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大規模宇宙演化模擬
科學家們現在公布了一項新完成且最先進的星系演化模擬結果,TNG50是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大規模宇宙演化模擬,這個模擬使研究人員能夠詳細研究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自大爆炸後不久以來星系是如何演化的。第一次揭示了圍繞星系的宇宙氣體流動幾何形狀決定了星繫結構,反之亦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宇宙機器」模擬超過800萬種宇宙,只為揭示星系的演化!
星系形成背後的科學原理幾十年來一直是個謎,但現在亞利桑那大學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離找到答案又近了一步。在太空中觀察真實的星系只能提供時間上的快照,因此想要研究星系在數十億年裡是如何演化的,科學家們不得不求助於計算機模擬。
-
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宇宙模擬出爐!
科技日報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近創建了迄今最詳細的大尺度宇宙模型TNG50。這一虛擬宇宙「芳齡」約138億歲、寬約2.3億光年,包含數萬個正處於演化中的星系,星系的細節程度與單星系模型中的相當。該模型跟蹤了200多億個代表暗物質、氣體、恆星和超大質量黑洞的粒子。
-
科學家花1年模擬宇宙137億年全過程,創造史上最大規模模擬紀錄!
自20世紀中期以來,科學家們對宇宙形成的過程基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宇宙膨脹和宇宙微波背景(CMB)的發現給大爆炸理論增加了可信性,而宇宙膨脹的加速導致了關於暗能量的理論形成。儘管如此,關於早期宇宙還有很多科學家不知道的東西,這就要求他們必須依靠關於一些對宇宙演化的模擬進行推演計算。
-
赫歇爾團隊獲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年度團體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將2014年度團體成就獎授予赫歇爾空間天文臺成像光譜與測光儀(Herschel/SPIRE)
-
「天河二號」模擬出宇宙暗物質和中微子演化進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徐玢)由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博士後於浩然與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教授張同傑等組成的科研團隊
-
NASA用VR模擬黑洞人馬座A*周圍宇宙的500年演化
來源:映維網 作者 流水原通過將錢德拉太空望遠鏡和其他太空望遠鏡的數據與超級計算機模擬和虛擬實境技術相結合,一種全新的可視化技術能夠允許用戶體驗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周圍宇宙在過去500年間的演化。
-
星系形成與演化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康熙、博士生王亮所在的中德馬普青年夥伴小組和德國馬普天文所安德裡亞·馬西奧率領的團組,在星系形成的流體數值模擬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
現在實現3分鐘就能模擬出1萬顆!
然而,它們對星團和星系的演化貢獻最大。大質量恆星是宇宙中許多生動而充滿能量現象的先驅,包括在超新星爆炸中豐富它們周圍的環境,改變其系統動力學。研究大質量恆星最好工具是詳細的恆星演化代碼:計算這些恆星內部結構和演化的電腦程式。
-
現在實現3分鐘就能模擬出1萬顆
然而,它們對星團和星系的演化貢獻最大。大質量恆星是宇宙中許多生動而充滿能量現象的先驅,包括在超新星爆炸中豐富它們周圍的環境,改變其系統動力學。研究大質量恆星最好工具是詳細的恆星演化代碼:計算這些恆星內部結構和演化的電腦程式。
-
迄今為止「最劇烈」!科學家發現兩星系群以640萬千米時速相撞
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的一項新研究稱,地球3.8億光年外,名為NGC 6338的星系集合中,兩星系群正以640萬千米時速相撞。論文稱,NGC 6338總質量約為太陽的100萬億倍。NASA表示,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所觀測到的兩星系群最劇烈的碰撞。該碰撞產生極高的熱。其中,來自錢德拉的X射線數據在合成照片中呈紅色,表示高達2000萬攝氏度的高溫氣體。藍色表示由錢德拉和XMM觀測的較冷氣體,這些氣體也會發出X射線。
-
「天河二號」揭秘宇宙137億年演化進程
中國軍網廣州5月13日電記者王握文、特約通訊員於冬陽報導:史上最超級的「宇宙大片」來了。記者今天從國家超算廣州中心獲悉,「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成功完成了3萬億粒子數的宇宙中微子和暗物質數值模擬,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萬年之後至今約137億年的漫長演化進程,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據介紹,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教授張同傑領銜的宇宙中微子數值模擬團隊參與了這一研究成果的技術攻關。「目前世界上只有『天河二號』能擔此重任。
-
宇宙誕生之初並不存在,發現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的新研究,揭示了循環利用在宇宙中生命形成過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線索。通過研究恆星生命旅程的不同階段,並獲得有關其進化周期的新知識,天體物理和行星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關於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士張維加:留英需學會獨立思考
最近,他的母校北京大學在一次會議上提到他的名字,並表揚他出色的研究成果,一時間中國各媒體都爭相報導他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最年輕」會士的消息。 媒體報導的焦點放在他成長過程中經歷的自由和開放環境,並指他父母採取的不擇校、不偏科、不求分數的教育方式是他成功的關鍵因素。
-
發現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的新研究,揭示了循環利用在宇宙中生命形成過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線索。麥可·史密斯教授和博士生伊戈爾·諾維科夫在他們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論文中,發現了這一重要的缺失環節。通過在Forge超級計算機上進行二維建模,該計算機繪製了不同環境條件下恆星發光的模式,研究團隊能夠了解噴射出的物質是如何轉移並與星際氣體混合形成新的天文物體。物理學家們第一次模擬了原行星星雲的詳細形成過程。
-
有史以來解析度最高的宇宙模擬,還有什麼比這更美?
而在現實中,事實證明黑洞可以驅動恆星的形成和整個星系的演化,這項星系團模擬工作,正在幫助科學家繪製未知宇宙的地圖。此前一項研究得出了RomulusC模擬的結果,該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探測了星系團內和星系團內介質周圍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電離氣體,這些氣體填充了星系團中星系之間的空間。超過一百萬開爾文的熱而稠密氣體填充了內部星系團,金屬豐度大致均勻。
-
NASA公布12億光年外的宇宙奇觀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張非凡宇宙圖,揭示了宇宙深處一個名為Abell 2384的龐大系統的驚人面貌。據介紹,Abell 2384距離地球約12億光年,由緊密相鄰的兩個星系團構成,總質量高達太陽260萬億倍,完全是超乎想像的存在。
-
宇宙中也有示蹤器!示蹤星系探測,宇宙並不是由隨機分布組成
自那以後,天文學家們將大尺度結構圖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R)結果以及有關宇宙大爆炸的想法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幅非常一致的宇宙圖景,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CfA天文學家大衛·詹姆斯和託尼·斯塔克是一個大型國際團隊的成員,該團隊使用來自早期宇宙星系的光子(「示蹤星系」)來更詳細地探測大尺度結構。當這些光子穿越宇宙到達地球時,光子路徑會受到大尺度結構引力的影響,特別是引力透鏡效應的影響。投射在天空中的年輕星系表觀位置及其統計分布對宇宙中物質當前和演化的幾何和結構都很敏感。天文學家認識到,雖然預測的質量分布細節極其複雜。
-
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否是一個龐大的模擬系統?
在美國的一檔熱門播客節目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EO馬斯克稱我們最有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中,宇宙已經存在了近140億年,而人類僅存在有限的時間,比人類出現更早的文明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發出這樣的系統,現實與遊戲無異。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發布「突破性天文發現」,金星上真有金星人嗎?
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源泉來自於對於未知世界的不斷探索,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從未停止對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的探索,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也逐漸開始探索宇宙。正是在這種探索精神的支持下,人類發現了石油、天然氣、核能等能源資源,也發明了蒸汽機、飛機、內燃機、汽車、手機和電腦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