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蝦上市的季節,很多市民三大飽了口福。最近濰坊市的周女士被市場上的大蝦給嚇得不輕。不是因為這是38元一隻的野生大蝦,而是因為,這蝦長得樣子有點嚇人。請看《生活幫》的調查。
周女士:「因為大蝦是透明的,能清楚的看見裡面有白色的線狀物。」
周女士所說的大蝦是在附近的海鮮攤位上購買的,她隨機從盆子裡拿出一隻大蝦,記者看到有一根粗細不均的白色線狀物在大蝦的身體裡纏繞,長度大約有三四釐米。
周女士:「有的蝦裡面還有白色團狀物的東西,就像打了膠似的。」
據周女士介紹,她這次買到的大蝦,有一多半都有這樣的白色線狀物。那這些看起來像蟲子的白色線狀物到底是什麼呢?
海鮮攤主:「有的蝦有,有的蝦沒有,那就是蝦線,魚有魚線,蝦有蝦線。」
海鮮攤主:「這是蛋白質吧,我也不太清楚。」
海鮮攤主:「它就長成那樣,我也沒辦法解釋。」
海鮮攤主:「它就是有病,你別買了。」
是注膠蝦還是被汙染了?
記者在濰坊市南下河市場隨機走訪了八家海鮮攤位,確實發現有不少攤位上的大蝦裡都有這種白色線狀物。這種看起來讓人害怕的白色物質到底是什麼呢?對於幫辦的疑問,大部分的海鮮攤主並沒有做出合理解釋。
周女士:「我擔心裏面是寄生蟲或者是被汙染了,老人孩子吃了對身體不好。」
海鮮攤主:「那是膠,我這裡沒有。」
一位海鮮攤主透露,這些蝦很有可能是注膠蝦。事實果真是這樣嗎?為了弄清楚蝦肉裡的白色線狀物到底是什麼,幫辦決定把充滿白色線狀物的大蝦剝開看看。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蝦肉裡的白色線狀物不能和蝦肉分離,看起來像是蝦肉的一部分。這會是網上傳言的注膠蝦嗎?幫辦查到,注膠蝦主要有剝開蝦頭可見膠狀物、煮後浮起白色塊狀物兩大特徵。幫辦分挑出五隻有白色線狀物的大蝦,放進水裡加熱十分鐘後也並沒發現任何異常。
濰坊市民:「我擔心那是寄生蟲,吃了會不會對身體有危害。」
濰坊市民:「以後得好好看看,買到這種海蝦,吃了對身體不好。」
白色線狀物到底是什麼東西?
雖然記者多方走訪,但是包括海鮮攤販在內沒有任何人能準確說出這蝦肉裡面的白色線狀物到底是什麼東西?幫辦把含有白色線狀物的大蝦送到濰坊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實驗室,通過顯微鏡下觀察,基本排除了寄生蟲的存在。
濰坊學院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於海瑞博士:「通過分析和顯微鏡下觀察推斷大蝦應該是得了紅腿病,大家在選擇的時候要慎重,不要生吃,儘量煮熟食用。」
大蝦身體裡面竟然有彎彎曲曲的白色線狀物。這幾天可把咱大傢伙嚇得夠嗆,香噴噴的大蝦都不敢吃了。大蝦裡面有白色線狀物,除了專家猜測是蝦得了病之外,沒有人能給出更具體的解釋。大蝦裡面的白色物質到底是怎麼回事?請看記者繼續調查。
海鮮攤主:「他不知道買了誰的裡面帶著點,我特意看了看我的裡面沒有。」
「沒事,這個蝦裡面都這樣。」
白色線狀物與什麼有關係呢?
在同一家海鮮攤位上,記者竟然聽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那大蝦裡面存在的白色線狀物與什麼有關係呢?記者從海鮮市場購買了三份大蝦,兩份對蝦,一份20塊錢一斤,個頭較小,一份35塊錢一斤,個頭稍微大一些,還有一份基圍蝦個頭最大,95元一斤。
經過記者的細心挑選發現,20元一斤的明蝦裡面共有49隻,有白色物質的蝦大約有23隻。35元一斤的明蝦裡面共有21隻蝦,有白色物質的蝦大約有3隻。95元一斤的基圍蝦一共有16隻,有白色物質的蝦可以說忽略不計。
這白色線狀物多少,到底是跟大蝦的價格有關,還是跟個頭有關係,還是跟運輸時間長短有關聯,還是跟蝦的品種有關呢,記者特地趕到濰坊昌邑市卜莊鎮的養蝦基地了解情況。
山東片聯對蝦綠色養殖示範基地 徐先生:「一般的脊梁杆這地方是應激造成的,應激就是這個蝦膽小,一把身子躬起來,伸不開。吃維生素c以後這種病自然就解除了。不過這也是一種病,得病的蝦肌肉會壞死,最後這個蝦也就死了。」
濰坊科技學院水產養殖研究所主任 李群峰:「就是應激,這蝦一蹦,變化環境,變化很大了以後它就發白。」
山東片聯對蝦綠色養殖示範基地 徐先生:「你看食道裡面,胃裡面很飽滿,色澤很好,沒有肌肉白灼,沒有紅腿,這蝦就很好。」
養殖戶和李主任都證實,應激反應嚴重的蝦會逐漸死亡。對蝦養殖中,蝦苗的這種應激反應也是造成減產的原因之一。不過這蝦裡的門道還真是多,希望大家在購買的時候,儘量挑選新鮮,色澤好的活蝦。這樣吃起來也放心不是。
[責任編輯:單曉燕、生活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