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慣量的測定
轉動慣量是剛體轉動中慣性大小的量度。它取決於剛體的總質量、質量分布、形狀大小和轉軸位置。對於形狀簡單,質量均勻分布的剛體,可以通過數學方法計算出它繞特定轉軸的轉動慣量,但對於形狀比較複雜,或質量分布不均勻的剛體,用數學方法計算其轉動慣量是非常困難的,因而大多採用實驗方法來測定。
轉動慣量的測定,在涉及剛體轉動的機電製造、航空、航天、航海、軍工等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測定轉動慣量常採用扭擺法或恆力矩轉動法,本實驗採用恆力矩轉動法測定轉動慣量。
實驗目的
1.學習用恆力矩轉動法測定剛體轉動慣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觀測剛體的轉動慣量隨其質量,質量分布及轉軸不同而改變的情況,驗證平行軸定理。
3.學會使用智能計時計數器測量時間。
實驗原理
1. 恆力矩轉動法測定轉動慣量的原理
根據剛體的定軸轉動定律:
M=Jβ (1)
只要測定剛體轉動時所受的總合外力矩M及該力矩作用下剛體轉動的角加速度β,則可計算出該剛體的轉動慣量J。
設以某初始角速度轉動的空實驗臺轉動慣量為J1,未加砝碼時,在摩擦阻力矩Mμ的作用下,實驗臺將以角加速度β1作勻減速運動,即:
Mμ=J1β1 (2)
將質量為m的砝碼用細線繞在半徑為R的實驗臺塔輪上,並讓砝碼下落,系統在恆外力作用下將作勻加速運動。若砝碼的加速度為a,則細線所受張力為T= m( g - a),其中,g為重力加速度,一般情況下,g=9.8m/s2。若此時實驗臺的角加速度為β2,則有a= Rβ2。細線施加給實驗臺的力矩為T R= m ( g -Rβ2)R,此時有:
M(g-Rβ1)R-Mμ=J1β2 (3)
將(2)、(3)兩式聯立消去Mμ後,可得:
(4)
同理,若在實驗臺上加上被測物體後系統的轉動慣量為J2,加砝碼前後的角加速度分別為β3與β4,則有:
(5)
由轉動慣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測試件的轉動慣量J3為:
J3=J2=J1 (6)
測得R、m及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計算被測試件的轉動慣量。
1. β的測量
實驗中採用智能計時計數器計錄遮擋次數和相應的時間。固定在載物臺圓周邊緣相差π角的兩遮光細棒,每轉動半圈遮擋一次固定在底座上的光電門,即產生一個計數光電脈衝,計數器計下遮檔次數k和相應的時間t。若從第一次擋光(k=0,t=0)開始計次,計時,且初始角速度為ω0,則對於勻變速運動中測量得到的任意兩組數據(km,tm)、(kn,tn),相應的角位移θm、θn分別為:
2. 平行軸定理
理論分析表明,質量為m的物體圍繞通過質心O的轉軸轉動時的轉動慣量J0最小。當轉軸平行移動距離d後,繞新轉軸轉動的轉動慣量為:
J=J0+md2 (10)
儀器介紹
1. ZKY-ZS轉動慣量實驗儀
2.
轉動慣量實驗儀如圖1所示,繞線塔輪通過特製的軸承安裝在主軸上,使轉動時的摩擦力矩很小。塔輪半徑為15、20、25、30和35mm共5擋,可與砝碼託及5個砝碼組合(砝碼及砝碼託的質量請自行稱量),產生大小不同的力矩。載物臺用螺釘與塔輪連接在一起,隨塔輪轉動。隨儀器配的被測試樣有1個圓盤、1個圓環、兩個圓柱;試樣上標有幾何尺寸及質量,便於將轉動慣量的測試值與理論計算值比較。圓柱試樣可插入載物臺上的不同孔,這些孔到中心的距離分別為45、60、75、90和105mm,便於驗證平行軸定理。鋁製小滑輪的轉動慣量與實驗臺相比可忽略不記。一隻光電門作測量,一隻作備用,可通過智能計時計數器上的按鈕方便的切換。
實驗內容與步驟
1. 實驗準備
在桌面上放置ZKY-ZS轉動慣量實驗儀,並利用基座上的三顆調平螺釘,將儀器調平。將滑輪支架固定在實驗臺面邊緣,調整滑輪高度及方位,使滑輪槽與選取的繞線塔輪槽等高,且其方位相互垂直,如圖1所示。並且用數據線將智能計時計數器中A或B通道與轉動慣量實驗儀其中一個光電門相連。
2. 測量並計算實驗臺的轉動慣量J1
(1)測量β1
上電開機後LCD顯示「智能計數計時器 世紀中科」歡迎界面延時一段時間後,顯示操作界面:
a、選擇「計時 1—2 多脈衝」 。
b、選擇通道。
c、用手輕輕撥動載物臺,使實驗臺有一初始轉速並在摩擦阻力矩作用下作勻減速運動。
d、按確認鍵進行測量。
e、載物盤轉動15圈後按確認鍵停止測量。
f、查閱數據,並將查閱到的數據記入表1中;
採用逐差法處理數據,將第1和第5組,第2和第6組……,分別組成4組,用(9)式計算對應各組的β1值,然後求其平均值作為β1的測量值。
7、按確認鍵後返回「計時 1—2 多脈衝」界面。
(2)測量β2
a、選擇塔輪半徑R及砝碼質量,將1端打結的細線沿塔輪上開的細縫塞入,並且不重疊的密繞於所選定半徑的輪上,細線另1端通過滑輪後連接砝碼託上的掛鈎,用手將載物臺穩住;
b、重複(1)中的b、c、d步;
c、釋放載物臺,砝碼重力產生的恆力矩使實驗臺產生勻加速轉動;
記錄8組數據後停止測量。查閱、記錄數據於表2中並計算β2的測量值。
由(4)式即可算出J1的值。
表1 數據記錄表
勻減速
k
平
均
t (s)
k
t (s)
β1 (1/s2)
表2 數據記錄表
勻加速 R塔輪= mm m砝碼= g
k
平
均
t (s)
k
t (s)
β2 (1/s2)
3.測量並計算實驗臺放上試樣後的轉動慣量J2,計算試樣的轉動慣量J3並與理論值比較
將待測試樣放上載物臺並使試樣幾何中心軸與轉軸中心重合,按與測量J1同樣的方法可分別測量未加法碼的角加速度β3與加砝碼後的角加速度β4。由(5)式可計算J2的值,已知J1、J2,由(6)式可計算試樣的轉動慣量J3。
已知圓盤、圓柱繞幾何中心軸轉動的轉動慣量理論值為:
4.驗證平行軸定理
將兩圓柱體對稱插入載物臺上與中心距離為d的圓孔中,測量並計算兩圓柱體在此位置的轉動慣量。將測量值與由(11)、(10)式所得的計算值比較,若一致即驗證了平行軸定理。