思路的應用和反覆應用,以不斷提升自身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2.錯題分析:

錯題要分類。背景知識類的,即使補充。計算錯誤的,要嚴格按照數學部分的三步走來進行錯題更正

要看足夠多的遍數。印象不深刻的話,對於碰到同類題目的促進作用就不會凸顯。

解題技巧。先期要勇於放棄文字敘述,直奔題目解答。能在題目解答過程中,巧妙的結合文字敘述,將文字推理信息融入到圖表中,快速定位,高效思考。

正是這種考試要求,使得固定的解題套路和思維模式就顯得更為重要。解題技巧要結合自身思考模式應用到解題中來,不要為了技巧而技巧,盲人摸象,不得解題的全貌。

分數:中國同學還是要爭取科學部分的絕對高分的。

34分+ 我們認為是可以通過充分的練習和足量的錯題分析而達到的一個分數段。

ACT詞彙備考建議

作為一個基於英語語言的能力測試,制約中國學生高分的依然是單詞。

ACT考試從詞彙的整體要求上看並沒有SAT那麼苛刻(SAT要求考生對抽象詞有精確理解,以及相似單詞有細微差別含義判斷的能力)

但是由於ACT會考到科學部分,即便是語法也會涉及到偏科學的文章,因此除了閱讀語法部分的核心單詞之外,考生還需掌握一部分學科詞彙。

從數量上判斷,在託福基礎上(加入託福100+,詞彙量應該在8000+)還需要新背3000個左右的詞彙。

參考資料:

https://www.erikthered.com/tutor/sat-act-history.html

https://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shows/sats/where/timeline.html

https://global.act.org/content/global/en.html

原標題:《ACT高分備考,只看這篇文章就足夠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