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還看今朝《上海篇》:上海光源,看見一微米的世界

2020-11-22 澎湃新聞

視頻|還看今朝《上海篇》:上海光源,看見一微米的世界

看看新聞Knews綜合

2017-10-01 18:32

還看今朝上海篇 視頻來源:看看新聞Knews(02:10)

環繞著上海光源長長的360度的走廊,有13條光束線站,正在為我們的科學家源源不斷地提供同步輻射光做科學實驗。它就好比是一臺X光機加上一臺超級顯微鏡。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它看透一微米以內的微觀世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光源,還看今朝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源」開放試運行9年,有力支撐國家實驗室建設-上海,光源...
    原標題:神奇之光照亮「一微米的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實驗大廳。通過上海光源發出的同步輻射光,可以看清微納米量級的個體,從禽流感病毒到外爾費米子,科學家們得以了解、追蹤物質內部結構,在中國本土就地展開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材料、環境、地質、生物醫藥、微電子等諸多學科和產業的攻堅與前沿實驗。  這照亮「1微米的世界」的神奇之光,就誕生於上海光源總長432米的電子儲存環中。
  • 「上海光源」開放十年 為世界前沿科研作「光嫁衣」
    上海光源鳥瞰圖 上海光源 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5月6日電 題:「上海光源」開放十年 為世界前沿科研作「光嫁衣」作者 鄭瑩瑩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上海光源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加入了「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俱樂部」。如果將上海光源比喻成一個周長達432米的「甜甜圈」,將其截成數十段,每隔一段距離伸出一條長長的線,就是一個光束線站。目前上海光源有15條光束線19個實驗站開放運行,裝置總體性能位居國際先進水平。
  • 瞄準國家級大科學中心 上海光源點亮"世界科學之光"
    通俗點講,上海光源就是一臺超級顯微鏡,或說高品質的巨型X光機,其成像線站靜態解析度達到0.3納米(比萬分之一的髮絲直徑還小),能觀測到肉眼看不到微觀世界裡的「奇妙景色」:花草樹木的呼吸過程,蠶寶寶肚子裡有一個超現實「絲國」,用皮秒級「快門」給人體內的蛋白質分子「拍寫真」,看穿不同地區來源的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人體「路線圖」,幫助故宮國寶探幽千年前的傳統製作技藝……  「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
  • 上海光源 照亮微觀世界科學大門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2004年12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對用戶開放,這一科學地標的崛起,使得中國以同類裝置最少的投資和最快的建設速度,加入到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的第一方陣。
  • 探索新型冠狀病毒的「花冠」,上海光源在行動--中國數字科技館
    上海光源是具有高性能價格比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輻射光源,也是我國目前已建成的最先進光源。由於同步輻射在各門學科中的應用日新月異,世界各國都在競相建造同步輻射裝置。目前,全世界大約有68臺同步輻射裝置,分布於2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建和在建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有25臺。
  • 上海光源點亮大科學夢想之「光」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2004年12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對用戶開放,這一科學地標的崛起,使得中國以同類裝置最少的投資和最快的建設速度,加入到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的第一方陣。
  • 青年科學家王勇:歷經三種角色 守護「上海光源」
    自上世紀40年代,人類在電子同步加速器上首次觀測到同步輻射光,70多年來,同步輻射光源已經歷了三代發展,上海光源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加入了「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俱樂部」。一年有8760個小時,王勇說,上海光源每年開機運行7300多個小時,除去維護時間,一年對用戶開放多達4500個小時。伴隨著中國科學發展,這些年,使用上海光源的用戶數量越來越多了。王勇回憶,2009年上海光源剛開始運行的時候,使用同步輻射光源的課題組還比較少,當時申請的通過率很高,大概在90%以上,也就是100個人來申請,大概90多個都能通過。
  • 上海光源二期首條光束線站出光
    ◆資料來源:上海科技大學製圖:朱偉 王美傑去年9月,張江實驗室在上海成立。張江實驗室是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迅速做強做實、做出影響的關鍵支撐,是推進科創中心建設有新作為的重要實踐。到2030年,張江實驗室將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
  •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
    上海光源能量居世界第四(僅次於日本SPring-8、美國APS、歐洲ESRF),性能超過同樣能量區間現有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是世界上正在建造或設計中的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何建華:參與上海光源建設改變了我的研究生涯
    走近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科創上海的頭號地標——被形象地比喻為「鸚鵡螺」的上海光源頗為引人注目。今年11月,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條光束線站出光,引出更多洞察微觀世界的科學之光。  從1996年開始參與上海光源前期立項、預製研究、工程建造、運行開放到今天的持續發展,何建華見證了中國科技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
  •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建成
    上海光源能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上海光源從裝置到建築均為我國自己設計和集成。在4月26日至27日舉行的上海光源建設國際評估會上,來自11個國家的34位權威專家對該項目給予高度評價:上海光源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該光源首批7條光束線和實驗站向用戶試開放以來,已經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 為科創上海點讚!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條光束線站今晨出光
    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董純蕾 郜陽)科創上海的頭號地標——被形象地比喻為「鸚鵡螺」的上海光源,今天再添新神光。今天凌晨4時,上海光源線站工程新建16條光束線站中第一條進行調試的線站——在上海光源硬X射線通用譜學線站,成功出光,完成首輪調試目標,這也標誌著上海光源線站工程正式進入了調試出束階段。
  • 謝希德楊福家等「大牛」如何匯聚政協力量點亮「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外觀「每一束輻射光,都將穿透未知世界的黑暗」,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裡科普介紹片中的一句解說詞。坐落在浦東張江的「上海光源」,狀如「鸚鵡螺」,是中國大陸第一臺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2004年12月25日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正式對用戶開放。
  • 上海光源工程建設:2021年將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
    2004年,我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這隻美麗的巨型「鸚鵡螺」,在浦東張江翩然落成,為中國科技創新再添利器。  高速運行中的電子在轉彎時,會放出超出普通X光上億倍的同步輻射光,能夠照亮普通技術無法洞察到的微觀世界。當今世界,同步輻射光源早已是科研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光源介紹 - 中國:上海同步輻射光源
    上海光源工程於2009年5月6日開始對國內用戶正式開放運行,至2014年,上海光源迎來了開放五周年。自運行開放後,上海光源高效、穩定運行,開機率(AVAILABILITY)、兩次故障間平均間隔時間(MTBF)等性能指標逐年提升,達到國際同類裝置運行的先進水平。
  • 上海光源:微觀探索從「分子照片」時代進入「分子電影」時代
    人類來到世界,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樣事物,就是光。光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基礎。從紅外、可見光、紫外、軟X射線、硬X射線到伽馬射線……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和不同的光打交道。國家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是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的「老大哥」。
  • 每年提供5000多小時同步輻射光 上海光源孕育科研新生態
    自2009年建成,這個位於張江的巨大「鸚鵡螺」,5年間穩定釋放「創新之光」,為8300多位慕名而來的科學家照亮未知的微觀世界,將上百篇科研論文送上包括《科學》、《自然》等在內的國際著名學術雜誌。預計到2020年,將有上萬名科學家匯聚此地。一個學科碰撞交融的科研新生態圈,將在「鸚鵡螺」的孕育下,逐步成形。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光源及其線站工程
    上海光源榮獲 2012 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13 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海光源建成以來,聚焦重大基礎科學前沿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在物理、材料、能源與催化、生命與健康等諸多領域,產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大成果。
  • 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澎湃新聞 2020-11-11 12:25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光源「加入」抗疫情行列—新聞—科學網
    受訪專家: *兩位受訪專家目前正利用上海光源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結構解析工作。為儘快取得成果,在連線中施一表示,自1月初第一株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發布,他們就開始了這項工作,「春節也沒有休息」。 結構解析關注三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