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 照亮微觀世界科學大門

2020-10-23 中工網

2020-10-23 03:03:16 來源:科技日報

在張江科學城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的建築裡,光似乎停住了腳步。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2004年12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對用戶開放,這一科學地標的崛起,使得中國以同類裝置最少的投資和最快的建設速度,加入到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的第一方陣。

截至2020年7月,上海光源完成了通過專家評審的實驗課題1.4萬多個,服務了遍布全國575家單位3116個研究組的30308名研究人員,已成為我國用戶和成果產出最多的大科學裝置。

「鸚鵡螺」裡孵出科研結晶

上海光源能讓我們「看到」物質的內在結構,洞悉原子分子運動的規律,照亮微觀世界的科學大門。這束光是許多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照進科學前路的「夢想之光」。

上海光源的出現,使得原本無法做或者需要出國排隊做的分析工作,在「家門口」就可以完成。藉助於上海光源,我國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了外爾費米子,提出和驗證了單原子催化機理,在國際上首次觀察到了大鼠肺泡結構,解析了禽流感、伊波拉、寨卡和基孔肯雅熱、新型冠狀病毒等一系列病毒的蛋白質結構並闡釋了傳播機制。上海光源運行開放十年間,國內裝置解析的蛋白質晶體結構從99個增加到了5076個。

在上海光源的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有30多家藥物研發企業在此開展研發工作。該站提供國內藥物研發企業一種基於結構的新的藥物研發手段。與傳統手段相比,基於結構的研發手段更高效、更精準,第一個成功上市的藥物僅用時6年,促進了上海及周邊地區的新藥研發工作。

兼具強度與延展性的超級鋼、應用於京滬高鐵的新一代高強高導銅鉻鋯合金接觸線、中石化研究團隊開發的全新結構分子篩材料、首獲美國FDA和中國藥監局認證的抗癌新藥「澤布替尼」、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單原子催化從理論走向產業化……在上海光源的支撐下,新興戰略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

十年間,上海光源支撐諸多領域產生了一批有世界影響力的重大科研成果,在結構生物學、凝聚態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環境和醫學等學科領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帶動光子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

高產出的背後,是上海光源始終對標國際一流裝置的結果。從一開始,開機率、平均故障修復時間、成果產出率等就是「硬指標」。十年來,裝置穩定高效運行、性能不斷提升,這些「硬指標」處於同類裝置的國際先進水平。上海光源還堅持不懈地進行關鍵技術研發和實驗方法學發展,從開始的7線7站10種左右的實驗方法,到今天的17線21站百餘種實驗方法,提升了裝置的性能水平和實驗能力。

一座世界級的光子大科學裝置集群正在張江崛起。以上海光源為起點,與正在建設中的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及超強超短雷射裝置等大科學裝置集群形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光子科學中心,支撐我國科技創新突破和跨越發展。

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已經開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上海光源科學中心主任趙振堂說:「下一個十年將是上海光源黃金運行開放時段,上海光源將持續產出重大成果,培養同步輻射骨幹人才,發展新一代同步輻射光源不掉隊。」

目前,上海光源二期建設正在加緊進行,預計到2022年,上海光源將有35條光束線50個實驗站投入運行,屆時每年將有近萬名科研工作者在裝置上開展基礎、應用和開發研究。上海光源二期建成投入運行後,其微觀結構探測能力位居國際先進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的前列水平,也是我國未來5—7年內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同步輻射光源。

王筱驕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編輯:肖天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澎湃新聞 2020-11-11 12:25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光源點亮大科學夢想之「光」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2004年12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對用戶開放,這一科學地標的崛起,使得中國以同類裝置最少的投資和最快的建設速度,加入到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的第一方陣。
  • 瞄準國家級大科學中心 上海光源點亮"世界科學之光"
    通俗點講,上海光源就是一臺超級顯微鏡,或說高品質的巨型X光機,其成像線站靜態解析度達到0.3納米(比萬分之一的髮絲直徑還小),能觀測到肉眼看不到微觀世界裡的「奇妙景色」:花草樹木的呼吸過程,蠶寶寶肚子裡有一個超現實「絲國」,用皮秒級「快門」給人體內的蛋白質分子「拍寫真」,看穿不同地區來源的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人體「路線圖」,幫助故宮國寶探幽千年前的傳統製作技藝……  「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
  • 第四代光源: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裝置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開創了我國科學研究專家與大科學裝置研製專家成功合作的先例。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走進「大連光源」,採訪有關專家進行揭秘。  看不見的「光」:人類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在大連長興島,「大連光源」躺在一個長達100多米的隧道裡。
  • 上海光源:微觀探索從「分子照片」時代進入「分子電影」時代
    人類來到世界,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樣事物,就是光。光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基礎。從紅外、可見光、紫外、軟X射線、硬X射線到伽馬射線……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和不同的光打交道。國家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是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的「老大哥」。
  • 合肥先進光源:探索微觀世界的最亮「慧眼」
    依託先進光源,將擴展建設先進的低能區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以及世界唯一的太赫茲儲存環光源,從而共同構成「合肥先進光源」集群,成為國際上在低能區最領先的光源中心,面向國內外科學家開放,為量子信息、能源與環境、生命科學等領域前沿研究提供公共平臺。
  • 科學網—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首個超億元重大科學儀器研製項目結題
  • 「大連光源」將照亮科學的未知世界
    收藏    中化新網訊 7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務會上,由基金委資助、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項目通過了驗收。
  • 「上海光源」開放試運行9年,有力支撐國家實驗室建設-上海,光源...
    原標題:神奇之光照亮「一微米的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實驗大廳。胡蔚成攝  今年 4月,英文名為「Shine」,寓意「閃耀」的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在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再次按下加速按鈕。「閃耀」的鄰居,正是中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
  • 每年提供5000多小時同步輻射光 上海光源孕育科研新生態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獲悉,我國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上海光源」正在擴容:在建的8條線站中有6條即將竣工,包括一條頂級配置的「夢之線」將於今年年底向用戶開放,與之相關的另一大科學裝置「自由電子雷射」也將於今年開工。
  • 上海光源工程建設:2021年將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
    2004年,我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這隻美麗的巨型「鸚鵡螺」,在浦東張江翩然落成,為中國科技創新再添利器。  高速運行中的電子在轉彎時,會放出超出普通X光上億倍的同步輻射光,能夠照亮普通技術無法洞察到的微觀世界。當今世界,同步輻射光源早已是科研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視頻|還看今朝《上海篇》:上海光源,看見一微米的世界
    視頻|還看今朝《上海篇》:上海光源,看見一微米的世界 看看新聞Knews綜合 2017-10-01 18:32
  • 「上海光源」開放十年 為世界前沿科研作「光嫁衣」
    上海光源鳥瞰圖 上海光源 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5月6日電 題:「上海光源」開放十年 為世界前沿科研作「光嫁衣」作者 鄭瑩瑩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這個建築就是海內外知名的大科學裝置之一——上海光源,它是中國大陸第一臺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5月6日,上海光源迎來開放十周年。資料顯示,上海光源於2004年12月25日開工建設,2009年4月29日竣工,同年5月6日正式對用戶開放。
  • 謝希德楊福家等「大牛」如何匯聚政協力量點亮「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外觀「每一束輻射光,都將穿透未知世界的黑暗」,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裡科普介紹片中的一句解說詞。坐落在浦東張江的「上海光源」,狀如「鸚鵡螺」,是中國大陸第一臺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2004年12月25日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正式對用戶開放。
  • 合肥光源:中國人自己的先進光源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校區內,矗立著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行人經過學校臨近合作化路高架橋的大門時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我國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專用同步輻射光源就坐落於此,熟悉這裡的科研人員都親切地稱它為「合肥光源」。
  • 【中國科學報】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今年,由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即「大連光源」一期項目)通過專家驗收,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楊學明指出,項目通過驗收以後,光源裝置運行情況良好,吸引了眾多國內知名科學家團隊前來尋求合作。
  • 合肥城市新地標—— 一隻觀察微觀世界的「慧眼」
    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站在合肥先進光源規劃設計圖前,可以看到整個園區宛如一隻觀察微觀世界的「眼睛」,透過這隻令人驚嘆的「慧眼」,科學家將能看清物質結構和生命活動,開啟人類文明的新徵程。總體方案通過專家論證、園區規劃完成方案設計、多項預研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和準備的腳步並未停歇。
  • 探索新型冠狀病毒的「花冠」,上海光源在行動--中國數字科技館
    ,「上海光源」特別開通的「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專項課題」綠色通道,於近期在關機維護期臨時開機,助力科學家深入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微觀結構、打開病毒感染人體的「黑匣子」。  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如果從空中俯瞰,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圓形建築,就像是一個銀灰色「鸚鵡螺」,這就是我國迄今為止建成的規模最大的科學裝置和多學科研究平臺——上海光源。上海光源的直徑超過了160米,它的設計原型來自路甬祥院士的手繪圖。
  • 「點亮」探尋微觀世界之眸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
    同步輻射是探索微觀世界的「眼睛」。「我們要建世界上最先進的第四代光源,為我國科學和產業創新『擦亮眼睛』。」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封東來立志要與同事們一道建成亞洲首個第四代低能區光源——合肥先進光源,從而實現我國先進同步輻射光源的全能區覆蓋。追求「光源夢」的腳步,永不停息。
  • ...點亮」探尋微觀世界之眸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
    合肥先進光源設計圖「整個園區宛如一隻觀察微觀世界的『眼睛』,這個設計太讓人震撼了!」在合肥先進光源規劃設計圖前,參觀者無不讚嘆。從我國首個專用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光源,到正在預研的世界首批第四代低能區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先進光源,實驗室用「神奇之光」點亮科學之路,努力實現大國崛起的「光源夢」。「合肥光源」發出「神奇之光」在中國科大西區,一幢狀如飛碟的建築物,格外引人注目,這裡是「合肥光源」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