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壩觀景平臺效果圖。
昨日,李子壩輕軌穿樓處,邊坡上的綠化帶施工完成,浮雕清洗完後十分漂亮醒目。同時,外側觀景平臺的施工已見雛形。上遊新聞記者胡杰 攝
在李子壩拍「軌道穿樓」,觀景體驗將全面提升。
昨日,重慶晨報記者從渝中區獲悉,李子壩觀景平臺已開工建設,預計平臺8月底完工投用,平臺下方的廁所等配套國慶節前完工投用,均免費向公眾開放。
根據設計方案,觀景平臺面積約1500平方米,其中拍攝停留區域設計為840平方米,功能分區共設旅遊大巴落客區、拍攝廣場平臺區、玻璃棧橋觀景區以及步行通道。同時,該項目將增設兩條步道,分別連接李子壩公園和嘉濱路。平臺下方的廁所面積也超過了140平方米。
選址 嘉陵新路與桂花園路交會處
觀景平臺的選址重點考慮了拍照的因素。項目位於渝中區嘉陵新路與桂花園路交會處,北臨嘉陵江,背靠桂花園路,距離軌道李子壩站約50米。
「黃金三角」構圖是攝影當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構圖形式,項目負責人介紹,設計時通過現場踏勘,依據「黃金三角」攝影構圖的原則,找到了最佳的拍攝地點——拍攝位置與軌道入口形成33°夾角。
同時,提取重慶軌道線的曲折形態及重慶兩江地形輪廓,結合現狀場地,採用直線線性及折線為本次方案設計語言。
規模 840㎡拍攝區域預留了空間
目前,遊客拍照的區域主要為4米寬的人行道,通行壓力大,且有一定安全隱患。那麼,觀景平臺建多大才合適?
通過實驗證明,公共環境中,一個普通人站著,在身體不碰他人時所佔面積約0.28㎡,人群預警臨界面積為0.75㎡/人,舒適面積為 1.44㎡/人。
項目負責人介紹,在對現場不同時間的人群估算得出,平日來此「打卡」人群瞬時高峰在80-110人,節假日瞬時高峰在250-300人,由此推導景觀平臺的設置必須具備300人以上的人群流量承受能力。
如5月2日人群高峰瞬時流量為250-350人,按照最高峰值350人計算所需平臺,舒適面積為350×1.44㎡=504㎡,極限面積為350×0.75㎡=263㎡,本次平臺設計中在主要拍攝停留區域設計為840㎡,大於舒適面積,還為以後人流量增加預留了足夠的空間。
亮點 玻璃棧橋觀江,看「燈隨軌動」
架空步道平臺約8米,其中一大亮點就是設有玻璃棧橋。玻璃棧橋設在平臺外延,這裡與「軌道穿樓」拍攝區域合理錯位,是個觀江的好地方。
除了拍攝軌道和觀江,李子壩觀景平臺的夜景燈飾也將吸引大量遊客在晚上來「打卡」。
在地面氛圍燈的設計上,將實現「燈隨軌動」的效果。項目負責人介紹,根據整體線形設計地面光帶及點狀地燈,結合輕軌出發及到達時間發出有規律變化的燈光效果,從而增強這一區域的景觀互動感受和夜景觀感。
觀景平臺部分預計8月底完工投用,項目完工後由渝中區政府負責運營維護,向公眾免費開放。
交通 增設紅綠燈和旅遊大巴臨停點
觀景平臺路段車行道寬度為15米,突然爆紅帶來了大量人流,現在人車混行,輕軌出入口處雖設有斑馬線,但缺少紅綠燈。如果設置人行天橋,不僅影響觀景,行人的過街意願也不高。
項目負責人介紹,在交通策略上將從三個方面來改變現狀:
一、在軌道2號線A出口增設紅綠燈,滿足遊客到觀景平臺的過街需求。
二、增設旅遊大巴臨時停靠點。李子壩站為重慶「一日遊」線路固定停靠點,均為停車下客,拍照完成後上車開走,所以在李子壩正街雙向設置旅遊大巴臨時停靠點,減少大巴車對現狀交通的影響。
三、在公共停車方面,考慮在李子壩抗戰文化公園大門對面規劃設置機械公共停車樓,距離觀景平臺大約250米,可以作為社會車輛的停車點。
配套 新增步道連接李子壩公園
李子壩軌道站已經成為景點,那麼相應的配套就得跟上。因此,項目在觀景平臺下方考慮了約200平方米的配套設施。除了管理用房外,公廁的面積超過了140平方米,這將方便遊客們如廁。
項目負責人介紹,配套部分預計在國慶節前完工投用,高標準打造的公廁也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此外,根據方案,觀景平臺將新增兩條步道,分別連接李子壩公園和嘉濱路,也將極大地緩解區域人行交通。
記者 陳翔 實習生 秦思敏
走訪
新增綠化提升「顏值」 「輕軌穿樓」景觀將更美
昨天下午,記者在李子壩輕軌觀景平臺施工現場看到,施工區域已經被圍擋起來,正在進行鋼結構搭建。景觀平臺對面的輕軌穿樓景觀,也正在發生著變化,「顏值」將更高。
設施 軌道車站新增中英文介紹
昨天下午2點,在李子壩輕軌觀景平臺施工現場的圍擋外,不少遊客正在拍攝輕軌穿樓而過的景觀。
「確實很神奇,很有意思!」杭州遊客李拓說,之前他在網上看到了李子壩將建觀景平臺的消息,等觀景平臺建好之後,他還會帶家人再來重慶旅遊。
記者在現場看到,因李子壩觀景平臺建設,李子壩正街牛角沱往沙坪垻方向的兩條車道部分區域被施工佔據,不過現場交通狀況良好,志願者也在現場引導行人通過人行橫道過街。
遊客想要深入了解列車如何穿樓而過,也不用再上網搜索。在軌道交通李子壩站A出口的醒目位置,新增設了一塊中英文簡介牌,上面詳細介紹了軌道交通李子壩站的歷史和特色,並揭秘了列車如何悄無聲息地穿樓而過。
綠化 多種植物打造立體綠化景觀
當你拍下輕軌穿樓而過景觀時,它的「背景」已經變得更美了。記者從渝中區城市管理局獲悉,軌道交通李子壩站邊坡綠化景觀提檔升級工程已於近日完工。
相關負責人介紹,李子壩站邊坡坡度大,且有一定的高度。同時,邊坡土壤較少,也給綠化作業增添了難度。為了在邊坡上打造出立體綠化景觀,園林工人繫上安全繩,在邊坡上進行綠化作業。缺乏土壤的區域,增添了生態泥用於種植植物。部分區域還採取了垂直綠化技術,通過一個個生態模塊組成一片精緻的綠化景觀。
邊坡上新種植的金邊闊葉麥冬、旱金蓮、油麻藤、常青藤等植物,讓全新打造的綠化景觀顯得綠意盎然。在邊坡頂部還種植了200多株九重葛,讓綠化景觀的層次和顏色顯得更加多樣。
邊坡還採用了自動噴淋養護技術,會根據每天天氣的情況進行自動噴淋,讓邊坡上的植物能夠更好地生長。
浮雕 「巖之魂」本月底煥然一新
李子壩站邊坡下方的大型浮雕作品「巖之魂」,是李子壩輕軌穿樓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巖之魂」浮雕牆體出現了滲水,並且部分區域顯得有些老舊。渝中區城市管理局正在對浮雕進行翻新美化和防滲水處置施工。
「巖之魂」浮雕是著名美術家江碧波創作的作品,展現了重慶獨特的巴渝文化,主要包含兩個界面:在臨近地面的部分,通過寫實的手法,將行人站在橋頭打望都市的畫面記錄下來;往上部分是根據現場巖石形態創作出來的大頭像,將人與土地的關係生動地展示出來。
「巖之魂」浮雕的翻新美化工程預計將在7月20日左右完工。屆時,李子壩輕軌穿樓景觀將更添藝術色彩。
記者 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