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2020-11-28 澎湃新聞

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澎湃新聞

2020-11-11 12:25 來源:澎湃新聞

應用於我國高鐵建設的高性能銅合金接觸線、實驗發現外爾費米子、創新抗癌藥澤布替尼……這些領域各異、看似並無關聯的科技創新成果,得益於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的有力支撐。

浦東瞄準國際前沿,聚焦科研重器,築牢科創「最先一公裡」地基。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10個大科學設施建成或在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源 照亮微觀世界科學大門
    2020-10-23 03:03:16 來源:科技日報在張江科學城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的建築裡,光似乎停住了腳步。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
  • 上海光源點亮大科學夢想之「光」
    王筱驕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在張江科學城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的建築裡,光似乎停留了腳步。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鸚鵡螺」裡孵出科研結晶上海光源能讓我們「看到」物質的內在結構,洞悉原子分子運動的規律,照亮微觀世界的科學大門。這束光是許多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照進科學前路的「夢想之光」。上海光源的出現,使得原本無法做或者需要出國排隊做的分析工作,在「家門口」就可以完成。
  • 瞄準國家級大科學中心 上海光源點亮"世界科學之光"
    浦東張江,坐落著一隻美麗又神秘的國寶級「鸚鵡螺」,上海光源。「螺心」是我國迄今為止已建成的規模最大的同步輻射裝置,內有許多電子以近乎光速晝夜不停放射著「神奇之光」。自2009年5月開放後,僅僅蜿蜒放射出7條幻彩「螺線」——光束線站,已成為世界最炙手可熱的「超級顯微鏡」。
  • 「鸚鵡螺」裡孵出夢想 上海光源點亮科技之光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在上海浦東的張江科學城,有一個最具標誌性的建築——「鸚鵡螺」,它就是上海光源,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用戶最多、成果產出最多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是中國大陸第一臺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在投入使用的十多年時間裡,催生了物理、材料、能源與催化、生命與健康等諸多領域多項國際頂級科研成果,成為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點亮科技之光的小太陽。
  • 「上海光源」開放試運行9年,有力支撐國家實驗室建設-上海,光源...
    原標題:神奇之光照亮「一微米的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實驗大廳。胡蔚成攝  今年 4月,英文名為「Shine」,寓意「閃耀」的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在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再次按下加速按鈕。「閃耀」的鄰居,正是中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
  • 上海光源工程建設:2021年將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
    2004年,我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這隻美麗的巨型「鸚鵡螺」,在浦東張江翩然落成,為中國科技創新再添利器。  高速運行中的電子在轉彎時,會放出超出普通X光上億倍的同步輻射光,能夠照亮普通技術無法洞察到的微觀世界。當今世界,同步輻射光源早已是科研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每年提供5000多小時同步輻射光 上海光源孕育科研新生態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獲悉,我國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上海光源」正在擴容:在建的8條線站中有6條即將竣工,包括一條頂級配置的「夢之線」將於今年年底向用戶開放,與之相關的另一大科學裝置「自由電子雷射」也將於今年開工。
  • 謝希德楊福家等「大牛」如何匯聚政協力量點亮「上海光源」
    10年來,上海光源圍繞科學前沿、國家重大需求與產業核心問題支撐用戶開展創新研究,為我國科學家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強大助力。「上海光源」的建設者常說,這個「鸚鵡螺」在張江安家是政協委員首倡的。政協委員的建言,成為射向「上海光源」的第一束光芒。
  • 「大連光源」將照亮科學的未知世界
    收藏    中化新網訊 7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務會上,由基金委資助、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項目通過了驗收。
  • 鍾南山:讓科學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
    鍾南山表示,在生命之痛的面前,人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因此全球的醫學專家需要建立一個長期合作交流的機制,分享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來拓展人類醫學能力的範圍。未來醫學研發的實踐還應該積極地投入科技力量。
  • 上海光源助力我國結構生物學跨越式發展
    而立之年浦東再出發【上海光源助力我國結構生物學跨越式發展】作為中國大陸第一臺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於2004年12月25日開工建設,2009年4月29日竣工,5月6日正式對用戶開放。上海光源一經投入使用立即改變了我國結構生物學家以往主要依賴國外同步輻射裝置開展前沿領域研究的局面,支撐用戶在與禽流感、伊波拉、寨卡等流行病毒相關的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研究中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重要成果,並顯著提升了我國結構生物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地位。目前浦東已建和在建的大科學設施共10個,將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科學大科學設施集群。
  • 最強雷射照亮阻遏蛋白信號奧秘
    原標題: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領銜國際團隊攻克世界級難題 最強雷射照亮阻遏蛋白信號奧秘 《自然》今發表這一研究成果,為開發高效低毒靶點藥物奠定理論基礎圖為視紫紅質和阻遏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藍色所示為視紫紅質的結構;黃色所示為阻遏蛋白的結構。視紫紅質感受外界光信號,並將光信號傳導到細胞內,產生視覺;阻遏蛋白參與調控視覺的產生過程。
  • 「大連光源」發出世界最強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
    最近,在遼寧省大連市長興島,中國最新一代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發出了世界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其單個皮秒(1皮秒等於萬億分之1秒)雷射脈衝可產生140萬億個光子,不僅世界最亮而且波長完全可調。
  • 「鸚鵡螺」照亮探索科技前沿之路
    2009年4月底,我國大陸首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竣工。  近十年來,在這個坐落在浦東張江張衡路239號的巨大鸚鵡螺式建築裡,一束束高能量、高質量的同步輻射光為我國科學家和企業照亮探索世界科技前沿之路。如今,圍繞上海光源,一個接一個大科學裝置在張江拔地而起,形成高密度的大科學裝置群,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新地標。
  • 大連光源: 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新華社發   1月15日,中國科學院研製的「大連光源」發出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單個皮秒雷射脈衝產生140萬億個光子,成為世界上最亮且波長完全可調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光源。   又一項「世界之最」的科學工程在中國誕生了。
  • 【科技日報】大連光源: 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新華社發  1月15日,中國科學院研製的「大連光源」發出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單個皮秒雷射脈衝產生140萬億個光子,成為世界上最亮且波長完全可調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光源。  又一項「世界之最」的科學工程在中國誕生了。
  • 世界最亮光源 大連光源資料背景簡介(圖)
    【世界最亮光源】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應物所」)聯合研製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經過三個多月卓有成效的調試之後,終於在2017年1月15日發出了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
  • 光源介紹 - 中國:上海同步輻射光源
    上海光源工程於2009年5月6日開始對國內用戶正式開放運行,至2014年,上海光源迎來了開放五周年。上海光源的用戶數量和成果產出都超過了國際同類裝置建成同期的水平。2014年12月25日,上海光源迎來了第10000名用戶。上海光源用戶分布基本覆蓋全國,並已有部分國際用戶。來自各學科領域的用戶利用上海光源開展科學研究,此外,還有多家企業利用上海光源進行技術開發。
  • 探索新型冠狀病毒的「花冠」,上海光源在行動--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上海光源:微觀探索從「分子照片」時代進入「分子電影」時代
    人類來到世界,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樣事物,就是光。光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基礎。從紅外、可見光、紫外、軟X射線、硬X射線到伽馬射線……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和不同的光打交道。國家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是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