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雷射照亮阻遏蛋白信號奧秘

2021-01-09 環球網

原標題: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領銜國際團隊攻克世界級難題 最強雷射照亮阻遏蛋白信號奧秘 《自然》今發表這一研究成果,為開發高效低毒靶點藥物奠定理論基礎

圖為視紫紅質和阻遏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藍色所示為視紫紅質的結構;黃色所示為阻遏蛋白的結構。視紫紅質感受外界光信號,並將光信號傳導到細胞內,產生視覺;阻遏蛋白參與調控視覺的產生過程。

東方網7月23日消息: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28個實驗室組成的國際交叉團隊,利用世界上最強的X射線雷射,成功解析「信號兵」蛋白的複合物晶體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傳導領域的世界級科學難題。這項突破性成果,今天凌晨以長文形式率先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刊《自然》上。

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美國科學家,表彰他們在G-蛋白偶聯受體(GPCR)信號傳導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這一研究成果揭開了人體信息交流系統的秘密,即身體如何感知外部世界,並將這些生物信號通過下遊的G-蛋白發送到細胞,具有劃時代意義。徐華強解釋說,「GPCR是目前最成功的藥物靶標,迄今40%左右的上市藥物都以GPCR為靶點。」

然而,GPCR信號傳導領域還有一個重大問題懸而未決,即GPCR如何激活另一條信號通路——阻遏蛋白的信號通路,這一直困擾著結構生物學科學家。事實上,G-蛋白和阻遏蛋白這兩個「信號兵」,構成了GPCR下遊的兩條主要信號通路。「在調節GPCR功能的過程中,阻遏蛋白和G-蛋白分別扮演『陰』和『陽』的角色。」徐華強介紹,GPCR能激活G-蛋白的信號通路,而阻遏蛋白最終可以阻止G-蛋白向下遊傳遞信號。近年研究表明,阻遏蛋白還能作為獨立的信號傳導蛋白,廣泛參與多種細胞生理活動,調節與G-蛋白通路不同的生理功能,比如人體感官功能和神經活動。

過去10年間,徐華強領導的團隊一直致力於解析「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視紫紅質是一個經典的GPCR,可以感應到光信號,激活視覺功能。然而,獲得高解析度的複合物圖像需要攻克很多技術難關。

在交叉團隊協同下,科學家通過「超級雷射」給蛋白質晶體「拍片子」,他們採用世界上最亮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技術,用較小的晶體樣本得到了高解析度的兩者複合物晶體結構。這一結構揭示,阻遏蛋白與GPCR的結合模式,與G-蛋白與GPCR的相互作用截然不同,為深入理解GPCR下遊信號傳導通路奠定了基礎。據悉,這也是運用自由電子雷射技術獲得的首個蛋白質複合物結構,展示了新技術在結構生物學領域的強大應用前景。

專家認為,這一研究為開發選擇性更高的藥物奠定了理論基礎。徐華強表示,在藥物發現領域,對藥物靶點蛋白的結構與功能關係理解越深,開發出高效低毒藥物的機率越大。因此,選擇性「瞄準」GPCR其中一條信號通路的藥物,也就是激活或抑制「G-蛋白」、「阻遏蛋白」的信號通路,可能具有更好的療效。

據了解,這個研究項目由全世界眾多研究機構的多領域專家合作完成,包括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美國溫安洛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等中外學者,以及其他來自美國、德國、新加坡、加拿大、瑞士、愛爾蘭等國60餘名科學家。

相關焦點

  • 【解放日報】最強雷射照亮阻遏蛋白信號奧秘
    圖為視紫紅質和阻遏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藍色所示為視紫紅質的結構;黃色所示為阻遏蛋白的結構。視紫紅質感受外界光信號,並將光信號傳導到細胞內,產生視覺;阻遏蛋白參與調控視覺的產生過程。(圖片來源:徐華強課題組)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28個實驗室組成的國際交叉團隊,利用世界上最強的X射線雷射,成功解析「信號兵」蛋白的複合物晶體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傳導領域的世界級科學難題。這項突破性成果,7月23日凌晨以長文形式率先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刊《自然》上。
  • ...磷酸化密碼被破解-阻遏,蛋白,複合物,徐華強,通路,相互作用...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成果刊發《細胞》雜誌 磷酸化密碼被破解  目前,40%左右的上市藥物以G蛋白偶聯受體(簡稱GPCR)為靶點。201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領銜國際上28個實驗室,利用世界最強的X射線雷射成功解析了一個經典的GPCR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GPCR如何激活阻遏蛋白信號通路。時隔兩年,徐華強合作團隊繼續發現了磷酸化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相互作用的「密碼」,而這一「密碼」對整個GPCR蛋白組具有普遍性,將有助於研發高效低毒藥物。
  • 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解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餘學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叢堯課題組合作在GPCR跨膜信號轉導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解析了非視覺阻遏蛋白(Arrestin2)與神經降壓素受體(NTSR1)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 上海藥物所等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聯合攻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Rhodopsin)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該項突破性成果於北京時間6月14日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
  • 科學網—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餘學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叢堯課題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
  • 科學家攻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難題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
  • 科學家攻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重大科學難題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與抑制型G蛋白(Gi
  • 史上最大力度 | 有了GPCR以後,G蛋白不再孤單,4篇Nature同時闡述其複合物結構,中科院藥物所強勢貢獻一篇
    GPCR是最大的一類細胞跨膜信號轉導受體家族和最重要的藥物靶標,其通過偶聯下遊G蛋白和阻遏蛋白等多種效應蛋白轉導胞外信號。
  • 神經科學家利用螢光蛋白「照亮」果蠅的大腦 觀察嗅覺對突觸的影響
    日前美國西北大學的神經學家利用從水母身上提取的螢光蛋白,成功「照亮」了果蠅的大腦結構,來觀察嗅覺對突觸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將綠色、黃色及藍色三種不同顏色的螢光蛋白分子分成兩個部分,將一部分應用在一側的神經元上,另一部分則連接到神經元突觸間隙上。當信號通過突觸時,這些分子聚合在一起並且發光,發光持續時間長達1-3小時。
  • 馬丁·查爾菲: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
    http://www.yunnan.cn 發布時間 2012-06-25 20:49:08 星期一 來源:雲南網 大中小雲南網訊(記者 王海龍)25日,雲南科學大講壇迎來第36場講座(2012年第3講),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馬丁·查爾菲博士作為題為《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的演講。
  • 調控基因是編碼能與操縱序列結合的調控蛋白的基因
    阻遏蛋白與操縱子結合,就妨礙了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結合及其後β-半乳糖苷酶等基因的轉錄起始,從而阻遏了這群基因的表達。最早只把與阻遏蛋白結合、起阻遏作用的序列稱為操縱子,但其後發現有的操縱元中同一操縱序列與不同構像的蛋白質結合,可以分別起阻遏或激活基因表達的作用,阿拉伯糖操縱元中的序列就是典型的例子。因而凡能與調控蛋白特異性結合、從而影響基因轉錄強弱的序列,不論其對基因轉錄的作用是減弱、阻止或增強、開放,都可稱為操縱子。
  • G蛋白偶聯受體:生命科學和藥物研發的「寶藏」
    外界信號作用於細胞,引起細胞內代謝途徑和基因表達等過程的變化,最終表現為細胞特定的生理改變,該過程被稱為細胞的信號轉導。許多分子可以傳導細胞信號,包括蛋白質、多肽、脂質、核苷酸等,甚至包括光和氣味等也是重要的信號轉導分子,這些信號分子統稱為配體。
  • 【中國科學報】植物激素的全新信號轉導之路
    獨腳金內酯如何調控植物與外界環境進行信號「交流」、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等,始終是植物學家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團隊,在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機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系統鑑定了擬南芥獨腳金內酯早期響應基因,並闡明相關分子機制和發育過程,揭示了一種全新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科學家揭示 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知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的研究人員,系統鑑定了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早期響應基因,闡明了獨腳金內酯調控分枝發育、葉片形狀以及花青素積累的分子機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 /王冰揭示獨腳金內酯信號途徑的新發現:既是抑制子又是轉錄因子
    該研究發現SMXL6靶向擬南芥基因組中的729個基因,並通過直接與其啟動子結合來抑制SMXL6,SMXL7和SMXL8的轉錄,表明SMXL6作為一種自動調節的轉錄因子,可維持獨腳金內酯信號的穩態。這些發現揭示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機制,激素信號傳導的轉錄阻遏物可通過該機制直接識別DNA並調節高等植物中的轉錄。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需要適宜的光照、溫度、水分和各種營養元素。
  • 蛋白複合物Paf1:攜帶基因致病的奧秘
    原標題:蛋白複合物Paf1:攜帶基因致病的奧秘 一個人生病的因素有多種多樣,但不外乎於內因和外因兩類。內在因素中最根本的就是基因,醫學研究表明,所有的疾病或多或少都和基因有一些關聯,主要是由於基因表達發生突變造成。
  • 新引力波被發現信號迄今最強 一圖解讀引力波奧秘
    北京時間10月16日22點,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合作組織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再次探測到時空的漣漪。這是人類第五次探測到引力波。然而科學界的興奮之情甚至不亞於第一次探測到引力波時。
  • 植物水楊酸抗病信號途徑先驅董欣年院士與NPR1的故事
    董欣年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楊酸介導的信號轉導途徑。TGA轉錄因子在酵母雙雜交測定中對NPR1具有不同的親和力,其中TGA2(之前稱為AHBP-1b),TGA3和TGA6顯示最強的結合。TGA因子與as-1元件的結合親和力和特異性也不同。這些結果表明,一些TGA因子可能具有冗餘或重疊功能,而其他因子可能在調節植物防禦和其他生物過程中的基因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 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澎湃新聞 2020-11-11 12:25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