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地球面貌,和半個世紀前的地球對比,有著怎樣的區別?

2020-12-03 奇點使者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張如同「藍色大理石」一般的地球照片,也就是我們手機微信啟動界面中的那張地球照片,據說這是在1972年時阿波羅飛船從太空中所拍攝的。這張照片少有地把地球的一面清晰地拍了下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都是最廣為流傳的地球照片之一,人們都被這顆靚麗的蔚藍色星球所迷住了。轉眼間,在這張照片的拍攝已經過去了接近半個世紀了,在這段時間裡,我們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水平不斷提升。

而同樣在變化的,還有我們的地球家園。如果我們把當年所拍攝的那張地球照片和今天的地球照片相比,便可以看得出明顯的區別,比起之前那顆靚麗的蔚藍色星球,如今的地球顯得暗淡了許多。在曾經的那張地球照片中,有著潔白的雲層,蔚藍的海洋,黃色大地上有著許多綠色森林的陪襯,這顆星球看上去是那麼的生機勃勃。但如今的地球照片中,雲層和海洋的色彩已經不再像以前那般的純潔,看著就像被弄髒了一樣,黃色大地上的綠色也是少了很多,更多的土地裸露了出來。

而地球的這種變化,無疑和我們人類有著直接的關係,我們在不斷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卻無視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其實,關於地球的環境汙染問題,已經不是什麼新問題了,我們早在幾十年就意識到了環境汙染對給自然環境帶來怎麼的破壞,像土地沙漠化、冰川融化等現象都是環境汙染給地球生態環境所帶來的直觀後果。要知道,地球已經有著長達46億年的歷史,且據科學家們的推測,地球至少還有將近50億年的壽命,所以說其實半個世紀的時間只佔地球歷史中的很小一部分。

但是,如今的地球就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環境就發生了如此可怕的變化,如果繼續保持這種狀況,實在是不敢想像未來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霍金生前曾經預言,人類要想將文明延續下去,必須在兩百年內撤離地球,因為那時候的地球已經變得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了。儘管很多人認為霍金的預言屬於危言聳聽,但確實給人類提了個醒,要是再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地球環境的形勢只會繼續惡化下去。

對於地球的環境汙染問題,我們人類也不是沒有對此做出相應的對策,只是實際的治理效果遠跟不上環境的破壞情況。因此,為了保護我們所生活的這顆美麗星球,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環境汙染問題,如果只是著眼於眼前的發展,那麼地球的未來將會是可怕的。畢竟,不可持續的發展是沒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才是正道。

相關焦點

  • 環球 丨 100年間地球變化對比:觸目驚心
    人類的誕生對這個地球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 半個世紀以來,地球自轉正在加快
    自1960年有記錄以來,最「快」的28天,全都發生在2020年,也就是地球繞軸自轉一周所用的時間,比平均用時快了幾毫秒。雖然這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之處——在大氣壓、風、洋流以及地核運動等變化的影響下,地球的自轉時間一直都略有波動。只不過,這種波動對國際計時員來說,是個大麻煩。國際計時員使用超級精確的原子鐘來校調協調世界時(UTC),而其他人則根據協調世界時來校準自己的當地時間。
  • 我和地球上最乾淨空氣的距離是半個世界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和澳大利亞氣象局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Airborne bacteria confirm the pristine nature of the Southern Ocean boundary layer」的論文,用大量數據證明了位於澳洲南部與南極洲之間的南冰洋上空目前存在著地球上最乾淨的空氣
  • 對我們的地球有著怎樣的影響?
    就說地球在誕生之初,自轉速度的相當快的,我們今天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但是最開始不是,很有可能轉一圈只用幾分鐘,在這樣極高的轉速之下就產生了極大的離心力,所以有很多邊緣的巖石就被拋出去了。在這裡說一個客觀事實,就是其實我們的地球是越轉越慢的。隨著時間推移當地球轉速逐漸降下來後,不再拋出其他物質,這些跑出去的物質就逐漸聚合成為了我們今天的月球。
  • 這顆「黑騎士衛星」如此神秘,竟跟蹤了地球半個世紀
    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夜空中最明亮的天體,也許就是月球吧,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億萬年來一直陪伴在地球身邊讓地球不那麼孤獨。當然除了陪伴,月球對地球的奉獻還是很多的,而且對地球非常的重要。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的同時,其特殊引力吸引著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運動,形成了潮汐。
  • 深埋海底1億年微生物復甦,「地球主人」微生物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交匯點訊 近日,由日本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復活了存在於地表下18000英尺(約5.5千米)、來自1億年前的微生物。要知道,這些微生物早在恐龍滅絕之前就已經處於休眠狀態。不過,科學家告訴我們,就微生物圈來說,這些甦醒的微生物實在屬於「年輕後輩」,比他們年長的「億歲老人」大有人在。那麼,微生物的前世今生有著怎樣的故事?
  • 地球的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雖說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顆很小的星球,但是至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可以和地球相互媲美的星球,人類想要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還不切實際。我們的地球表面是一片蔚藍色,還有一部分是綠色,這些代表的是海洋和植被,隨著人類的生產活動更加頻繁,地球的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你知道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嗎?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地球就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隨著人類數量增多和生產需求,陸地面積已經不夠我們使用,通過科技的手段,已經開始填海造陸。
  • 新知 | 深埋海底1億年微生物復甦,「地球主人」微生物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近日,由日本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復活了存在於地表下18000英尺(約5.5千米)、來自1億年前的微生物。要知道,這些微生物早在恐龍滅絕之前就已經處於休眠狀態。不過,科學家告訴我們,就微生物圈來說,這些甦醒的微生物實在屬於「年輕後輩」,比他們年長的「億歲老人」大有人在。那麼,微生物的前世今生有著怎樣的故事?
  • 科學家發現地球的旋轉速度比半個世紀以來都快!
    2020年已經過去了,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地球的旋轉速度比半個世紀以來都快! 有記錄以來最快的28天(自1960年以來)都發生在2020年,地球繞地軸旋轉的速度比平均速度快毫秒。這並不特別令人擔憂——由於大氣壓力、風、洋流和地核運動的變化,行星的自轉始終略有變化。
  •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的不斷發達,人們逐漸對地球產生的各種神話不相信了。到18世紀,西方有一些哲學家和科學家提出了許多地球起源的假說,他們有各種各樣的依據。經過200多年來的不斷討論研究和學術論證,目前,大家基本上贊成「星雲說」。
  • 在3個世紀前,地球質量是如何被測算出來的?
    2020-11-03 23:56:07 來源: 人類未解之謎 舉報   在三個世紀前
  • 半個世紀縮小90%的面積?自然因素還是人為造成?逐漸消失的鹹海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十分的皓大,而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大自然所給予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而海域同樣如此,地球上的海洋資源十分的豐富,而且以我們人類現如今的科技發展程度,依然不足以去探索地球之上的很多地方。但是卻有著很多的地方因為人類在發展的同時,並沒有去太過於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導致地球上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和破壞。鹹海,曾經有著將近7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而且鹹海所處的位置是在地球上的極端大陸性氣候地區,因為長久以來不停地受到當地周期性乾旱的影響,面積上來說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縮減。當人類踏足這裡的時候,鹹海的面積在短短的半個世紀縮小90%的面積?
  • 地球降臨眾星組圖,展示太陽系天體大小對比的震撼差距
    地球,直徑12756千米,承載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萬物的生滅,都發生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那在太陽系中,地球是怎樣的存在呢?以下將通過組圖,展示地球與太陽系中主要天體大小的震撼對比。和地球相比,個頭是小了一些。金星,直徑為12103.6千米,比地球稍小一些。作為地球的姊妹星,金星表面的環境和地球截然不同。濃厚的硫酸雲,400多℃的高溫,極高的大氣壓,使得金星成為生命的死地。
  • 地球早期生命的形式到底是怎樣的?
    它們是早期地球存在生命最容易辨認的證據之一。儘管如此,許多科學家仍對此持懷疑態度:儘管地球生物學家阿比蓋爾·奧爾伍德(Abigail Allwood)寫道,這些化石顯示出「相當可信的微生物活動特徵」,但地球微生物學家羅傑·別克(Roger Buick)還是翻了個白眼,說道:「想讓我相信,除非能解決我對此的14個問題。」
  • 8億年前,地球遭受了小行星狂轟濫炸,改變了地球的氣候進程
    它比較年輕,而且有明顯的輻射紋,在它的周圍,研究團隊找到了多達860個的小隕石坑。他們利用這些數據,對這些環形山的形成時間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這59座環形山中,有8座都是形成於同一時期。同時,研究團隊參考了美國阿波羅計劃中對月球表面研究的數據,結果顯示:月球在距離今天8億年前的時候,曾經遭受到了非常大規模的隕石撞擊。
  • 地球究竟有多大?與天外眾星對比,仿佛宇宙中的塵埃
    地球,直徑12756千米,承載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萬物的生滅,都發生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那在太陽系中,地球是怎樣的存在呢?以下將通過組圖,展示地球與太陽系中主要天體大小的震撼對比。和地球相比,個頭是小了一些。金星,直徑為12103.6千米,比地球稍小一些。作為地球的姊妹星,金星表面的環境和地球截然不同。濃厚的硫酸雲,400多℃的高溫,極高的大氣壓,使得金星成為生命的死地。
  • 38億年前的今天,地球陷入了絕望,同時也迎來了希望
    已經誕生了46億年的地球,在經歷了無數次演化之後,終於變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模樣。但在地球演化的過程中,它都經歷過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到38億年前的地球,感受一下在那時的地球上度過一天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一萬年後,人類未來的走向是怎樣的?或許地球不再是地球!
    一萬年後,人類或將面臨這2大難題,地球會變成什麼模樣?地球無時無刻都在變化,人類未來的走向是一個謎題。在人類尚未進入科技時代前,內心極度渴望飛入外太空,可各方面受到了限制,無法抵達。人工智慧對人類的好處和弊端人工智慧的出現儘管幫助人類提高辦事效率,還輕鬆了許多,可是大家都沒有意識到人工智慧的弊端。如果人類再對地球持續破壞下去,地球有可能變成一片貧瘠的沙漠。很多人不禁疑惑,如果過了一萬年,地球會變成怎樣的模樣呢?毋庸置疑,冰川肯定有巨大的變化,也許南北極再也沒有了冰川,只剩下河流。
  • 你知道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嗎?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
    我們都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探索未知的腳步和方向是越來越明晰。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在不斷的對外進行探索,仿佛那些未知的東西,才是真正引領人們向前發展的契機。於是有網友就有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的地球究竟長什麼樣?在歷史的發展當中,人類的行為或多或少都影響了地球的環境,那麼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呢?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
  • 天外隕石攜帶微生物,是否證明,地球生命進化史有著它們的參與?
    文/濤聲依舊天外隕石攜帶微生物,是否證明,地球生命進化史有著它們的參與?南極向來是科學家們聚集的地方,迄今為止的很多震驚科學界的新聞都是在這裡發生的,這裡神秘而有美麗,隱藏的秘密讓很多科學家為之嚮往。前不久,一支南極科研團隊在做一項科學研究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神秘隕石,隨後科學家們再對其進行了研究之後,發現了這個隕石的墜落時期大約是在一萬多年前,其實這都不算什麼稀奇的,因為隕石的墜落在地球上已經不是什麼罕見的事件了,而讓科學家訝異的也不是這個隕石本身,而是它所攜帶的微生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