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直徑12756千米,承載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萬物的生滅,都發生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那在太陽系中,地球是怎樣的存在呢?以下將通過組圖,展示地球與太陽系中主要天體大小的震撼對比。
月球,直徑為3476.28千米,大約為地球的1/4。這樣的尺寸,對於一顆衛星來說,其實是不太常見的。月球的起源,也因此披上了幾分神秘色彩。
太陽,直徑為139.2萬千米,將地球投入到太陽的火海中,就好像將一顆籃球扔到太平洋的萬頃波濤中。和太陽相比,地球過於渺小。一個太陽,等於130萬地球。
水星,直徑為4878千米,僅比月亮稍大一些。和地球相比,個頭是小了一些。
金星,直徑為12103.6千米,比地球稍小一些。作為地球的姊妹星,金星表面的環境和地球截然不同。濃厚的硫酸雲,400多℃的高溫,極高的大氣壓,使得金星成為生命的死地。
火星,紅色戰神,直徑6794千米,約為地球的一半,質量為地球的14%。由於其質量太小,無法形成有效大氣層。即使幾十億年前的火星擁有過海洋、湖泊及河流,今天的火星,是一個貧瘠、荒涼的沙漠世界。
木星,直徑142984千米,行星中的巨無霸。僅木星上的大紅斑巨型風暴,就能容下2-3個地球。
木衛二,歐羅巴,直徑為3138千米,僅比月亮稍小。它的表面,覆蓋有冰層,其下可能存在海洋。因此,科學家對木衛二存在生命的這件事,充滿了希望。
土星,直徑120540千米。它的北極,存在著六邊形大風暴,其大小,可以容納下4個地球。
土衛六,泰坦,滅霸的故鄉,直徑4828千米,其大小已逼近水星。在厚厚的大氣層下方,泰坦表面有著液態甲烷形成的湖泊及河流,其附近的山脈,則是由堅硬水冰組成。這是一個需要想像力才能理解的遙遠世界。
天王星,直徑51118千米,這是一顆冰巨星。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自轉軸,是指向軌道中心的。換句話說,天王星是躺在公轉軌道上,每自轉一周,就向前翻滾一周。
海王星,直徑49532千米。在它的表面,存在著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暴,風速可達2100千米/小時,幾乎是音速的兩倍!
矮行星,冥王星,直徑2370千米。從圖中可以看到,冥王星和地球相比,遠沒月球(直徑3476.28千米)大,所以將其剔除九大行星行列,不冤。圖中遠處,還能隱約看到冥王星的伴星,卡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